在討論最後這個話題時,擼主想問一下各位權威獎項的標準是什麼?大牌到場必須給獎?高人氣歌手必須有收穫?還是分豬肉一般誰都不得罪?如果按照這些其他華語音樂獎的頒獎風格,我想也沒有哪個歌手會在乎金曲獎了。金曲獎之所以是金曲獎,在於它可以頒給剛剛出道的周杰倫「最佳國語專輯」大獎,能讓黃立行在周杰倫、王力宏的夾擊下問鼎歌王,能讓蔡依林在爭議聲中榮登歌后寶座,能在莫文蔚最低谷的時候頒給她「最佳國語專輯」的最大獎;當然,它也讓林憶蓮在出道30年後才得以橫掃金曲獎,能讓王菲最後一張專輯才拿到歌后,能讓梁靜茹連續多年陪跑,也讓遠道而來的歌神張學友整晚陪跑。話說回來,一個專業獎項的權威性難道不正是要以堅守評審標準與關注作品質量來體現嗎?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任何人為投票的獎項都有無法避免的主觀性,金曲獎的得獎結果也未必十全十美,但縱觀整個華語樂壇,沒有哪個獎項在公平公正性上足以與金曲獎媲美了。
比起往屆的群雄逐鹿,在本屆乏善可陳的最佳國語男女歌手提名名單中,最後的得獎結果早早的就分別鎖定在張惠妹、徐佳瑩與林俊傑、陳奕迅的對標打擂上,可以說最後誰拿獎都不出意料。在「最佳國語女歌手」裡,張惠妹如果問鼎則是超過蔡健雅的3度封后,創造新的記錄;徐佳瑩面對的則是要終結自己拿到「最佳新人」後長期以來在金曲獎無償陪跑的窘境。從兩人的提名作品來看,阿妹在《偷故事的人》中依然是保持著自己多年以來的演唱水準,儘管裡面比例過半的抒情曲好聽有餘,但無疑是缺乏變化與驚喜的,這完全走到了她上次問鼎歌后時的《偏執面》的對立面。而徐佳瑩則在《心裡學》中展示了自己多變的唱腔,有氣若遊絲的氣聲演繹、有力量十足的爆發力、也有節奏強勁的舞曲快歌,可以稱得上是新一代流行歌手的錄音室演唱楷模。就連同時提名的彭佳慧在頒獎前的採訪時也明確表示「Lala是自己心目中的歌后人選」,這種來自競爭對手的直接肯定在以往的頒獎禮時可前所未有哦。
「最佳男歌手」方面,不可否認林俊傑在《偉大的渺小》裡對各種高難度演唱技巧的完美把握,比起此次阿妹丟獎的情有可原,JJ在這個獎上面絕對更有底氣問鼎。但陳奕迅則勝在演唱上的那一點鬆弛與自然,就像武俠小說裡的絕世高手「無招勝有招」,在兩個人的業務能力都已經達到金字塔頂端睥睨眾生時,高手與宗師的區別已經不在於單純的技術上面了。更何況從音樂性上來對比,《C’mon In》中的音樂元素從電子樂、爵士到Funk、百老匯,可謂是琳琅滿目。
這不禁讓擼主想起多年前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個孫楠與陳奕迅某頒獎禮上同臺飆歌的視頻,當孫楠一如既往的飆著強勢的高音用傳統的Power Ballad方式演繹歐美經典歌曲《Without You》時,旁邊的Eason則放鬆的把手一揮,轉而把這首歌用雷鬼樂的形式改編呈現,對比出來的效果,旁邊的孫楠就像是憋近全身所有力氣要告訴全世界「看到沒,老子會唱歌,看我的高音有多猛,你爽不爽,啊啊啊啊!」,而一旁的陳奕迅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宇宙裡,轉而告訴聽眾,「有一種音樂風格呢叫做雷鬼樂,在座貌似聽過的也不多,那本醫生今天就用Bob Marley的方式把這首爛大街的歌曲給你們玩出點新花樣吧,靴靴。」高下立見。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打從2013年開始,「最佳國語男歌手」便由香港與新加坡歌手全面壟斷,林俊傑和陳奕迅就像商量好一樣你一屆我一屆輪流坐莊拿歌王,直到前年兩人都未發片,方大同代表香港歌手扳回一城,才迎來了這次JJ和Eason的同場競技,也算是狹路相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