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有輕微劇透
撰文: 麥胖姬
《歐洲攻略》應該算是成功的喜劇,因為它完完全全就是個大笑話。
《東京攻略》(2000年)和《韓城攻略》(2005年)兩部電影主演梁朝偉的單獨海報
《歐洲攻略》屬於香港導演馬楚成的攻略三部曲,前作《東京攻略》《韓城攻略》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男主梁朝偉是文藝青年心裡的白月光,拿了各種影帝,演技已臻巔峰,一雙憂鬱電眼一臉調皮淺笑,是毫無爭議的票房吸鐵石。那年頭,大部分中國人也沒怎麼出過國,東京和首爾一亮相,很時尚很國際範兒。憑著梁朝偉和跨國遊兩大招牌,《東京攻略》《韓城攻略》雖然品質一般,但知名度不小。
馬楚成
《韓城攻略》後不久,馬楚成轉戰大陸影圈,至今已十載。這次他挖出私藏近二十年的老IP,果然痛定思痛,徹底擯棄了前作港氣十足的小打小鬧,格局十分開闊,故事非常振奮人心:中國黑客和昔日江湖大俠聯手,領先全球的高科技兼容中國獨有的舊傳統,成功鬥敗美國邪惡勢力代表CIA。
結果呢,這一改,從小打小鬧的港式小笑話,變成了國際大笑話。
《歐洲攻略》海報
林子祥扮演的義大利唐人街老一代黑客「聽風者」,為了世界和平,自願入住CIA義大利分部監獄,設計出名為「上帝之手」的衛星武器,擁有瞬間毀滅一切的威力,還能監視全球範圍內的活動。但後來,他發現美國人利用「上帝之手」濫殺無辜,後悔萬分,逃出監獄,找到老友林在風(梁朝偉扮演)進行心靈懺悔,當場涅槃。林在風感佩之餘,帶領新老團隊,重出江湖,再造世界和平。
這麼個正能量的新時代好故事,竟是個明晃晃的豆腐渣工程,都不用大風吹,輕輕一推敲就稀巴爛。「聽風者」是超一流的程式設計師,既然對「上帝之手」充滿恨意,並且抱有必死決心,完全可以藉口修補程序,伺機在「上帝之手」植入病毒,用得著逃獄坐化那麼大陣仗,還要讓好友在道德情義雙重重壓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本該在電影開頭就可以自行了斷的所謂懸念,因為「聽風者」難以置信的弱智行為,存活到了最後一刻。
為了這個笑話一樣的懸念,導演還設置了燒腦電影必備項目——反轉式大結局。這個大反轉效果驚人,證明了「聽風者」智商嚴重短缺的問題,被林在風和他勇敢機智的團隊妥妥繼承。成員都成功潛伏進CIA了,還不肯把病毒植入電腦,非要上演大費周章的局中局戲中戲。難道說,「聽風者」和林在風們,其實都是偉大的戲劇愛好者,他們以生命入戲,人戲不分,境界之高已「不在五行中,翻出三界外」。
吳亦凡、梁朝偉兩代偶像手牽手
作為本片的反派,本該是兇悍的義大利黑幫和陰險的美國CIA,也因為主角們的逍遙率性,尷尬地淪落到丑角的地位。義大利黑幫衝進CIA義大利分部時,利槍堅彈,在防彈玻璃面前狠狠MAN了一把。一轉到街頭巷尾,和林在風們狹路相逢時,卻突然手無寸鐵,只能被中國功夫打出了個彩帛鋪。
片子開頭,「上帝之手」被劫走。從此,CIA義大利分部就頹了,他們徹底放棄電腦應用。女劫匪處處顯露痕跡,CIA根本不追蹤。林在風找到女劫匪的藏身處了,CIA還是完全脫線狀態。直等到林在風團隊與女劫匪慘烈廝殺,死的只剩一個正面女主角,CIA這才雄赳赳團團攻入。幸好,廢柴勝在運氣好。現場爆炸TNT當量大得堪比小型核彈,他們和女主還能閒聊個天再從容撤離。
在前兩部裡360度耍帥的梁朝偉依然延續了人設,以炫酷的白色節能小燈泡滑雪裝衝進銀幕。但是男神真的老了,眼睛再亮,也蓋不住蒼老的膚色眼角的褶皺。口碑又被《擺渡人》《捉妖記2》折損得厲害。還是那樣機智頑皮的俏笑,還是那樣囂張倜儻的姿態,真的是勉強粉絲。
唐嫣
更災難的是他和女主王朝英(唐嫣扮演)那場盜版於王重陽林朝英的作男作女相愛相殺之戀。沒完沒了的閃回,乾巴巴的調情,突兀的吻戲,把本來就不驚險不緊張的劇情拉得更加拖沓乏味。浪漫的大叔御姐戀,最後搞得人昏昏欲睡。愛情無罪,這鍋也只好由義大利來背了。
不知道唐嫣的演技算不算進步,因為她確實努力地用一種表情一種瞪眼一個偏頭痛的姿勢和一大縷老是束不好的頭髮告訴了我們,她在演一個風情萬種可攻可守可強可柔的獨一無二奇女子。也不知道扮演男二高科技小弟的吳亦凡全程蹙眉獨家演繹法是不是表示他本人正在收斂克制自己的光芒,反正至少我們在電影裡知道了他擅長英語、韓語、漢語、克林貢語,耍的一手好溜溜球,文能和電腦談戀愛,武能拉著梁朝偉的手一路奔跑齊齊幹翻義大利小流氓。
杜鵑在本片中每次出場,定格來看,都像是到歐洲去拍時尚寫真
和功能明確的唐嫣、吳亦凡比起來,高冷女神杜鵑扮演的大反派,更像是一個會說話的木乃伊。從來沒見過這樣氣色慘白、面僵似鐵、臺詞寡淡的大反派。她在電腦大屏幕前雙臂張開掌控一切的大特寫,完全不是一頭癲狂霸氣的恐怖獨狼,而是一具被外星人攫取了腦葉白質的行屍走肉。
還有在新老結合團隊裡代表武俠舊傳統的港片元老,元秋、羅莽、劉家勇。他們竭力在電影裡保持著高昂的氣勢,最終,只能獲得些和TVB劇集裡一樣插科打諢的臺詞,出乖露醜的動作。這樣的消費情懷,消費的不僅僅是觀眾,也是這些資深老演員。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