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雲南武定彝族納蘇、納羅和乃蘇支系服飾圖像淺析

2020-12-22 騰訊網

摘要:雲南省武定縣是彝族重要聚居區,彝族服飾類型多樣,特點明顯,內涵豐富。20世紀80年代的服飾較為常見,但清代至民國的服飾則很少。經調查,對清代少數民族服飾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專題系統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對清代彝族服飾專題研究至今仍然是空白。文章作者經數年潛心搜集,收集到一些有關西南少數民族特別是以清代彝族為主的民俗圖像資料,力圖通過以圖像學為主,輔以歷史學、方志學、文物學等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清代雲南武定彝族納蘇、納羅、乃蘇支系服飾進行初步研究。

關鍵詞:納蘇;納羅;乃蘇;服飾;圖像

雲南省武定縣位於滇中高原北部,總面積2,948平方公裡,世居彝、傈僳、苗、傣、回等少數民族。武定縣是雲南省彝族重要聚居區,是歷史_上彝族部落羅婺部居住的地方,南詔後期羅婺部逐漸強大,成為雲南「東方三十七蠻部」之一。現居彝族6個支系,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蘇,自稱納蘇頗,漢稱黑彝,其中一部分家族的家譜中記載他們是 「羅婺頗」。分布在除九廠、近城以外的各地,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區。納羅,自稱納羅頗,漢稱甘彝,分布在己衣、東坡、田心及白路鄉沿河谷的半山地帶。乃蘇,自稱乃蘇頗,漢稱紅彝,分布在貓街、白路海拔2,200米左右的山地。以上3個支系操彝語東部方言滇東北次方言。密切,自稱密切頗,漢稱密岔,分布在近城、九廠、插甸等壩區及半山。羅羅,自稱羅羅頗,漢稱白彝,分布在貓街壩子和高橋、尼嘎古半山。以上兩個支系操中部方言羅羅頗土語。撒尼,自稱撒尼頗,漢稱明朗,居住在插甸鄉下樂美村、高橋鎮田心村,操東南部方言昆明阿西土語。【1】叫筆者近年搜集到一些清代武定彝族圖像資料,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本文,僅對與彝族納蘇、納羅、乃蘇支系有關的服飾圖像資料進行簡要介紹,並作粗淺分析。

1.《廣輿勝覽.武定等府羅婺蠻》中的羅婺男女行人服飾

《廣輿勝覽》中《武定等府羅婺蠻》題記:「羅婺,自宋時大理段氏立羅武部長,至元明時俱轄於土司。嘉靖中改歸流官,其部落流入雲南、大理、楚雄、姚安、永昌、景東等七府。居多在山林高阜,藉地寢處,男子挽發戴笠,短衣披氈衫,佩刀跣足,耕種輸稅。婦人辮髮垂肩,飾以珠石,短衣長裙,皆染皂色。其地產火草,績而為布,理粗質堅,衣服之餘或貿於市」【2】。《武定等府羅婺蠻》圖像(圖1,見下頁)描繪了清代武定彝族羅婺男子和女子行路途中的場衣,衽邊鑲藍布,系藍布腰帶,著黑褐色百褶裙,赤足,身背盛有物品的方形竹籃。

2.《滇省夷人圖說.羅婺圖》中的羅婺牧羊女服飾

《滇省夷人圖說》中《羅婺圖》題記:「羅婺,一名羅武,戴笠披氈,織火草布為衣,牧於林阜,有屋無床,採松針藉地臥。武定州及楚雄景東皆有之。」【3】。《羅婺圖》(圖2)圖像描繪了清代武定彝族羅婺女牧羊的場景。一羅婺女子頭戴米黃色鬥笠,穿灰色右衽開又上衣,著灰褐色百褶裙,披米黃色披氈,左手執鞭,正在牧羊。據題記可知,其衣料應以火草質地為主。

3.《清代民族圖志.羅婺圖》中的羅婺男女服飾

《清代民族圖志》中《羅婺圖》題記:「羅婺本武定種,又稱羅武。元時,羅武蠻羅僳百歲弱子孫,以氈裹送之深菁,後生尾長三寸,相傳三百歲,今俗又稱羅午。楚雄、姚安、永寧、羅次皆有之。男子髻束高頂,戴笠披氈,衣火草布,其草得於山中,緝而織之,粗惡而堅緻,或市之省城,為囊橐(口袋)以盛米麥。婦女辮髮兩綹垂肩上,雜以硨磲(海中軟體動物的殼,如貝殼等)瓔珞,方領黑衣,長裙跣足。居山林高阜,牧養為業,有屋無床榻,以松葉藉地而臥。婚姻喜慶之事,結一松棚為宴。葬用火化。腰刀長槍,,行往不釋。嗜酒酣鬥,狡猾難治」【4】。《羅婺圖》(圖3)描繪了清代武定彝族羅婺飼養家畜和放牧歸來的場景。圖中共有4個人物,其中兩女一男正在餵豬,男子以蘭布束髮,戴淡黃色鬥笠,上穿淡蘭色上衣,外披褐色披氈,用紅布帶系腰和披氈領口,下穿灰褐色粗布褲至膝,赤足。左女子辮髮兩綹垂肩,上,用蘭布包頭,上穿淡褐色貫頭衣,領口、袖口用紅布鑲邊,領口飾以硨磲瓔珞等物,下穿赭色百褶裙。右女子辮髮兩綹垂肩上,用蘭布包頭,穿紅色貫頭衣,領口、袖口用綠布鑲邊,領口飾以硨磲瓔珞等物,下裝不明,應與左女子一致。圖左中部一男子揮鞭趕著牛羊歸來,蘭布束髮,戴淡黃色鬥笠,上穿灰色,上衣,外披褐色披氈,下裝應與同圖中餵豬男子一致。

以上關於清代武定彝族羅婺的圖像,很難確認其屬於納蘇納羅、乃蘇中的哪個支系。清代「「羅婺」兼有地名、族名含義。作為地區代稱,主要指以武定為中心的彝族地區;作為族名,則是以武定納蘇為代表的彝族統稱;而遷徙到外地,則演變為彝族羅婺支系。從上述三幅圖像題記「織火草布,穿火草衣」這一特徵分析,與乃蘇支系有很大關係,據民族學調查資料顯示,使用火草衣的民族主要是分布於武定貓街、白路的彝族乃蘇支系。

4.《滇省夷人圖說.土人》中羅婺服飾

《滇省夷人圖說》中《土人》(圖4)圖題記:土人,衣絮(棉絮)衣,帶以革,飢則系之,女被毳,耕田弋山,以寅午戍日入城市,武定州屬有之」【5】問。此圖的土人,實為彝族羅婺部,正德《雲南志》卷十也稱其為土人。《仕人》圖像描繪了春耕插秧的場景:兩男子正在田中插秧,左邊男子以蘭布包頭,穿褐色右衽開叉.上衣,系蘭布腰帶,著淡蘭色褲至膝。右邊男子戴淡黃色鬥笠,穿淡蘭色上衣,系蘭布腰帶,穿白色褲至膝。女子提籃送飯,以蘭布包頭,穿粉色長衣,系蘭布腰帶,身披羊皮背披,下穿草綠色百褶裙,足穿草鞋。此圖像與彝族納蘇、納羅支系關係較大。

5.清代彝族貴族男婦石刻圖

《清代彝族貴族男婦石刻圖》【6】(圖5)中女子頭戴花帽(類似20世紀70、80年代普遍使用的毛線羅鍋帽),帽兩側奕起似花狀,肩飾披肩,穿上衣和長袍,胸部飾圓形掛飾,著長裙,右手執長煙鍋和油燈,左手似執鳥。男子包頭纏發,穿長袍至小腿,外穿對襟短衣,著長褲和鞋,右手託籠狀物,左手扶腰刀刀柄。此圖由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彝文古籍專家朱琚元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拓、攝於武定縣萬德鄉耐姆過村,據朱琚元先生考證屬清代武定萬德彝族貴族服飾,其應屬彝族納蘇支系。

6.《竹籤書》中彝族服飾

武定彝族畢摩古籍《竹籤書》」【7】,豎16開,,上圖下文,共61頁,60幅彩圖,附有彝文竹籤60支和竹籤筒。武定縣萬德那氏土司世襲畢摩(彝族民間神職人員)後裔楊自榮家藏本。圖6中左圖描繪一男子正在吆喝飼養馬、羊、雞等牲畜家禽場景。男子戴帽,帽沿上翹、帽頂飾羽狀物,穿黑色衣褲,袖口寬大,穿黑色鞋。右圖描繪了人畜生病,擬請畢摩禳解除病的場景。畢摩圖像較為清晰,頭戴畢摩帽,帽沿上翹、帽頂隆起,內穿長袍,外披披氈,著黑布鞋。圖7中描繪了彝族貴族騎馬出行,隨從跟隨的場景。彝族土司頭戴鬥笠,穿長袍,隨從頭戴禮帽,穿衣褲,手執儀仗。右圖描繪了家具物件傾倒砸傷人的場景,圖中有三人穿著情況不明,一婦女戴黑帽,穿上衣、長裙,其上飾紋飾,著黑色鞋。以上《竹籤書》四幅圖像來源清楚,應為清代武定萬德彝族納蘇支系生活場景。

7.《清代民族圖志·黑玀玀》中的納蘇彝族服飾

與清代武定彝族納蘇支系有關的圖像和相關服飾資料還有《清代民族圖志》中《黑玀玀》圖題記:「黑玀玀,男子挽發,以布帶束之,耳帶圈墜一隻,披氈佩刀,時刻不釋。婦人頭蒙方尺青布,以紅綠珠雜海貝硨磲為飾,下著桶裙,手帶象牙圈,跣足。在彝為貴種,凡土官營長(地方部隊長官)皆其類也。士官服雖華不脫,彝司土官婦纏頭彩繪,耳帶金銀大圈,服兩截染色錦綺以有緞為套頭,衣曳地尺許,背披黑羊皮,飾以金銀鈴索,各營長婦細(同綢)衣短氈,青布套頭。其在曲靖者,居深山,雖高岡隴,亦力耕之,種甜苦二蕎自贍,善畜馬牧養蕃息。器皿用竹筐木盤。交易稱貸無書契,刻木析之,各藏其半,市以醜、戌日。其葬貴者裹以皋比(老虎皮),賤者以羊皮焚諸野而棄其灰。在澄江者,能為乳酪雜樵蘇鬻於市,腥穢侏若鹿豕然。在安寧、祿豐多負鹽於途。在嘉者,以草為衣,加於氈毳。大都性皆鷙悍,好攻掠。而武定、蕎甸尤為兇頑。鶴慶四十八村又號西海子,亦其種。」【8】

而《黑玀玀》圖像(圖8)描繪了一對男女勞作途中邊走邊聊場景:男子挽發,以蘭布帶束之,耳帶圈墜一隻,穿蘭色衣,系淡蘭色腰帶,系帶兩端飾紅布,佩刀別於腰帶上,下穿至膝短褲,外披赭色有褶披氈,左手執鋤,右手扶刀柄,赤足,轉身與女子交談。女子頭蒙方尺青布,以紅綠珠雜海貝硨磲飾於額際,穿淡藍色上衣,襟邊飾紋樣,系紅色腰帶,著赭色桶裙,裙邊飾幾何紋樣,手帶象牙圈,披雜色羊皮褂,肩挎一物,赤足。黑玀玀圖像主要指雲南「黑彝」,由於雲南黑彝分布廣泛,單件圖像不可能全面反映出各地黑彝形象,但也能粗略提供清代武定彝族納蘇支系服飾的一些信息。

8.結語

筆者在文物徵集工作中徵集到20世紀50至60年代的彝族服飾時,更想弄清楚清代以前的各地彝族服飾的直觀圖像資料,但現成資料幾乎為零。有惑於此,筆者經數年潛心搜集,收集到一些有關西南少數民族特別是以清代彝族為主的民俗圖像資料。通過對清乾隆《皇清職貢圖》等圖像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發現諸如此類資料雖然具有多重研究價值,但作者認為最具價值的卻是服飾文化,可遺憾的是,相關研究對清代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專題系統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對清代彝族服飾專題研究至今仍然是空白。另外,過去對彝族服飾的研究限於運用民族學、歷史學、服飾學、藝術學等學科從服飾分類、歷史地理、工藝紋飾、藝術運用等角度開展研究,而通過以圖像學為主,輔以歷史學、方志學、文物學等學科相結合研究的涉足甚少。故而筆者力圖通過圖像資料研究,能夠在彝族服飾史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武定縣誌編纂委員會編.武定縣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118.

[2][4][8]李澤奉,劉如仲.清代民族圖志[M].西寧:育海人民出版社;1997:152.154.162.

[3][5]揣振字.滇省夷人圖說[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00

[6]朱琚元.彝文石刻譯叢[M.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8:插圖.

[7]張純德.彝族古代畢摩繪畫[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3:145.152.

作者:金永鋒

原載:《服飾導刊》2015年6月第2期

相關焦點

  • 武定六大彝族支系歷史影像資料
    據彝文和傳說,在2000多年前彝族君長篤慕分支後布部和默部開始沿用尼頗和納蘇頗的自稱,後一直延續至今。其在宋代大理國時期建立羅婺部、元憲宗四年(公元1255年)羅婺部歸順元朝,並於公元1257年被授羅婺萬戶候,轄祿勸、元謀、武定和四川會理一部分地區。公元1271年,羅婺部轄區擴大到貴州西部的普安地區,改稱北路總管府,1276年改設武定路,由羅婺鳳氏土司統治。
  • 歷史地理學視域下彝族密岔支系服飾的出現分布及文化衍生
    在武定一曰木察,稍習柔善,巢居深山,捕狐狸、松鼠而食之。」[2]明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5《蒙化府》「風俗條」載:「境內有摩察者,乃黑爨之別種也。傳雲昔從蒙化細奴邏來徙於此。平常執木弓藥矢,遇有鳥獸則射之,鮮有不獲者。然其性悍,其心狠,遇強則拒,遇弱則劫,今則懼法而不敢為矣。」[3]到了清代其分布區域開始穩定,並基本形成今天的格局。
  • 論雲南彝族土司制度的淵源
    在這方面,雲南有代表性的武定彝族土司以及姚安的高氏土司,他們對大一統封建王朝的認同以及他們之中歷代的有識之士,主動選擇了對這個體制的擁戴和維護。可惜,一些彝族學者在論及這一段歷史時,往往無視客觀存在的地理環境要素,特別是大一統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的要素,把羅婺部的歷史孤立和封閉起來,這是斷然不可取的。 據《宋書·州郡志》記載,在東晉以後,宋、齊兩個王朝期間,根據少數民族地區服飾左衽而設「左郡」「左縣」的不在少數。對少數民族以服式或者以髮式相稱,在很多古代史書中,可謂一種常見的沿襲。
  • 楚雄州上央視,武定獅山、己衣大裂谷露臉!
    楚雄州有彝族同胞78萬人,涵蓋了全國彝族所有支系和六大方言區,彝族的語言、文字、建築、服飾、歌舞、節慶、飲食、婚喪等文化獨具特色,異彩紛呈。彝族先民發明和使用的十月太陽曆,是迄今發現的人類最精確的古代曆法之一。彝族長篇敘事史詩《查姆》和《梅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彝醫藥典《齊蘇書》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12年。
  • 《希望的田野》黃聖依著彝繡服飾戴雞冠帽 演奏彝族樂器明媚動人
    照片中,黃聖依身著帶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彝繡圖案的彝族服飾,頭戴傳統彝族雞冠帽,笑容明豔動人,氣質溫柔絕美,實力演繹美人如玉。  在本周日播出的第六期節目中,「希望小組」來到被譽為「千年彝繡第一村」的永仁縣直苴村,集體身著彝族服飾亮相當地的「賽裝節」,用創意推廣彝繡。黃聖依身著大紅色彝族民族服飾,頭戴彝族傳統雞冠帽笑容甜美,時尚感十足。
  • 中國彝族羅婺首部母語電影《山裡飄來的笛聲》即將開機,敬請期待!
    本片從不同的側面展現當代彝族同胞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和狀態,歐歌黨的脫貧攻堅戰略政策的成果,引導羅婺彝族同胞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改變自己,戰勝困難,走向富足的生活;同時,以傳承羅婺彝族文化為主宰,側面告知人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處理親情、友情以及愛情。
  • 雲南石林:60對新人伉儷集體體驗彝族婚俗 千畝花海見證浪漫愛情
    9月30日,60對新人伉儷在雲南石林景區千畝花海中坐牛車娶親,體驗彝族婚俗 (人民網 李發興 攝)       9月30日,60對新人伉儷在雲南乃古石林千畝花海中體驗彝族婚俗,隨著畢摩的指令,60對新人伉儷坐牛車娶親、跨五穀、拜天地,真實再現和體驗了彝族的傳統婚禮,場面溫馨感人。
  • 婆婆納兩種
    以前也曾經說過蘿摩又被叫作婆婆針線包,因為它的果實鼓鼓囊囊的,像是婆婆裝滿了各種頂針和針線的大包。而阿拉伯婆婆納的果實呢,小得肉眼只能勉強看清楚,是兩個連著的半球。這個針線口袋可真是夠迷你的呀。雖然迷你,卻挺精緻。在這個果實下方,還有宛如小床墊一般的萼片託著它。而另一種叫作直立婆婆納的則更為別致,它的果實更扁,形狀更像是兩個半心組成的心形。非常細小的種子就在這婆婆針線口袋裡。
  • 楚雄武定縣:綻放在羅婺大地上的「金葵花」
    1999年,肩負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全體招行員工的重託,招行第一批扶貧幹部來到了位於雲南滇中高原北部的武定縣掛職,開啟了定點扶貧的艱辛歷程,這條定點扶貧之路一走就是整整
  • 聚焦丨彝族新人峇里島結婚照走紅網絡(附涼山多對新人美豔彝族服飾結婚照!)
    ,這組婚紗照身著彝族服飾,在峇里島所拍。2月17日,經過四川日報記者了解到到這對彝族新婚夫婦名字為木乃七斤與沈悅。        2月20日,也就是今天,是彝族小夥木乃七斤和彝族姑娘沈悅的婚禮。我們一起祝福他們。        新郎木乃七斤是涼山州甘洛縣人,一直在北京從事音樂方面工作,還曾參加過快樂男聲等比賽。新娘沈悅是涼山州越西縣人,在西昌工作。
  • 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擔任第72屆坎城電影...
    2月27日,據Variety報導,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將擔任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評審團主席。前任坎城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庫(Pierre Lescure)和藝術總監ThierryFrémaux表示:「(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不僅是一位大膽的電影製片人,也是一位充滿驚喜的導演、一位有信仰的人,他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家。」
  • 醜陋的彝族人吉乃(圖片)
    大吃大喝心存傾慕。      以招待朋友吃多少頭牛、喝了多少件五糧液,講起來眉飛色舞,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愛拉家支,其中關係卻充滿了虛偽性和勢利性。表面上家支內一視同仁,其實大為不然,有錢有權有勢的和處於弱勢的完全是兩回事,不可能得到其他人一視同仁地幫助和關心。對於家支以外的同一民族的弱者,完全沒有同情心。
  • 《創造與魔法》納坦藍晶獲得方法
    《創造與魔法》納坦藍晶怎麼獲得?納坦島是遊戲新增加的一個地圖,目前很多小夥伴對地圖還不熟悉,下面3DM手遊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創造與魔法》納坦藍晶獲得方法,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 《創造與魔法》納坦藍晶怎麼獲得?
  • 納羽示蓮
    納羽老師寫於2020.05..16人生多些真實,多些真誠相待。才是美好。3、生查子@納羽碧秀執雲煙,珍惜頻相顧玄脈琴中天,依依花鳥語妙雲無際飛。夢影知何處。心若止水時,何懼風和雨?納羽老師寫於2020.05.13酉6.42萊蕪去濟南的路途中今天下午和弟子們一起遊萊蕪九龍大峽谷。第一次坐滑道下山,體驗人生不同知遇。九龍潭,磁場強大。感悟人生。4、一叢花令@思緒@納羽心懷九宮何時明?
  • 六十甲子納音、納音在八字中的作用?
    以兩幹兩支之合數於四十九內減之,餘數滿十去之,餘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各取所生之五行為納音」。以甲子、乙丑為例:甲九子九,乙八醜八,其數之和為三十四,於四十九內減之,餘十五,去十不用而餘五,五的五行屬土,土能生金。所以甲子、乙丑的「納音」所對應的五行(簡稱納音五行)就是「金」。
  • 六十甲子納音是什麼意思?
    年命納音是什麼意思年命納音,應該是傳統算命裡出生年所指,比如今年是丙戌年,那麼出生於今年的人年命納音為丙戌。八字納音的查法1、先將十天幹和十二支確定固定指數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指數:1,2,3,4,5。
  • 納藏族群認同與藝術邊界構建研究
    關鍵詞:勒巴舞;納西族;藏族;族群認同;藝術邊界  作者簡介:和璇,女,雲南麗江人,博士,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藝術;閆春鵬,江蘇徐州人,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民族藝術、美術學。
  • 風水:三元納氣法,納氣口與立極點
    三元納氣法 納氣口 一般家中的門、窗和陽臺就是房子的納氣口 外氣和內氣 納氣分為納外氣和內氣
  • 巧用納音
    黃鐘為律之首,長九寸,仲冬氣至,黃鐘之律應之,其音羽,五行屬水,所謂黃鐘律呂即律呂之統稱.以一律納五音。納音多用於判斷家庭關係。夫妻納音相同爭吵不休,互不相讓;女納音克男納音,女欺男,男怕女,陰盛陽衰。子女納音克父母納音,子女不聽話。父母納音克子女納音,規矩大,子女怕父母,聽從父母。子女納音生父母納音,子女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