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被稱為「中國電視劇三大獎項之一」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首次將「重點視頻網站首播電視劇」納入了評獎範圍。而《慶餘年》一舉入圍了包括最佳中國電視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在內的五項大獎,最終斬獲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配角兩大榮譽,開網劇之先河。
在男頻IP紛紛撲街的大環境下,《慶餘年》出圈實屬不易。從貓膩的小說到王倦的劇版,《慶餘年》稱得上是典範式的改編。作為中國電視劇引領方向、激勵創作的專業平臺,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組委會對榮獲最佳編劇(改編)獎王倦的評語是:在原著小說的基礎上嘗試了獨特的表達,細處見微光,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有新時代年輕感的人物設置,讓人耳目一新。
《慶餘年》編劇王倦榮獲最佳編劇(改編)
不可否認,此前IP劇改編不受觀眾認可,原著中的名場面被毀是一大主因。在改編過程中,王倦吸取了教訓,秉持著「跟著原著的主線走,主線方面基本不會改動」的觀點,留下了「牛欄街暗殺」、「範閒鬥酒詩百篇」等名場面被觀眾津津樂道。
除此之外,在人物塑造方面,《慶餘年》的主角和配角都得到了精心安排,沒有淪為推動劇情發展的簡單工具,這也是吸引觀眾關注與熱議的聚焦之處。慶帝、陳萍萍、滕梓荊……每個人物性格各有不同,散發著各自閃光點。甚至像王啟年、範思轍這些流露出自身缺點的小人物,都散發著自然可愛之感。目前,國產劇獲7分就已屬不易,《慶餘年》在有近78萬人參與打分的情況下,當前豆瓣評分依然穩定在8分,成績斐然。
《慶餘年》的成功,對騰訊而言,無疑是新文創生態中「不孤立做影視」的一次絕佳案例。除了牽頭方的騰訊影業,IP源頭是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而同為出品方兼承制方之一的新麗則是閱文旗下的子公司,《慶餘年》的誕生可謂是集騰訊內部各方支持於一身。
時間回溯到2017年年初,騰訊獲得《慶餘年》版權,但生效日期是在一年後。這也就意味著《慶餘年》上一任版權方深藍影業、華娛影視很有可能趕在一年版權期內火速開拍。
這讓時任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的程武非常擔心,他在接受《人物》採訪時,透露了彼時的心境:「2016年之後IP炒作太熱了,從業人員沒有正確理解IP,他們只是想快速地消耗和變現,在版權期內就趕快改一個,我們就特別擔心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騰訊影業從成立的那一天就希望大家要有耐心,要有匠心,要敬畏心。」
正因如此,程武主動找上門,商談《慶餘年》的影視化問題。經過三個月溝通後,由騰訊影業牽頭,與新麗電視共同負責內容製作,深藍影業、華娛影視等版權方也悉數入局,共同開啟對《慶餘年》的開發。
在這之前,熱門IP改編的頻頻失利,曾讓觀眾對於網文IP改編作品並不買帳。而究其原因,急功近利、難以回歸創作本身是癥結所在。大部分買下版權的製作方對於原著精神的掌握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情節層面,而最終的影視化模式也經常複製「大IP+流量明星」的套路,以此實現快速變現,最終結果也自然難以保證。
毫無疑問,《慶餘年》最終呈現高品質的改編,「鐵三角」騰訊影業、新麗電視和閱文集團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功不可沒。騰訊影業作為出品方及聯合承制方,負責全程管理及各家出品方間的協同調度;新麗作為聯合承制方之一深耕創作,把控內容;閱文作為IP源頭,則起到保留原作精髓以及粉絲引流的作用。
本著精耕細作的原則,《慶餘年》的拍攝期足足有7個月之久,這在網劇創作中極為少見。而在《慶餘年》中飾演男主範閒的張若昀在採訪中的一句話似乎能表明各方對於這部作品的用心之至,「我覺得他們特別珍惜這個項目,就是一個有價值的IP遇到了一群狂熱的主創分子。」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之下,《慶餘年》既沒對原著「傷筋動骨」,又保留了原著的精氣神兒,飽受原著黨好評。而在流量方面,該劇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衝破82.6億次,已經完結十餘年後的原著小說也重登暢銷榜榜首,收穫350萬次推薦及60餘萬次打賞。口碑、流量的雙豐收做實了《慶餘年》2019年末劇王的地位。
而隨著今年騰訊影業CEO程武兼任閱文集團CEO一職,「鐵三角」聯盟勢必會更加牢靠,形成更穩定、更持續的IP內容輸出能力。
縱觀整個文娛市場,騰訊影業聯動閱文、新麗、騰訊動漫等內容生態的IP打造模式,讓我們看到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文化IP、實現文化出海的更多可能性。此前,無數國內公司都曾以迪士尼或漫威為發展願景,但遺憾的是,IP供應不足以及製作能力的差強人意,最終導致IP宇宙難以形成。如今,在新文創生態下,網際網路平臺、IP源頭與頭部製作公司的強強聯合,讓我們可以期待更多《慶餘年》的誕生。
在剛剛舉辦的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式論壇上,程武表示騰訊影業為推進有效復工復產,將持續深化「不孤立做影視」。
在騰訊體系內,騰訊影業會持續加大與閱文集團、新麗傳媒、騰訊動漫、貓眼等在內容上下遊聯動上的協作力度,形成一個更加高效的內容有機體。而在騰訊外,騰訊影業則會以更開放的心態,與更多優秀的創作者、行業同仁攜手合作,為觀眾帶來更多「豐富生活、溫暖人心、感動人性」的好作品。
目前,由騰訊影業攜手大象夥伴影業、幸福藍海等夥伴共同出品的《第一次的離別》,作為院線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新片,已經與觀眾見面。而由騰訊影業作為聯合出品方推出的《八佰》也將於8月21日上映。在影視行業復甦的當下,《八佰》的定檔給整個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它能否實現票房突圍,扛起救市大旗,行業內外都翹首以待。
在開幕式論壇上,程武透露,接下來騰訊影業還將攜手閱文、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共同出品由黃建新執導的獻禮片《1921》。「目前該片已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開機,預計明年7月1日上映,獻禮建黨百年。」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影視公司,騰訊影業觸及主旋律作品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9年,騰訊影業便聯合出品了《我和我的祖國》,共斬獲31.7億元票房成績。而此次與騰訊影業攜手的「老搭檔」閱文卻是向主旋律作品邁進的第一次,二者的合作,無疑預示著騰訊新文創生態的深入聯動將進一步落地。
除此之外,由騰訊影業出品的《許願神龍》《怒火·重案》等影片也在緊鑼密鼓的後期製作中,由其參與的《急先鋒》《緊急救援》《鄰裡美好的一天》等多部優秀作品也在等待定檔上映。
除了項目推進,疫情期間,騰訊影業也基於對過去近5年的積累盤點,進行組織升級和能力升級,積極擴充專業人才隊伍,招募製片人、劇本編審、影視製作管理等等,希望吸納更多有能力、有夢想的優秀人才,進一步夯實自製和主投主控能力。
如今,影院重新營業,部分影視項目開始重啟,讓影視行業釋放出復甦信號。然而,在疫情常態化的今天,影視行業要恢復到往日盛況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作為國內頭部網際網路影視企業,騰訊影業在此時率先公布了一系列復工舉措,無疑提振了士氣,給予了從業者信心。
而與此同時,在危機下修煉內功,騰訊影業也為影視從業者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正確的突圍之法,正如程武所言,「每一次危機背後可能是一家公司、一個行業的自我反思時期,在進行思考和沉澱後,用更好的內功打好未來發展的基礎,就會迎來一個轉危為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