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裡面沒有所謂的真相,只有不斷改善的關係

2021-03-05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本文節選自蔡春美老師的「實戰派家庭治療師養成之路」主題直播,文章內容有刪減,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看完整回顧。本文中家庭治療師意同家族治療師。

提到家庭諮詢/治療,好多人會說:「我可以一對一,但是沒有辦法一對多,作為一個諮詢師,如果來訪者在兩個人以上,無論是夫妻,還是親子,又或是兄弟姐妹、全家人,我就會不知道怎麼辦。今天,和各位聊聊「家庭治療師」是如何養成的。

01

關於「家庭」與「家庭治療」

為什麼會有家庭治療這個概念出來?

很多來訪者的議題可能跟家庭有關係,比如說,明明來談的是職業生涯的選擇,但困惑卻是他的爸媽或家人,要他做一個他不喜歡做的工作,或者是有的來訪者一來就說:

 

我可以講我家人的壞話嗎?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有辦法處理我家的議題嗎?

 

家庭真的可以治療嗎?我們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我們要做的不是幫來訪者判斷這件事情是對還是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看清楚這個家其中的關係是什麼?這個家本來有的能力、能量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為什麼現在不行了?這才是我們工作最主要的一個方向。

 

有的人可能會說,明明處理一個人的狀況就可以,為什麼還要處理其他那麼多人?為什麼其他家人都要進來?那是因為在進行家庭治療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一個想法,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很可能今天這個來訪者有這樣的行為,是跟其他家人有關。

 

發脾氣用暴力傷害自己的來訪者

 

比方我有個來訪者,他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可能會捶床、捶牆壁,然後去撞牆。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其實我是在報復我媽媽。像這樣的議題,我們沒有辦法只處理當事人,說你不要再這麼做,而是應該把媽媽和孩子一起找來,用家庭治療處理家人之間的關係。

 

現在的時代發生了演變,家庭人數越來越少,家所創造出來的氛圍也不盡相同,家庭的議題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過去可能沒有所謂溝通的議題,有問題就把人找來,面對面講清楚,但現在不是,很多聯繫都隔著手機,微信、微博,這些都會讓家庭隨著時代的變化漸漸產生很不一樣的氛圍。同時也多了很多目前「非主流」的家庭模式,比如「丁克」家庭、「自婚」家庭、「重組」家庭等,家庭氛圍也會變得不一樣。

 

家庭治療到底是什麼?

 

家庭治療的焦點是「全家人一起來面對當事人的議題」。工作的焦點放在家庭身上,而不是聚焦在個人的人格特質或重複的行為模式上。比如我剛剛提的那個案例,來訪者脾氣一上來就會去捶牆壁、去撞牆,我們不能光看來訪者的行為,也要考慮家庭關係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在家族治療中,所以我們把每一個人問題,都當作是家庭功能不良的一種症狀,我們要改善家庭系統,才能夠來改變這個人的問題。

 

家庭治療的諮訪關係

 

對於心理工作者來說,我們跟來訪者的關係是什麼?如果來訪者一個人進來,那麼就是維持一對一的治療的關係,如果來的是一整個家庭,我們所站的就應該是一個觀察者、示範、教練、橋梁的位置,我們觀察他們的關係和生活、溝通模式,引導他們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教給他們一些改變的方法,作為橋梁傳達他們各自的真實想法,並回饋每個人的表現,這就是家族治療師和一般的心理諮詢師不一樣的地方。

 

還有一個話題也要提醒大家,在心理諮詢中,關係永遠比技巧重要,學習家庭治療師的課程,對你將來的工作最大的意義是,我們不再過分糾結於方法和技巧,或是一定要用什麼樣的流派套路,而是幫助來訪者學會建立良好的關係,並能將諮詢中感知和學習到的關係用於建立外界自己的各種關係,他們和外界的關係,是靠我們在中間穿針引線。

02

家庭治療師的緣起跟發展

 

1945年之前,心理諮詢大多是一對一的,主要研究來訪者的問題行為或者是他的人格。在1948年之後,有一群研究者慢慢發現,光靠過去單一的方法也許無法解決問題,於是產生了新的諮詢脈絡,主要的是4個:

 

1.精神分裂症家庭的研究

2.婚姻跟婚前的諮商諮詢

3.兒童的輔導的運動

4.團體動力跟團體治療

 

精神分裂症家庭的研究

 

1948年,在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個案時,研究者們發現這些人住院時狀態穩定,但出院後沒有多久有很快因為病情發作返院治療。研究者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這都跟父母的態度有關係,如果媽媽控制欲很強,拒絕跟孩子們有心理上的聯結,同時爸爸又非常冷漠疏離,這種成長環境下,孩子更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1950年,另外一個研究者貝特森發現,如果家裡面說話用彼此「綁來綁去,不清不楚」的模式,孩子們也更容易精神分裂。比如和伴侶說:

 

「你下班了過來接我,你太忙就不要來,天氣太冷不要來,你太累了不要來,然後在路上堵車你都別來,反正一有任何的事情通通不要來,但是我好希望你下班來接我。」

 

又或是和孩子說:「你真的是我最棒的小孩,可是我養你好辛苦。」這樣的話會讓人混亂。

 

家庭治療中的代表諮詢師鮑文,他特別提到過,如果一個孩子有精神分裂症,要對整個家庭系統和歷史進行研究,也許在好幾代以前就出現過一些徵兆,必須要好好地回頭看家庭的歷史對一個人的影響。

 

婚姻跟婚前的諮商諮詢

 

192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有了很多的婚姻諮商中心,其中包括婚前諮詢,到1970年代,大家就已經把婚姻跟家庭擺在一起了,其中會提到很多的性、外遇、離婚、子女教養、意見不合、經濟問題、溝通困難、控制、權利等眾多議題。開始把爸爸、媽媽、夫妻等家人一起放在一個治療場合,變成一個聯合的家族治療。

 

兒童的輔導的運動

 

有一派學者研究孩子們的低自尊,發現是因為爸爸媽媽常對著孩子說一些很奇怪的話。提醒大家,如果你們是父母,千萬不要跟孩子講一句話:「我真後悔生下你」,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殺傷力很大。他會覺得,原來你生下我,但並沒有那麼喜歡我。

 

團體動力跟團體治療

 

出現很多家庭治療師,也因為開始出現很多團體治療,如果一個家庭五個人都來,其實就算是一個團體,用團體的方法來幫助這個家庭去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態,自己說話的方式,這些都是產生家庭治療脈絡的的原因。

 

家庭治療的歷史演進

 

從最早期以精神分裂症個案開始,後來又有了很多相關的研究,對這個領域感興趣的研究者和實踐者也越來越多,融合了許多技術流派,誕生了許多創新的技術和方法,也越來越專業化體系化。家庭治療的演變過程也為家庭治療的過程提供了許多思路,比如要系統化、生態化地考慮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心理狀況。

 

圖源自講師,侵權必究

家庭治療,不是心理治療中的一個獨立學派,而是融合了心理動力、認知行為等眾多心理諮詢學派的知識跟理論,循著心理治療發展脈絡傳承下來的一個應用領域,各個學說裡面的一些理論知識都可以拿來用在家庭工作上。

 

我自己是師承臺灣地區的老師,參加他的每一次課程,去看他怎麼樣操作跟進行。所以如果想要學家庭治療,最好的方式是可以跟著一個老師,或一個學派,好好地在其中培養和鍛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信念,也是學家庭治療最快的捷徑。

03

家族治療到底要治療什麼?

 

對象

 

目前臺灣地區的家庭治療好多是針對疾病或者是偏差行為,比如精神分裂症、憂鬱症、藥癮、酒癮、厭食、阿斯伯格症(高功能的自閉症),或者是青少年拔頭髮,或者拔眉毛、拔睫毛。這樣的狀態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給的壓力太大,導致這些異常的行為。

 

同時,婚姻的暴力、結婚之後才發現事情上面的困難、外遇、跟前夫或前妻之間的議題,包括分居、離婚、性等、親子關係、教養、三角關係、隔代教養、關係分化、家庭暴力、姻親的三角關係、重組家庭、繼親家庭、新移民家庭、收養家庭、寄養家庭等,也是家庭治療工作中常見的。

 

這裡面都是關係的議題,誰跟誰關係好,誰跟誰關係不好,對於家庭治療來說,我們要在諮詢中看到整個家庭中未被發現的潛在優點,幫助來訪者成長,讓他們利用新學到的方式和成長的關係,來滿足家人之間彼此的需求。最重要的、真正的諮詢作用是來訪者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改變了。

 

04

家庭治療的信念

 

將婚姻、家庭視為一個整體

 

最重要的信念是,家庭裡面沒有所謂的真相,沒有所謂的事實。家庭治療的諮詢中常常會出現一個現象:每一個人跟你講的話都不一樣!爸爸說孩子不用功,結果你發現孩子其實很認真;或者夫妻之間彼此抱怨,可是你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所以千萬不要帶著「想要看懂真相」的想法,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去聽來訪家庭中每個人對這件事情的意見,讀懂每個人的觀點,能不能彼此理解,這家族要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信念。要把來訪家庭看做一個整體,看他們之間的關係,改善他們之間的關係。

 

每一個人都是有能力的

 

即便是有酒癮的爸爸,即便是一直喜歡賭博的媽媽,即便一個永遠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的哥哥或姐姐,每一個人都是有能力的,我們要去思考一件事情,為什麼他的能力在這個時候沒辦法展現,這才是諮詢工作最重要的一個觀點!

 

每個家庭都會希望回到原來最好的方式,大家都乖乖的,事情都順順的,很平安,可是如果用錯了方法,沒能在家庭中合理髮揮自己的能力,就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家庭的運作會影響一個人的自尊和溝通方式

 

案例:不讓爸爸開口講話的女兒

 

曾經有一個爸爸帶著小孩來,每次父女一起坐在我面前,爸爸一開口,女兒就「不要再講了,我討厭聽你講話」,他爸就開始不講話,這我就弄不懂了。我說:「你好懂你爸爸,好像他還沒開口,你就已經懂他在想什麼了。」

 

然後這個女孩女兒笑了一下,她說「沒有啦,讓他講」。當爸爸好好地把他心裡內在的話全部說出來,講他陪伴女兒的過程,這女兒開始哭。女兒開始明白,原來我從來沒有好好聽爸爸講過,原來爸爸這麼疼愛我,我一直躲著,以為爸爸說很多話要罵我,原來爸爸是愛我的!然後爸爸就說,對,好幾次看你發脾氣了,我就沒有再講完,可是我真的很在乎你。

 

兩個人的互動關係一變,就會有新的成長經驗。就像我們的手機,要不斷升級,把每個功能都不斷改善,家庭治療就是在做這件事情,把每個人在家裡的功能提升。

對家庭治療師專業感興趣

點擊閱讀原文預約諮詢

長按識別二維碼

了解更多大會資訊

相關焦點

  • 靈性 | 改善家庭關係的真相:接納自己
    無論父母是否健在,無論是不是與父母同住都不重要,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決定了我們往後與其他人的關係。如果你不是由親生父母撫養長大,那這裡所謂的父母是指在你心中的地位等同於父母的人。改善你與父母的關係是第一優先。生命即是關係,因此生命也反映了這些關係——如果你與父親不和,財務可能就會出問題;如果你跟母親的關係很差,就會產生不必要的人際障礙……這些都未經科學證明,全是根據經驗觀察所得,但是我們一再看到類似的事情在生活中上演。
  • 國臺辦: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來,兩岸關係才能改善
    新京報快訊 據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日回應「臺灣當局領導人在新年講話中涉兩岸關係內容」時表示,講話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性。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 影帝教你如何改善父子關係
    天底下最複雜的關係不是中美關係喔,應該是父子關係。父子關係就像每個悲哀家庭肩膀背負的十字架,要想成為美滿家庭,父子關係就必須朝良好的方向發展。阿kunkun註:孩子所有的創造性能力都來自於母親,而所有社會性能力則來自於父親。
  • 政協委員林裕豐:論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只有科學發展觀落實好了,民生問題才能解決好;只有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才能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當前的民生問題是關係黨的執政地位、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問題。解決好民生問題,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也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只有解決好了民生問題,才能做到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社會建設的有序發展,這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解決民生問題合民心、合民意,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 《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最絕望的家庭關係是沒有誤解
    父母誤會小兒子不出去獨立是想啃老,其實是小兒子看出了父母關係糟糕想留在家裡調和父母的關係,只是他們誤解了………… 很多人會說,這是多麼不幸的一家人啊,處處誤解處處誤會。殊不知這家人根本就不是不幸的家庭,因為一切都緣於誤解,這就還有迴旋的餘地。 真正絕望的家庭關係,是沒有誤解,只剩下殘酷的真相。
  • 想通過做好事來改善自己的運氣,裡面有兩個訣竅
    那麼有的人比較性急,一方面希望自己不斷做好事,做好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不斷得到善報,或者改善自己的運氣,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訣竅呢。筆者嘗試分享一下自己了解到的方法。首先所謂人的好運氣,實際是人的內在世界所吸引、感召和呈現出來的。相當於一個內心黑暗的人,容易遇到黑暗的人和事,而一個內心光明的人,則容易遇到光明的人和事。
  • 《第三度嫌疑人》:沒有真相的真相
    文/夢裡詩書如果單將《第三度嫌疑人》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來看,其無視邏輯的展開不得不說是極為糟糕的,但身為導演的是枝裕和只是為電影假借了一件懸疑的外衣,伴隨著劇情三度反轉,越發耐人尋味的內核,在法律與人性關係的探討中對社會現實的寫照,逐漸被模糊的真相反而打破了電影本自懸疑的格局。
  • 娛樂圈沒有真相,只有利益
    娛樂圈沒有真相,只有利益聰明的人應該都懂得,娛樂圈是沒有真相可言的,只有利益。我們能看到的所謂真相,並不真。內幕到底是什麼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其他的都是妄自揣測。說句公道話,李小璐婚內出軌確實犯了錯,但她跟賈乃亮真的不是同一類人,兩個人不是很合適。賈乃亮莊重正統,給不到李小璐想要的浪漫和刺激。
  • 當事實的真相和所謂的正義,相衝突的時候,便會出現謊言
    就像在電影《誤殺》裡面,事情的真相就是男主人公的大女兒平平因為遭受到了校園霸凌事件被欺負了,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交代了之後,影片將後面的故事娓娓道來,訴說了關於平平的父親和所謂的正義力量在鬥智鬥勇。所以在這部影片的矛盾點上,雙方站著的人員最初的時候就有一定的衝突性,就比如說平平一家人和警察們,這一邊代表的是所謂的正義,另一邊所代表的是想要找到所謂的真相。
  • 芥川龍之介《竹林中》: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相,只有各人眼中的真相
    與電影不同,原著裡並沒有安排一個知道真相的人,它有且只有七個第一人稱敘述者。小說採用多人敘述的方式,對一個案件進行多次重複的敘述。但小說中常有的「上帝視角」消失了,只有一個沒有出現在文本,卻又確實存在的「審判者」角色。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不再擁有全知視角,他跟讀者一樣,是一個審判者、一個被懺悔的對象、一個聆聽者。因此,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真相在何處。
  • 天蠍座2月9日木星與太陽匯合,家庭關係改善,這個方面更需注意
    天蠍座2月9日木星與太陽匯合,家庭關係改善,這個方面更需注意值此新春佳節之際,葉子首先來給大家報喜了: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心!財運亨通!本次文章裡,葉子與大家主要分析的是天蠍座運勢。天蠍座在2月9日木星與太陽匯合,形成有利於溝通和改善關係的角度。
  • WiFi新標準對當前家庭網絡的改善
    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許多熟悉託管辦公室Wi-Fi網絡的用戶已經適應了使用帶寬密集型應用程式的各種異常情況,這些應用程式與家庭網絡中其他個人和設備產生的網絡流量相抗衡。根據路由器狀態和網際網路訪問情況,可以採取多種方式改善家庭Wi-Fi體驗,例如升級到更快的訪問層,安裝支持最新Wi-Fi標準的路由器,或者購買除谷歌和亞馬遜外幾乎所有家庭網絡主要供應商提供的網狀網絡系統。
  •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也許也可以託關係給他找最好的醫生診治,也許……如果有能力,女朋友就不可能對自己失望,輕而易舉放下多年的感情。他苦惱的是自己的無能,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所謂成熟,就是承認有些事,是自己再努力,也還是無能為力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美好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接受現實的過程。很多現實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態。
  • 《罪惡黑名單》探尋所謂的「真相」而失去原本的「自我」
    不過美劇拍長了總有一個特點:要拿主人公的父母開刀——主人公的父母往往藏著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主人公往往會為了探尋所謂的「真相」而失去原本的「自我」。湯姆的死有些遺憾,但是我其實不懂他為什麼要追查所謂的真相,如果不是伊莉莎白有主角光環,她就已經被湯姆追查真相的過程害死了,那麼湯姆追查的真相還有意義嗎?另外就是伊莉莎白,她可以追尋自己身世的真相,但是難道她一點不懂得感恩嗎?從始至終,雷丁頓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安危來保護她,她怎麼可以在私人情感方面「算計」雷丁頓呢?
  • 《小偷家族》小人物的愛與羈絆: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撿來被丟棄的人兒,給予了一個完整的家影片情節的不斷推薦,小偷家族的真相漸漸顯露出來,這個看上去十分幸福的家庭,其實六個人都不存在絲毫的血緣關係。在這個六口之家裡面,他們什麼都沒有,物質條件匱乏,生活條件一般。在這個家裡,生活用品是偷來的,家庭成員是偷來的,就連那一點點短暫的幸福都是偷來的。由此可見,有沒有血緣關係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了,愛和責任才是心理上真正的羈絆,才是一個家庭長久圓滿的東西。
  • 在一個家庭裡面,是夫妻關係重要,還是兄妹關係重要?
    只是給公婆還有小叔子打電話,並且還約在一起吃了飯,最終探討出出借小叔子要多少錢的難題,作為老婆的娜娜居然從始至終也沒有一點話語權。前不久,小叔子由於得病住院治療了,娜娜丈夫是跑前跑後地累成狗,並且治療費還都積極擔負了。
  • 所謂家人絕不僅僅是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更是風雨同舟的親密陪伴
    今年夏天,聚焦家庭和成長的國產劇接二連三地來,讓人應接不暇。繼《隱秘的角落》和《三十而已》之後,又有一部新劇——《以家人之名》,一開播就衝上熱搜,口碑爆棚。這部劇的主角,是奇怪的一家五口:兩個爸爸,毫無血緣關係的三兄妹
  • 家庭功能與家庭關係評估
    5、家庭評估的測評工具關係維度: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個人成長維度:獨立性、成功性、知識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系統維持維度:組織性、控制性6、父母教養方式評估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影響超過兒童對教養方式的影響,對家庭教養方式評估,可讓父母意識到不當的教養方式,從而改善、調整教養方式,讓子女在良好的教養環境中成長並形成健全人格。
  • 從兩性關係,揭開家庭親密關係底色
    這句話一針見血,道出了兩性關係在生活中的真相!01無論是在中文、英文又或是其他文字系統中,性活動都夾雜著「交流」的意味,這是人的本能之一。最新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1/4的家庭,困守在痛苦、焦灼、不安、性壓抑的「無性狀態」,且數據逐年遞增。所以,我們需要從「性」的背後,讀懂「親密關係底色」。明明婚姻中,我們最想要的是親密關係,但結婚後的我們,開始受到各種內外在因素的影響,與伴侶的「性」關係逐漸遞減。
  • 秦朝焚書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沒有真相只有解釋
    沒有真相,只有解釋。焚書坑儒,或是一起偶發事件,就是始皇帝任性了;或是一場良久預謀,就是秦帝國早打算這麼幹了。但真相到底是什麼,早已堙沒於歷史的噪音之中。但是,我們卻可以解釋。簡單說,就看你從什麼視角來理解焚書坑儒這起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