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斬就是一刀兩斷?受刑人的上半身會在地上打滾半個時辰才死
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迪王子,為靖康之戰入侵南京。為了向世人證明聖旨的合理性,朱迪找到了當時著名的儒家學者方孝儒,命令他起草聖旨。
被傳喚到法庭的方小茹痛哭流涕,不停地質問朱迪是他的僕人。朱迪威脅道:「你不怕我懲罰你的九個家族嗎?」方小茹笑著說:懲罰我的十家人怎麼樣?朱迪聽了,大怒,下令將十大家族處死,方小茹減半。
傳說方小茹被砍了一半後,仍然用胳膊肘爬行,用手蘸血,在死前寫了12個半字的「篡奪」。通過600年前的歷史書,我們似乎仍能感受到嚴酷的刑場。將這種殘酷的處決方式減半,與封建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明朝病態極為一致。
減半在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春秋戰國時期,有類似減半的酷刑記錄。然而,由於青銅武器的鋒利程度不能滿足減半的要求,實際上是在戰國末期,當時中國剛剛進入封建時代,隨著鐵器的盛行,減半逐漸成為一種廣為人知的酷刑。
「減半」的定義最早是在《史記·尚軍列傳》中表述的。秦朝的開國總理李四「在鹹陽被減半」。由於人體的主要器官存在於上半身,被減半的囚犯往往不會立即死亡。那時,行刑者會向等待減半的囚犯索賄。收到錢後,他們會讓刀子和斧子快速上下移動,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快死去以避免痛苦。如果你沒有從你的家庭成員那裡得到賄賂,你會慢慢倒下,而且,半個小時內你不會死。你可以想像痛苦。
這種酷刑似乎特別符合封建統治者的口味。這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徹底決裂」,但主要是通過流血和恐懼折磨囚犯,讓他們慢慢死去。
從建立封建制度的秦朝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中國的封建社會幾乎實現了減半。據說最後被減半的人是清朝大臣於洪圖。酷刑之後,他的上身在地上打滾,痛苦萬分。在他死前,他把手指浸在血裡,在地上連續寫了七個「悲慘」的字,然後慢慢痛苦地死去。在監獄斬首官員向雍正帝報告悲劇後,雍正帝感到難以忍受的遺憾,下令廢除死刑。只有在減半之後,他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縱觀減半的歷史,它繁榮於中國封建時代的萌芽時期,退出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衰亡的歷史舞臺。在所有的酷刑中,它似乎最符合封建國王懲罰知識分子的心理,而死於酷刑的囚犯幾乎都是有學問的人。例如,秦丞相李四、主張封臣的西漢大夫晁錯、明代名人方孝儒,可能是君主心中最驕傲的暗器,既有恐懼又有折磨。
當然,歷史會證明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裡斯減半後,大秦帝國立即崩潰。晁錯被減半後,漢朝發生了七國叛亂。方小茹被減半後,朱迪也切斷了全世界學者的心。這種酷刑只是反映了封建君主的無能。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喜歡看:
寫了29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葬禮無同行送行,如今封神!
軍統頭號「女漢奸」,多次和日本軍官睡覺,被後人稱為抗日英雄!
1962年夢露死亡現場老照片:姿勢怪異,44年後,FBI才敢解密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