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初,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了一部轟動全國的電影《小兵張嘎》。相信現在上了歲數的人都曾經看過,故事是以抗日戰爭為題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敘了孩子王嘎子在我地下黨工作者的幫助下,不斷成長,最終真正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八路軍小戰士的故事。
《小兵張嘎》雖然以誇張的手法描敘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農村地區的兒童團長,抓漢奸打鬼子的故事,但在真實抗戰中,像這樣的事件也是真實存在的,日本鬼子全面侵華戰爭打響後,中國的抗日熱潮高漲,全民皆兵,老少齊上陣已經成了當時的大趨勢,少年兵童子軍全國無處不在,這股新生的力量也使日本鬼子膽戰心驚,惶恐至極。
抗戰時期,童子軍不光是八路軍裡有,其實國軍裡也有,1937年上海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國軍800勇士血戰日寇,當時四行倉庫被圍,800人堅守了一天,沒有援軍,11個孩子組成的童子軍,冒死給將士們送來3車食品,15歲的楊惠敏看到陣地周圍都是日本的太陽旗,當夜孤身泅渡蘇州河給國軍將士們送來了一面大國旗,第二天凌晨,當國旗在倉庫屋頂升起,蘇州河南岸的無數百姓對著國旗高呼「國軍萬歲」!這給勇士們帶來了莫大的勇氣和信心。
1937年,淪陷了的廣州,到處都是被日軍炮火摧毀了的廢墟,城內到處都是被炸傷的老百姓和軍人,為了救人,廣州的童子軍自發地為紅十字會幫忙,搶救傷員,照片上的這個小女生,就是童子軍中的一員,她把一面紅十字會旗努力地插在了一片房屋廢墟的頂上。在紅十字會裡隨處都可以看到像她這樣年齡的女學生在忙碌著,她們的學校被炸沒了,女生們就都參加了童子軍,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照片上的這位小兵名頭可大了,他叫李佔宏,名副其實的抗戰英雄,別看照片中他還是個13歲的小孩,其實他已經是2年的老兵了,而且還是不折不扣編制內的中國遠徵軍戰士,他雖然人不大,但參加過的戰鬥卻不少,這張照片是他們在龍陵後,兩個美國人給他照的,這張經典照後來也被美國檔案館收藏,照片中的這個孩子,僥倖從戰爭中活了下來,解放後定住在貴州,改名叫陳友禮,2015年84歲的他再次見到了這張自己兒時的照片。
1937年,童子軍成立於上海,時名叫兒童戰地服務團,著名的淞滬會戰當天童子軍就上了戰場,為戰地服務,當時規定年齡必須達到16歲,可是很多十一二歲的學生,為了報效國家都謊報年齡參加了童子軍。這張照片上的童子軍叫李樂貝,是中國遠徵軍第14 師42團隊列裡最年輕的士兵,也是1年的老兵了,這是他在響美國聯絡官講解湯姆式衝鋒鎗,這些美國大兵們此時徹底被這個中國小孩徵服了,這張戰地照片也被美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這是1944年12月5日拍攝的老照片,這位重裝在身的年僅10歲的小兵,隸屬於新6軍的中國少年兵。正在準備從緬甸密支那乘運輸機回國。參加中國對日本軍隊的最後一次大會戰,芷江大會戰。如果不是戰爭,他應該還在學校裡讀書,甚至還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哭鬧,而戰爭過早地讓他成熟,讓他成為了一個男人,一名以死拼殺的抗日戰士,戰爭是殘酷血腥的,不知道走進了戰爭的他是否能活了下來。
這是甘肅童子軍訓練營,一個個還未脫稚氣的孩子,卻需要拿起本不屬於他們該拿的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迫使這些孩子們離開了學校,離開了父母,走進了硝煙瀰漫的戰場,有些孩子也許僥倖活了下來,而更多的孩子們卻還沒有過完自己的少年,甚至是童年,就為國捐軀了。他們是先行者,是國家的英雄,可是又有多少孩子犧牲後留下了姓名呢?請記住這些無名的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