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渭水河畔,駐紮著一支英雄部隊,完整保留的老舊營區是深厚文化底蘊的生動體現。老樓是歷史的見證,大樹與英雄共飲渭水而生。
朝霞映下,革命氣息持續升溫。2020年新兵訓練正在這裡熱血展開,一隊颯爽女兵昂首走來,在老營區裡唱響新時代軍魂的激情讚歌。
女兵孫雅詩從小受母親影響,選擇當兵的勇氣就是遺傳自母親身上的那股韌勁。參加了預備役後,孫雅詩的母親更加懂得軍人的偉大,也為女兒的選擇深感欣慰。而現在,孫雅詩也將像母親一樣,努力、堅強、勇敢,在火熱軍營中不斷地磨練著自己。
就讀於中南大學的韋雲芳是位壯族姑娘,成為一名女兵是她十三歲起就埋在心間的種子,七年裡,她努力地長高長大、成人成才,只為穿上這身迷彩,如今她終於順利應徵入伍。
「我叫韋雲芳,我希望自己成為空白天幕中綻放光暈的雲朵,成為暖陽下一抹盡情散發芳馨的薔薇,永遠向陽而生,為祖國和親人奉獻最美的青春。」新訓過半,面對軍營裡高強度的體能和技能訓練,韋雲芳還記得自己當初入伍時所說的話。
98年出生的沈珣,今年剛剛入職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她的男友是一名軍人。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襲來時,男友奔赴前線參與救援,守著手機屏幕等平安那些日子,讓沈珣真正讀懂了軍人存在的意義,也讓她下定決心報名參軍。
現在兩人相隔千裡,相聚難得,唯以飛鴿銜來的信記錄下真摯的思念。軍裝讓他們有了共同的使命和擔當,以後的他們,是屬於祖國和人民的兩顆不可分離的「螺絲釘」。
新兵姜定是個不折不扣的軍事迷,打小就喜歡玩具槍。大學期間,姜定參加了學校的軍事愛好協會,並且通過努力當上了軍事教官。
如今踏入軍營,在同年兵之中脫穎而出,擔任班裡的小教員。拆解組裝自動步槍的速度也是全排第一,用時僅40秒,還因此俘獲了一波「粉絲」。
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到現在的榜上有名,梁苗時常調侃自己已經是一個「老兵」了。首批入營的女兵僅有五個人,初來乍到,一個嶄新的世界讓她們無比迷茫,儘管班長一對一、手把手地教,但她還是會錯動作、留死角。
直到第二批女兵報到,面對滿頭問號的新戰友拋來的一個個問題,梁苗感覺自己突然成了她們的「小老師」、班長的「小幫手」,從宿舍到訓練場,每一項都要做到更好,她用積極的態度和高昂的訓練熱情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戰友。
劉佳豔今年十八歲,是班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大家都喊她「老么」。
第一天走上訓練場,站一天軍姿曬一天太陽,嘗著軍營的苦念著家裡的甜,落差感、失落感倏地湧上劉佳豔心頭。眼淚忍不住落下的那一刻,班長向劉佳豔指了指對面的標語——「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
「以前的自己想法總是很幼稚,遇到問題永遠選擇退縮,現在軟弱逐步消退,我已經蛻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那天起,劉佳豔一直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前不久,她由於訓練出色、工作仔細而被選為了副班長。
性格內斂的羅佳妮從南方來到北方,陌生的氣候和嚴格的班長都讓她措手不及,訓練苦累,紀律森嚴,高壓之下她時常把自己鎖在「安全區域」,不與人接觸。
但是時間久了,火熱軍營的精神氣在朝朝暮暮中感染了她,領導的悉心關懷、班長的仔細疏導、戰友的支持鼓勁……從唯唯諾諾到落落大方,羅佳妮只用了一個月。她說,這只是個開始。
排頭兵於彤,身高174,又軟又慢是她最主要的性格特徵,「蝸牛」是她給自己取的暱稱。來到部隊後,最讓於彤感動的是在一次戰術訓練不小心崴到腳後,班長和戰友們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
「我要像『蝸牛』一樣努力向上,一次次突破自己,用『蝸牛精神』撐起前進的勇氣!」面對接下來的軍旅生活,於彤自信地說道。
沒有人一出生便是英雄
但總有人願意為之流汗流血
年輕的她們在穿上這身軍裝前
都還只是個女孩
而現在,她們的名字叫——中國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