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派:地下驚情》: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如何開啟新玩法?

2020-11-21 影視獨舌

近年來,「紀錄片+」的話題始終火熱,紀錄片的內容跨界、傳播渠道跨界甚至行業運作的跨界探索,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新鮮作品與機遇。

4月28日,優酷上線了互動紀錄片《古墓派:地下驚情》,將交互技術融入紀實影像與真實歷史事件之中,對於紀錄片內容與形態進行了一次大膽的突破性嘗試。

作為中國第一部互動紀錄片,《古墓派:地下驚情》是如何在紀實題材基礎上引導用戶互動的?關於互動紀錄片的未來發展方向,它提供了怎樣的創意和思路?

「第一視角」責任加身,意義傳達更加高效

福州茶園山出土的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他們是誰?為何而死?屍身又如何能保存數百年?考古題材具有天然的懸念感。伴隨著神秘的開篇,紀錄片賦予觀眾以墓穴考古推算專家的身份,自然而然地開啟了這段「互動」體驗的解謎之旅。

「當時,車堵在路上,現場的同事給我打電話,催我趕緊來,說施工挖土機,已經把包在棺材外面的槨木挖碎。現場情況非常混亂……我的心裡也很急,擔心有人渾水摸魚,導致國有文物流失。」採訪中,原福州市考古工作隊隊長林果講述了1986年的8月1日,他與這座墓葬初次接觸的場景。

林果回憶,「我趕到現場,現場的同事問我,到底是就地開館,還是運回實驗室?」接著,屏幕上第一次出現選擇框,將判斷的機會交給觀眾。

考古工作責任重大,需要細緻的耐心,炎熱的天氣、現有的保存技術,都是在抉擇時需要考量的要素。

面對剛剛出土的「國有文物」,墓穴考古推算專家的責任感就在這時交到了觀眾肩上。於是,考古題材紀錄片中每每強調的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無須贅述就使觀眾心領神會。

互動體驗感強,打破「單向」交流模式

《古墓派:地下驚情》為觀眾設置了豐富的選擇機會,打破了紀錄片與觀眾之間的「單向」交流模式。

在第一集《迷案調查》中,從如何處理棺槨,到為何棺槨超重、為何屍體不腐的判斷,每一次的「選擇」都會觸發出不同的解釋與拓展資料。

當觀眾選擇正確,屏幕會出現「考慮周全」「心明眼亮」等文字提示表示認可,並配合正確選擇的音效;如果判斷失誤,那麼不僅會收到「請睜開眼睛看清楚!」的文字提示,還會意外地「獲得成就:睜眼瞎」,配合錯誤選擇的音效。

在神秘緊張的劇情氣氛中,紀錄片的互動系統卻顯得幽默感十足。

除了上述「選擇題」,《古墓派:地下驚情》還加入了開棺、放水等操作類的互動形式。

觀眾需要進行「滑動屏幕打開棺蓋」「長按屏幕,排出棺槨中的棺液」「長按屏幕」進行X光掃描等動作,這些動作操作成功與否,同樣會觸發相應的劇情。

每集結束後,紀錄片會根據觀眾每一步的選擇得分,評價出S、A、B、C四個等級,帶來遊戲闖關的體驗感。在一步一步接近歷史真相的過程中,《古墓派:地下驚情》以更加年輕化的形式將「觀看」的主導權讓渡給觀眾。

每一次「選擇」都重要,隱藏劇情值得N刷

互動紀錄片的特色不僅在於新穎的交互元素,《古墓派:地下驚情》還有挖不盡的「寶藏紀錄片」的一面。

例如,在第三集《致命死因》中,觀眾需要判斷福州茶園山這兩具屍身的死因,二人究竟是死於吞金、投毒,還是另有原因呢?

如果選擇「投毒」選項,將會觸發關於水銀中毒與水銀防腐的醫學解讀。

醫學專家將從專業角度講解水銀中毒後人體不同器官的病變反應,接著,紀錄片會回溯契丹王朝第一位皇帝耶律阿保機用水銀進行屍身防腐的歷史傳說,並引出甘肅、寧夏地區的水銀防腐風俗。

當然,如果根據片中的線索,想到了其他的推測思路,觀眾可能就會繞過這一選項,錯過這些解讀。

在整部紀錄片交互體驗的劇情庫中,備有很多隱藏的拓展資料和知識點。

如果想了解所有的謎底,就需要進行反覆體驗,遍歷每一項劇情選擇,從而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歷史事件的全貌。

對於「探墓小白」來說,在《古墓派:地下驚情》全集的幾十次選擇中,可能會出現很多次憑靠直覺幸運猜對的經歷,當「一刷」結束,心中的好奇還會驅使自己去探索新的選項。

而對於考古愛好者而言,那些未點開的選項背後更具神秘的吸引力。上線不久,就可以期待摸金極客們「二刷」「三刷」的反饋了。

作為中國首部交互紀錄片,《古墓派:地下驚情》通過互動的形式大大增加了「第一視角」的代入感,提示了意義的傳達效率。

在細節處設計了豐富的趣味元素,提供了遊戲般的互動體驗;隱藏的支線劇情還會吸引觀眾不斷挖掘、回顧。

《古墓派:地下驚情》正開啟著網際網路交互技術與紀錄片相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古墓派·地下驚情》: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如何玩轉考古紀實?
    文 | 樂意2019年,互動劇無疑是影視行業的話題焦點,今年,這一股交互熱潮終於蔓延到了紀錄片。4月28日,優酷上線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古墓派·地下驚情》,開啟了交互手段與紀實內容的精彩融合。《古墓派·地下驚情》由優酷獨家出品,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與芒果娛樂聯合製作。
  • 紀錄片怎麼做互動視頻?《古墓派互動季》總導演董浩珉談互動視頻未來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校外碩士生導師、多屆「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獎評委,兩度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年度優秀導演獎,亞廣聯ABU紀錄片獎獲得者。互動視頻與眾多的影像題材一樣,也可以分為紀實影像與虛構影像(互動影視劇)兩大類。4月28日,優酷視頻新上線我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這一歷史類互動紀實作品。
  • 《古墓派 互動季》:傳統紀錄片的網際網路傳播創新
    2020年4月28日,由優酷獨家出品,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與芒果娛樂聯合製作的國內首部互動紀錄片《古墓派 互動季:地下驚情》在優酷上線。該片將網際網路交互技術應用於傳統探墓題材紀錄片,讓觀眾在沉浸式的參與體驗中,親自揭開墓葬之謎。「古墓派」作為優酷紀錄片頻道考古探墓類題材的超級IP,始於2019年6月18日首播的《古墓派 第一季》。歷經一年左右時間,該系列已有六季。
  • 讓紀錄片更「年輕化」 首部互動式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開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作為國內紀錄片領域考古探秘類超級IP《古墓派》的第四季,《古墓派·互動季》4月28日起在優酷平臺全網獨播,此次影片將首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讓觀眾在線開啟驚險萬分的探墓奇遇。
  • 《古墓派·互動季》紀錄片也互動 那還是紀錄片嗎?
    最近5集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完結,這部被稱為「中國第一部互動紀錄片」的作品,把探案融入到觀看的過程中。影像本身除了傳統中我們設想的「做選擇題」,還包括滑動按鈕打開棺蓋、點擊屏幕扇動扇子、提取丹砂中的水銀;或長按屏幕,為古屍拍攝X光片、拼接關鍵證據……這些需要「動手」的操作,把觀眾帶入一個與傳統紀錄片不同的場景中。
  • 「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帶你玩轉探墓現場!《古墓派》第二集將播
    由優酷獨家出品,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芒果娛樂聯合製作的中國首部互動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已於4月28日開播。節目一經上線,便在紀錄片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其新奇的互動式敘事與沉浸式體驗,讓紀錄片在作品表現形式上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
  • 主創解密|跟著紀錄片「探墓」,到底是種什麼體驗?
    由優酷獨家出品,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與芒果娛樂聯合製作的5集互動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以下簡稱《古墓派地下驚情》)4月28日上線播出不同於傳統歷史紀錄片的呈現方式,又有別於以往紀錄片的觀看感受,節目播出4集以來,移動端新增的互動模式吸引了不少歷史愛好者、紀錄片愛好者們的關注。國內首部互動紀錄片到底有什麼不同?《古墓派地下驚情》又是如何誕生的?
  • 探墓紀錄片領域超級IP《古墓派·互動季》回歸,今日優酷開播!
    探墓紀錄片領域超級IP《古墓派·互動季》回歸,今日優酷開播!4月28日,國內紀錄片領域考古探秘類超級IP《古墓派》第四季,將在優酷平臺全網獨播,此次影片將首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讓觀眾在線開啟驚險萬分的探墓奇遇。故事由兩具百年不腐的屍體拉開探墓序幕,在高溫多雨的福建地區,福州茶園山出土了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墓地中兩具屍體雖歷經700年卻屍身不腐。
  • 觀眾"化身"考古學家 互動紀錄片讓用戶真正參與
    「不論你是身經百戰的摸金極客,還是初出茅廬的探墓小白,700年懸案由你破解……」如果不是在紀錄片頻道看到這段開場白,觀眾也許會以為自己進入了一個遊戲。但貨真價實,這是一部考古主題紀錄片。   4月28日上線的5集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跟著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隊原隊長林果——1986年茶園山南宋墓葬發掘的參與者,還原當年抽絲剝繭、堪比「破案」的考古過程。
  • 「體驗」探墓,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將播
    「體驗」探墓,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將播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20-04-27 15:28 來源:澎湃新聞
  • 他們對考古紀錄片「動手」了
    4月28日上線的5集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跟著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隊原隊長林果——1986年茶園山南宋墓葬發掘的參與者,還原當年抽絲剝繭、堪比「破案」的考古過程。這一次,觀眾不再是單純的觀看者。  觀眾「化身」現場考古學家,不同選擇走向不同劇情  讓我們先回到故事的起點。
  • 紀錄片也互動 那還是紀錄片嗎?
    最近5集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完結,這部被稱為「中國第一部互動紀錄片」的作品,把探案融入到觀看的過程中。影像本身除了傳統中我們設想的「做選擇題」,還包括滑動按鈕打開棺蓋、點擊屏幕扇動扇子、提取丹砂中的水銀;或長按屏幕,為古屍拍攝X光片、拼接關鍵證據……這些需要「動手」的操作,把觀眾帶入一個與傳統紀錄片不同的場景中。
  • 我卻被這部「古墓派」紀錄片圈粉!
    水銀出場那段真的是被驚豔到了,如果深挖細節的話,晶姐推薦一部紀錄片——《古墓派》,追劇過後,看看這部紀錄片,讓你漲知識。 國內紀錄片領域考古探秘類IP《古墓派》第四季4月末上新 ,此次紀錄片再次升級,將首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
  • 優酷人文發布2021片單:八大品類、25部作品、發力劇制紀錄片
    「創新」成為紀錄片布局關鍵詞。2021年,優酷人文主要發力科幻探險、歷史傳奇、懸案劇場、美食青春、人生之問、我心歸處等六大類型紀錄片。12檔作品中有9檔為全新IP。新片單突出了技術與內容的結合,其中,自製歷史劇《臥龍》將用VR技術展現波瀾壯闊的中國歷史。
  • 《古墓派-海昏遺夢》獲金鷹獎提名 發現紀實引領紀錄片新媒體創新
    9月15日,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晚會於長沙舉辦。由中央新影集團北京發現紀實傳媒公司與優酷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古墓派--海昏遺夢》被提名為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
  • 【新版本前瞻】古墓派&血刀門玩法曝光 新門派九月底亮相武林
    據小九得到的消息,新八大門派中的「古墓派」、「血刀門」正式上線時間確定為9月29日。隨著月末的臨近,這兩個門派的原畫與玩法細節相繼出爐!
  • 線上探墓「手動開棺」 首部互動式紀錄片28日開播
    4月28日,國內紀錄片領域考古探秘類超級IP《古墓派》第四季,將在優酷平臺全網獨播,首次為觀眾打造沉浸式探墓體驗,讓觀眾在線開啟驚險萬分的探墓奇遇。《古墓派》第四季由兩具百年不腐的屍體拉開探墓序幕,在高溫多雨的福建地區,福州茶園山出土了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墓地中兩具屍體雖歷經700年卻屍身不腐。就在專家為此問題感到困惑時,墓主人的離奇死亡和墓中發現的奇異陪葬品,又為這座古墓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他們是誰?為何而死?屍身又如何能保存數百年?
  • 來雲講堂,領略歷史紀實與互動創新的碰撞
    《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作為中國第一部互動紀錄片,自優酷上線以來,穩居紀實熱度榜和歷史紀實榜的榜首。互動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給網絡用戶更為符合新媒體互動特徵的觀賞體驗,為紀實類節目增添了新媒體基因。「就地開棺,可以迅速確認館內文物是否損壞,但文物有迅速氧化的風險;運回文物部門,結構本就破損的棺木是否會因路途顛簸而再遭破壞?如果當時你在現場,你會如何選擇?」「棺槨有悖常理意外超重的原因可能是:棺槨材質、大量陪葬品還是館液重量?」
  • 優酷人文紀錄片持續年輕態 全年觀看人次1.7億打造「青年智慧的...
    在眾多「交互人文」中《古墓派》是其中比較成功的案例之一。目前,《古墓派》項目憑藉著出色的玩法和優質的內容已經成為國內考古探秘類紀錄片的大IP。而這只是優酷內容開放平臺2018年9月正式上線以來,與各個合作方達成的355個紀錄片欄目之一。這些紀錄片覆蓋了歷史、人文、科學、藝術、美食等多個不同領域,也基本涵蓋了紀錄片行業內容的大部分中堅力量。
  • 觀看人次突破1.7億 從綜1代到綜N代開啟「青年智慧」新篇
    現如今,90後、00後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急需精神領域的滋養,優酷人文以此為契機,持續深耕於紀錄片領域,在滿足青年群體精神訴求的同時,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為行業帶來了眾多成功案例,成為新一代人文行業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