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佟鳳奇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1984年,畢業於黑龍江銀行學校的我,在兩位恩師的舉薦下,被分配到黑龍江省農業銀行信用合作管理處工作。
當年,正值改革開放之初,經濟形勢還沒有根本好轉,銀行員工的薪金收入還很低。記得在試用期的6個月之內,每月工資收入僅為35元,滿6個月轉正之後工資也只有42元。年青力壯之時,飯量很大,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吃飯所剩無幾,也沒有閒錢置辦衣物。工作的頭兩年,一直穿著上學時父母給買的一套中山裝,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衣服髒了,頭一天洗好後,有時還沒有完全乾透,第二天也得穿在身上,靠著體溫將衣服「烘乾」。
1986年3月,黑龍江省政府組織省直機關包縣扶貧工作隊,深入到貧困縣開展扶貧工作。當時,省農業銀行派出了由工商信貸處一名副處長帶隊的3人工作組,我是3人小組的成員之一,赴綏化地區的肇源縣開展包縣扶貧工作。
那時,省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設在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和花園街交口處的北方大廈內。由於要按月向省扶貧辦上報工作開展情況,參加相關會議,我要經常出入這個一般老百姓看似豪華氣派神秘而又難以涉足的省級接待中心。
記得第一次去那座豪華的大廈是送資料,報送工作組人員的基本情況。自己穿著得土裡土氣的,手裡拎著一個大牛皮紙的信封,隨著西裝革履油頭粉面的人流直接往裡就闖。由於有省直機關的工作機構在裡面辦公,門口有武警戰士把門,查看工作證件、登記出入人員信息和要去的部門。看到那些西裝革履的人員都是點頭通過,於是乎自己也笑著衝武警戰士點頭。別人通過了,而我卻沒其他人那麼順利。當即被攔下,好一頓盤問,從哪來,去哪個部門,找什麼人,辦什麼事兒,並登記相關信息,方得入內。以後幾次也每每如此。心裡好生奇怪,為什麼那些西裝革履的人點頭就通過,而我卻要遭受如此這般的仔細盤查!
當時,省農行對我們3人小組是按公出對待,給每人每天補貼1.5元的夥食費。一個月或兩個月回單位報銷一次。這每天1.5元的補助,對於我一個剛參加工作兩年多,月工資只有42元的人來說,每月的補助比工資都多,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大致是在1986年的9月底,回到單位,報銷了兩個月的補助。90多元呀,腰包鼓鼓的我,從來兜裡沒有揣過這麼多的錢,覺得走起路來都輕飄飄的,還真有點忘乎所以的感覺,簡直就是一個「暴發戶」。想起多次在北方大廈出入被盤查的「遭遇」,自己何不打扮的體面點兒,也好來個「點頭通過」。想到此,兜裡的錢似乎也緊著「往外蹦"。於是,拉上與自己同年參加工作的女同事當「高參」,興高採烈去到單位斜對面的百貨商店同紀商場,欲為自己置辦一套新的「行頭」。
在商場轉了好半天,相中了一套醬色帶暗條紋的小領西服套裝,一試還挺合身兒,穿在身上感覺美美的。營業員和同事直豎大拇指,都說:「人在衣服,馬在鞍,穿上筆挺西裝的瞬間,年青英俊的帥哥頓時產生啦!」當付款的時候,自己還是好生的猶豫,一套衣服70多元,這是我兩三個月的吃飯錢啊!於是說:「太貴了,不買了!」
可是,又架不住營業員和同事的讚美與蠱惑。咬咬牙,橫下心,將這套西服買了下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買衣服,也是第一次穿上了一套筆直挺闊的西裝。西裝是穿在了身上,可腳上的鞋子又不匹配了。於是,又到二樓,花近20元選了款與西裝相近顏色的皮鞋。用了一個中午的休息時間,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置辦「行頭」實現「西裝革履」願望的艱難決擇。
穿著這套西裝,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往來於省城哈爾濱與肇源之間的旅途和出入北方大廈那座豪華氣派的場所。每當路人,尤其是回到家鄉,父老鄉親們投來羨慕的眼光並追送著我的身影時,那種自豪灑脫的感覺油然而生。在北方大廈也經歷了被細緻盤查到「點頭通過」的神密變化過程。其實,後來才發現那些西裝革履的人們「點頭通過」的奧秘。他們是常駐在大廈辦公的政府部門的人員,由於天天見面,每個人的面孔和名字,在哪個單位和部門工作,把門的武警戰士們已經爛熟於心了,也就不再需要那麼詳盡的盤查了,跟本不存在我認為的「點頭通過」和「以貌取人」的錯覺。
往事如煙,一晃34年過去了。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如今的人們,已不再為購買一套衣服而猶豫不決,衣食住行和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算是買臺汽車也未見有誰像我買套西裝時那麼興奮和難下決心。
個人由一窮二白到豐衣足食,再一步步地實現事業有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的經歷,從一個側面,充分見證了我們的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走過的71年的光輝歷程。國家實現了從一窮二白、百業待興到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飛躍,實現了從改革開放富起來到跨入新時代繼續改革開放強起來的偉大轉變。在既將迎來偉大祖國建國71周年的喜慶日子之際,僅以此篇短文,向祖國母親生日獻禮。祝福偉大的祖國生日快樂!祝福偉大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作者簡介:佟鳳奇,1962年1月生,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專文化,經濟師。供職於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已在農村金融領域工作36年。業餘愛好文學,尤其喜歡古體詩。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撰寫雜文、隨筆、古體詩400餘篇,已在多個平臺發表130多篇。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