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麻豆的失意,swag最近可謂是風生水起——源於swag的一次營銷事件
12月2日,臺灣中時新聞網貼出一則熱辣消息:
備受海內外網友關注的swag於近日向全網公開招募男演員,網友可以通過swag官方網站提交報名,一經錄用,網友們就可以跟chinbaby、吳夢夢等女神一起工作了。
然而,這個看似香餑餑的工作,卻被網友罵上了熱搜。
問題就出在於其中一項:報名者若收到正式錄用通知後,需提供近一個月的健康報告,並籤訂肖像權授權同意書無償供swag推廣使用.
臺灣網友認為,swag這項要求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其中,自費體檢、0元片酬還想要肖像權兩個梗更是被網友嘲諷良久。
其實,庫庫倒也不在乎片酬,主要是不太想讓粉絲們通過P站認識我,臉皮比較厚的粉絲可以考慮一下。
這裡,庫庫給大家講一講swag的發家史。
本樣式帶滾動條,可以上下滾動本段文字為下來文字素材,不要一下子把文字刪除完,一段段複製粘貼替換文字
複製文章,不要把素材裡面的文字刪除,應該選擇,然後替換進去,就可以了,
而關於「17」這款APP的為什麼會爆紅的原因有以下3點:1.與其他直播不同,引入圖片,降低用戶冷啟動成本和社交媒體傳播成本;2.數次事件引發爆發性用戶倒入;3.激勵功能設計,試用後最大的體驗就是體驗很差,但是仍然擋不住經常刷不進去的人們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刷新,等待恢復穩定觀看。
早些時候這種直播需求是「網紅」或者公司媒體才會有的,普通人只是作為觀眾捧場,實際上並非如此,前一陣子北京muse演唱會我直播了一小段,同時在線觀看一千多人,看著不斷升起的「點讚氣泡」和大家的感謝之詞,在覺得有意思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曬所得到的心理上的滿足。對不同人生活的好奇心和窺探欲也構成了在線直播豐富的擁躉。
但是對於這樣一款爆紅的軟體,小編還是希望有管部門能進行嚴加管理,這款軟體自上線以來頻頻出現問題,而有關媒體卻沒有做到監督和舉報作用,從8月28日,男童直播妹妹洗澡再到9月3日,男女直播做愛過程,再到如今中國App Store免費榜第一。因缺乏管理而大打法律的擦邊球,挑戰道德底線,如果這個APP是一場遊戲,那麼希望有規則來規範,不然會汙染網際網路環境,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
主要功能圖片分享+短視頻+視頻直播,用戶還可與平臺廣告分成。平均一千人觀看收入有一塊錢,然而達到100美元才可以提現,也就是說,需要有十萬以上的收看量。忽略掉這些事實,仍然不影響朋友圈各路名媛都在發自己ID求粉。
儘管17命運多舛,但是從文字到圖片到語音到視頻。傳播元素的升級趨勢未改。17下架之後,另一款視頻社交軟體「在直播」迅速上位,就是例證。到了11月底,「在直播」的活躍用戶超過了百萬,深度捆綁微博的秒拍拿到了2億美元的d輪融資。
為什麼視頻能這麼火爆?免費、無聊、情色、孤獨,哪個是是在線直播火爆的原動力?鼓勵用戶直播和消除色情硬傷之前,如何尋找平衡點,17犯了什麼錯,下架之後三天就上架的「在直播」,又做對了什麼?
下架危情:色情擦邊球
幾乎所有的直播軟體,都與情色如影相隨。
兩個月前,17第一次被下架之後,「在直播」用戶和活躍度等一天內暴漲了幾十倍,還成為了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名,但是兩天之後,「在直播」也被下架。下架讓「在直播」團隊幾乎成為驚弓之鳥。但是他們反應為迅速,三天之後,「在直播」就在appstore重新上架。而早於「在直播」下架的17,還未上架。
「在直播」的聯合創始人楊洋認為,在直播能迅速重新上架,有兩個原因:
第一,團隊反應迅速。
10月2號凌晨,「在直播」團隊收到了蘋果的下架通知,立刻給蘋果官方回覆郵件,詢問下架原因。到了10月5號,發送了五封溝通郵件後,在直播獲得了蘋果官方的信任。
第二,整改措施到位。
下架之前,「在直播」就已經設置了兩道內容審核關卡,分別是機器粗審核和人工審核。17的下架導致大量用戶遷移到「在直播」,爆發之後人力不足、伺服器爆棚也造成後臺審核技術平臺爆棚,有了漏網之魚。下架之後迅速增加人力、優化後臺審核技術平臺,加強了管理。
「用戶數和內容增長特別快,我們全公司的人都成了審核員。」楊洋說,目前在直播採用24小時不間斷的審核機制。用戶小部長因為直播時光膀子,就被封號過,「說髒話,色情內容也會被封號。」
就像過去陌陌和微信曾被一些用戶當作招嫖工具;yy語音、9158秀場裡的美女主播,有時通過隱秘的攝影頭提供涉黃服務,在色情業尚是法律禁區的中國,網際網路有時會成為色情業的隱秘通道,而攝影頭顯然是最好的工具。
因此,無論是「在直播」還是17,又在河邊走,又要不溼鞋,人工和機器的雙重審核機制必不可少。
再次上架後,楊洋終於稍微放心了,因為她和團隊發現,其實「在直播」上最火的內容並不一定是色情內容。曾經最熱的一段直播,是一個小姑娘和她的萌寵,「那種美好和溫暖的東西很打動人。」
目前,「在直播」的視頻排序是由用戶決定,熱度最高用戶最喜歡的會排在前面,「因為用戶最了解用戶,用戶比我們聰明」。
社交vs秀場
雖然都被簡單粗暴的歸類為直播app,但是它們的產品核心定位其實不同:一條路通往中心化的秀場,比如yy、9158,一條路通往網絡狀的社交,比如「在直播」,可以類比為新浪微博和微信。第三條路則是和現有平臺捆綁,兼具社交和工具屬性,比如秒拍。
文字必須是從txt文檔複製到編輯器或者微信公眾平臺裡,
目前由於微信公眾平臺不支持word裡面,
同時微信公眾平臺不支持其他格式,
本樣式帶滾動條,可以上下滾動本段文字為下來文字素材,不要一下子把文字刪除完,一段段複製粘貼替換文字
複製文章,不要把素材裡面的文字刪除,應該選擇,然後替換進去,就可以了,
文字必須是從txt文檔複製到編輯器或者微信公眾平臺裡,
目前由於微信公眾平臺不支持word裡面,
同時微信公眾平臺不支持其他格式,
本樣式帶滾動條,可以上下滾動本段文字為下來文字素材,不要一下子把文字刪除完,一段段複製粘貼替換文字
複製文章,不要把素材裡面的文字刪除,應該選擇,然後替換進去,就可以了,
文字必須是從txt文檔複製到編輯器或者微信公眾平臺裡,
目前由於微信公眾平臺不支持word裡面,
同時微信公眾平臺不支持其他格式,
了解swag之前,先淦下小卡片吧
說起swag,必須得提到兩個名字:黃立成和王思聰
2015年,藝人黃立成在臺灣創立了17直播APP,雖然跟swag屬於兩個不同的產品,但17直播仍舊普遍被認為是swag的前身。
在歷經一年零3個月的發展,2016年時,17直播的總用戶就超過了1500萬用戶。
由於17直播的用戶群體主要集中於港臺、新加坡、印尼以及馬來西亞。
相對於早已三分天下的國內在線直播市場;這些地區都屬於新興市場;黃立成本人的野心也相當大,他打算從東南亞著手,並逐步發展為世界第一的直播APP。
夢想雖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成立2年後,17直播就遭遇了經營困難,一度陷入破產的危機。
為了尋找出路,在好友的提議下,黃立成抱著試試的態度,從臺灣飛往北京,他要去找一個人,一個能夠改變17直播命運的男人——中國首富的獨子,彼時普思資本的老闆:王思聰
在飯局上,黃立成提到自己正在做一款名叫17的直播類App,王思聰聽後,當場拿起手機打開研究。
一個來自臺灣,王思聰投過的APP火了,叫「17」,主要功能圖片分享+短視頻+視頻直播,用戶還可與平臺廣告分成。平均一千人觀看收入有一塊錢,然而達到100美元才可以提現,也就是說,需要有十萬以上的收看量。忽略掉這些事實,仍然不影響朋友圈各路名媛都在發自己ID求粉。
左邊是「Instagram 」右邊是「 17 」。
描述這個產品並不難,高大上一點「Instagram+periscope」,簡單點的你可以腦補一下六間房和9158等在線秀場。
「追蹤」就代表著關注,今日收益就是上面我提到的廣告分成計劃。點開最下方中間的按鈕會彈出三個按鈕,分別代表著拍攝錄製,直播三個核心功能。
直播界面可以說是和國外前段時間被Twitter收購的知名在線直播軟體「periscope」幾乎沒什麼區別,對比下直播時的界面。左邊是「periscope 」,右邊是「17 」。
所以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會有一些裸露的鏡頭出現了,對於這種在線直播類,收益與觀看數成正比的產品。從「17 」幾乎平步青雲的大事記時間表也可以略窺一二。
6月5日 iOS版上線
7月21日 修正嚴重bug後開始在臺灣地區登頂(前一天數據為總榜1000)
7月23日 安卓版上線
8月22日 被Google Play下架
8月28日 男童直播妹妹洗澡
9月1日 新版UI上線。在馬蘭西亞等東南亞地區走紅
9月3日 男女直播做愛過程
9月16日 馬蘭西亞App Store免費榜第一
9月18日 舉辦幫「17 」用戶去世界各地與粉絲直播活動,首站美國
9月22日 美國App Store免費榜第一
9月25日 中國App Store免費榜第一
當朋友們興高採烈像孩子般討論「17 」會不會成為中國的「Instagram 」或者「periscope 」,為什麼不是直接去用「Instagram 」或者「periscope 」應該是個比屋子裡的大象更難猜的謎,一年前「Instagram 」可能因為不重視中國市場失聯了,但是大家對於「曬」這種硬需求並沒有減弱,這一年來我認識的朋友被逼著在不斷地尋找替代品,往往是玩一陣子就棄掉了,所以在各種圖片社交軟體上都能看到他們只更新了一兩張的帳戶。直到前幾天「17 」的出現,這一年來壓抑的需求沸騰了。
它是如何火起來的?某網際網路資深人士總結:
1、與其他直播不同,引入圖片,降低用戶冷啟動成本和社交媒體傳播成本
2、數次事件引發爆發性用戶倒入
3、激勵功能設計
試用後最大的體驗就是體驗很差,但是仍然擋不住經常刷不進去的人們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刷新,等待恢復穩定觀看。
「如果不是我喜歡的一個網紅在上面直播,我早就卸載了,上面好多直播的內容太不堪入目,隨便點進去一個就在脫褲子。」熟識的一個女生這麼對我說。
體驗很差,但是仍然很火爆,說明擁有很大的優化提升空間。至於它為什麼火,很多人都各執一詞,但是都繞不開,「性」和「曬」。正如著名光頭和菜頭所說,「性是網絡第一生產力,無聊是網絡第二生產力,免費是網絡第三生產力。三力結合,基本上可以解釋一切網絡熱點事件。」
通過「17 」不僅可以看到很多在線直播的與「性」有關的視頻,也能解決自己無聊的需求,它不僅免費還能賺錢,很多人也藉此拉近了與「網紅」的距離,看到他們真實一面,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窺探欲。而曬的人則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曬」毫無疑問也成了既「性」之後的一大硬需求。從而賦予了它極強的話題性,像我一開始覺得太low了不想用但是也因為討論的人實在太多而起了好奇心。
早些時候我認為這種直播需求是「網紅」或者公司媒體才會有的,普通人只是作為觀眾捧場,實際上並非如此,前一陣子北京muse演唱會我直播了一小段,同時在線觀看一千多人,看著不斷升起的「點讚氣泡」和大家的感謝之詞,在覺得有意思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曬所得到的心理上的滿足。對不同人生活的好奇心和窺探欲也構成了在線直播豐富的擁躉。
「17 」的火,因為涉及到大量性的內容加上極高的曝光量,如果為了避免被封掉而清洗目前的灰色環境,「17 」依靠著現在有的模式,圖片加視頻分享,還能夠火的起來麼?我想起了那個「韓國14歲男生直播自己吃飯一晚賺近萬元」的消息,也許,我們對於他人生活的好奇心和窺探欲也許一直都被壓制著,我們對於「曬」的需求也是極大地低估了,在線直播,無論是播者還是觀者,都不想再受制於靜態的圖片。
這場大眾的遊戲,是由雙方構成的,無論是離開了觀者的「窺探欲」和「好奇心」,還是播者對於」曬「的需求,這一切都是無法成立的,一個活生生的楚門的世界,只是這一切,都是雙方自願的。
了解swag之前,先淦下小卡片吧
見王思聰感興趣,黃立成便從用戶量、日活躍用戶量等方面談及17的直播功能、分潤機制,再到發展方向和網路新媒體的未來。
王思聰聽後表示:「別的產品不行,但是17可以。」之後他問黃立成:「你會讓多少股份出來?」。
得到黃立成確定的答案後,王思聰爽朗地說道:「好,我投。」
正是這場10分鐘的對話,讓黃立成獲得了一筆百萬級美元的投資。
不僅如此,王思聰還曾在個人微博置頂介紹17,為17直播免費宣傳。
但是,不久17卻因網友直播春宮秀、吸毒、私處特寫等爭議,遭蘋果的AppStore下架。
其後黃立成在上海第2次與王思聰見面,他表示王思聰沒有指摘下架風波,「思聰他很挺我,他百分百地信任我們團隊。」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8年,17直播獲樂體1.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並多次傳出新加坡Paktor以10億元的估值收購。
2018年,黃立成在17直播的基礎上,另外發行了一款全新的APP,取名swag,定位為一對一的直播APP。
正是這個一對一直播的概念,最終導致了swag的發展朝著不可避免的方向前進,一度偏離了創始人的期許。
swag後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與麻豆一同被稱為華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