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由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的戰爭電影《從海底出擊》公映,這部電影改編自德國海軍戰地記者布赫海姆的同名傳記,他在戰爭期間曾登上王牌潛艇U-96出海巡航,親身感受了德國潛艇部隊戰鬥生活的實況,從《海底出擊》則將這部傳記作品進行了完美的影像化,堪稱是潛艇片中的不朽之作,獲得了世界各國觀眾的高度評價,是軍迷電腦硬碟裡永久保留的一部經典電影。
▲《從海底出擊》的影視截圖。電影裡的U-96號潛艇裡悶熱枯燥,而且危機四伏。
整部電影時長達3個多小時(導演剪輯版),電影中詳細真實地描繪了德軍U艇乘員的戰鬥和日常生活,其中軍官們在艇內用餐的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一位年輕的海軍中尉擔任大副,他是在墨西哥出生的德裔移民,性格認真刻板,注重形象,與潛艇上的隨意氛圍格格不入。他常常穿戴整潔,用餐的時候非常注意用餐禮儀,一次用餐時只見他靈巧地利用刀叉切下魚頭,再將整條魚骨剔除,有條不紊地架在切下的魚頭之上。之後應該是將魚肉切成小塊,最後優雅地送到口中,而在他的刀叉下被細心分解的食物就是一條燻制鯡魚。
▲年輕的大副將燻鯡魚整齊乾淨地剔掉了魚骨,與旁邊軍官的餐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相比廣受歡迎的肉類菜餚,魚類菜餚並不太受關注。雖說如此,德國北部沿海地區的居民還是經常食用從北海和波羅的海打撈的海魚,如鯡魚、青花魚、鱈魚、鮭魚、比目魚等,其中鯡魚最受歡迎,做法也很多,比如用鹽醃過的魚肉與沙拉、蘋果以奶油汁拌著吃等。此外,煙燻鯡魚也很常見,也是當地人保存鯡魚最常用的方法。德國北部的基爾不僅是重要的海軍基地,當地的煙燻鯡魚也特別出名。
▲德國北部居民喜愛的燻鯡魚。
煙燻是一種世界各地人們保存食物的古老方法。這種方法由來已久,據說最早是在舊石器時代自然產生的。據推測,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會將吃不完的獸肉掛起來,避開爬蟲的同時也為了晾乾保存。當時的原始人以天然的巖洞或山洞棲身,已懂得利用火來驅寒保暖,在相對封閉的洞穴環境生火,煙無法立即排放出去,吊掛的獸肉自然而然處於煙燻的條件下。後來,原始人偶然發現煙燻過的獸肉不僅別有風味,而且比直接晾乾保存的時間更長更好。
與原始人的製法不同,現代的製法是先以鹽醃再進行煙燻,據說現代煙燻法的原型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期的日爾曼民族。日爾曼民族在用煙燻法保存食物的過程中對此法進行了改進,用鹽或鹽水預先醃製食物然後再進行煙燻。在煙燻之前用鹽醃,可以加速食物脫水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食物保存的時間進一步延長了。
▲正在燻制中的鯡魚。
日爾曼人的這種先以鹽醃再煙燻的製法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文化中得到了適應和發展。除了禽獸肉,魚肉也常常利用煙燻法來進行保存。不僅限於德國,英國、瑞典、荷蘭等北歐國家自古也有以煙燻法保存鯡魚的習慣,雖然製作方法多少有些不同,基本上都是將整條鯡魚以鹽醃製,然後再進行煙燻。以此法進行製作的鯡魚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對於戰爭時期一次出航數月不能返回港口的德軍U艇成員而言,煙燻鯡魚是非常重要的口糧之一。
▲燻鯡魚常與檸檬、土豆搭配食用。
為了延長保存期,燻鯡魚含有高濃度鹽分,出於對身體健康的角度考慮,應該去除大部分鹽分之後再進行食用。然而,潛艇上淡水是非常稀缺的,是不允許用於清洗燻鯡魚的,因此艇員們常常直接拿來烹飪食用。《從海底出擊》中,潛艇軍官們吃的燻鯡魚搭配了土豆和檸檬,檸檬汁起著佐料和補充維生素C的作用。坐在大副身邊的另一名軍官似乎很看不慣大副的作風,像是嘲笑般地刻意用手粗魯地吃著自己的飯菜。
▲看看旁邊軍官挑釁的眼神和動作。
到了現代,由於食物保存技術的進步,煙燻已不再是我們保存食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現在更多的是一種製造美食風味的方式。煙燻食物之所以還沒有消失是因為其獨特的味道,令人難以忘懷。不過,煙燻食物含鹽量高,平時想換換口味的時候,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但還是建議嘗嘗就好,不要多吃。
▲高含鹽量的煙燻食品還是少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