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內地的盜墓類IP有兩大:一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二是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
兩個系列的淵源就不多說了,簡單來講就是——
粗看起來這兩個故事的確有著相近的人設,類似的故事,一樣的懸疑探險氛圍,基本上除了楊姓主角的性別不同之外,兩個系列最大的區別就是大眾思路和小眾方向。
從文本層面和專業維度看,《鬼吹燈》比《盜墓筆記》更加主流一些,一些故事的背景設定也有現實依據,更有傳統派傳奇故事的氛圍。
但要是從人物設定和情感羈絆來看,《盜墓筆記》比《鬼吹燈》更側重亞文化的涉及,以及情感的傳達,僅靠吳邪和張起靈就能撐起來了。
這種方向和思路上的內在不同也直接影響了這兩大系列在影視作品改編時的類型和側重點。
2015年是這兩大IP系列較勁競爭的開始——
隸屬《鬼吹燈》系列的《尋龍訣》和《九層妖塔》先後在國慶檔和元旦檔推出了電影版,分別由烏爾善和陸川執導。
趁著流量明星的熱潮,李易峰和楊洋主演的網劇《盜墓筆記》第一季也在視頻網站上線,培養了網際網路時代觀眾刷劇的新習慣。
由此就可以看出這兩大系列的影視作品改編已經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鬼吹燈》系列注重重工業特效的展現,拼得是好萊塢式類型電影的做法,用「類型片」的套路做疊加,展現出了「奪寶奇兵式」的懸疑感和特效時代的奇觀效應。
《盜墓筆記》則注重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口味,側重打造明星牌,以製造網紅劇集和話題為重點。
小說和影視作品改編是兩個載體,小說的文字性表達可以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但影視作品的改編則是窄化,需要把想像空間縮減成能夠實現的當前水準。
所以無論是票房達到了16億+的《尋龍訣》,還是口碑一塌糊塗的網劇《盜墓筆記》,都是有人愛有人疼,有人憤怒有人討厭的主兒。
畢竟嘛,兩個載體的不同最直接的就是導致原著粉的憤怒和普通群眾的喜歡,也因此各自得到的口碑和票房實績也會不同。
《雲南蟲谷》
但就像天下霸唱就明天正式上映的《雲南蟲谷》接受採訪時所說的一樣,「我是一個寫小說的,寫小說是通過文字來講故事。影視創作是導演通過鏡頭來講故事,有一個藝術再創作的過程,如果他對原著有什麼疑問,他可以問我,但是我不會去指手劃腳告訴他這個應該怎麼拍,電影這塊兒,我是一個門外漢。」
估計看到這裡很多人應該就能明白了吧——
這部主打特效重工業+新人主演陣容的《雲南蟲谷》其實就是一部根據天下霸唱原著小說改編的再創作作品,它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原著粉絲,更有很多對這個IP或熟悉或不熟悉的大眾。
盜墓六人組
所以《雲南蟲谷》的打法和盜墓類IP剛興起時的影視化路線也不相同,因為它做到了融合:
《鬼吹燈》擅長的重工業特效+《盜墓筆記》早期的捧新人年輕化路線,也就是好萊塢類型片套路+新人增加新鮮感的做法。
因此,這個呈現方式和思路的變化也讓困擾了很多原著粉絲「為什麼《雲南蟲谷》會是六個人的盜墓小分隊」的問題得到解決了。
因為六個人的盜墓小分隊配置,不但能夠在劇情故事推動中各自發揮作用,製造衝突,還能豐富三人小分隊做不到或者達不到的情感共鳴等。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出現都不是多餘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功能性瞬間需要展現,對劇情的推動是有作用的。
盜墓六人組(其中一位不是哈)
這種主要角色數量上的改動按照天下霸唱的說法就是——
當年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剛好趕上了世界盃比賽,每天熬夜看球還要按照網站合約疲憊趕稿(每天寫3000字,整部百萬字+),雖然每天都想著這個故事不可能是三個人完成的,但就是因為「懶」而到了寫完都沒加進去新人物...
「我看他們預告片裡加入了新的人物,這個太高明了,他們一眼就看到了問題所在。」
也就是說,《雲南蟲谷》一開始就應該是多人小分隊而不是三人固定團。
盜墓六人組(其中一位不是哈)
而這種人物數量+角色上的變化,以及組合陣容帶來的新鮮感也是導演想要的。
在曾經執導過《全民目擊》《守望者》的導演非行看來,將摸金三人團從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擴充成連大金牙等都一起去的探險六人團,不僅僅是彌補天下霸唱的某個心願,這種做法也是為了保證《雲南蟲谷》在特效視覺方面的展現。
在盜墓類IP紅紅火火的時代,非行接受了這個改編任務,而且還是一次性就接受了兩部,一個是明天上映的《雲南蟲谷》,一個是在原著序列裡比較靠前的《龍嶺迷窟》。
Shirley楊和胡八一
「這兩部電影都創造了亞洲電影史上特效量數和特效難度最大的記錄。《龍嶺迷窟》應該是1800個特效鏡頭,《雲南蟲谷》大概是1700個左右,但是在這些所有的特效鏡頭當中,我80%以上都是A類難度的鏡頭,就比如數字生物、數字場景等等。」
由於《龍嶺迷窟》的特效製作比《雲南蟲谷》的製作更加繁瑣,所以《雲南蟲谷》先上映了,也因此這個故事就給非原著書粉多了一個門檻——
這些人到底是怎麼來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Shirley楊和胡八一
電影中用了閃回片段來進行解答,同時又串了一條關於新人「玲瓏」的親情+感情線來彌補了該本書中沒有的,但原著中還蠻重要的Shirley楊盜墓的動機——
為了尋找父親,為了親情,為了解開後背紋身的答案。
相當於就是玲瓏是Shirley楊的一體兩面,玲瓏代表了Shirley楊的另外一個結局,也因此這兩個女性角色在電影中是截然不同的性格,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玲瓏和王胖子
演技派的成泰燊出演的教授在電影中的作用也比較突出,他的出現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象徵了父輩的守護,另一個則是成年人才有的「前怕狼後怕虎」的慫...
因為這種性格的塑造,他的這個角色形象也顯得比較矛盾,讓你很難界定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對這次盜墓行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此外還有大金牙的參與。大金牙在原著中貌似是參與過盜墓行動的,因此這裡加入他的戲份倒也沒什麼奇怪的。
而且在電影中,他的確是一個功能性的人物。但在大金牙的身份之外,也只是更加強化了他在團隊中的作用,比如在一些重要的細節節點上,他的功能性被放大了。
教授和大金牙
在這些人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蔡珩和顧璇飾演的胡八一、Shirley楊,以及於恆飾演的王胖子。
導演非行在強化了他們三個人之間的聯繫之外,還深化了原著中不太明顯的情感線,使得這些人物既是盜墓界的傳說,也是世俗化的普通人,所以他們的抉擇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原著中他們最後能夠逃出生天的關鍵點。
至於很多人都關心的雲南獻王的墓穴探險,也在導演非行的再創作中展現出了原著+新想法全面結合的呈現——
白色蛪蟲、 痋引、水彘、刀齒蝰魚、死漂、霍氏不死蟲、三生三世橋...這些通過前期的預告片以及劇照都能看出,某些地方的驚悚程度還是很有好萊塢式驚悚片的節奏感的。
就像導演非行所說所堅持的一樣,他在這部電影中的側重點依然還是好萊塢式的重工業特效奇觀的展現。
因此在一些關卡的設計和突破上,他並沒有完全按照原著的設想來做,而是用了更靠近普通大眾非原著書粉能夠接受的形式展現:
「我接《鬼吹燈》的時候我就決定,這麼大的投資,你要12345線城市觀眾都能接受,那這勢必故事儘量簡單。第二點是減少人物命運的過多反轉,減少劇情過多的鋪墊,而讓他動作化。第三,視覺這塊奇幻化。這就是當時我在接這個戲的時候做的戰略上的部署。」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種原著+大眾路線結合的方式,所以電影最後一關的設置反而呈現出了一股哲學的味道——
人在與自然的爭鬥中,到底是人能勝天呢?還是人這個生命體的自我局限呢?人在看山時,山有沒有在看人呢?
那句由瞎子說出來的,伴隨著摸金小分隊探墓的「500年一個轉身」的話語,想表達的到底是「人才是最渺小的」,還是「人才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呢?」
似乎從哪個維度都能解開這個問題,所以這個尋找雮塵珠解開致命咒語的故事,到底還能不能和原著一樣實現全面勝利呢?
於是到了這裡,電影又給出了一個和原著相似又不近似的答案,讓你在熟悉的感覺裡,又能看出新奇感。
【本文由「玩兒電影」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界面又改版了,
為了避免大家錯過我們的推送,
已經把微信更新為最新版的朋友,
可以考慮把我們公眾號設置星標哦。
先點擊公眾號頭像和名稱進入主頁。
然後按照如下操作就可以了。
沒有星標選項,
點擊【置頂公眾號】的選項,
效果是一樣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