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一個鋼琴家為什麼總要營銷他老婆的腰?
近日吉娜和郎朗參與品牌活動,吉娜再一次因為懷孕6個月仍纖細的美腰上了熱搜,吉娜在紅毯現場轉圈展示,郎朗在一旁驕傲地附和老婆的腰一點兒也沒變粗。
再回想一下小兩口之前上節目郎朗看著吉娜吃甜食的叮囑:「別吃了,小心變胖」,多少有些讓人一言難盡。
小編不懂,懷孕時孕肚隆起腰圍增長明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怎麼經明星生產前後苗條猶在的身材營銷,孕期變胖似乎也成了不應該的事?
對孕婦嚴苛的身材審視、淡化生育代價的這股邪風,能不能停一停了?
曾幾何時娛樂圈大小花們開始把產前後身材差別最小作為了pk目標?比賽產後恢復時間。辣媽,辣的就是產後身材快速回春?
小S生三胎剖腹產後的一個月就以細腿、不見贅肉的平坦腹部回康熙亮相;
楊冪剖腹產五天後,氣色好身材佳大露美腿地從醫院走出來,孕期媒體給她的新聞題目也總是「絲毫不見孕相」。
baby生下小海綿的第三天出院,面色紅潤,身材纖細。
因為一個賽一個的生育輕鬆,先是冪冪baby先後被質疑代孕,潛移默化中,更多人開始將這些女明星孕期的「身材不臃腫,恢復極快」當成常態。
當然理解女明星等公眾人物的職業需求之一便是表現光鮮,只是媒體衷情於渲染她們的好狀態,而甚少提及與之對應的高昂成本。
來看看公眾人物們生產的幕後:
張栢芝生大兒子Lucas時,住每天花費10萬港幣的VIP產房,一周花費100萬人民幣;
baby在懷孕期間有專業營養師設計一天六餐的食譜,保證產婦攝入營養足夠且不會增加脂肪;生子時住的港安醫院是楊千嬅、鄭希怡都住過的,VIP產房一天4萬港幣,專科醫生、麻醉師費用另算;生子後護士月嫂輪流照顧產婦和寶寶,專業私教指導做適當運動,促進產後修復和傷口癒合,花費大約150萬港幣。
如此看來,baby曾以過來人身份相勸「女孩子不要想太多,生孩子不需要做太多準備,找到了對的人就趕緊要個孩子吧」,聽起來多少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天真。
不過,哪怕是享受周全專業照料的女明星們,也並不如大家想像那般不必為生育辛苦。
即使是孕期在私教指導下堅持運動的姚晨,也曾經因脂肪增加身材走形而挫敗苦惱;
生產期間有兩座大山:一是身體上遭受不可控和損傷和危險,二是精神上伴隨此而來的恥感不安以及被迫「工具人」。
有一部叫做《生門》的紀錄片曾經展示過女人生育艱難的眾生相,片中的四位遭產婦都曾命懸一線面臨生死考驗。有孕婦因為前置性中央胎盤面臨高風險的分娩過程,隨時可能發生大出血胎死腹中;有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心臟驟停兩次,輸了6000ml的血(相當於全身換血四次)......
這部紀錄片下也有網友講述自己生產時在鬼門關走一轉的經歷,最初三個月流血臥床打了五六十針黃體酮,因為保胎胎盤粘連需要醫生用手剝離痛了一個多小時,產後一個月在清宮手術中中毒,多針強心針齊下才把她救了過來。
「生」這件事在「生產」過程中就已有不可避的不確定性,而產後孕婦面臨的困境也不勝枚舉。
看著這些被迫偉大的媽媽,阿姨對「繁衍是人類最大的本能」這句宣傳產生了極大的疑問,這種本能論與「女明星生子容易,你怎麼不行」一樣,用先天性和優等生表面的輕鬆捆綁裹挾著普通女性。
畸形審美之風停停吧,女性們不必做光鮮孕婦,也沒有義務做一個「完美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