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uijada排名第一的必須是這貨!這是用驢的顎骨做成的樂器,製作要經過風乾和鬆動牙齒等過程。聲音來源於拍打時那些鬆動的牙齒發出的噠噠聲。可惜的是這個東西不小心被弄裂了,於是去年搬家時就給扔掉了,照片拍攝於2013年夏天。
2. Kalimba論奇葩它肯定排不到第二,但是我私心實在太愛它了!每一個小鐵片都有不一樣的音高,演奏方式如圖,用指尖快速按壓鐵片後彈起,音色是帶有金屬光澤的清亮,並伴有悠長的延音。這東西雖小卻不便宜,二手的也是花了100多刀才到手。記得拿到它的那天晚上,我一邊吃石榴一邊拿著小錘子對著校音器敲敲打打的給每一個小鐵片調音,也是美好的回憶吶。
3. Angklung來自印尼的竹製樂器。有音高,一般一組八個,剛好一個八度,演奏時通過晃動一個或多個angklung發聲。不同音域的多個angklung組,可以用來大型合奏,單個也會應用在一些其他作品中作為色彩樂器。
4. Talking Drum購於加納。特殊之處在於演奏者可以控制鼓的音高,用L型鼓槌敲擊時就好像說話一樣高高低低,抑揚頓挫。演奏時將鼓夾在手臂和身體之間,通過擠壓鼓周圍的繩子來改變音高。常與其他非洲樂器配合,音高和節奏的應和就好像對話一般。
5. Axatse葫蘆從底部開個洞掏光籽並曬乾後,配以外面的網兜就製成了這玩意。我家有兩個,大的上面是彩色的塑料珠子,小的是白色貝殼。演奏時一般橫過來雙手持樂器,前後搖動,塑料珠或者貝殼摩擦葫蘆表面發聲,並通過葫蘆腔產生共鳴,挺吵的。。。
6. Aslatua大概是我手太小又不練,反正這玩意我是玩不好。。。兩個球球中間用繩子相連,演奏時將繩子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一個球握於手中,另一個球甩起來,與手中的球在手兩側分別相撞發聲。而且球裡本身有顆粒,甩的同時也要搖,發出另一層聲音。
7. Gankoqui這貨大概是牛鈴和agogo的混合體。又大又沉,聲音洪亮有光澤,就算是拿手直接拍,聲音也是非常可以。
8. African Thumb Bell這個驢糞蛋(?!)一樣的東西的土名字似乎叫frikwya,不過我也不很確定。演奏方式如圖,用拇指上的指環碰撞本體發聲,也因此得名(其實那個環應該在拇指指節的位置,我拍照的時候它掉下來了)。
9. Kaxixi又一個shaker類樂器,特別程度一般般,勝在名字可愛(咦)。外面是竹製,裡面有顆粒物。演奏時手持上面的部分,上下晃動。
10. Gyil非洲木琴,鍵盤類打擊樂的鼻祖是也!本來想拉出來遛遛的,結果它實在是掩埋的太深了我懶得搬了。。。加納有手藝人專門手工做這個,一般也就十幾個音,音高並不遵循十二平均律,別有風情。依然使用葫蘆做共鳴,我手裡這個長得既不講究的東西就是敲它的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