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入門整理版!!!

2021-02-12 醫品閣

第一章        陰陽五行

五行和陰陽的關係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易傳》:」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萬物「。

《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太上化道度世仙經》:「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乃造化萬物,配合陰陽,為萬物之精華者也「。

《易》:「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有人道焉······」金、木、水、火、土每一行的本質都是陰陽(剛柔)。 

《類經圖翼》中說「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此一語道破天機。五行是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產物,陰陽是五行變化的內在動力。

五行學說的實質

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

「行」的概念

東漢鄭玄註解曰:「行者,順天行氣也。」

「五」的術數和象數概念 

萬物皆有數,都由數定,物之動本然也,物極則反本然也,這個極就是數。 

《左傳》:「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 

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陰陽交合,陰陽二氣生成萬物是為太極;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沉為地。陰陽消長,分為東,南,西,北四方,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智者伏羲,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創出八卦,以八卦為抽象集合來認識世界,根據河洛之意形成《易》,推演時間事物的變化。即《易經。繫辭》:「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 

《易傳》:「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參天兩地而倚數」, 「極數知來之謂佔」,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陰陽兩儀相互消長,形成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太陽,少陽對應1、3;陰為雙,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 太陰為2,少陰為4。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此為太極的運動規律,從這個角度看,故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是「氣」生(萌生)的數字,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氣」成的數字,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相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相應的水也為1,故先天術數為水1,火2,木3,金4。

五行關係和五行運動的構成

陰陽變化規律有一個規範性的程序化過程,共分為陰消陽長、重陽必陰、陽消陰長、重陰必陽四個步驟,在陰陽的變化規律中,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陰陽相互消長;二是陰陽相互轉化。

五行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為:

                          木-->陰消陽長狀態

水-->太陰極限狀態           五運六氣學說整理稿(持續更新中)                火-->太陽極限狀態

                                                                 

                        金-->陽消陰長狀態             土-->陰陽平衡狀態

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

由夏而秋,因為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個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 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因為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下來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 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火變金,全賴土之功, 陽變陰,本為逆,因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了,陰變陽,本來就是順,故水生木。                                   

 

***************************************************************

第二章        天幹地支

五行再分陰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 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表示是12345678910,這只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繫。這裡五行再分陰陽。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了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 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幹就是十氣。

****************************************************************

第三章        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簡單地說,五運,就是把一年分成五等分,六氣,就是把一年分成六等分,在此基礎上,結合五行、六淫等,討論這一年的氣候及其對人的影響。

五運源於天,六氣源於地。五運有主運和客運,六氣也有主氣和客氣。每年的主運和主氣都是不變的,這決定了一年中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大體格局;客運和客氣則是變化的,這決定了每年氣候的差異。

五運的客運中,有一個主運,也就每年第一運的客運,這對一年的氣候都有影響;六氣的客氣中,又有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司天之氣為該年第三氣的客氣,主管上半年的;在泉之氣為該年第六氣的客氣,主管下半年。

把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得出一年的氣候特徵。

六氣

 

六元真氣和六種陰陽氣

六元真氣從乾元本氣所涵括的先天五行屬性來說,分為風、熱、溼、燥、寒、火。

六種真氣從乾坤感應相交後轉化為後天真氣的陰陽屬性來說,風化厥陰,熱化少陰,溼化太陰,火化少陽,燥化陽明,寒化太陽,三陰三陽。

 

本氣、標氣和中氣的含義

天地道交,先天六元真氣化生的寒、暑、燥、溼、風、火,感應坤元生成三陰三陽氣。「風寒暑溼熱火,在天之六氣也:三陰三陽合於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氣,是以天氣為本,而三陰三陽為標」(《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素問·六微旨大論》)。風、熱、溼、燥、寒、火,天之六氣為本;人體少陽、太陽、陽明、少陰、太陰、厥陰,三陰三陽六經為標;在本氣之下,標氣之上,而界於標本之間者為中氣。因陰陽表裡相通,如少陽厥陰為表裡,陽明太陰為表裡,太陽少陰為表裡,故彼此互為中見之氣。

 

天地間本氣、標氣和中氣的六六組合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溼氣治之,中見陽明「(《素問·六微旨大論》)。

 

本氣、標氣和中氣的從化關係

「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素問·至真要大論》)。即:少陽、太陰,標本同氣,從乎本。少陰、太陽,標本異氣,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乎中氣。

 

人體的六氣和標本中氣組合

人得天地之氣成形,稟天地之道成性,人生存在天地氣交之中,「天之六氣為本而上,人身三陰三陽為標而上奉之,所謂天有此六氣,人亦有此六氣也」(《傷寒集注》)。人體臟腑外應六氣為本,臟腑經絡分為三陰三陽為標,在標本之間為中見之氣,六氣、六經及經氣分別為標、本、中氣。

 

「臟腑經絡之標本,臟腑為本居裡,十二經為標居表,表裡相絡者為中氣居中。所謂相絡者,乃表裡互相維絡,如足太陽膀胱經絡於腎,足少陰腎亦絡於膀胱也。餘仿此」(《類經圖翼·經絡》)

 

故曰:「內經所言, 某經之上,某氣治之,之上雲者,蓋臟腑為本,經脈為末,是臟腑居經脈之上,故稱上焉。由臟腑本氣,循經下行,其中絡者,中之見也。中見之下,其經脈外走手足以成六經。又各有太少陽明三陰之不同,則系六氣之末,故曰氣之標也」(《傷寒淺注補正》)。

 

本標中氣的從化規則在病理上的體現

「百病之起,有生於本者,有生於標者,有生於中氣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標而得者」(《素問·至真要大論》)。天之六氣變化相移,如化非其時,不能與節氣相應,就會有太過不及之變。這種變化如果超過了人體調節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於人體的調節機能失常,不能對外界變化作出適應性調節,便形成了六淫邪氣,人感之則病。由於六淫有太過不及之異,人體臟腑經脈陰陽又有偏實偏虛之別,「從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者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變,值其變則強弱為災」(《類經圖翼·經絡》)。

 

《傷寒論》的六經氣化學派認為六經之為病,即六經氣化之病。

如:邪傷太陰則病從本化而出現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等脾虛溼盛之徵。其中見之陽明燥金亦被其所化,就出現吐瀉等症的溼化之候,此為病生於本者。

如:邪人少陰則病有從本化熱和從標化寒之別。從標化寒則形成少陰寒化證,出現四肢厥逆、下利清 谷、無熱惡寒、渴喜熱飲、心煩、吐利、脈微細等蘭派陽虛之象;從本化熱則形成少陰熱化證,出現下利、口渴、心煩不得臥、舌紅、脈細數等一派陰虛之象。此為病生於本生於標者。

如:陽明本燥,因金遇土則從溼化,故其病不從標本而從乎中,出現胃中虛冷、水谷不別、食谷欲嘔、大便初硬後溏等中見陰溼之候。但是,陽明病並不一定完全按標本中氣的從化規律發展,陽明病易從燥化,臨床上以從本化燥的燥化證為主。故曰:「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傷寒論》)。

六氣(淫)之邪感人雖同,但是由於人之稟賦各異,氣有盛衰,髒有寒熱,故所受之邪每從其人之髒氣而化,或從虛化,或從實化,或從寒化,或從熱化,而生病各異。標本中氣理論提示了六經為病的病理特性及其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變化。太陽為表,陽明為裡,少陽為半表半裡。其病多屬於熱證、實證,概為陽證。病在三陽表示人體正氣亢盛。三陰中病多屬於寒證、虛證,概為陰證。病在三陰表示人體正氣衰減。

本標中氣的從化規則在臨床上的指導原則

治療原則:生於本者,求之於本。生於標者,求之子標。生於中氣者,求之於中氣。生於標本,標本兼施。

病人太陰,邪從本化,則出現中陽不振,寒溼內阻之候,故用理中丸(湯)溫中散寒、健脾燥溼而治其本。如是脾陽得運,寒溼既除,中土有權,升降復常,諸症自愈。

病人少陰,其標本有水火陰陽之別。若病邪從本化熱而為少陰熱化證,屬少陰陰虛火旺者用黃連阿膠湯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屬少陰陰虛水熱互結者用豬苓湯育陰清 熱利水。病從本化,故治之於本。如病邪從標化寒而為少陰寒化證,則治宜扶陽抑陰,以四逆湯回陽救逆,附子湯溫經扶陽、除溼止痛,真武湯溫陽化氣行水等。

太陽病外邪久羈,或汗下失宜,均可導致病從中化之候。如下後復汗,陽氣大傷,陰寒內盛,而致晝日煩躁不得臥,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身無大熱,脈 沉微之陽虛煩躁證,是陽虛陰盛,陽為陰格,病勢重急,陽氣將脫之象。病在少陰,性屬陽虛。故急用乾薑附子湯急救回陽,姜、附辛熱,急復其陽,附子生用,其 力更銳。其方類似四逆,然而不用甘草,其勢尤猛,濃煎頓服,則藥力集中,較之四逆收效更速,單捷小劑,其力精專,有單刀直人之勢。

太陽本寒而標陽,其病從本化寒,從標化熱,若病既生於本,又生於標,則標本同治。如太陽傷寒,兼有裡熱之候的大青龍湯證。太陽表寒證是 病生於本,發熱煩躁為病生於標,是標與本俱病,故大青龍湯用麻黃湯加石膏、姜、棗,發汗解表,清熱除煩,而標本兼顧,表裡雙解。

「知標與本,用之不殆」,「夫標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標與本,易而勿損,察本與標,氣可令調」(《素問,至真要大論》)。標本中氣的治法,無論取標本或取中氣,只要是病之所在,就是治之所施。

推薦相關書籍: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更多獨家的中醫秘術,掃描保存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圓運動微課:

中醫內治課程:

《至簡經方網絡班》一對一,從辨證到用經方傾囊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外治課程:

《徒手中醫》零基礎也能徒手治病!!!(一對一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學習導圖系列:

《植入六經辯證----將六經辯證植入你的大腦》電子版思維導圖 (點擊進入)

自學中醫自己治病」自助集成導圖套裝(點擊進入)

陰陽一元治病大法(讓複雜的中醫回歸至一元之道)(點擊進入)

圓運動辯證大全(全身上下,微觀陰陽升降、臟腑定位)導圖版(點擊進入)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請掃碼打賞,隨緣心意

相關焦點

  • 五運六氣入門整理版!
    《類經圖翼》中說「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此一語道破天機。五行是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產物,陰陽是五行變化的內在動力。五行學說的實質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
  • 五運六氣入門整理版
    《類經圖翼》中說「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此一語道破天機。五行是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產物,陰陽是五行變化的內在動力。五行學說的實質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
  • 五運六氣入門整理版!!!(收藏)
    《類經圖翼》中說「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此一語道破天機。五行是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產物,陰陽是五行變化的內在動力。五行學說的實質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規律。
  • 五運六氣的講解
    但是大部分書要麼流於文字的考究,要麼流於事後諸葛亮的預測,要麼將五運六氣給絕對化,沒有看到五運六氣只是疾病中的一個矛盾點而已。今天整理了電腦,將之前一些資料整理寫出來,聊以自慰,也算給那兩年的學習畫一個句號,後來者,當自勉之。 第70期五運六氣的講解作者/吳澤彬我們先扔出幾個案例,作為一個引文。案例一《甲乙經序》中:「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 理論資料整理:五運六氣的交接時間
    五運六氣的交接時間作為五運六氣理論推演的始點,其正確起點可能對理論推導產生一定的影響。五運的更替,內經裡面說的比較模糊。《素問·六節藏象論》云:「求其至也,皆歸始春。」原文當中尋找一定的根據。對於六氣的起點主要三種。一是大寒說。
  • 五運六氣推算快速入門!
    前言經歷了SARS和新冠疫情的衝擊,大家越發對中醫充滿信心,也越發對「五運六氣」充滿興趣。網上多了很多關於「五運六氣」講解的小課,但內容往往balabala都是比較晦澀難懂,自然很多普通民眾都打起了退堂鼓~五運六氣的內容,是宇宙星系對地球影響作用的體現,也是地球氣侯變化規律的總結,甚至也包括了異常氣侯的分析(可參考龍砂學派顧植山教授早年講義內容)。
  • 2020年五運六氣測評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裡關於五運六氣的內容,是經典中的明珠。我初學五運六氣,還不能全面把握。本人少許心得,以2020年五運六氣做個測評,以待驗證。2020年為庚子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太商金運太過。
  • 巧記五運六氣(第三稿)
    年五運六氣中的木運是太過還是不及?2019年年底爆發的瘟疫再一次點燃了人們學習《黃帝內經》、學習五運六氣的熱潮。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拯救人類的必然是華夏文明!以掠奪為手段,以弱肉強食為生存方式的所謂西方文明,必將在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的華夏文明面前暴露出醜惡的真面目。歡迎更多的朋友分享交流閱讀經典的體會。下面是本人前兩年學習五運六氣時寫的一點心得體會,附在這裡一起分享給大家。
  • 五運六氣是個什麼東西
    運氣,是五運六氣的簡稱。由此衍生出來的學說又稱為運氣學說,是中國古代研究氣候變化及其與人體健康和疾病關係的學說,是古人對自然環境和人體生命、健康、疾病的高度認知。中醫界內有一句話可說明其重要性: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啥叫五運?六氣又何解?五運,又稱地之五行,有木火土金水五種。
  • 風水:2021年辛丑年五運六氣詳解與運用
    進入2021年,五運六氣也會有所改變,下面為大家整理一份2021年五運六氣詳解與運用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一、五運六氣的定義 運氣學說的中心內容以十天幹的甲己配為土運,乙庚配為金運,丙辛配為水運,丁壬配為木運,戊癸配為火運,統稱五運。
  • 易經乾卦於中醫五運六氣的指導思想
    庚子年天幹庚五行為陽金,庚子年地支子六氣為少陰君火。故天幹庚居內乾卦,地支子居上乾卦。二者組合你看它一個金一個火屬性不合火地支克金天幹,我們就說這個五運六氣「氣盛運衰」。然氣盛運衰有兩個狀態一個克一個生,再分別給兩種狀態按兩個小名,天刑和順化。克者天刑也,就是陽幹金運你陽的屬性我六氣火看你不順眼,打壓死你。順化則是六氣如是土,土生金則順化,前提是氣盛,所以天幹金多半要化土。
  • 古老而又科學的計時系統,五運六氣
    關於五運六氣的基礎常識,我們就簡單普及一下,五運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運行規律。六氣指的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經所對應的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化。今天要描述的就是五運六氣計時系統裡面的主氣和客氣的表達方法。
  • 這個五運六氣挺有趣
    初遇「五運六氣」採訪人|田原 受訪人|毛小妹田原:有句老話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所以中國人喜歡「算命」,都想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裡面早就有了答案。很快我就走入了《黃帝內經》裡的「五運六氣」,我特別喜歡那七篇大論的文章。爸爸說,你觀察一下當地的氣候,你要看五運六氣,這跟天文學、氣候分不開。爸爸說了這句話之後,我就開始看星星,記錄當地的天氣,然後跟書裡去對,發現確實很符合古人說的這個規律。田原:這麼容易嗎?
  • 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勝利醫院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呂增霞12月11日,由東營市中醫院(東營市勝利醫院)主辦、盧思儉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及東營勝利中醫醫院協辦的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應用研討會暨東營市中醫學會、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勝利醫院舉行
  • 五運六氣探析:吳孟達究竟生於哪一年?
    作為一名五運六氣愛好者,當看到某某名人去世的消息時,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關注其出生日期與逝世時間的內在運氣關係。不過,這次在媒體及自媒體的報導中,「達叔」的年齡卻出現了三個版本:68歲,69歲,與70歲。能不能結合《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理論從他所得之病和去世的時間中反推出其可能的出生日期?五運六氣是探討星體運行而引起自然氣候、物候周期性規律變化及其對地球上動植物及人體健康影響的一門學問。五運六氣以時間和空間為坐標軸,猶如一張看不見的法網,將地球上的萬物標註在各自迥異的時空坐標上。
  •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黃帝內經》記載的「五運六氣」,是一種大數據模型,類似《天氣預報》,可以有效預報某一年、某一節氣甚至更長時間範圍內的氣候變化,並提出中醫養生等解決方案。正是因為很多人不懂「五運六氣」,所以中醫被扣上了玄學的帽子。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及期後的中醫診治、用藥功效,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流傳了數千年的中醫文化,並對《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學說有了一定的包容。
  • 五運六氣結合天文規律看待2020年的超長冬季現象的周期律現象
    前言:本文是謙和既濟中醫體系關於2020年2020年的超長冬季現象的研究,第二部分的內容,從五運六氣的角度來剖析本次超長寒冬的具體景象。主題:2020年庚子寒冬,現實版後天啟示錄;謙和既濟將會發布系列文章來講解這個現象,引發的一些氣候、疾病、社會動態等的思考和展望。
  •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的關係探討
    總之,幹支紀日法以地平坐標系和赤道坐標係為依據,屬於主運主氣,故用地道五方配五行:甲乙日為木、丙丁日為火、戊己日為土、庚辛日為金、壬癸日為水及寅卯日為木、巳午日為火、申酉日為金、亥子日為水、醜未辰戌日為土。土屬中而寄旺於四季。我們稱其為地道五行幹支。幹支紀年法:產生於地球公轉——太陽周年視運動規律,屬於黃道坐標系。用於五運六氣學說中。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
  • 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學術年會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  12月11日下午,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學術年會開幕  本次學術大會包括「東營市中醫學會及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東營市中醫學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成員及相關專業的醫務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五運六氣學說起源於《黃帝內經》,通過運氣學說來解讀中醫,可以更好地看到中醫理論的科學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