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丨情感美文系列
小潘談情說愛 籤約作者原創
娛樂圈裡面的明星,不管男女,幾乎鮮少有一點爭議沒有的,畢竟是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會被媒體和公眾放大,最終惹來爭議。
自出道以來以乖巧懂事,甜美溫柔著稱的鄭爽近日又上了熱搜,原因便是在《奇幻小森林》中的一席發言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檔節目主要是明星跟小朋友們一起相處,最後鄭爽寄語節目中的孩子們時,不自覺地談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
她認為自己小的時候吃過太多的苦,也太早懂事了,從而導致了自己對自己過於苛刻,反而失去了小孩子原本應該擁有的幸福。
在講自己童年經歷的過程中,鄭爽也許是觸及到了內心的痛點,忍住不流下眼淚,這也讓力挺她的粉絲們特別心疼。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力挺鄭爽的,就有吐槽鄭爽的,而且一直以來,鄭爽其實是一名特別有爭議的演員。
從小在東北出生的鄭爽因為性格直爽都被人親切地稱為「爽妹子」,比如拍攝《一起來看流星雨》後爆紅的時候敢於在媒體面前承認自己整容,非但沒有讓她收穫非議,反而贏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其實即便不是在娛樂圈,女性愛美是天性,再加上現在的醫療水平發達,所以不管是微調還是整容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而相較於其他女性千方百計隱瞞自己整容過的事實,鄭爽的大方坦白更顯得她是一個很爽快的人。
不過自從那以後,鄭爽似乎就開始在「放飛」的路上一去不回頭了,當然,也讓鄭爽這個人得到了太多的負面評價。
比如當評委的時候雙腳放在椅子上,面對不公正的評判,直接摔話筒大發脾氣;比如單方面宣布分手,無視張翰的感受;比如「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己是最佳帶貨主播,連粉絲都覺得有些臉紅。
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鄭爽真的是一個很難讓人琢磨清楚的人,到底是懂事呢?還是言行乖張?
很多跟鄭爽合作過的明星其實都給了鄭爽很高的評價,劉愷威很認可鄭爽的演技;羅晉覺得她很真實並且反應快,尤其內心的能量很強大;而佟大為的評價最高,甚至有一段戲直接按照鄭爽的想法拍攝。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我喜歡你,看你什麼都順眼」,喜歡鄭爽的人也是如此,不管鄭爽有什麼越界的行為,都被認為是真性情的流露。
明星們一般考慮到自己的人氣和流量,都會刻意隱瞞自己的戀情,甚至是婚姻。可是鄭爽沒有這樣做,她反而把自己的每一段戀情都暴露在公眾之下,任由大家評論,但是迫於壓力,自己又感到有些崩潰。
有人覺得鄭爽可愛,一如既往地是大家心目中那個曾經的「小仙女」,也有人說鄭爽是矯情,總想要給自己安各種不同的人設。
其實說起來,鄭爽之所以會言行與性格反差這麼大,主要還是因為她特殊的童年經歷。
鄭爽的母親一直都希望把女兒培養成一個端莊賢淑的大家閨秀,所以從小便讓她學習舞蹈,樂器等。
在12歲的時候,鄭爽便離開了家,遠赴四川學習舞蹈,因為人生地不熟,小小年紀的鄭爽便受盡了冷眼和歧視,讓她一度特別依賴父母,經常會跟父母打電話。
但是從小便懂事的鄭爽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跟父母訴苦,而是選擇了「報喜不報憂」,生怕父母因為擔心自己而上火。
而在與父親參加《旋風孝子》節目的錄製時,鄭爽跟父親袒露心聲,一度情緒崩潰,甚至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在娛樂圈這個環境裡生存。
不得不說,鄭爽的童年過得太隱忍了,在大多數孩子還需要父母照顧日常生活的時候,鄭爽已經遠赴他鄉,離開熟悉的家,開始學習照顧自己了。
在大多數孩子都還習慣跟父母撒嬌的時候,鄭爽作為一個還需要父母關心和呵護的女孩子,卻要默默咽下被人排擠的苦楚。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童年經歷,讓鄭爽的童年一直被冠上了「乖巧,懂事」的標籤,鄭爽剛出道的時候也一直是這樣的形象面對大家。
當一個人被壓抑得久了,就會想要釋放,也許可能曾經的乖巧懂事都是面具,其實鄭爽自己的內心是渴望能夠發洩的。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有這樣的感觸,孩子小的時候特別乖,家長怎麼安排怎麼做,但是長大了之後就像變一個人似的,什麼都要跟家長對著幹。
即使再乖巧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畢竟是一個獨立的人,凡事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時間久了必然會出現問題。
這也就不難解釋鄭爽為什麼有時顯得情商高,有時又顯得特別跋扈,讓人特別難以理解,想來是童年的經歷真的給鄭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
性格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態度,比如對待工作,對待戀人,對待朋友。
鄭爽曾經出過一本書,裡面記錄了與胡彥斌相愛的100件小事,她自己也坦言胡彥斌是唯一自己想要記錄的人,可見兩個人當初確實是深愛過的。
但是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批判聲,鄭爽其實並不算有強大的內心,當時不知道承受多大的壓力,就像她自己寫的那樣,「愛到讓人疲憊」。
受盡委屈的人總想要在成年後的愛情裡面得到加倍的呵護和關愛,往往會因為在乎而喜歡去「作」,來獲得更多的看重和理解。
但是真正能懂得這種人傷痛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畢竟人對人的忍耐總是有限度的,如果不是愛極了,誰能願意日夜處於安撫他人的生活狀態中呢?
童年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到單純,快樂和自由,也像鄭爽對小朋友寄語的那樣,希望孩子們能夠在童年的時候收穫更多的快樂,做好更足的準備,來迎接成長。
願每個人的童年都能充滿溫暖和快樂,將來成為一個自己能喜愛的自己,才不負此生來這世上走一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