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張宏民,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
但當看到他的照片,你會覺得:「哦,原來是他啊。」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幾乎每個晚上七點鐘,張宏民都會出現在中國數億家庭的電視屏幕上。
與老搭檔李瑞英搭檔,他渾厚的播音腔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直到2014年,張宏民離開臺前轉為幕後,留下了上萬次直播、零失誤的行業標杆記錄。
素質過硬、為人謙遜,半隱退後的張宏民更是愈發低調。
可是哪怕已經足夠完美,這兩天,他竟然也被黑了。
起因是某媒體在抖音上發了一段由張宏民照片組成的短視頻。
引發熱議的,是一張他獨自一人坐在街邊長椅上吃雪糕的偷拍。
一張圖,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也能寫很多個不同的故事。
原作者用的標題是:「他是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叼著冰棍坐在街頭」。
有人覺得心疼、可憐。
張宏民可是公眾人物,怎麼晚年能落到如此悽慘的處境呢?
有人開始惡意的揣測。
不結婚,沒孩子,不是身體有問題,就是心理的問題。
更有極端者以「我是為了大局考慮、我是為你好」的想法對張宏民的生活進行評價:
「聰明人幹糊塗事。」
「作為男人,不生孩子,怎麼對得起老祖宗,怎麼對得起爹媽。」
「你的人生一點也不完整。」
一時間,張宏民一度超越各種偶像、鮮肉,成為了網絡討論的議題。
不同的app,受眾群體也不相同。於是,網友的見解便出現了巨大的鴻溝。
當張宏民被辱不是男人的言論被放到了另一些網站時,不同的聲音、和更加激烈的反擊出現了。
可能連張宏民也沒有想到,自己只是一時嘴饞吃個冰棍,竟然被廣大網友上升到了人活著到底是不是為了繁衍這一終極奧義。
上一個這樣被熱議私生活的央視主播是康輝。
去年,因為製作了一系列揭秘國家電視臺主持人工作生活的vlog,花慄鼠康輝被網友稱為最接地氣的主播。
除了驚訝於他的長相和年齡非常不符之外(誰能想到康輝已經馬上要五十歲了呢?),大家還對他的婚姻生活津津樂道。
康輝和妻子劉雅潔在一次相親上一見鍾情。
戀愛八年結婚、婚後相守了二十多年。
時間不僅沒有把兩個人的愛情磨平,反而每天都添入了新的甜蜜。
只是日常打個電話,也能把同事尼格買提齁到。
這樣的婚姻,是羨煞眾人的吧?
可當康輝的個人生活曝光在了公眾面前,爭議又來了。
因為康輝和妻子達成一致,這輩子他們都沒有要孩子的計劃。
於是,又有人表達了不滿。
事業再成功又怎樣?你沒有孩子,不當爸爸,就是失敗的。
你遲早會後悔。
一定有隱情。不要孩子都是藉口。
還有媒體寫過這樣的文章:康輝這一輩子唯一的後悔就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但看了當時訪談的就知道,是康輝的父親在臨終前遺憾沒有抱到孩子而已。
張宏民、康輝,他們絕對都能稱得上是中國媒體人的門面。
除了新聞聯播之外,他們還多次隨國家領導人出席過重要場合、對國際上知名的公眾人物進行採訪。
他們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羨慕的、仰慕的。
可是即便已經如此優秀,當沒有按照世俗和大多數人的想法而活的時候,他們依舊被扣上「失敗者」的帽子。
他們要被憐憫、被唾罵。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早已過時的古話,也會在這種時候一次次被人提起。
連男人都無法逃脫所謂傳宗接代的壓力,就更別提處於弱勢、處於被壓制方的女性了。
時間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十個年頭,有些人的思想卻被封禁在封建時代、從未進步。
女人是生育的機器、不生兒子娶你有何用?隨手翻一翻某些視頻的下面,這樣的話總是能高贊出現在最前面。
比如楊麗萍就總被部分傳統網友作為負面典型。
從小山村一步步憑藉著對舞蹈的熱情和天賦,刻苦努力地打拼,楊麗萍才成為了行業的翹楚。
她對生命保持著敬畏和赤誠之愛。
她活得瀟灑徹悟。
可因為未婚未育,各種風言風語也伴隨了她的一生。
「結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須,我只是生命的體驗者。」面對著不友好的評論,她用豁達的話溫柔回擊那些詆毀她的人。
為什麼網絡上越來越多人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大概是因為兩個字——閒的。
網絡越便捷,發聲就變得越容易。
最先接觸網絡的人中,開明、精英的年輕人居多。這些人,接觸過不同的文化,眼界開闊,包容性更強。
主導網絡聲音的也正是他/她們。
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同知識層面的人有了更多的機會加入到網絡對談中。
曾經只能在曬著太陽的牆根對鄰裡街坊評頭論足,傳播謠言和秘密的人,現在可以躲在屏幕後,不負責任地說任何想說的話,哪怕是最守舊的或陰暗的想法。
在有些人眼中,只要你的想法不同於我,那你就是錯的。
比如前幾天熱播的紀錄片《女人30+》中,馬伊琍曾在觀影會後發出過這樣的評價:「女人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為了成為母親,而是成為她們自己。」
在很多年輕女性為此拍手叫好的同時,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她的想法太極端、是不主流的。
甚至還有人把她的私生活拿出來舉例子:你這么女權,為什麼在文章劈腿的時候,你還會寫下「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的話呢?
現在又來賣獨立女性人設,太雙標了吧?
我不覺得這是雙標,其實這代表著思想的進步。
曾經,社會和家庭給予下一代的教育是:你要好好讀書,好好工作,找一個對象結婚、生孩子,然後教育他們繼續按部就班,重複上一輩人的生活。
哪怕這樣的簡單的話語背後,是付出、承擔、奉獻、隱忍。
但是其他人都是這樣做的,你也要。
你得為祖輩繼承香火。
不管你有沒有能力,婚先結了再說,孩子生了再說。
別人條件那麼差也能湊合著熬出來,你憑什麼不呢?
可隨著文化氛圍越來越開放,每個人對於人生的理解有了更多的不同。
我們是為了社會而活的嗎?
如果我們連自己都過不好,怎麼有資格去為子女、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負責任呢?
如果我們得不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平等,我們怎麼有信心,去與其他人建立起正常的各種關係呢?
於是想通的人願意為自己短暫的一生冒一次險。
不去聽別人的諷刺和質疑聲,勇敢的去做一些想做的事,去過一些想過的人生。
這樣的人生或許不那麼順利,有很多的磕絆,可誰又能說這樣的人生就是錯的、可悲的呢?
其實後來發現,願意跳出舒適圈,活成自我的人,是聰明的。
有人說,張宏民沒有結婚,是因為被事業耽誤了。
有人覺得,他是被感情傷到了才不想去戀愛。
可不管什麼原因,既然他這樣選擇,那就應該得到尊重和理解。
退一步說,張宏民可以放下自己嚴肅的工作角色,去街邊毫無顧忌地吃一支雪糕,在那一刻他一定是愜意快樂的。
誰說獨自出門就是孤獨的?
在這世界上,只有小孩子和喪失自理能力的人,才需要無時不刻的照顧。
一個獨立成熟的個人,是出門還是宅在家,都應該由自己決定。
康輝可以大膽在媒體前說出自己是丁克,他一定覺得這種生活是舒適的、合理的。
有人說,沒有孩子,你老了之後誰來照顧你呢?
看看法制節目吧。長大後變成白眼狼、遺棄父母、爭奪財產、反目成仇的孩子不在少數。
而且,生孩子是為了養老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沒有任何父母能夠把孩子永遠囚禁在身邊。
馬伊琍之所以能說出成為自己的這種話,我也並不認為她是違心的。
人的想法會改變,因為人是在永遠成長的。
幾年前,她願意陪伴著犯錯的丈夫度過最黑暗的時光,這不代表著後半生她就不能為自己而活。
生而為人,要先成為自己。
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要做什麼、要不要步入婚姻、不要孩子或者要好幾個孩子,這都沒有所謂正確的答案。
別人的想法,都只是過眼雲煙罷了。
唯一明確的是,你的人生,你就是答案本身。
*看名字是嬸子,看顏值是嫂子。經營一個有上進心的公眾號,除了大實話什麼也沒有,除了掉粉什麼都不會。微信公眾號正經嬸兒(ID:zjshener),女生的美容院,男生的加油站。新書《做一個恰到好處的女子》正在各大網站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