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uán fèng hè míng
【解釋】: 和:應和。比喻夫妻相親相愛。舊時常用於祝人新婚。
成語故事
公元前672年,媯氏陳國發生了政變,太子禦寇被其父陳宣公殺害。與禦寇交情特深的另一位公子陳完惟恐連累遭殃,逃往姜氏齊國避禍。
齊桓公熱情地款待這位落難公子,要封他做貴族。陳完推辭道:「我能蒙貴國收容就引為萬幸了,還敢當如此高位嗎?」齊桓公便給他一個「工匠」官職,負責宮廟陵寢等土木營建。
齊國有位大夫懿仲,眼看陳完倍受國君重視,且長得一表人才,便想把女兒嫁給他。當時貴族中流行婚配前先行佔卜的風氣,懿仲的妻子悄悄地為這門尚地醞釀中的姻緣卜了一卦,結果是「吉」,卦辭曰:「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大意是:鳳與凰捉對兒飛行,一唱一
答和睦相親。媯氏的苗裔,要在姜氏的田園裡開花落英。一連五世繁榮興盛,爵祿高登位比正卿。到了第八代以後,就要謀劃取代國君。
聽說有這等好事。懿仲馬上把女兒嫁給了陳完。此後的事態發展,果真如卦辭所預言:陳完的後人在齊國世世榮華,並最終取代姜氏成了齊國國君。
往後,像「鳳凰于飛」、「和鳴鏘鏘」、「五世其昌」這些句子,俱成為新婚祝吉的賀辭,其中「鳳凰于飛」因易於用形像表示,便化作吉祥圖案,別稱《鸞鳳和鳴》,特指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子孫繁盛、家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