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手術等原因可能給我們的皮膚留下瘢痕,除了影響外觀,還會引起瘙癢,那這些瘢痕要如何才能修復呢?消除疤痕不留痕跡的廣告宣傳可不可信?今天分享一個瘢痕相關的諮詢供大家參考,感謝這位用戶的授權分享。
XX媽媽的提問
殷醫生,您好!我是二寶媽,在懷二胎時因一次意外做了手術,術後到現在一年左右,有個7cm左右到傷口,紅色,見圖。我去醫院看了,醫生說要做雷射處理,我想了解下:
1.這個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修護?
2.我目前的情況,雷射處理一般要做幾次才可以好?
(可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殷悅醫生的回覆
您好,感謝您的信任和諮詢!根據你的描述和提供的照片,腹部的瘢痕符合增生性瘢痕的特徵,一般來說,增生性瘢痕的發生跟個人體質、傷口的縫合與癒合情況、傷口周圍皮膚張力、異物殘留、年齡等因素有關,建議按如下方法進行治療:
1.使用抗瘢痕藥
針對目前的情況,需立即開始使用抗瘢痕藥,最常用的治療增生性瘢痕的藥物是矽膠製劑,常見的有矽膠貼片和液體矽凝膠,可減輕瘢痕紅色的外觀,促進瘢痕軟化。
在使用的時候應該儘量保持藥物覆蓋住整個瘢痕,讓瘢痕「浸泡」在藥物中,每日至少持續12小時,最好能維持24小時,並且堅持用藥3到6個月;但是對於你的這種情況來說,最好在整個治療期間一直用藥,包括我後面會講到的注射治療、雷射治療。
矽膠片(如美皮護、仙卡)可以10~14天更換一次,髒了可以清洗,而矽凝膠(如芭克、倍舒痕)應該在洗澡後、擦掉、蹭掉或其他需要擦除藥物的情況之後,及時補塗。
有的人覺得矽膠貼片使用起來更方便,貼上以後再用束腹帶或膠帶固定住,除了洗澡,基本可以維持24小時不用取下。也有的人覺得貼片貼不住容易脫落,那麼可以選擇液體矽凝膠,塗抹待乾燥後可用保鮮膜或大號敷貼覆蓋,再穿衣服就不會立刻蹭掉了。你可以選擇任意一種你覺得方便使用的藥物。
2.瘢痕內糖皮質激素注射
針對增生較重,突出皮膚表面很高,並且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的瘢痕,除了持續外用抗瘢痕藥,還可以實施瘢痕內糖皮質激素注射,最常用的糖皮質激素是曲安奈德。
這個方法可以較快地軟化和平復瘢痕,同時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和收縮血管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和瘙癢。
治療間隔一般為4-6周,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治療的次數。所以,如果你已停止哺乳,並經面診醫生評估沒有明顯禁忌症,則應該首先進行幾次注射治療,使疤痕軟化,高度降低,否則如果直接進行雷射治療,次數會非常非常多,不僅花費高,見效也會很慢。
3.雷射治療
激素注射治療之後,如果瘢痕明顯縮小、變矮、軟化,可以繼續接受雷射治療。脈衝染料雷射(PDL)可以通過光熱作用破壞小血管,對進一步減輕瘢痕紅色的外觀(表面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紅血絲)具有良好效果,對於已經增生的瘢痕,還可以改善瘢痕顏色、高度、柔軟度和質地,同時減輕瘙癢症狀。
一般4~6周治療一次,需要3~6次不等。在紅色外觀、高度和硬度得到改善以後,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和需求,選擇點陣雷射治療,進一步改善瘢痕的外觀,使其更加平整和模糊。
激素注射和雷射治療,應該到醫院的皮膚科或整形科就診,接受治療,圖片附上國內皮膚科和整形科領域的醫院排名,你可以就近就診或選擇排名更靠前的外地醫院。
你的病歷上醫生開具的藥品"喜療妥",它的說明書用法是用於形成和沒有形成血腫的鈍器挫傷,以及無法通過按壓治療的淺表性靜脈炎,而國際上也沒有將該藥用於治療瘢痕的用法,所以這個藥可以不用。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瘢痕大小,明顯與否,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和技術手段,都是不可能完全去除,恢復到正常皮膚的,最最理想的效果,也只能達到遠看不明顯,用化妝品遮蓋後近看不容易被察覺的程度。因此,千萬不要輕信任何承諾消除疤痕不留痕跡的廣告宣傳,浪費錢財和時間,遭受無謂的痛苦。
另外我在怡禾weekly上有一期關於瘢痕的科普節目,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抽空收聽。還有一篇科普文章專門講剖腹產疤痕。
瘢痕音頻節目——身上的疤痕怎麼去除?
剖腹產疤痕科普文章——媽媽,母親節,我給你肚子上的疤痕變漂亮好不好?
由於網絡諮詢的局限性,很多細節問題可能還需要你親自到醫院去接受醫生的面診,但希望我的回答多多少少能幫助到你。如還有問題,請繼續追加提問,感謝你的諮詢和耐心等待。
(可上下滑動查看)
XX媽媽的第一次追問
好的,謝謝殷醫生,幫了很大忙。您推薦的那幾家醫院都在外地,目前對我來說外出就醫不大可能,請問下,做這種雷射如何在當地找到合適的醫院和醫生呢?
殷悅醫生的回覆
儘量選擇本地知名的大型公立綜合醫院,一般大醫院的燒傷整形或皮膚科都會開展雷射治療。就診時問清楚雷射儀器的產地、類型,一般美國、以色列產的儀器比歐洲的好,歐洲的比亞洲的好。而你需要用到的雷射類型主要是脈衝染料雷射,二氧化碳點陣雷射。選擇可靠醫院,了解清楚設備條件,一般問題就不大了。
醫學校對:
皮膚科梁寧醫生、堅哲醫生
以上就是整個諮詢的內容,為方便閱讀有所刪改,希望對大家有用。需要提醒的是,醫生的回覆是針對單個個體化建議,不一定適用於自己。醫生給出意見僅代表醫生個人觀點,不代表怡禾觀點。怡禾所有諮詢可能會被質控人員調閱以作諮詢質量控制,但我們會嚴格保護諮詢者隱私,未經允許不會公開任何內容。
點擊問醫生,可向醫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