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田園生活的嚮往
不知從何說起
但有一個地方
去了絕不會讓你失望
這裡
叫做「三峽橘鄉」
它位於三峽庫區腹地
重慶忠縣境內
這裡
有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還有一望無際的橘海
這裡
是我國首批試點建設的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
10月22日拍攝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現代農村風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這裡
一望無際的橘林
隨山勢起伏
金色果實掛滿枝頭
令人心醉
古樸的巴渝民宿
掩映在萬畝橘海中
這裡
馬拉松廊道、慢行步道依山勢而建
田園馬拉松、自行車賽等活動
扮靚芬芳秀美的鄉村……
10月22日,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彩色道路上,一個跑團的跑友在慢跑健身(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這裡
也見證了一隻柑橘的「逆襲」
「半城山水滿城橘」
曾是人們對忠縣生動地描述
忠縣所處的三峽庫區
是最適宜種植柑橘地區之一
10月22日,在晨霧中若隱若現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七彩稻田景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但過去
由於品種單一
且長期停留於農戶自發零星種植
柑橘遲遲未能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1997年
忠縣引進美國施格蘭公司
與重慶三峽建設集團合作
實施三峽柑橘產業化項目
忠縣柑橘產業
開始從零星種植
轉向現代化生產轉化
經過規模化、標準化種植
柑橘平均畝產超過2500公斤
比農戶零星種植產量增長一倍
10月22日,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一個柑橘種植園內,一名村民在給快成熟的柑橘套袋。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如今
忠縣柑橘種植面積
已達35.6萬畝
並形成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種體系
一年四季均有鮮果批量上市
2008年
忠縣獲得了
「中國柑橘城」稱號
柑橘
撐起了貧困戶脫貧的希望
截至2019年底
忠縣22萬果農通過種植柑橘實現增收
其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6萬人
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2853元
不僅如此
一條完整的柑橘深加工產業鏈
也在忠縣形成
柑橘的價值
也在被不斷發掘出來
新鮮柑橘被加工成
原汁原味的「零添加」鮮冷橙汁
在國內多個大中城市銷售
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
柑橘的果肉
被製成橙汁、果酒、橘蓉等
皮渣提煉出抗癌藥物原料
橘皮甙連廢渣都製成了有機肥和橘飼料
而忠縣人
並不滿足於此
當前忠縣正在建設
「三峽橘鄉」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在柑橘種植業和加工業基礎上
發展文化旅遊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涵蓋了當地10個村(社區)
10月22日,遊客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一個觀景臺上欣賞七彩稻田景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於是
高顏值的民宿修起來了
馬拉松廊道、慢行步道建起來了
如今的「三峽橘鄉」
儼然一座柑橘主題公園
只待你來這裡體驗悠閒的田園生活
也給
這裡的新農人
帶來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一位村民算了一筆帳
以前他種植的柑橘
主要賣給經銷商
年產值才4、5萬元
建設田園綜合體後
他開的農家樂
發展採摘、餐飲、住宿等
2019年收入超過20萬元
10月22日,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一家農家樂內,經營農家樂的村民雷順清(左)在採摘新鮮柑橘給遊客品嘗。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如今
忠縣柑橘綜合產值
已超過36億元
佔全縣農業總產值近4成
畝產值超過1萬元
22萬果農人均年增收超過1.3萬元
從一顆柑橘到一片橘海
從一杯橙汁到一座公園
來到如今的三峽橘鄉
賞玩金橘滿枝的景色
穿越萬畝橘園
聞著沁人心脾的橘香
奔跑在色彩斑斕的賽道上
在這裡
遇見最美的田園時光
你想約嗎?
10月22日拍攝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現代農村風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記者:趙宇飛
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