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馬龍參加了國慶特別節目,將與任達華、歐陽娜娜、惠英紅這些藝人同臺演唱。特別是老藝人任達華,作為金像獎影帝,是一點架子都沒有,論年齡的話,任達華可以說是馬龍的父輩了。可任達華面對媒體採訪時親切的稱馬龍為馬龍大哥,任達華在接受採訪時特地去找了馬龍,他說,馬龍是用打球的鑽研心態去唱歌。他也是用心把歌唱好,看到他就好像看到他打桌球的精神。
看來馬龍在藝人心中的形象還是很高大的,很奇怪任達華為什麼管馬龍叫大哥呢。可能在任達華的字典裡,所謂的大哥就是指的成績突出的吧。畢竟在港臺的認知圈,曾經上海灘裡的馬文強,那可就是大哥呀。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圈子文化吧,馬龍也算是桌球圈裡的小馬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桌球也不例外呀。
馬龍作為二王一馬時代過來的老選手,也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曾經的王皓可是馬龍的剋星,在那個二王一馬時代,馬龍也並非是最優秀的那一個;因為那時候的張繼科可以說上升的勢頭,竄的最快。曾經的馬龍,你真的很難想像他跟現在的區別有多大;馬龍並非是那種善談的選手,有點像現在的梁靖崑跟林高遠的個性,很悶的。
馬龍也算是厚積薄發了很多年,直到二一五年才獲得了世乒賽單打冠軍,要知道當時他都27歲了,已經快步入職業生涯的末年了。其實並非是馬龍不想在年輕的時候冒尖,那是因為馬龍曾經所處的那個時代高手如雲,馬龍並非是不可或缺的那一個,也不是資質最強的那一個。只有在高手紛紛離去的時候,馬龍才迎來了自己的時代,內斂的馬龍跟性格張揚的張繼科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繼科仿佛是衝破牢籠的一把利劍,擊碎二王一馬時代密不透風的防守,使得國乒再次迎來了大滿貫的時代。應該說張繼科是一個開拓者,也是一個率先吃螃蟹的人,史上最快大滿貫絕對的前無古人,此前男乒已經12年沒有大滿貫產生了。而馬龍應該說是一個大滿貫的守成者,要論桌球技術的創新,馬龍是比不上王皓與張繼科的。但要論桌球取得的榮譽與冠軍,馬龍確實超越多少不少桌球的前輩,甚至可以說是後無來者。
馬龍類似於清朝的乾隆皇帝,而張繼科卻有點像雍正皇帝。在雍正的統治時代,可以說是整個清朝國策的創新時代。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徵稅;耗羨歸公、設立軍機處、設立官員養廉銀制度、秘密立儲制度,首創密折制度。可以說雍正的改革措施影響深遠,沒有他的這麼多改革,不可能迎來康乾盛世,雍正帝可以說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史上最有魄力的改革者。
乾隆雖然在位六十多年,雖然有所謂的十全武功,但卻為後來的衰落埋下了隱患,最有名的創新就是議罪銀制度。正所謂: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輝煌過後,迎來的就是落寞。目前的馬龍在國乒依然是標杆性的選手,但與此同時,亞洲新興選手林昀儒、張本智和已經對馬龍構成了威脅,目前在國乒隊內馬龍也不是實力最強的那一位了,儘管他還是大滿貫選手,但大滿貫選手只代表過去,不代表現在呀,冠軍都是有保質期的。
其實國乒本來是應該百家爭鳴的,不應該一家獨大。國乒具備百花齊放的條件,擁有廣泛的桌球基礎,應該湧現出更多的優質選手才對。任達華也是一個體育愛好者,他當然知道馬龍是非唱歌專業選手。馬龍用打桌球的鑽研心態去唱歌,這個比喻實在是太妙了。如果馬龍能將自己目前步伐偏慢的劣勢,再用心鑽研一下,拿出唱歌的鑽研態度,恢復第二春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不得不說馬龍在此次國慶特別節目當中非常用心,但願接下來的全國錦標賽,馬龍也能那樣用心。全錦賽可是沒有國乒教練組現場指揮了,選手都是代表省隊參賽的,大家都非常渴望代表省隊參賽的馬龍,真實水平能否奪冠?但願馬龍代表省隊,也能拿出在國乒老大哥的水平。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