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骨棠:陳浩南的上行 ——《古惑仔》電影中的政治哲學

2021-02-07 先進輯刊



《古惑仔》是香港為數不多具有史詩性質的電影。這種史詩特質,一方面體現為其精彩生動的政治內涵,另一方面體現為其對一代青年人的廣闊影響。許多評論者將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廣大城鄉地帶普遍存在的青年黑社會問題歸結為《古惑仔》電影的影響,這當然有其道理:如果不是因為接受了電影中對黑社會生活方式美好一面的描述,青年人不會去模仿打打殺殺的生活。但反過來說,如果不看《古惑仔》,青少年會否選擇其他的文藝作品,並且從中獲取宣洩青春期衝動的資源?至少二十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青年人總是容易衝動,在一段時期裡,他們也會上街、流血,彼此之間也會互相鬥爭、廝殺……如果這一切都有某種必然性,那麼我們就得檢審青年人的「血氣」本身——這種自然屬性該如何規訓?我們應該塑造什麼樣的藝術空間,來引導下一代青年的身體進入良性的秩序?


無論如何,我們會發現,青年人,尤其是男性青年,對黑社會生活的影視文藝作品總是格外感興趣。這就促使我們思考:這一類作品當中是否有著某些貼合我們日常生活現實的東西,甚至是有某種「道」在其中?熟悉江湖文藝的人都知道,從《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時代迄今,這種令人熟悉的「道」就是對政治事物的極端化、非常化呈現。我們在歷史中看到的政治生活往往集中在少數帝王將相的生平和言行方面,江湖文藝則將這種話題日常化為一種近距離的透視方式,吸引著青年人從微觀角度漸漸進入政治生活。在張徹、杜琪峯、劉偉強等香港導演的設計之下,人類生活的極端處境在極端的暴力與欲望場域裡全面綻放,這樣的影像構建逼迫我們在各種「例外狀態」之下思索政治的本性。在這個意義上,排除了江湖文藝的負面效應,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切入文本的深度耕犁,揭示其中蘊含的幽微用心,是有其意義的——至少是一種智性愉悅的意義。對於傳統中國的江湖中人來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展現的不是藝術審美,而是活生生的身體運行;同樣,對於當下的「兄弟」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游離漂泊的底層無業民眾們——來說,《古惑仔》這樣的作品,往往會帶來嚴肅的政治效應乃至於心靈規訓。


「古惑仔」系列共有六部主幹電影,講述了主角陳浩南從少年時被迫加入黑社會社團「洪興社」、逐漸成長為幫會幹部、骨幹乃至於「龍頭」的故事。這六部電影分別是《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和《勝者為王》。《古惑仔》電影源於《古惑仔》漫畫,《古惑仔》漫畫源於真實的香港古惑仔生涯。據說,是受到香港黑幫江湖大佬吳志雄的鼓動,漫畫家牛佬才開始這種江湖題材的創作。也正是這位吳志雄鼓勵導演劉偉強拍這一系列的電影。香港著名的「案底」演員,如陳惠敏、李兆基等,都是漫畫作品中的原型。電影主角陳浩南的真實事跡來自於吳志雄,人氣角色尖東太子的真實事跡來自陳惠敏。在這個意義上,《古惑仔》漫畫和電影是對真實古惑仔生涯的模仿,而真實古惑仔生涯則是對作為理念的「江湖」的模仿。

「古惑仔」系列的敘事包括兩個維度。第一個是面對更加廣闊受眾、有國語配音、影響更大的影像;第二個是面對特定讀者、以方言寫作、內容更加肆無忌憚的漫畫。後者尤其得到處於真實古惑仔生涯之人的青睞……一旦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可以猜想:這兩種形式是否對應著兩種迥異的人物塑造方式,進而對應著兩種不同的對話乃至教育模式?當然,這兩種維度並非僅僅存在於漫畫的、受眾有限的文本中。在電影文本中,這兩種維度本就存在,並且體現得更為顯明。

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在研究色諾芬《上行記》這部江湖氣十足的作品時,強調的關鍵詞是「虔敬」和「祭神」。對中國「禮」文化有足夠敏感度的人,自然能夠洞察到每一部《古惑仔》電影中或隱或現的儀式感:《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始於陳浩南被踢入會,以陳浩南扎職為洪興社的「銅鑼灣扛把子」的情節結束;第二部始於陳浩南酒吧開業慶典,終於大反派丁瑤賭場開業遭到陳浩南等人的破壞;第三部始於「東星社」龍頭駱駝的大壽慶典,終於駱駝的葬禮;第四部始於陳浩南好友大天二的婚禮,終於洪興新龍頭蔣天養主持的「辯證大會」;第五部始於陳浩南隨蔣天養出海拜佛,終於陳浩南在擂臺上戰勝司徒浩南,並宣言 「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可以看出,《古惑仔》電影的敘事方式非常古典,電影的策劃者用一種前後呼應的儀式感,將劇場受眾框定在其中,使他們對「陳浩南」這一角色所承擔的道義立場有非常明確的認識,將其視為一個對正義和公共福祉的秩序維護者:是因為四面八方混亂力量的入侵,陳浩南才被迫挺身而出,帶領眾人克服艱難困苦,最終戰勝敵人。


這樣看來,《古惑仔》又可以有一個名字,那就是「陳浩南的上行記」。在「江湖」這個朝向關帝的禮儀秩序之下,陳浩南有著充足的空間表達「虔敬」之德——一切為社團著想,進而展現其作為幫會領導者的德性。但這種展示的背後,卻又暗藏著某種對陳浩南的批評。陳浩南這一領袖人物身上的政治本性及其背後的時代特徵和哲學內涵,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首先可以從陳浩南對待身邊的人的態度展開討論。陳浩南一手扶植、教導的小弟「包皮「因為天性放任而出賣兄弟,並最終遭到家法伺候。但問題在於,陳浩南並未將包皮逐出社團,這就顯示出他與自己的「拜門大佬」B哥在做人上的差異:在第一部《人在江湖》中,B哥知道陳浩南是有德之人,知道他「勾二嫂」是為人陷害,尚且將他逐出洪興。 B哥死後,陳浩南成為大佬。他知道包皮本性是墮落的,知道大天二的死就是包皮造成的,卻沒有將其逐出幫會,反而後來依然將其提拔、留為近身。在第一部中出場的陳浩南有所謂四大隨從——山雞、大天二、巢皮、包皮。到了第六部,只剩包皮一人留在陳浩南身邊(山雞自成一派,地位甚至在陳浩南之上)。或許這是因為,陳浩南製作的江湖秩序中不能缺少包皮這樣的角色:愚蠢但聽話,懦弱又狡猾——這才是真正的「古惑仔」:實踐著無所不用其極的政治手段。陳浩南及其手下畢竟不是B哥那一代大仁大義的江湖人,他們服從的時代邏輯甚至都不同。



《古惑仔》電影拍到第六部時敘事風格大變,其開篇是陳浩南的夢境,使得整部電影的儀式感看似有尾無頭。但我們如果將「陳浩南的夢」本身視為一種儀式的話,那麼,第六部也應當以與「陳浩南的夢」有關的話題作為結尾。但在結尾我們看到的是試圖挑撥各大社團彼此鬥爭的野心家雷復轟就職臺灣三聯幫幫主儀式的失敗。在這個結局中最為奇詭的就是,當雷復轟陰謀敗露、倉皇出逃時,前去追趕他的不是在法理上有正當性的山雞或其他三聯幫成員,而是一個「外人」陳浩南。電影頗為尷尬地安排了這兩人的對打,但我們發現,陳浩南在之前的劇情中與雷復轟根本沒有構成同《古惑仔》當中其他反派如靚坤、烏鴉那樣的劇烈矛盾,事實上兩人也就沒有必要以一種雙雄對峙的突兀姿態出現並交手。說陳浩南刻意顯示身手,或是為了與山雞之間的友情,這也不太合理。


我們可以猜測,陳浩南與雷復轟的打鬥,暗示這兩人具有相對等或相似的政治素養。浩南在第一部與靚坤、在第三部與烏鴉的對立是秩序與混亂的對立。到了第五部,陳浩南與司徒浩南的對立則體現出相近政治素質造成的「一山不容二虎」——因為司徒浩南相較之下是東星幫最有秩序感的人。陳浩南在第六部與雷復轟進行儀式性單挑,唯一具備說服力的理由,就是這兩人有同等的政治地位與處境——他們都是剛剛上任的幫派老大。在某種程度上,雷復轟的失敗邏輯同樣可能是陳浩南的失敗邏輯,儘管在劇情當中,雷復轟的失敗暫時可以被視為陳浩南的勝利。陳浩南追上去,非要擊潰雷復轟不可,也有可能是要驗證自己的政治邏輯是否應當得到修正。在雷復轟即將被警察帶走的最後的一個鏡頭,他與陳浩南互望一眼,甚至達成了某種曖昧的同情。這個時候,我們猛然想起,在第六部結局處提到的剛剛「坐正」的人,除雷復轟、陳浩南之外還有一個。這個人就是臺灣政界的野心家陳水扁,正是他派出手下從背後捅了雷復轟一刀,進而與陳浩南一同阻止了雷復轟的就職,毀滅了後者的夢,同時也與陳浩南一起實現了自己登上權力巔峰的夢。而眾所周知的就是,陳水扁後來成為了一個墮落的黨棍與僭主。


《古惑仔》電影只能拍到陳浩南接手洪興、身邊尚有一眾手足簇擁的歷史階段。之後的故事只有更加小眾的漫畫能夠講述。在原作者牛佬的筆下,陳浩南擔任洪興龍頭後成了馬基雅維利式的權術家,由於投資失誤和誤交損友,最後淪為「道友」(吸毒者),萬念俱灰,直接或間接造成了身邊諸多親朋好友的死傷,導致洪興社團的衰落。過去的小弟巢皮、包皮、山雞從摯友變為死敵;好友如太子、伊健、灰狗、生番等,為救自暴自棄的他而被人打死;小結巴、阿夜兩大紅顏因他香消玉殞,採妮則與之徹底決裂,帶著陳浩南的孩子消失無蹤。到了最後,陳浩南簡直成了「天煞孤星」……這一切在電影當中也有著相當程度的反映。


電影將漫畫中的真實劇情通過細節反映在陳浩南前期的行動當中,讓我們看到,他的改變並非突然。我們在第四部中早就看到陳浩南與另外一個在影片中缺少對手戲的人進行了儀式性的單挑。這個人是《古惑仔》電影中最為反諷的角色——東星社的耀揚。耀揚身為古惑仔,穿西裝,引用毛主席語錄,聽莫扎特,強調自己「有知識,有文化,有品位」。但在他眼裡,洪興最有文化的人竟然是粗笨不文的黃書編輯肥佬黎,這反映出耀揚對於「知識」與「品位」的理解有很大問題。耀揚缺少對於「知識」與「智慧」的實質掌握。他的「智慧」背後依然是將人從高空拋下的笨拙暴力。耀揚的本性自然是惡的,他的惡與包皮類似,在於缺少自省意識。耀揚在兇狠與自尊方面的確有其過人之處,但他的不自知與驕傲反過來成了一味害人害己的最猛烈毒藥,直接導致大天二一家的悲劇,也導致了他自己的覆亡。電影濃墨重彩地對耀揚精心刻畫,暗示了陳浩南作為同等地位的古惑仔可能面臨的危險。所以,陳浩南與耀揚的單挑其實有著一種自我交戰的隱喻,在戰鬥中,陳浩南被耀揚劃傷,但這不足以使他中了耀揚的毒。使得陳浩南中毒的,是臺上那個公然讚賞耀揚的蔣天養。


空降的洪興龍頭蔣天養在第四部中不斷重複著與耀揚非常類似的邏輯,但從來沒有人覺得他應該是反派。如果耀揚沒有被肥佬黎背後捅刀子幹掉,那麼蔣天養甚至可能招安他。我們看到他將雪茄扔給大飛和山雞,唯獨沒有扔給浩南。這或許是因為剛剛主動站出來挫敗耀揚的他身上,還有著某些蔣天養不喜歡的、或者說尚未馴服的東西。我們可以想起在泰國剛剛見面時,其他社團裡的大哥對蔣天養都或是討好、或是恭敬,唯有陳浩南不卑不亢。那個時候,蔣天養在觀察他,他也在觀察自己未來的新老闆。第五部以降,曾經勸阻山雞不要上位的陳浩南已經成為一個服從者,開始沿著新老闆的路線前進,他並未拒絕以「銀紙」(鈔票)為唯一手段的蔣天養對自己的扶持,因為他早已不是第四部的陳浩南。


陳浩南的變化來自於香港社團的地緣政治焦慮。《古惑仔》電影的每一部都涉及到一個香港之外的政治空間:第一部是澳門,第二部臺灣開始進入,第三部是荷蘭和大陸,第四部是泰國開始進入,第五部是馬來西亞,第六部是日本。這也反映出香港社團正在向其他地區的黑社會政體學習。電影告訴觀眾的結論就是:首先,澳門龍蛇混雜,註定是「兇險之地」,不能久留;然後,臺灣的環境更加惡劣,政黨本身就是黑社會,黑社會也就必然要成為政治家的「尿壺」;以阿姆斯特丹為代表的海外華人聚居地因老一輩古惑仔的退休而旁落,同時「97」帶來的壓抑使得大飛拍下毛主席像;然後,泰國是神權的資本主義國家,洪門規矩在當地遭到蔣天養「銀紙」邏輯的侵蝕;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本質上是「98」金融風暴帶來的陷阱;日本人則狼子野心,山田組組長草刈一雄老謀深算,四處留政治伏筆,甚至滲透到臺灣政府之中,陳浩南在與之劍鬥時已經體現出本質上不可妥協的敵對意識。可見,電影中無時無刻不在反映黑幫的地緣政治謀劃。


從九五年到2000年,陳浩南的江湖在不斷變大,他要面對的政治局勢也就越來越複雜。「97」的政治高壓,「98」的金融危機,2000年的兩岸政局動蕩……這一切都成了政治家陳浩南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在第一部中,古惑仔陳浩南的一切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擺平大反派靚坤,報仇雪恨。但在第六部中,陳浩南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直接攻擊的敵人:無論雷復轟、草刈朗還是草刈一雄,在他面前都是恭順和睦的,就像一切最高明的政治遊戲一樣,不厭其煩地出現在他面前,給他帶來新的困擾。他再也不能像第一部時那樣,憑藉青年的血性動不動就痛打其他幫派的大佬。即將成為龍頭的他,必須打上領帶去跟各個老闆握手,把賺錢視為社團的第一要務。這個時候,他的生存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並不愛美玲卻和她在一起,這似乎暗示了他與蔣天養和九七後洪興的關係。他依然在懷念自己最愛的女人「小結巴」,或許就像他依然懷念同在第三部中死去的蔣天生一樣。


陳浩南在政治地位方面的穩步上升,伴隨的是他思維方式的逐漸蔣天養化。同時,通過戰勝耀揚、司徒浩南、雷復轟,陳浩南自己開始了一種象徵性的自我反思——他或許已經感受到了自己的耀揚—司徒浩南—雷復轟化。所以第六部的開頭才會像描寫《英雄本色》裡的豪哥那樣,通過讓他做噩夢展開故事——噩夢是一個人陷入自我懷疑的表達。這種自我反思來源於蔣天生和「小結巴」的死,來源於古惑仔真實生涯的殘酷,這一切化為表面,就是他在第四部擔任代課老師時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陳浩南三個字被寫在黑板上時就被對象化了,進而成了一個反諷的目標。在這個方面陳浩南有了蘇格拉底的面相。


在與耀揚一戰之後,陳浩南投身商界,再也沒有心情教育小弟。但包皮這種天性墮落的人在道義上是需要讓陳浩南去馴化的,然而展開馴化總歸需要一個強健的友愛共同體組織。在第四部中大天二歸天、山雞扎職,導致陳浩南身邊再無可用之人,此刻的他不得不將已經淡出江湖的大頭重新拉回社團,這就和他在第四部勸人不要「行古惑」的說辭矛盾。這種矛盾並非出在他的教育理念之上,而是出在他自己作為殘酷政治實踐者的同時又作為倫理教育者的身位矛盾之上。「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的說辭,與其說展現的是為社團振興聲威的榮譽感,不如說是被政治環境逼迫出來的色諾芬式雄心壯志——並不是色諾芬自己想要建立城邦,而是時勢逼迫他這樣考慮。當然,如果不是司徒浩南的挑戰,陳浩南根本沒有必要說這句話;同樣地,如果不是因為被指控,蘇格拉底不必自我申辯。



陳浩南從「馬仔」到「龍頭」的上行顯示出一種真實愛欲的下降和政治精神的上升——他被迫追求自己不愛的東西,以讓自己承擔起更加沉重的在世使命。當然,這對於社團的政治共同體來說,並不見得是壞事。洪興的確收穫了一個成熟穩健的君主。但同時陳浩南自己則喪失了在第一部中曾經表達的另外一種人生——隱居——的可能。在這方面蘇格拉底與陳浩南的區別就在於,前者能夠足夠清醒地與身邊的阿爾喀比亞德、克裡提亞保持距離,在維護城邦禮法的同時,又朝向真正的自由邁進。這種生活才是真正愛欲的生活。與此不同,僅僅具備政治德性的陳浩南只會在時勢的裹挾之下向上攀登,與此同時犧牲掉自己的真正自由,完完全全印證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刀光劍影,讓我闖為社團顯本領;一心振家聲,就算死也不會驚」——這首歌陳浩南想必成為龍頭之後再也沒有唱過,因為在他這種地位的人身邊,已經沒有能夠一起合唱的人。


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變得更加冷靜世故,進而從理性規範、而非從情慾與血氣層面構建共同體,這是陳浩南的上行的本質。陳浩南整個角色的公民教育意義就體現在這方面,而他作為實際政治教育的典範,則體現在受眾更少的紙質文本之中。在我們的時代,一個電影版的陳浩南是不可或缺的,他的轉變也正是每一個青年人都應當經歷的轉變,我們應該更多地看電影,無論如何,第六部結尾的鏡頭依然是「友情歲月」的延續。只要人心之中依然有這份虔敬與擔當,陳浩南的魅力就不會減弱,江湖中也就將繼續有他的傳說。

——————————————

作者:黑骨棠

神秘的江湖人士,自稱三合會員,逍遙法外多年,據說正在北京某高校讀博。

——————————————

《先進》中文刊名取自《論語》:「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希臘文Anabasis取自色諾芬(Xenophon)的《上行記》。
《先進》關注各種思想議題,由王基宇、馮慶主編,歐寧策劃運作,小馬+橙子設計,編輯部在北京,作者群體以八零後和九零後為主,今年夏天創刊,歡迎關注。


《先進》微信號:xianjinjikan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anabasisjournal

相關焦點

  • 陳浩南的上行
    後者尤其得到處於真實古惑仔生涯之人的青睞……一旦認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應當思考的問題或許可以這麼表述:這兩種形式是否對應著兩種迥異的人物塑造方式,進而對應著兩種不同的對話乃至教育模式?王基宇的政治哲學思考承接的是尼採的優良傳統,重視柏拉圖及其蘇格拉底言辭,在哲理層面可謂登峰造極;但若還要將施特勞斯的視野囊括進去,至少他應當看到更具有反諷意味的阿里斯託芬維度,看到更莊重、也更隱晦的色諾芬維度。
  • 古惑仔都是騙人的,這部黑幫電影的原型才是陳浩南
    1996年1月一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就像一顆炸彈影響了一代人,因為這部電影,古惑仔陳浩南成為無數年輕人追崇的偶像,更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而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後,同一年又上映了《古惑仔之猛龍過江》和《古惑仔之隻手遮天》兩部後續之作,經過這三部電影的洗禮,陳浩南這個江湖人物徹底成為無人不知的存在,而飾演陳浩南的鄭伊健也一舉成為僅次於四大天王的存在。
  • 《古惑仔》裡的反派:千篇一律的陳浩南,千變萬化的大反派
    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陳浩南和他的兄弟們成為了香港電影裡最拉風的風景,家家戶戶貼滿了他們的海報,大街小巷傳遍了他們的歌曲,那時每個學校裡都有一個陳浩南。古惑仔的流行一方面源於鄭伊健、陳小春精彩演繹的兄弟情義,另一方面也源於劇中他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對手,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人的價值往往通過他的對手更能體現。
  • 陳浩南拖垮了洪興—真實的古惑仔
    TOPIC:我們對古惑仔的了解,主要源自於鄭伊健、陳小春飾演的系列電影。其實,古惑仔漫畫,本名teddyboy,從92年連載至今,已經到1731期,且還在連載(柯南被完爆了~~~~)。我們所看到的電影改編於漫畫,但受制於經費與電影時間,無法全面展開古惑仔世界的恢宏江湖藍圖,情節也與原著差別較大。今天,知道君通過漫畫和電影的對比,和大家聊一聊真實的漫畫古惑仔。
  • 《古惑仔戰無不勝》中雷耀揚為什麼不趁機射殺陳浩南?
    然後我們也一樣地站在高臺上喝酒,酷酷地擺著造型作為東星五虎中(漫畫中叫東英)智商最高的奔雷虎耀揚,在電影中從出場到最後領便當,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其實和原著漫畫相比是要弱很多的。至於當他計劃失敗之後,為什麼不破釜沉舟去暗殺蔣天養或者陳浩南,而要選擇去殺一個已經交代完口供的,毫無意義的小女孩,而導致最終敗露行蹤,搭上性命呢?
  • 《古惑仔》終於完結,52歲的陳浩南,終於退出江湖
    對於電影《古惑仔》系列,想必每個中國觀眾,就算是沒看過,多多少少都聽過點,像「陳浩南、山雞、大天二」這些名字,大家也不陌生,可能很多上學時候,學校裡就有幾個「陳浩南、山雞」等人。由此可見,《古惑仔》系列電影對年輕一代的影響,至少80後、90後的年輕觀眾,大部分都遭了它的「毒手」。
  • 《古惑仔》電影裡,誰的戰鬥力最強?陳浩南只排第6
    在《古惑仔》裡,打架能力很關鍵,說話再囂張,沒有幾下功夫都混不下去。那麼《古惑仔》系列幾部電影裡,誰的戰鬥力最強呢?TOP8:生番生番在第4部《戰無不勝》裡,跟山雞搶屯門話事人的位置。雖然生番這個人沒什麼腦子,但是有一身蠻力,打起架來還是很厲害的。
  • 原來是陳浩南拖垮了洪興,這才是真實的古惑仔!!
    其實,古惑仔漫畫,本名teddyboy,從92年連載至今,已經到1731期,且還在連載(柯南被完爆了~~~~)。我們所看到的電影改編於漫畫,但受制於經費與電影時間,無法全面展開古惑仔世界的恢宏江湖藍圖,情節也與原著差別較大。今天,通過漫畫和電影的對比,和大家聊一聊真實的漫畫古惑仔。
  • 陳浩南,山雞,古惑仔集體變暖男…
    從1996年上映的第一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至今,將近20年過去了,今天讓範主和你一起帶著回憶去看看最具代表性的古惑仔陳浩南和山雞的近況吧。…鄭伊健 (飾陳浩南)…儘管少了「大哥」的嚴肅威嚴,卻越來越溫柔親切了,暖暖噠。
  • 陳浩南與山雞反目?韓賓成為洪興龍頭?《古惑仔》的結局並不美好
    山雞是漫畫最大的BOSS,害死了陳浩南的很多兄弟 在電影《猛龍過江》中由邱淑貞飾演的丁瑤可謂是蛇蠍美人,她暗中作梗,將三聯幫老大雷公殺害嫁禍給山雞,浩南等人,可謂是《古惑仔2》最大的boss,而其中山雞更是與丁瑤產生了感情瓜葛,在最後殺掉了丁瑤。
  • 《古惑仔》裡最兇殘的男人,殺死陳浩南愛妻,後被浩南活活燒死
    《古惑仔》裡最兇殘的男人,殺死陳浩南愛妻,後被浩南活活燒死古惑仔系列電影在90年代風靡影視圈,想當年古惑仔火爆的時候,可以說是人人都有一個熱血夢,當時很多地方是不允許播放古惑仔系列電影的,畢竟他宣傳的價值導向並不是特別正確,但大多數人之所以想看古惑仔系列是因為自己心中也有一個熱血夢
  • 《古惑仔》漫畫宣布正式完結篇!陳浩南生死如何?
    香港江湖經典《古惑仔》大家至少都看過電影,你可知道漫畫其實一直自1992年起連載無休?
  • 《古惑仔》「陳浩南」原型號稱「灣仔之虎」,被槍殺案至今未解
    《古惑仔》「陳浩南」原型號稱「灣仔之虎」,被槍殺案至今未解《古惑仔》主演合照1996年《古惑仔》系列電影第一部《人在江湖》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是由劉偉強執導年生於香港,小時習過武,作品多是香港本土江湖題材,主要作品有《古惑仔》、《東英仔》、《龍盤虎踞砵蘭街》、《紅燈區》、《洪興仔》等,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這部《古惑仔》該片主角鄭伊健所扮演的陳浩南,其原型來自香港三合會組織新義安骨幹—陳耀興。
  • 好久不見風靡一時的古惑仔陳浩南了,他被雪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誰沒有一個古惑仔的夢?誰沒有一段熱血的青春?《古惑仔》從第一部人在江湖,到猛龍過江、隻手遮天、龍爭虎鬥……一部電影能連拍六部,那其中經典之多怕是不用再說了。伊健和陳小春出演的《古惑仔》算是一代人的青春。
  • 陳浩南拖垮洪興?—真實的古惑仔
    其實,古惑仔漫畫,本名teddyboy,從92年連載至今,已經到1731期,且還在連載(柯南被完爆了~~~~)。我們所看到的電影改編於漫畫,但受制於經費與電影時間,無法全面展開古惑仔世界的恢宏江湖藍圖,情節也與原著差別較大。今天,知道君通過漫畫和電影的對比,和大家聊一聊真實的漫畫古惑仔。
  • 《古惑仔》真的是兄弟情深嗎?山雞曾經聯合烏鴉要殺了陳浩南!
    曾經香港的黑幫電影紅極一時,風靡整個華人世界,尤其是《古惑仔》曾經影響了整整一代人,陳浩南和山雞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偶像,更有甚者因為這部電影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人調侃道說:《古惑仔》的忠實粉絲都在監獄裡呢!
  • 《古惑仔》電影裡 的五大經典反派!
    《古惑仔》電影裡 的五大經典反派!古惑仔系列只有六部正傳,這六部正傳卻塑造出了各式各樣經典的角色形象,其中的幾個反派給人的印象更是尤為深刻,下面就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典形象!靚坤視「忠義」若糞土,為人極邪性靚坤,是電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中的反一號,吳鎮宇飾演。
  • 電影《古惑仔》都看過,今天開始我來介紹下漫畫《古惑仔》中的人物
  • 再回首,《古惑仔》系列電影的失與得
    而之後的三部古惑仔電影風格有明顯的收斂,敘事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幫派之間的政治鬥爭,能文鬥絕不武鬥,能用資本壓死你絕對不露砍刀鋒芒,黑社會的生意也要逐漸洗白,從地下轉到地上,這也敏銳體現出97之後香港政治空氣與社會發展的變化。到了最後一部《勝者為王》,影片不再以古惑仔為標題,故事更是直接放在了日本與臺灣地區。
  • 陳浩南和山雞徹底黑化,這才是《古惑仔》漫畫的真面目
    90年代,影響一代人的電影《古惑仔》,大家很熟悉。當時,電影出來後,很多人都在說:別拍了,會教壞青少年的。後來,幾名主演也對當年這套電影表示:確實會有帶壞青少年之嫌。後來,50歲的陳小春,今年有了一套網劇《反黑》。在其中,山雞成為反黑組老大,專職掃蕩黑社會。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