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人民政協報》05版發表了一篇題為《親歷從「法制」到「法治」的轉變》的署名文章。作者李步云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法學所研究員,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文中有這樣一個段落:
我對人權問題的關注是從《堅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開始的,接下來我還寫了《論我國罪犯的法律地位》。這篇文章的誕生有它的偶然因素。在一次民主與法制研討會上,時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的鄧力群做了主題發言,說「文革」期間他被關在秦城監獄隔離審查,這個關押高級政治犯的監獄很有意思,它是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負責建造的,但是第一個被關進去的就是他自己。鄧力群說完這個之後,又講了一個故事,給我很大的震動。他說他當時親眼看到監管人員為了懲罰被審查的人,故意汙辱犯人的事例。
不少網絡媒體據此把文章標題修改為「揭秘秦城監獄首位犯人:建造秦城的公安部副部長」。
楊奇清是何許人,他真的是秦城監獄的建造者,並是秦城監獄的首位犯人嗎?人民網微信小編對此進行了一些求證。
楊奇清是何許人以及他的那些事
圖片為1975年楊奇清與女兒楊清在北京氈子胡同寓所院內
2012年第7期《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的《楊奇清:「神探」的驚天動地與默默奉獻》一文(作者:吳志菲)中這樣寫到:
楊奇清(1911-1978),湖南平江人,曾任新中國政務院公安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公安部副部長,中央保密委員會委員等職。楊奇清一生命運跌宕起伏,極具傳奇色彩。他曾深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領導人的器重,卻不被一般群眾了解熟知;經由他親手處理的大案、大事件件驚天動地,但他始終居於幕後;他屢建奇功,令國內外敵人、間諜、特務聞風喪膽。新中國成立後的許多要案,比如開國大典閱兵地點與警衛方案的制訂、毛澤東首次出訪蘇聯的護衛、周恩來參加萬隆亞非會議的安保以及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特大案件的偵破……都與這位隱蔽戰線的領導人、公安保衛事業奠基人相關連。
可見楊奇清確實做過公安部副部長而且是位了不起的副部長。
秦城監獄究竟建於何時?
據公安部網站2007年1月1日一篇題為《秦城監獄的由來(姚 倫)》的文章顯示:功德林1號的前身是國民黨北平第二模範監獄,所以這裡也稱「功德林」監獄。這座監獄是民國四年(即1915年)建造的。1955年秋,新監獄選址,羅瑞卿拍板,決定將公安部的直屬監獄建在秦城。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崔瑾月曾報導秦城監獄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隸屬於公安部管轄的監獄。監獄建於1958年,是蘇聯援建的。1967年,秦城監獄又增加了6棟樓房和6個院子。
按照關押對象的不同,秦城監獄50多年的歷史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上世紀50、60年代,關押的主要對象是滿清要員、日本戰俘和國民黨戰犯,軍銜至少在少將以上;第二階段,「文革」時期,關押的主要對象是高級右派和所謂的「反革命頭目」;第三階段,上世紀70、80年代,關押的主要對象是林彪和「四人幫」兩個集團的成員;第四階段,上世紀90年代以來,關押的主要對象是省部級腐敗官員。
楊奇清是否負責建造了秦城,我們沒有查到能直接證明這一史實的資料。
楊奇清是秦城監獄的首位犯人嗎?
《民主與法制時報》曾在一篇報導(此稿作者:時鋒)中提到:1967年12月12日的北京,西北風夾著小雨抽打著窗戶。楊奇清就在這個冰冷的早晨被帶到秦城監獄。高牆鐵窗,隔絕了這位黨的忠誠戰士與外面的聯繫。
可見楊奇清副部長也確實曾被關到秦城監獄中。
楊奇清因何入獄?楊奇清的妻子肖彬在《我和楊奇清》一文中這樣說,1968年3月,「楊奇清專案組」在謝富治的授意下,拋出一份楊奇清的「罪行材料」,誣陷他「盜竊中央檔案機密」、「偵控無產階級司令部」、「裡通外國」。甚至連他的父親和叔父都被說成是叛徒,革命家庭成了「反革命家庭」。3月13日,謝富治下令逮捕楊奇清,同時被捕的還有嚴佑民等人。
「文化大革命」中,楊奇清是因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誣陷,於1968年3月被捕入獄,受盡折磨摧殘。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著手進行整頓。同年10月9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任命楊奇清、凌雲、嚴佐民為公安部副部長。
如果秦城監獄建於1958年,到楊奇清入獄已有數年,1967年,秦城監獄又增加了6棟樓房和6個院子。可見楊奇清並非秦城監獄的首位犯人。
(人民網微信整理)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人民網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人民網
添加朋友→搜號碼:people_rmw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查閱更多內容,喜歡此文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