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美洗腳妹」為老人開設手機課堂 期待更多志願者加入

2020-12-27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 月19 日,89 歲的合肥老人楊號興與其他三十多位老人一起,在蜀山區西園街道光明社區的劉麗康養驛站,聽「最美洗腳妹」劉麗和同伴講解如何用手機登錄「皖事通」,如何預約掛號,「我已經來上了大約十節課,學了微信支付、地鐵乘車、安康碼,用處很大,真的很感謝她們。」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成了很多高齡老人的難題。一直致力於公益慈善的劉麗,從今年8 月起就開設了「手機公益課堂」,幫助老人解決難題。目前,該課堂學員已有50 多人,平均年齡70歲,最大的有91歲。

受父親啟發創辦手機班

預約掛號、網上繳費、行動支付、出行導航、掃碼出示……當下,年輕人在生活中的「標配」,卻成了不少高齡老年人頭疼的「難題」。如何解決老年人在民政服務中遇到的智能技術困難,幫助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信息平臺等新技術,成了社會關注的問題。

對此,曾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最美洗腳妹」劉麗,從今年8 月起開啟了她的公益實踐。「我也是受父親啟發,才決定創辦這個手機班。」劉麗說,自己的老家在阜陽潁上縣,一直以來,跑三輪的父親使用的都是老人機。2018 年春節,趕上春節返鄉,劉麗的父親發現,不少人坐車,開口的第一句話不是問價錢,而是問「能用手機付款嗎」,一聽「不能」,大家擺擺手,就不坐了。

「爸爸問我,『閨女,啥是手機付款?』我費了好大週摺,才幫父親列印好了收款碼,貼在車上。」收款碼是有了,可是劉麗的父親對智慧型手機仍然一竅不通,不懂微信,不會拍照,就連基本的接打電話,操作也不夠熟練。「我父親生活在農村,智慧型手機的應用需求有限,但城裡的老人不一樣,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出示安康碼就難倒了不少老人。」劉麗表示,正是這樣的契機,促使她萌生了創辦手機學習班的想法。

老人覺得比子女教得好

於是,從今年8月10日起,劉麗手機學習班在合肥市西園街道光明社區的劉麗康養驛站正式開課,第一批學員主要是光明社區的老人,「他們主要學習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方法,從拍照到發微信,到發紅包,導航定位,使用安康碼、皖事通等,都一節一節地教。」

在手機班上,劉麗和同事黃鎮輪流給大家上課。有的老年人接受速度慢,他們就反覆教,她還給大家成立了微信群,布置課後作業。漸漸地,群裡的老人也越來越活躍,大家互相拍照,發視頻,發語音,氣氛十分融洽。

89 歲的楊號興則告訴記者,他在手機課堂上了大約十節課,學到了包括安康碼使用、皖事通掛號、微信支付等很多新的技能,「比如掃安康碼,就很有用,以前去一個地方,還要登記身份證、手機號,現在就掃一下就行了。」12 月19 日,課堂上主要講手機掛號,楊號興說,之前有一次用手機掛號,他就是沒有最後按確認,導致到了地方後才發現沒掛上,「所以這節課我要好好學,以後就能用了。」

目前來上課的學員已經達到50 多人。65 歲的班長張曉健說,「我們上了覺得很好,就會跟熟人推薦,然後他們又加入進來。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交流。」他說,很多老人之所以選擇這個課堂來上,有幾個原因,「有的是子女沒有耐心,跟老人講解不用心。另外,相較於向子女請教,老人們在這個課堂裡,都是同齡人,都不懂,互相交流和學習,大家感覺更加輕鬆自然。」

不過,隨著學員的增加,手機課堂的師資力量開始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現在手機班只有我和同事,人多了,就要分班教學。」劉麗說,目前來看,老年人對手機的應用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醫院預約掛號,二是生活繳費,三是地鐵出行,掃描安康碼。「這些技能與老年人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為更多的老人普及智慧型手機知識。」

王潔 孫雨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相關焦點

  • 合肥一街道開課 幫助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
    12月19日下午,在合肥市西園街道,30多名老人齊聚劉麗康養驛站認真聽課,他們在上手機課。為了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在越來越智能的社會不「被隱形」,全國人大代表劉麗於8月份在西園街道開設「手機課堂」,教老人操作智慧型手機等服務。
  • 成都一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課,教老人網上購物、繳費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遇到的共性問題,前不久,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課程,專門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幫助老年人學會網上購物、生活繳費、出示健康碼等,讓老年人也能融入智能時代。↑課堂上。「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時尚。」
  • 線上支付、預約掛號……多地社區為老人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從最...
    最近,安徽蕪湖老年大學正在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由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幫助和輔導老年學員們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學習微信使用、網購等內容。並正在通過培訓270餘名班長,開設鋼琴、中醫保健直播試點班等舉措,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更多老年人體驗,通過智慧型手機、平板等設備,上直播和錄播課,更方便更多渠道學習各類知識。
  • 「最美志願者」孔斌:無所求、有所得
    原標題:「最美志願者」孔斌:無所求、有所得 開欄語 8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公布了2019年度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暨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名單,我省13個典型入選。
  • 合肥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 老人買火車票系統自動分配相「齡...
    鐵路:網絡售票系統將優先為老人自動分配相鄰座位記者了解到,6月份,合肥高鐵南站問詢系統和合肥高鐵南站微信小程序上線,可以直接點擊「預約服務」,選擇包括「母嬰服務」、「夜間換乘」、「輪椅服務」、「擔架服務」等服務類型,對具體需要服務的情況和聯繫電話等進行描述填寫,就會有志願者提供必要幫助。
  • 手機課堂進公租房社區 老人樂享「智能生活」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手機課堂進公租房社區 老人樂享「智能生活」&nbsp&nbsp&nbsp&nbsp「叔叔、阿姨,現在讓我們打開手機,一起學習健康碼的使用步驟吧。」
  • 科技助老:志願者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機
    ▲志願者隋明哲(右)在教老年人用美圖秀秀時與老人自拍合影。受訪者供圖  最近,天津市南開區的楊林大爺,急得連續幾天睡不著覺——自己存在手機裡的文章和老年說唱團的演出音視頻資料,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他在向陽路社區開辦心之光無障礙交流中心,教盲人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已經有6個年頭了。直到去年夏天,才新加入一批像楊林這樣的老年學生。  協助他在「心之光」教老人用智慧型手機,還有天津城建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王慧在講臺上講,志願者們在臺下一對一、手把手帶著老人們按步驟操作。
  • 隆安縣誌願者走進敬老院為老人拍攝暖心照片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汪錕龍)11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隆安縣團委組織西部計劃志願者、縣公安局及隆安中學攝影愛好者前往隆安縣社會福利院開展「揚愛老美德,樹敬老之心——遇見最美的自己」主題攝影活動,為20多名老人拍攝了生活照。
  • 66歲老人首次淘寶購物!田橫島老人重陽節獲贈智慧型手機,安裝「觀海...
    田橫島集團工作人員手把手教老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為老人們逐一在手機上安裝了青島日報社的「觀海」新聞客戶端,方便他們了解島外世界的新聞資訊。上午,田橫島度假村「夢海園」會議廳一派喜慶氣氛,田橫島村65歲以上的老年人歡聚一堂領取智慧型手機,已經有了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可選擇智能手杖作為禮物。島上經營旅遊觀光車的業戶們作為志願者,也加入到義務接送老人參加活動的隊伍中。
  • 大學生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機
    「今天咱們學習如何用手機連接無線網絡,怎樣下載音樂軟體聽戲,還有網絡詐騙方面的相關知識。」近日,一場特殊的公益課在老軍營街道新南二社區舉辦,20多名老年人在志願者一對一指導下練習用手機支付、購物、打車等操作。
  • 公益小課堂,助力老人融入「智能時代」
    工信部在發布會上指出,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要鼓勵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讓老年人更好地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縮小「數字鴻溝」。不少城市都已經在為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給出了實招。
  • 貝殼點亮長沙,助老公益「我來教您用手機」溫情暖人心
    作為根植於社區的公益力量,貝殼公益多年來關注社區助老工作,長期不懈推進「我來教您用手機」項目,廣受社區老人們的歡迎和讚譽。12月21日,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貝殼志願者開啟2020年內最後一期「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活動,為30座城市的社區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關懷。
  • 凝聚真情暖人心,建德志願者為獨居老人手工編織溫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楊利娟 黃燕芳 文/攝近日,家住浙江省建德市橫山社區的88歲抗戰老兵二等功臣黃老和他的夫人,收到了壽昌鎮志願隊志願者送來的特殊禮物:毛線棉鞋、襪子、圍巾、手套、帽子老人家試穿後,大小合適,感慨地握著志願者的手說:「感謝你們大家,一直惦記著我們!」這些愛心禮物都是由志願者一針一針織成的。與黃老夫婦一樣收到特殊禮物的,還有95歲的汪師傅和30多位高齡獨居老人。這個冬天,因為這份惦念,老人們感到格外溫暖。這項給高齡老人送愛心棉鞋的活動源於2019年冬天。
  • 「手機課堂」 受老年人歡迎 無錫老年手機「大學」已擴展到十家...
    一群最低年齡不低於60歲的「學員們」齊聚課堂,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使用微信來發圖、發朋友圈、朋友圈點讚互動、搶紅包、掃碼……經過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老年學員們學會更多智慧型手機的潮流「玩法」。「一些老人在家不會用手機切換WIFI和流量,發現費用高昂之後到營業廳諮詢原因;還有一些老年人在搶了紅包之後,因為不會實名註冊無法使用微信錢包。」
  • 5星志願者煉成記:麻湧「夫妻檔」志願者志願服務總時長超8500小時
    志願服務路上夫妻同行黃志明和黎燕青是麻湧鎮漳澎村人,2015年,他們在華陽湖舉辦的一次演出後,機緣巧合下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從此以後,夫妻倆幾乎每月都會隨著志願服務隊到麻湧敬老院開展敬老活動。「你們真好,很關心我們,什麼時候再來?」每一次,老人們總是拉著他們話家常,分享生活的快樂。「志願服務雖然累,但是讓我們很開心。」
  • 陪伴老人跨越「數字鴻溝」貝殼公益助老在行動
    在2020年的年末,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經紀人志願者在冬至日當周開展「我來教您用手機」,為全國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作為連接超4萬家門店、超47萬經紀人的新居住平臺,貝殼可以成為非常重要和核心的公益力量,同時貝殼也擔當起了社會責任,結合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積極關注和致力於社區助老問題的解決。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技能
    為此,本報積極對接廣武門派出所彭裔涵警務室、五泉街道、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廣武門街道新華巷社區、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出「益起來」老年人學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為社區老年人群體就近提供智慧型手機教學服務,探索社區老年人群體發展需求。
  • 安徽衛視主持人王小川在公益慈善之夜為角膜捐獻志願者呼籲
    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再次讓我們對王小川刮目相看:    2015年11月27日,在2015年合肥普瑞眼科公益慈善之夜的晚會上,王小川通過VCR現場宣布:自己已經是一名角膜捐獻志願者,並呼籲希望更多人加入,用愛傳遞更多光明!    「我只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 自學手語為聾啞人當「翻譯 」,80後醫生成為全國最美志願者
    他是健全的帥小夥,為了更好為聾啞人服務,他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漢口江灘手語角苦學手語。手語導醫8年,他為聾啞患者提供手語導醫2200多人次。他是武漢市第一醫院80後介入放射科醫生張勤。4月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的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推進會上,張勤入選全國最美志願者。4月2日和4月9日,記者兩次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尋訪手語導醫張勤為龍牙患者志願服務的故事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