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他是徐克電影《黃飛鴻》中身手了得的硬漢「鬼腳七」,他是好萊塢歷史上第一個亞洲動作導演,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騎行大俠」。
他就是被大家親切稱呼為「七哥」的影視演員、導演熊欣欣,在這裡他分享了自己的戶外騎行體會,來圍觀咯!
記者:七哥,您好!最近在忙些什麼?有沒有新作品和大家見面?
熊欣欣:上半年,在國外拍了一部動作片,可能要到年底才會和大家見面,最近也在籌備新劇本。除了工作以外,我最近主要是騎著單車到處跑,遊山玩水。
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喜歡上戶外騎行的?
熊欣欣:應該是去年,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看到很多人在騎車長途旅行,山野、海邊……那種感覺很好很刺激。我以前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開著車到處走,用幾年時間,每年拿一段時間出來旅行,把我們國家看個遍。但知道有騎行這項運動以後,我就想不要自駕遊,要用自己的雙腿,帶著眼睛去旅行,把我們國家好好看個遍。
記者:那您都完成過那些騎行旅程?
熊欣欣:第一次騎行旅程是從香港到北京,是在去年的3月份,沿途經過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一共走了3650公裡,最後到天安門。第二次騎行旅程是從青海西寧到玉樹,去年9月份吧。今年就少一點,因為上半年都在國外拍戲,剛剛完成的就是一個從北京到秦皇島的2天騎行。
記者:您是怎麼想到要發起那次您從香港到北京的長途騎行的?
熊欣欣:就是因為我去年年初去臺灣旅遊,我看到他們在騎環島遊,有上山的。因為我是開車上山,開車都覺得車子吃力,但這些人就很有毅力,他們騎著車子一直往山上衝。我就覺得,哇,這種對自己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度假回來以後我就開始想,要騎行。因為我正好有一個月時間,一個月以後我在北京有工作,那我想我就從香港騎上來吧!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一個人在這3650公裡的旅程裡面,看到一些平時看不到的東西,可以用這段時間更安靜的去思考一下將來工作的方向。就這樣開始了。
記者:那您這段旅程中最讓您難忘或最深的感悟是什麼?
熊欣欣:最難忘的其實是我對騎行的「不了解」,我覺得那是我最難忘的。因為我以為,我作為一個動作導演,一個武行,我身體很好,我也會騎自行車,拿來車子就騎唄。結果最難忘就是…沒經驗!嘗試第一次爆胎不會補,再學會補胎;嘗試在山裡突然有雷雨,一個人覺得自己很孤單那種感覺;還有就是很難忘的,到了那種大的盤山公路上,身體很累心也很累,各方面都快崩潰了那種,到了極限以後,又告訴自己「我不想做一個loser」,再堅持走下去,過去以後,站在那個大山上往回看的時候,心裏面有種滿足感、成就感。也對自己的這個騎行有了更深的看法,我覺得它可以磨練我的意志。還有就是,在騎行的過程中,休息的時候就會去考慮更多的工作、人生方面的事。平時可能不會這樣去想,但騎行過後,經過長時間的騎行,休息的時候會重新去回憶這個過程所看到的東西、人和事。
記者:這次騎行,我們都知道是您的「單騎」之旅,您是一個人在路上,那除了身體的極限挑戰以外,可能最大的挑戰就是您自己一個人無聊、孤單、寂寞……就像您說的「心累」那種感覺。那您跟我們分享一下您都是怎麼排解這種孤單寂寞帶來的困擾呢?
熊欣欣:剛騎行頭一兩天還沒這種感覺,騎行幾天以後,離開了城市、小鎮,進到大山裡,真正的農村,看不到人的時候,可能10個小時,7、8個小時沒人跟你說話,那時候真的很孤單。怎麼克服啊…就是不要去想,很專注地騎就可以了。因為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去想,就這樣克服它。當特別想說話的時候,我覺得我有點「犯神經病」,這一輩子第一次跟自己說話就是在我騎行的時候。我沒有跟人說過話,又不想打電話去跟朋友聊天或去跟別人訴苦,所以只有騎的過程中太寂寞了,才會跟自己說話。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告訴自己我要堅持下去,就這樣去排解寂寞。
記者:作為公眾人物,您參加戶外騎行,您希望傳達什麼精神給大家呢?
熊欣欣:我第一次騎行是要挑戰自己,有過經驗後,我會把騎行和戶外運動當做自己的生活方式,另外通過騎行和戶外運動來宣傳環保也很重要。首先通過騎行和戶外運動,我們認識到沿途確實還有很多不環保的事情,也看到我們對地球的破壞,這會激發我們以實際行動去保護環境,通過騎行喚醒大家以更多實際行動去關注環保。
記者:最後,請您為喜歡您的網友和廣大粉絲送上一點祝福。
熊欣欣:各位朋友,希望你們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參加更多更有益的戶外運動和活動,從身體和心理上得到提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愛護地球和家園,希望你們在美好的環境裡幸福開心。謝謝大家。
來源於:新浪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