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八號發射
近年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巨大的提升。前不久,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在月球上進行了採樣工作並成功返回地球。就在「嫦娥五號」回家後不久,我國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進行了首次發射任務,並取得了成功。眼下,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我國此前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的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根據預定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會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之後抵達火星附近,並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火星探索任務。
長徵五號發射
目前,世界上只有蘇聯、美國、印度以及歐洲航天局成功地將探測器送入到火星軌道,相信再過幾個月後,中國就能夠成功地加入「火星俱樂部」。據了解,實現人類到達火星,是我國太空計劃中最為長遠的目標之一。然而,在事實上,火星探測計劃只是我國眾多太空探索計劃中的一項。經過了50年的追趕,中國的深空探索任務將會在2020年後迎來一個爆發期。那麼,我國在2020年後將會進行哪些太空探索任務呢?
首先,我們要開始建設屬於我國的大型多艙段組合式空間站「天宮號」,目前,「天宮號」的建設已經進入了準備階段,「天宮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已經運送至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準備擇機發射。有消息稱,「天宮號」空間站的核心艙最晚於明年上半年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計劃,到了2022年前後,中國的「天宮號」空間站將會全面運行。等到美國為首打造的國際空間站一旦退役的時候,「天宮號」將會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軌的大型空間站。
嫦娥五號順利著陸
其次,除了「天宮號」空間站的搭建任務之外。我國的2022年「小行星探測」計劃,2028年的「火星樣本帶回地球計劃」、2029左右年的「木星探測」計劃都是我國勢在必行的深空探索任務。由此可見,我國在深空探索的這一領域上雄心勃勃。
目前,我國已經確立了明確的計劃,我們只要按照預定的計劃一步步地進行就可以了。不得不說,在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後來居上,實現了眾多的突破,逐漸成為了太空探索領域的「頭部玩家」。經過我國的努力發展之下,我國在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太空探索領域的指導者。
模擬火星基地
不得不說,我國的航天技術的確有了質的飛躍。在有些方面已經追上甚至超越了蘇聯和美國。眼下,我國可以說是已經完成了逆襲,下一步,我們就應該開始搶灘了。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國的航天產業發展很有可能會導致全球太空夥伴關係出現重大的調整。屆時,美國的主導地位很有可能就此不復存在。(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