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探索的「頭部玩家」?2020後航天任務將迎來爆發

2020-12-27 騰訊網

長徵八號發射

近年來,中國的航天技術有了巨大的提升。前不久,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在月球上進行了採樣工作並成功返回地球。就在「嫦娥五號」回家後不久,我國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進行了首次發射任務,並取得了成功。眼下,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我國此前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的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根據預定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會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之後抵達火星附近,並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火星探索任務。

長徵五號發射

目前,世界上只有蘇聯、美國、印度以及歐洲航天局成功地將探測器送入到火星軌道,相信再過幾個月後,中國就能夠成功地加入「火星俱樂部」。據了解,實現人類到達火星,是我國太空計劃中最為長遠的目標之一。然而,在事實上,火星探測計劃只是我國眾多太空探索計劃中的一項。經過了50年的追趕,中國的深空探索任務將會在2020年後迎來一個爆發期。那麼,我國在2020年後將會進行哪些太空探索任務呢?

首先,我們要開始建設屬於我國的大型多艙段組合式空間站「天宮號」,目前,「天宮號」的建設已經進入了準備階段,「天宮號」空間站的核心艙已經運送至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準備擇機發射。有消息稱,「天宮號」空間站的核心艙最晚於明年上半年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計劃,到了2022年前後,中國的「天宮號」空間站將會全面運行。等到美國為首打造的國際空間站一旦退役的時候,「天宮號」將會成為世界上唯一在軌的大型空間站。

嫦娥五號順利著陸

其次,除了「天宮號」空間站的搭建任務之外。我國的2022年「小行星探測」計劃,2028年的「火星樣本帶回地球計劃」、2029左右年的「木星探測」計劃都是我國勢在必行的深空探索任務。由此可見,我國在深空探索的這一領域上雄心勃勃。

目前,我國已經確立了明確的計劃,我們只要按照預定的計劃一步步地進行就可以了。不得不說,在太空探索領域,中國後來居上,實現了眾多的突破,逐漸成為了太空探索領域的「頭部玩家」。經過我國的努力發展之下,我國在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太空探索領域的指導者。

模擬火星基地

不得不說,我國的航天技術的確有了質的飛躍。在有些方面已經追上甚至超越了蘇聯和美國。眼下,我國可以說是已經完成了逆襲,下一步,我們就應該開始搶灘了。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國的航天產業發展很有可能會導致全球太空夥伴關係出現重大的調整。屆時,美國的主導地位很有可能就此不復存在。(曲奇)

相關焦點

  • SpaceX將首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 開啟商業太空探索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5月27日,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將執行首次載人航天任務,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兩名太空人進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自2011年以來首次從本土送太空人上太空,該任務也標誌著美國將進入商業太空探索的新時代。
  • 新華社評論員:推進太空探索 共築航天夢想
    至此,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創造了新的輝煌。「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此次任務,兩名航天員遨遊太空33天,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並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航天|火箭_軍事武器|衛星|spacex公司|...
    美國太空發展局的「傳輸層」星座初期建設正在籌備,2020年已經確定了包括洛克希德•馬丁、藍色深淵公司等在內的承研方。「傳輸層」是美國太空發展局新成立後的第一個大項目,目標是通過低軌星座建立太空中繼通信,將儘可能多的太空資產聯網並與地面聯通。在SpaceX公司「星鏈」帶動下,低軌空間的利用已經被美國軍方看好,成為其創新發展天基通信新陣地。
  • 長五遙三成功發射 中國航天迎來「超級2020」
    長五遙三成功發射 中國航天迎來「超級2020」 原標題: 時隔兩年多,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以一次完美的飛行,重回公眾視野。
  • 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利用太空的能力,東方紅航天生物一直在路上前進
    在第一課時中,戚老提到中國航天現在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和捍衛太空的能力,而且這三種能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所以說我國是航天大國。而在利用太空的能力方面,主要表現在利用各種各樣的太空飛行器去先實行探測了解,然後再利用。探測過程可以分為三大領域:應用衛星、載人航天技術、深空探測技術。
  • 16年:中國航天人依然在路上,探索太空的腳步更加豪邁
    1988年5月,「美國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訪問中國,在無數國人心中掀起波瀾。16年後,2004年2月,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宣布: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又過了16年,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第一階段順利完成。16年,可以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成長為英姿勃發的少年。
  • 我們的2020丨讓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令世人矚目。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建成開通、「天問一號」如期奔向火星,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中國航天向祖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探索飛亞達機械錶與中國航天牽手的背後
    2001年,飛亞達機械錶從航天相關部門的市場盲測中脫穎而出,開始為中國航天員提供任務及訓練用表,至今已與中國航天攜手共進了二十年,精準記錄了探索途中的每一秒。那麼,中國航天為什麼會選擇飛亞達成為航天事業中的一員呢?
  • 羽西X中國航天·太空創想 探索火星,徵服火星皮
    ——康德【環球網綜合報導】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在完成多次綜合演練後,中國啟動了首個完全本土化的火星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7月23日按計劃成功發射升空。從洪荒時代開始,我們就從未停止仰望星空。中國航天的一道「天問」,將這仰望蒼穹的目光投射到火星之上,希望用人類的智慧和科技,找到地外文明的延續。讓荒蕪的,都煥發生機;暗淡的,都有光。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2019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三大獎項揭曉
    經試驗,自動化上下料單元對於雙工位的自動上下料任務,可達10秒的節拍響應。航天科技五院開展先進班組長培訓探索「梯次培養模式」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先進班組長培訓,本次培訓由西安分院承辦。
  • 美媒大膽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後發生三件大事,或將改變國際地位
    冷戰之後,美國順利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而俄羅斯也在繼承蘇聯眾多技術與裝備後崛起為世界第二軍事大國,尤其是近些年來在不少領域中的突破,使得更多西方國家為之忌憚,以美國為首開始對其實施壓制
  • 尋色宇宙,盡收眼底,完美日記與中國航天攜"玉兔"迎來第二代動物眼影
    2020年是中國航天的大年。就在今年5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而在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30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全部到位,代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奔向太空,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新時代大幕開啟:2021年人類航天五大看點
    2021年,世界航天將迎來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將會成為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人類航天最難的技術莫過於載人航天。1961年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率先突破並全面掌握這項技術,之後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才打破這項壟斷。
  • 致敬太空探索 網易新聞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浩瀚無垠的宇宙星河吸引著數輩中國航天人前赴後繼,也激勵著無數中國人的航天夢想。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行星探測的裡程碑事件。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從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我國共實施140次宇航發射任務,2018年和2019年航天發射次數連續居於世界首位。5年來,中國航天在重大工程推進、技術創新迭代、運營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成績斐然。 重大工程邁入新階段 2020年5月5日18時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31期:航天科技集團連續6年上榜《財富...
    這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發揮了重要作用。8月12日,北京市防汛辦提示市區將有大到暴雨,倡議各單位彈性工作、居家辦公;山區景區全部關閉,北京排水集團啟動防汛特級響應。當天,「全北京都在等雨」的話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午後,大雨如期而至。伴隨電閃雷鳴,北京市民迎來了京津冀地區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
  • 港媒:中國沒和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目前並無殖民太空計劃
    年7月的時候開展了火星探索任務。而反觀美國,也沒有開展所謂的「太空競爭」,因為美國本來就在太空領域遙遙領先,中國還沒有達到和美國「競爭」的水平,而且美國在2011年所有太空梭退役後,已經很久沒能堅持完成任何跨時代的航天目標,也沒有設置任何革命性的航天計劃。
  • 「科技+文化」進行時 數字遊戲助力打造航天文化科普新名片
    《東方紅》首次在太空中響起,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就此開啟。50年後的今天,中國航天曆經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迎來了「超級2020」——實施嫦娥五號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全面建成「北鬥」導航系統;發射火星探測器……這一系列成就,都標誌著我國已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超級模式」之下,不斷深化星辰大海探索之旅的中國航天,同樣召喚著更多高質量的後備人才力量。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50年前,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太空時代!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國際社會:中國探月成就助力人類太空探索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多國人士及媒體表示,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返回,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取得巨大成功,這對全球太空探索事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