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選戰丨PAP「躺贏」大選?新加坡選舉制度沒那麼簡單

2020-12-23 澎湃新聞

7月10日,新加坡國會大選投票拉開帷幕。

此前,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已在總理李顯龍建議下於6月23日解散國會,頒布選舉令。新加坡各政黨於6月30日大選提名日當天公布候選人名單,共有192名候選人競逐國會93個議席。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23日宣布,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建議下,她當天解散國會,頒布選舉令。圖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總統府發表講話。新華社 圖

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PAP)在1959年新加坡仍為英屬自治邦時就掌握著立法機構。61年來,人民行動黨歷經新加坡自治、新馬合併、新加坡獨立,始終在國會/議會選舉中獲勝,長期保持執政地位。

據《南華早報》6月30日報導,許多政治觀察家預計人民行動黨將「輕鬆」(comfortably)獲取選舉勝利,延續其自1959年以來對新加坡不曾間斷的統治。然而2020年的國會選舉也是人民行動黨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第二次在改選全部國會議席的大選中迎接反對黨的挑戰。面對大選,執政黨與反對黨陣營都拿出了全力以赴的姿態。

為何人民行動黨能在新加坡保持長期執政?這次選舉人民行動黨還能「躺贏」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此梳理新加坡選舉制度的特點如下。

議會民主制下的長期執政

新加坡國會為一院制,議員由選民選舉產生,任期五年,佔國會多數議席的政黨組建政府。1959年以來,人民行動黨一直在新加坡執政。據新華社報導,在2015年舉行的上屆國會選舉中,人民行動黨以69.86%的得票率贏得選舉,獲得國會89個議席中的83席。

新加坡國會選舉採取「領先者當選」(first-past-the-post)制度,不論得票多少,在選區內獲得最多數票的候選人即獲勝。「領先者當選」制與比例代表制不同,後者的得票直接與議席多寡掛鈎。在「領先者當選」制度下,一個政黨得票比例和其獲得議席比例並不一致。例如,人民行動黨在2015年大選中的總得票率約為69.9%,卻獲得了約93.3%的國會議席。

1966年至1981年,人民行動黨一直佔據國會的全部席位,直到1981年才由勝選的工人黨候選人惹耶勒南打破這一局面。在往屆選舉中,由於很多議席無人挑戰,使得在任議員自動當選,而此次選舉則是人民行動黨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以來第二次在全部國會議席都將改選的情況下迎接反對黨的挑戰。

據《南華早報》等媒體報導,新加坡工人黨、新加坡前進黨、新加坡民主黨被認為能對人民行動黨構成最大的挑戰。工人黨是老牌反對黨,於上屆議會中擁有9個議席(6個選區議席與3個非選區議席);前進黨由人民行動黨前重要成員陳清木於2019年創立,並獲得李顯龍弟弟李顯揚的加盟;民主黨曾擁有國會議席,也是老牌反對黨。

此次大選於疫情與經濟的「雙重危機」中舉行,疫情應對與恢復經濟的議題自然影響選舉格局。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日發表社論稱,本次大選是「危機中的大選」,表面上看,危機中人民求穩定,對執政黨有利,但反對黨可以針對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進行評估,以理服人也可以把劣勢轉為優勢。

特色集選區:為民族平等還是為「以老帶少」?

集選區是新加坡獨有的一種政治圖景,需要候選人以組團方式競選,必須包括至少一名少數族群(即非華裔)候選人。每個集選區議員人數4至6人不等,集選區選民只能投選一個政黨的候選人團隊。得票最多的團隊所有候選人將全數當選國會議員。

新加坡大選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單選區與集選區,兩種選區互不重疊,都採取「領先者當選」制度。3月15日,新加坡選區範圍覆核委員會重新劃分了選區,本屆大選將有14個單選區、6個四人集選區和11個五人集選區。選取範圍覆核委員會由新加坡總理帶頭成立。

集選區因議席眾多頗顯分量。2011年,工人黨在秘書長劉程強領導下於阿裕尼集選區獲得勝利,這是反對黨首次於集選區打敗人民行動黨,並一舉拿下5個議席。2015年工人黨再度於該集選區獲得勝利。不過,據《南華早報》報導,2015年阿裕尼集選區工人黨得票率相較2011年下降了約4個百分點,領導人劉程強也宣布退休不再參與選舉。

除此之外,被認為是新加坡第四代領導集團(「4G」)重要成員、有望接任總理職務的王瑞傑將率領人民行動黨團隊「空降」工人黨戰績較佳的東海岸集選區。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引述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表示,王瑞傑在東海岸集選區必須爭取得票率至少達到行動黨的全國平均得票率,所以也有風險。

據《東方日報》6月30日報導,新加坡集選區制度自1988年大選開始實行至今。官方稱,該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確保新加坡少數民族包括馬來裔、印度裔和其他民族的權益」。

《聯合早報》社論指出,過去許多人批評人民行動黨利用集選區制度讓部長級候選人為新人護航。參選集選區的競選團隊中可能包括相對熱門與相對冷門的候選人,如此一來,選民對集選區熱門候選人的支持也將幫助冷門候選人進入國會。

「負責任的反對黨」

新加坡政府決定在疫情尚不明朗時展開選舉招致反對黨的普遍批評。據《聯合早報》報導,一些反對黨認為在疫情期間舉行選舉,導致競選集會必須取消,走訪選民活動也有諸多限制,這對反對黨極為不公平。另一些政黨則覺得競選期太倉促,影響他們的準備工作。

6月28日,新加坡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Pritam Singh)稱此次大選反對派有「全軍覆沒」(wipeout)的風險。據《海峽時報》報導,李顯龍反駁稱畢丹星言論是一種「心理戰術」。另外,李顯龍7月1日強調,新加坡設立了非選區議員制度,反對黨議員在國會名額受到保障,無論如何反對黨都不會被排除在國會之外。

根據《新加坡憲法》,如果新加坡國會選舉中當選國會議員的反對黨候選人少於下限,選舉官就可以按照得票率的高低邀請若干得票率超過15%、卻在大選中落敗的反對黨候選人加入新加坡國會,成為非選區議員。2016年底新加坡國會修憲後,非選區議員的人數上限增至12人,並享有和民選議員相同的投票權利,包括對修憲案、財政法案和不信任動議等事項進行表決。

1984年引入新加坡選舉的非選區議員制長期以來是朝野陣營相互批評的熱點。7月1日,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對非選區議員制度表態稱,反對黨若要有效監督政府,必須能對執政黨構成政治壓力和競爭,因此需要在選區紮根以發揮影響力。據《聯合早報》報導,原則上反對該制度的工人黨強調給予非選區議員與議員相同的投票權會讓選民產生錯覺,認為這只是執政黨故意製造的「陷阱」,讓反對黨無法在特定選區紮根,不利於政治發展。

無論如何,新加坡反對黨已累積了一定的政治能量。《海峽時報》6月27日分析指出,不久前宣布退休的工人黨領導人劉程強為吸引足夠的中間選民支持工人黨,決定推動工人黨轉型為人們願意尊重的「負責任的反對黨」。為此,他要求黨員穿戴整齊以樹立負責任的形象,並推動工人黨採取較為溫和的路線,建立了基於「建設性批評」的反對派政治品牌。

劉程強選擇隱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正面的反對黨形象。生活在英國倫敦的政治分析師Loke Hoe Yeong向《南華早報》分析說,工人黨於新加坡首次實現了反對黨內平穩的領導層迭代,顯示出他們具有信譽與規劃能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獅城選戰|李顯龍之後,新加坡還會有下一個Mr.Lee嗎?
    在7月10日結束的第13屆新加坡大選中,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贏得新加坡國會93個議席中的83席,蟬聯執政。但就具體得票率而言,根據選舉局公布的數據,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為61.24%,低於上屆大選時的69.86%。在全國31個選區中,行動黨贏得28個,比上屆大選減少1個。在選後新聞發布會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坦言大選結果不如預期理想。
  • 被疫情耽誤的新加坡大選,就要來了……
    就要來了……01新加坡大選科普 新加坡政府參考英國內閣制模式,三權分立,但是其選舉制度比較特別。簡單來說,哪個政黨獲取的國會議席多,哪個政黨就將成為執政黨。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且必須得到多數選民的支持,大多數國會議員必須得到所在選區多數選民的支持。總理由議會中佔據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政黨方面,目前新加坡的合法的政黨有20多個,影響最大的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
  • 範磊:一場事關新加坡「未來」的大選
    選戰:選民給執政黨上了一課總體來看,2020年大選首先是新加坡政黨的勝利。人民行動黨再次獲得多數選民的委託,將繼續組閣領導這個國家進入第四代領導的新階段,自然是選舉最大的贏家。孟德魯曾指出,在選舉中要想讓少數人視多數人的願望為合法,就必須「讓他們感覺到,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是有話語權的,即便這種權力實際上只是象徵性的」。新加坡最近的幾次選舉中,選民非理性偏好的問題已經日益凸顯,以至於每次大選之前執政黨都要呼籲選民不要僅僅為了制衡而投反對黨,要從國家和社會的前途與命運來慎重選擇,也就是希望選民是理性的。
  • 疫情中的新加坡大選:李顯龍坦承得票率沒有達到預期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疫情中的新加坡大選丨南洋飛語新加坡第十三屆大選於7月10日進行了投票,人民行動黨贏得了93個議席中的83席,繼續執政。選舉結果折射出的新加坡政治生態和發展前景都十分值得關注。新加坡大選不像美國大選那樣能攪動世界風雲,受到的關注度不算高。每次的競選期很短,只有十天左右,結果也都比較確定,都是人民行動黨獲勝。人民行動黨雖長期執政,但是認為選舉競爭對於黨的發展是必要的,十分重視選舉。
  • 普京的賀電姍姍來遲,美國大選一錘定音,希拉蕊:將改變大選制度
    但此時大選程序尚未完全結束,明年1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還要舉行聯席會議,再清點一次選舉人投票結果,並正式公布勝選者,屆時美國大選才算是完成了最後的一錘定音。 然而今年的情況格外特殊,現任總統川普堅決不承認大選結果,聲稱拜登和民主黨「選舉欺詐」。他的大批支持者不斷上街遊行示威,客觀上挑戰了大選的權威性,也導致拜登團隊遲遲不能開展權力交接工作,給大選造成了很多變數,所以不能排除之後的兩個禮儀程序出現紕漏的可能性。
  • 疫情中的新加坡大選:怎麼防疫,如何投票?
    還有不到12小時,第13屆新加坡國會選舉就將開啟投票大戰,選舉結果將決定獅城未來5年的政治走向。那麼,在7月10日當天,全新加坡的選民將在何時開始投票?又將在何處投票?整個投票的流程會是怎樣的?鑑於當前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在這一前所未有的特殊時期,大選投票活動又會有怎樣的防疫安全措施?
  • 疫情施壓經濟,新加坡大選「成全」反對黨?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666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結局並不意外,李顯龍領導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再次贏下新加坡的大選,蟬聯執政。但沒有懸念的大選背後,看點卻不少,比如在長久的一黨獨大局面下,反對黨在國會贏下的席位數卻創下新高,李顯龍自己也承認,「這不是一次感覺良好的選舉」。
  •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再次獲勝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 林芮】新加坡第13屆國會選舉結果7月11日揭曉,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獲得國會93個議席中的83席。主要反對黨工人黨獲得10席。新加坡選舉局當地時間11日凌晨4時許公布的最終數據顯示,人民行動黨的總得票率為61.24%,低於2015年選舉的69.86%。該黨贏得13個單選區和15個集選區。工人黨則贏得1個單選區和兩個集選區,比上次大選新增1個集選區。此屆選舉新加坡共設31個選區,包括14個單選區和17個集選區。
  • 新加坡大選在即,李顯龍弟弟加入反對黨
    路透社24日消息,新加坡總理的弟弟李顯揚周三表示,他已加入該國反對黨新進步黨(PSP)。新加坡總統哈莉瑪·雅各布23日宣布解散國會,頒布選舉令。新加坡選舉局同一天確認,新一屆國會選舉定於7月10日舉行。李顯揚尚未決定是否以候選人身份參選。
  • 新加坡大選揭曉,這個潮州人將接棒總理
    星傳媒:專注於新加坡 覽閱中新資訊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7月11日凌晨,新加坡第13屆國會選舉落幕,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共拿下國會
  • 美國大選遭遇黑天鵝,川普"躺贏"成定局?
    但今天自我進門,他就在電腦那敲敲打打,不時用單手託腮作消化不良狀,半包煙的功夫,屁股仍然沒離開凳子。我問哥們他幹嘛呢,哥們說,「咳,昨晚折騰了一宿,在查怎麼移民去加拿大。」作為民主世界的典(er)範(huo),美國對推動世界民主/人權進程可謂是操碎了心。對外世界警察,對內民主選舉。而民主選舉則體現為四年一屆的總統大選。
  • 大選結果蓋棺定論,川普為什麼會輸?
    前段時間,美國聯邦總務局已經公開宣布承認美國大選結果,並且川普也讓白宮配合拜登團隊交接工作,但是他並沒有要主動認輸的意思,而在之前宣稱如果在本月14日選舉人團投中拜登依然能夠獲得270張選票,那麼他將會承認本次大選結果,截至目前,選舉人團投票已經結束,拜登以306張選票成功贏得最終勝利,由此看來,川普徹底輸掉了2020美國大選。
  • 疫情下的新加坡大選:無懸念,有看點
    新華社新加坡7月9日電(國際觀察)疫情下的新加坡大選:無懸念,有看點新華社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將於10日舉行第13屆國會選舉,佔國會多數議席的政黨將組建新一屆政府。分析人士認為,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獲勝毫無懸念,但由於新加坡新冠疫情仍在延續,而且這也是人民行動黨推出第四代領導團隊後的首次大選,因此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將更多反映出選民對政府抗疫表現的滿意度,以及對未來領導團隊的信任度。
  • 為什麼說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選舉人團制度對美國意義重大?
    叄 美國總統選舉制的主要特點 如果用簡單、通俗的一句話來概括美國的總統選舉制,那就是:美國總統由全國選民投票選舉,但並非由選民直選產生,而是實行選舉人團制度。
  • 聞名世界的新加坡魚尾獅,遊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紐約是自由女神像,上海是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州是小蠻夷,雪梨是歌劇院,倫敦是塔橋和倫敦眼,巴黎是凱旋門和鐵塔,而在新加坡,這座代表性建築叫魚尾獅,形狀像魚身獅頭,就像古代的神靈。幾乎每一個來新加坡的遊客都會去魚尾獅公園看看傳說中的城市雕塑建築,我也不能免俗。
  • 新加坡大選提名揭曉 各黨派展開激烈角逐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30日是新加坡大選提名日。按照程序,來自11個黨派的192名競選人完成提名程序,正式對全國31個選區93個國會席位展開角逐。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將參加全部選區的席位競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再次領軍5人團隊出戰他的傳統選區宏茂橋集選區。
  • 國大選「最終章」?選舉人團投票,「拜登時代」將開啟?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那麼,為什麼大選投票已經結束,選舉人團還要投票?此次投票後,下一任美國總統正式入主白宮,還需哪些步驟?投票結果將對未來4年的美國及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選舉人團投票是怎麼一回事?——大選的一個關鍵流程當地時間11月3日,美國迎來大選日。與以往不同,雖經美聯社公布的選舉結果顯示拜登獲勝,但由於川普拒不認輸,並在多州發起訴訟,選舉結果仍未完全確定。這一僵局看似無解,實則是因為大選流程尚未結束。
  • 《華盛頓郵報》呼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是時候讓多數人說了算了
    在美國主流媒體預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贏得2020年大選之際,《華盛頓郵報》呼籲廢除選舉人團制度:是時候讓多數人說了算。據悉,按照最新的統計數據,拜登有望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與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2016年大選獲得的選舉人票數相同。
  • 2020新加坡大選詳情出爐!李光耀兒子竟加入反對黨~
    昨天下午四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全國演講,宣布全國選舉投票日定於7月10日(周五)舉行。競選期與往年一樣是九天時間,候選人提名日確定為6月30日(周二)。但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將成為首次不允許政黨舉行競選群眾大會的一年。
  • 2020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已定!美國選舉必知詞彙Get√
    說起2020年,本來是有兩件國際大事要舉行的,一是東京奧運,疫情原因被迫推遲了,二就是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這件事沒辦法推遲,11月3日公布2020美國大選結果。   看熱鬧的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美國又選總統嘍,每次美國總統大選都是全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比如:2008年歐巴馬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2016年川普奇蹟般成功逆襲希拉蕊,成為美國歷史上評價最兩極化總統的第一人選。   美國的大選每四年舉行一次,與其他政治選舉不同,總統是由選舉人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