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搶雙黃連」純屬鬧劇,真正的中醫是這樣治新冠的

2021-01-11 八點健聞

與2003年「非典」不同,中醫在第一時間就加入了新冠抗疫治療。新冠病毒「人傳人」對外披露後僅一周,國家版診療方案即加入中醫「協定方」。中醫國家隊認為新冠疫情為「溼疫」,治療方針以祛溼為主,旨在削弱人體內病毒的生存條件。北京、廣東兩支中醫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接手部分病區的患者,迄今療效顯著,副作用更小。「雙黃連抗病毒」鬧劇加深民眾對中醫的質疑,看待中醫抗疫應有辯證思維。

黃東暉醫生一直都記得,1月29日下午,病區陰鬱的味道。武漢那一天是大晴天,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了剛接手的病區裡,但整個病區卻像是有一道不透光的牆,壓抑極了。

黃東暉是廣東省中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1月27日隨廣東醫療隊抵達武漢之後,60餘位中醫醫療隊的同事接手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兩個病區,總計70張床位。

這支中醫醫療隊很特殊,由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及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組成,主要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急危重症患者。醫療隊的很多人都親歷過2003年「非典」救治,其中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以及黃東暉本人甚至被「非典」嚴重感染過,一度危急,在影像資料中兩肺全白,經歷死裡逃生後,用中醫藥的治療方法康復,肺部沒有留下任何斑痕,現在遊泳、跑步等劇烈運動也能照常進行。

與此同時,北京醫療隊中的一支中醫隊伍,也在同期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此次疫情防治與17年前的「非典」時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中醫很早就加入了治療隊伍,且各級政府不斷發文力推。1月20日,就在病毒「人傳人」確認後的第二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就奔赴武漢;1月24日,除夕夜,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一個人先從廣州趕往武漢;同一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科研副院長仝小林等人南下,抵達武漢。隨後趕到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

1月22日,國家《新冠病毒診療方案(第三版)》發布,加入了中醫處方建議。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央會議強調要在抗擊疫情期間「加強中西醫結合」。1月26日,仝小林與中醫業內的多位國醫大師、專家進行電話會議,商榷中醫治療方案。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第四版診療方案》,給出了協定方(中醫界特指經過一定時間使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療效而約定俗成的方子)的具體配伍用量。

從1月20日確認「人傳人」起,短短一周之內,國家版診療方案中的中醫協定方就落定並公布,這樣的做法在「非典」時期是沒有過的。疫情急迫,病毒傳播速度驚人,確定診療方向甚為重要。既然是「協定方」,則意味著是供參考用的方子,後續再可根據各地差異,進行方劑調整。

無論是17年前的「非典」,還是新冠肺炎,中醫藥在此類疫情中的作用時常被坊間提及,卻又屢屢被遺忘在大眾的視野之外。它究竟是一種充滿爭議的經驗醫學,還是確有療效的系統醫學?如果「非典」時期中醫在北京、廣東的治療中功不可沒,它治病背後的道理是什麼,這回還能用得上麼?

患者病情比想像嚴重,個別人抗拒中藥

1月29日是黃東暉查房的第一天。從第一間病房,到最後一間病房,每查一間病房,壓力就徒增幾分——患者非常虛弱,詢問病情的時候,基本上聲音都發不出來,氣喘乾咳得厲害。「給他們切脈,大多數是沉脈、滑數脈,舌苔厚膩,發燒嚴重,便秘乾結,好幾天都拉不出來,也沒什麼胃口。」

雖然醫療隊有抗擊「非典」的經驗,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走進隔離病區的時候,黃東暉仍感覺比想像中要嚴重,壓力也很大。當時,病區改造條件尚未完善,監護儀等醫療設備都沒有,交叉感染的危險很大。令醫護人員壓力更大的是患者的病情,這裡兩個病區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最高年齡達到90多歲,很多患者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頗為棘手。

在中醫理論中,情緒與疾病息息相關,黃東暉所在的中醫醫療隊更是深諳此道。他回憶道,1月29日第一次查房時,醫療隊就和病人們說,「我們是從廣東過來的,有著非常成熟的經驗,我們來了,你們放心,你們會沒事的。尤其是我們的隊長(張忠德副院長)當年被「非典」擊倒的時候,情況要比你嚴重多了,也被中西醫結合方案救了過來,所以你一定要相信我們,你一定會沒事的。」

△ 受訪者供圖

黃東暉回憶,當患者聽到這些的時候,「他們沒什麼體力,很虛弱,都掙扎著坐起來,雙手合十作揖,來感謝我們。就說一定要我們把他救下來,他們還有很多牽掛。」

第一次查房後,黃東暉和同事們工作到深夜。他們參考國家版協定方,仔細商定中醫治療方案。第二天一大早,熬好的中藥就被送進了病房。但有些患者的牴觸情緒給醫護人員們潑了一盆冷水。他說,至今還有一兩個患者拒絕喝中藥。只能靠醫護軟磨硬泡,或者重新調整方案。

黃東暉說,他們雖然是中醫醫療隊,但在具體治療過程中強調中西醫協同治療,原則是看哪個方案對病情更有幫助,危重症患者尤其要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遇到基礎疾病較多的患者,醫療隊就會通過遠程會診手段,集全國的中醫專家智慧和力量來制定治療方案。「我們還擔心患者出院後的肺纖維化,這個如果不注意,會給患者日後的生活各方面造成很大的傷害。」

很多患者非常焦慮,醫生們也用了很多時間做心理疏導。最令黃東暉感動的是,剛開始去給患者做治療時,很多人的表情都極為淡漠。而現在,「只要一接近他們,馬上就拿手擋住說,不要靠近我,會傳染給你們。」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這種情感,通過這種細微的動作就體現出來,非常溫暖。

2月5日,黃東暉負責病區的第一位重症患者出院了。她是一名37歲的女性,一開始拒服中藥,但在服用中藥的第一天,高燒基本就退了。在服藥第二天時,身體整體情況更為好轉,說了五句話後,才稍微喘一下。大便也有了明顯變化,從開始的便秘到黃色成型。舌苔開始變得淡薄,脈象也開始變得平穩。身體可以坐起來,也可以下床稍微走一下。出院那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說如果不是醫護人員的專業治療和精心照顧,可能現在都出不了院。元宵節那天,這名女患者還錄了個視頻,給還在和疾病抗爭的病友們加油,分享她的抗病經驗。

迄今,黃東暉所在的病區共收治了60名患者,除了4人是輕症,其他都是重症或危重症。目前,已有19名患者出院,還有22名患者轉到了緩衝病房(符合出院標準轉至緩衝病房)。重症患者中,經過中醫治療,起效很快,療效明顯。

病房的歡笑聲多了起來。有些病區的患者會一起打打八段錦,或者看一些小品、相聲的視頻,轉移注意力。

張忠德在2月14日晚間的湖北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說,截至2月13日12時,廣東中醫醫療隊累計收治116名患者,其中重症85例,危重病人14例,輕症8例。目前,已出院的患者有19例,另有22名患者符合出院標準,但尚在緩衝病房留觀。

北京中醫醫療隊的帶隊人是黃璐琦院士,這支隊伍也有40名醫護人員,負責金銀潭醫院的一個病區42張床位。截至2月14日12時,累計收治86名患者,其中重症65例,危重症兩例。目前已出院33人,其中八人為純中醫治療。

黃璐琦表示,33名出院患者(包括中西醫結合與純中醫治療)與醫院裡的西醫治療組做了對照觀察,結果顯示「在發熱、咳嗽、乏力、咽幹、心慌、食慾減退等十個症狀,比西醫組有明顯改善」,而且「中西醫結合組的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於西醫組」。

△ 受訪者供圖

「非典」親歷者掛帥

此次疫情中,中醫在第一時間就得以介入治療工作,與17年前「非典」時期發揮作用密切相關。此次駐守武漢兩家醫院的北京醫療隊和廣東醫療隊,二者的領隊都是「非典」一線臨床治療的親歷者。

「非典」對張忠德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他當時是在搶救患者的一線,不幸感染SARS病毒,瀕臨病危,在中醫介入治療後逐漸康復,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當時護士長葉欣與其病床相鄰,病情更危重,張忠德眼看著並肩作戰的同事經搶救無效離世,萬分悲痛。此次來武漢,他比其他同事先到的那幾天裡,一直睡不好覺,最擔心的就是隊員防護,他希望把同事們「健健康康帶過來,也把他們平平安安帶回去,一個人都不少 」。欣慰的是,廣東醫療隊目前安然無恙。

廣東當年收治「非典」患者主要有三家醫院,除了張忠德所在的廣東省中醫院,還有一家是鍾南山院士領導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下稱廣醫一院),另一家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所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醫一院在「非典」後曾發表一篇名為《SARS中醫藥介入71例臨床研究》的論文,揭示治療結果,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的患者發熱、胸悶、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狀的嚴重程度得到顯著改善,提出「中藥早期介入使用,是SARS成敗的關鍵」,並「可阻斷病情向重症肺炎發展而直接進入恢復期」。根據論文統計,71人接受中醫介入治療,死亡1人,死亡率僅1.4%。

這篇論文亦有鍾南山並列署名。「非典」的經驗對此次廣東應對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著直接影響。1月28日,鍾南山在接受新華社的採訪時說,「我們也在考慮中醫的作用,中醫一開始就要介入,別到最後不行了才看。在廣東就是這麼做,在很多地方也這麼做。」他所在的廣醫一院此次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危重症。

北京醫療隊也不乏「非典」親歷者。此次國家版協定方的擬訂人仝小林就是其中的一員,「非典」時期他在中日友好醫院的臨床一線。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試驗》報告,仝小林參與了其中內容,對北京的11例純中醫藥治療進行了臨床觀察,其結論是:普通SARS患者可以單獨使用中藥成功治療;中藥對退熱、恢復淋巴細胞水平和促進炎症吸收有良好療效;肝腎功能及常規血液測試顯示,中藥沒有明顯毒性或副作用;使用中藥治療,可以避免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病毒藥物的毒副作用。

數位曾親歷「非典」治療的醫生均表示,中醫介入治療後,明顯降低激素使用,無論是廣東還是北京,「非典」患者後遺症的問題大大減少。

廣東一方製藥在「非典」後期負責給各家收治醫院供應中藥顆粒劑,當時參與其中的一位負責人記得,初期有一位廣州的醫生用了大量激素,留下了肺纖維化、肺不張的問題,「後來見到他,不能伸直身體,走路也只能趴著。後來的患者用了中藥,反而發現普遍好轉快,最後鍾南山才總結出來,要用中藥。」

上海主導「非典」中醫治療的是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當時他的團隊在上海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問診,還對江浙滬其他地區的「非典」病人進行遠程會診。參與其中的一位華山醫院醫生回憶,SARS起病迅疾,用西藥退燒會出現反覆,而中藥一般用三天左右,體溫就逐漸下來。「顏德馨帶著自己七八個徒弟,每天督陣,給患者湯藥一天兩到三次,有時候一天改一次方,患者症狀改善非常明顯。」

這位醫生還記得,北京當時有不少患者出現了股骨頭壞死、肺大泡、肺不張的後遺症,原因是早期會用3-5克甲強龍(糖皮質激素)。「那時候,廣州的鄧鐵濤沒有反對用激素,但提出中藥對於減少激素劑量有幫助。於是,他在廣州主導用中醫湯藥的做法,從結果看,中西醫結合後,激素的用量明顯下降了。」

病機在「溼疫」

鍾南山1月20日對外確認新冠病毒可以「人傳人」後的一周內,國家版診療意見就給出了中醫治療的協定方,後更名為「清肺排毒湯」,把臨床治療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初期(寒溼鬱肺)、中期(疫毒閉肺)、重症期(內閉外脫)以及恢復期(肺脾氣虛),分別給出了簡潔、具體的推薦處方。

對於新冠病毒,西醫治療的思路是如何對抗病毒本身。目前,業界對一款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寄予厚望,但其臨床試驗最早也要到今年4-5月份才有結果。與之相較,中醫的治療思路不同,簡而言之,中醫更關注改變人體自身的內環境,減弱病毒的生存條件。

國醫大師鄧鐵濤聞名於廣東「非典」救治,當年他所在的醫院收治「非典」病人73例,全部治癒,零死亡、零感染、零轉院、零後遺症。他撰文詳述了他的中醫辨證思路,總結為「扶人正氣,使邪有出路」。但因引經據典古文居多,很難為大眾所理解。這一次的協定方出臺後,仝小林院士用通俗的語言做了一番解釋,他認為:

這次新冠肺炎屬於「溼疫」,今年是個暖冬,有些地方該下雪的時候不下雪,地氣有點暖。然後又連續下雨,2019年12月的武漢就是如此,連續16天,又出現了一個寒溼環境,病毒容易滋生蔓延。因此,此次國家版診療方案協定方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寒和溼,其中治療寒邪,用溫散、透邪、用辛溫解表的方法;治療溼邪,要避穢化濁。

仝小林在問診患者時發現,無論是ICU的危重症患者,還是輕症患者,舌苔都呈現厚膩腐苔,表明溼濁現象嚴重。中醫治療的思路就在於改變人體內環境「溼濁」的狀況,初期用到麻黃、藿香、蒼朮等藥微微透溼,中期則用《傷寒論》麻杏石甘湯的治病思路,也重在祛溼。

鄧鐵濤在其「非典」經驗的論文中很早就提示,此類病毒依賴內溼環境而生存的事實。溼熱難治,最易纏綿,這也是為什麼新冠病毒的很多患者會出現在西醫退燒藥等的作用下,平穩了一段時間,突然又出現症狀急劇加重的情況。鄧鐵濤在論文中說,「退熱針退熱,而不知應以微汗出才能祛邪,大汗淋漓病必不除。大汗能退一時之熱,過後又熱。」

中醫的對症施治,表面上看是一種獨有的透溼、祛溼的方法,背後則是與西醫完全不同的治病路徑。黃東暉說,他所在的病區使用協定方後,患者平均在服用到三天左右退燒,並且不再有反覆發燒的情況。仝小林特別提到,因為寒溼是病機,因此治療過程中要減少不必要的輸液,過度輸液會加重寒溼。

除了祛溼,協定方的另一個重點是調理脾胃,扶持人體正氣(即西醫理解的免疫力)。仝小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在問診武漢的患者時發現,大多數患者有脾胃症狀,而且非常典型,比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慾不好,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等,所以方劑裡包含了調理脾胃的理中湯、六君子湯等構成。

1月27日,《第四版診療方案》公布後,國家中醫藥局確定了山西、河北、黑龍江和山西四個省試點清肺排毒湯。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消息,截至2月4日,四個省份用該協定方救治214例確診病例,三天為一個療程,總有效率達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狀和影像學表現改善明顯,30%患者患者針狀平穩且無加重。這是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具有臨床數據依據的結果。

南北地域條件差異較大,在這次疫情中,廣東推廣的「肺炎一號」與國家版協定方相比較,在具體中藥配伍上就有較大的區別,但同樣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廣州第八人民醫院在50例輕證患者中,經一周臨床治療觀察,50%患者咳嗽症狀消失,52.4%咽痛症狀消失,69.6%乏力症狀消失,無一例患者轉重症。2月4日起,廣東「肺炎一號」就在獲批後啟動生產,供應全省輕症患者。

此後,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做法紛紛被各省市所採納,加之國家層面力推,據不完全公開信息統計,河南、浙江、廣東、貴州、湖南、山東等諸多省份都紛紛推廣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

與全國其他省市相比,湖北省新冠肺炎治療的中醫藥參與度還有不少距離。參與武漢一線治療的梁騰霄醫生透露,這是因為湖北的患者太多了,而中醫資源又太少的緣故。即便是國家版診療方案裡給出了協定方,中醫治療還是要依靠醫生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擬訂個性化的中藥湯劑。

但這對沒有中醫儲備的很多西醫院而言,難度太大了。「打個比方,一個做慣了西餐的廚師,突然讓他一定要做『宮保雞丁』,他就很不適應了。」梁騰霄醫生說。

泥沙俱下,雙黃連鬧劇

儘管政府力推,但中醫在湖北各地醫院依然難以落地,醫生尚不能理解,民眾更難鑑別。在疫情迅速升級的幾天裡,中醫藥還出現了各種魚龍混雜的聲音,尤其是一場圍繞雙黃連的大眾瘋搶。

1月31日深夜,有官方媒體首發了一條消息:上海藥研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消息提到,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並稱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口服液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消息一出,傳播飛速,雙黃連口服液被民眾瘋搶,成為繼口罩之後的新的搶手貨。但很快,質疑的聲音出現。上海藥研所對此回應稱,「初步發現雙黃連對病毒有抑制作用」,「目前還沒有詳細研究」,「只是在武漢病毒所做了一個初步的驗證」,「後續會在上海是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做一些試驗」。至於抑制病毒的說法是否準確,藥研所給出了確認的回答,但也承認了這一結論僅僅是基於實驗室體外研究的結果,接下來還要通過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來證實。

不少業內專家指出,嚴謹的臨床試驗,才是證明是否有效的判斷標準。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中醫藥專家組成員張煒提出,不建議市民自行服用雙黃連來預防新冠病毒。最早奔赴武漢治療過患者的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更是強調,並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服用雙黃連,「雙黃連是一個苦寒的藥,有的人脾胃虛寒的話,吃著肯定會不舒服,會傷脾胃。」

雙黃連的出場,是疫情爆發以來眾多與中醫相關的「鬧劇」之一。事實上,對於中醫的辨證施治,並不能以西醫的思路來簡單看待,比如不能以割裂的方式,去驗證使用某味中藥會對病毒產生何種直接的效果。如此,既是對中醫的曲解,也不利於真正的中西醫結合診療。

季敏華、譚卓曌、吳曄婷|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北京6天確診新冠137例,防治方案中連花清、雙黃連等藥品又被點名
    近日,北京新冠疫情再次爆發,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剛開始對疫情放鬆,一夜之間貌似又回到了解放前,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統統備好,時刻做好抗疫準備。與此同時北京市印發的新冠病毒中醫藥防治方案第五版中,金花清、連花清、雙黃連等中成藥,再次被點名。北京疫情情況北京市從日已經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7例。
  • 雙黃連脫銷的是與非 太龍藥業、福森藥業的羊群效應能火多久?
    當晚,據新華社報導,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經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公開信息顯示,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傳統中醫認為,這三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表裡雙清的作用。
  • 啞巴吃黃連,傻逼吃雙黃連!
    2020年1月31日,歷史會銘記這個時刻,一則消息閃爆網絡: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這就像引爆了一顆深水炸彈,蕩起的漣漪幾乎輻射了整個中國。隨後,雙黃連被封神,僅僅五分鐘就被賣到脫銷。但沒關係,雙黃連的銷量已經上去了,這場疫情,雙黃連廠商或成最大贏家。那麼將雙黃連封神的武漢病毒所是個什麼單位?它始建於1956年,是專業從事病毒學基礎研究及相關技術創新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同時擁有我國2個p4(生物安全最高等級)生物實驗室其中一座。 級別也很高,是正廳級單位。
  • 北京發布:新冠肺炎防治方案,新增雙黃連顆粒、清開靈膠囊等
    中醫病因病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中醫疫病範疇,溼毒之疫自口鼻而入,肺失宣肅,阻滯氣機臨床治療方案增加5種中成藥,雙黃連顆粒(口服液)、清開靈膠囊、射麻口服液等在臨床治療中,《方案》增加了5種中成藥,分別是雙黃連顆粒(口服液)、清開靈膠囊、射麻口服液、新雪顆粒、紫雪丹。
  • 深度解讀:雙黃連口服液之後,中醫藥到底對新型肺炎有哪些作用?
    另外,從中醫主治功效來看,雙黃連口服液所含的3種中藥提取物裡,功效主要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用於外感風熱感冒,禁忌證則明確為風寒感冒。在中醫理論中,此次的新型肺炎是由風、寒、溼三種邪氣導致的,恰好在雙黃連口服液的禁忌裡,臨床應用更需商榷。中醫專家抗病毒到底是怎麼回事?
  • 張伯禮院士:雙黃連不適合一般人吃,沒有內熱容易拉肚子
    2月3日21時,湖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況。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會上答問時表示,無臨床證據支持雙黃連可以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 他說,我們不主張沒有病的人吃藥,對於新冠病毒現在沒有合適的藥預防。
  • 雙黃連一夜間成「抗疫神器」?概念股提前異動 太龍藥業放「天量」
    電視廣告中讓人審美疲勞的雙黃連口服液,一夜之間成了抗疫保命的錦囊妙計?1月31日深夜,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透露「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消息後,各大網上銷售渠道雙黃連口服液應聲斷貨,連禽、獸用雙黃連也遭到瘋搶。A股節後開盤在即,搶不到雙黃連的股民能否去二級市場搶購相關概念股?
  • 中醫藥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效果如何,專家建議不要亂買亂用
    醫生們正在冠狀病毒最嚴重的武漢進行臨床試驗,以檢驗中藥的療效,鄭永齊也是中藥全球化聯盟的主席;武漢市有關部門表示,症狀輕微或中度的患者應接受中藥治療;北京衛生部門報告稱,2名接受過中藥和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已經出院;廣州衛生部門稱,有50名新冠病毒的病人沒有出現發燒症狀
  • 馬派中醫抗新冠 網絡科普顯身手
    在人們普遍沒有認識到這場瘟疫的主角——新冠病毒有多兇險,對疫情的嚴峻形勢還沒引起足夠重視的時候,有這樣一個中醫傳承師徒團隊——他們以職業醫者的高度責任心和敏銳視角,以網絡為陣地,以中醫為武器,率先為困惑中的人們送去抵禦瘟疫的法寶,成為民間自發抗疫的生力軍。她,就是馬有度教授率領的民間中醫師徒傳承工作室——巴渝馬派中醫傳承!
  • 去藥店沒買到雙黃連了,怎麼辦?醫生告訴您:這麼辦
    雙黃連能抗病毒,但是目前並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雙黃連能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簡單說:並不是喝了雙黃連就不會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不是說喝了雙黃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能治好!雙黃連能抗病毒嗎?為何又把雙黃連推上了風口浪尖?1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前,上海藥物所啟動由蔣華良院士牽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評價和老藥新用研究。
  • 觀《黃連•厚樸》感——雪過黃連淡,風來厚樸香
  • 《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
    原方續服6劑,攻固療效。(《經方驗))1987:36~37)       按語:兩脈關以上滑,乃中、上焦有火熱也,火熱熾盛,迫血妄行,至鼻衄不止。以瀉心湯之瀉火涼血治之有良效,法師於仲景也。       四、口鼻生瘡       張從善醫案:高某某,女,51歲,1985年9月14日初診。素體陰虛,痰熱內蘊,口舌糜爛,每年間斷髮作數次。近日又復發,口鼻生瘡、結痂、流黃涕。
  • 張伯禮院士釋疑:雙黃連「一夜脫銷」,是這幾點沒明白
    近日,有媒體報導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公眾誤解為「預防」,引發搶購潮,甚至一夜脫銷。針對雙黃連事件,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張伯禮院士做出回應。雙黃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不屬於超範圍用藥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中,對於疫毒襲肺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症患者)建議口服: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雙黃連口服液(顆粒)、清開靈膠囊等。「很多清熱解毒的中藥都有抗病毒作用,藥理學及臨床都有證據,沒有什麼新鮮的。」
  • 雙黃連霸屏的背後 這些機會你應該了解
    據權威媒體報導:1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前,剛剛搶了口罩,這時候又要搶雙黃連嗎?看到朋友圈很多朋友說連夜去買藥,而上網查查,很多24小時藥店也是瞬間售罄,不得不感慨我們強大的購買力。不過,筆者要說的是,此時買藥不如買股!
  • 肖相如:黃連阿膠湯的運用標準是什麼?
    顯然,用黃連和黃芩的苦寒直折,瀉的是實火,不是虛火。阿膠甘平,入肺、肝、腎經,補血滋陰潤燥;芍藥酸苦微寒,入肝、脾經,補血斂陰,瀉熱和營,可增強阿膠的補血滋陰功能;雞子黃性味甘平,入心、腎、脾經,功能補血潤燥,滋陰熄風。這三味藥的功能以補血為主,補血屬於廣義的滋陰範圍,不是真正的滋陰。
  • 新冠藥物研究還需蹄疾步穩 尊重科學是前提
    藥物二: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 1月31日,多家媒體發布《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稱,經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
  • 方劑選萃:黃連香薷飲
    水煎熱服      【主治】治傷暑大熱煩渴。……水一盞,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用新汲水瀕瀕浸換,令極冷頓服之,藥冷則效速也(《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清吳謙等:香薷飲治暑熱乘涼飲冷,陽氣為陰氣所遏,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腹滿吐洩者,……香薷芳香辛溫,能發越陽氣,有徹上徹下之功,故治暑者君之,以解表利小便,佐厚樸以除溼,扁豆以和中,合而用之為飲。飲入於胃,熱去而溼不留,內外暑悉除矣。
  • 中醫怎麼治失眠
    請問中醫有緩解失眠的好方法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教授解答:失眠有多種表現,主要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驚醒、早醒、多夢等。當心情不好或過度興奮、睡眠環境改變、重大事件發生時,都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失眠,這屬於生理現象,若失眠超過1個月不能緩解,應引起重視、採取措施治療。
  • 《重啟》結局,吳邪重生,聽雷純屬鬧劇
    《重啟》結局,吳邪重生,聽雷純屬鬧劇!《盜墓筆記》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不管拍攝出來的效果如何,都會有很多人追,儘管被罵的一文不值了,也少不了觀眾去看,這是 因為對原著的執著與信念。相對來說,《重啟》的結局比較完整,把第一季的所有謎團也都解開了,吳邪的肺病被治好是必然的,但是以這樣一個奇蹟的方式治好,還是比較吸引觀眾的,這一點很符合盜墓題材。
  • 仝小林院士:態靶辨證———中醫從宏觀走向精準的歷史選擇
    、選藥模式根據醫療理論的提升不斷的豐富、完善。我們有必要對中醫的辨治模式和用藥思路演變進行系統研究,以便為當代中醫提高臨床辨治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提供依據。2.1中醫臨床辨治模式演變回溯歷史,我們發現《內經》論述的醫學理論已經體現出了早期辨證論治的思想;而其中記載的「十三方」,則體現出專病專方的辨治特點。普遍公認的辨證論治從理法方藥量上真正建立起來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