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總書記匯報③王杜娟代表:在「卡脖子」領域,我們取得了突破

2021-01-11 猛獁視頻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袁曉強/圖

作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代表,來自中鐵裝備的王杜娟,一直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在去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她在河南代表團全團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中鐵裝備在踐行「三個轉變」方面的做法和成績。如今,一年過去了,中鐵裝備和她本人又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中鐵裝備副總經理王杜娟在接受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一年來,受益於科技創新投入,中鐵裝備收穫了更多的訂單,尤其是在盾構的核心領域軸承方面取得了突破,盾構機用上了「中國芯」,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被打破。

【欣喜】大直徑盾構收穫更多訂單,「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過去的一年,是收穫滿滿的一年。雖然去年上半年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但在困難面前,彰顯了科技創新投入帶來的益處。比如說,由於新技術的布局,我們在大盾構領域收穫了更多的訂單。」說起企業的變化,王杜娟對大盾構津津樂道。

王杜娟所說的大盾構,指的是直徑為15米以上的盾構機。2017年,中鐵裝備成功研製了直徑15.03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用於汕頭海灣隧道項目,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臺15米級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去年8月28日,汕頭海灣隧道項目傳來喜訊,這臺盾構機掘進突破1000米,標誌著隧道施工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

而在去年8月13日,深圳春風隧道工程「春風號」盾構正式始發。「春風號」的直徑達到了15.8米,相當於六層樓的高度,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

(用於深圳地鐵施工的「春風號」盾構機,於2018年9月29日在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下線)

(去年8月13日,深圳春風隧道工程「春風號」盾構始發暨建設推進大會在深圳舉行,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春風號」正式投入使用)

「事實證明,15米以上大直徑盾構機的施工效率是進口設備的兩倍,施工過程非常順利,接受了市場的考驗。」說起自家的盾構機,王杜娟非常自豪。

除了收穫更多的訂單,在盾構機的核心部件主軸承這一「卡脖子」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主軸承是盾構機的「心臟」,由於技術含量高、製造工藝複雜、原材料性能要求高、設計理論不成熟等原因,我國盾構機用主軸承長期依賴進口。

「我們聯合相關企業,承擔了盾構/TBM主軸承減速機工業試驗平臺的建設。今年4月,評審專家一致認可試驗平臺的加載方法和試驗結論,一致認為應用於地鐵盾構機的國產主軸承、減速機相關性能達到標準和要求,標誌著我國盾構/TBM核心部件國產化進程,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可有效降低對進口部件的依賴。」王杜娟說。

【憂心】關鍵技術受制於人仍很突出,亟須推廣IPD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早已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企業尤其是製造型企業的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現象仍很突出。這種現象,在中美貿易戰中時有發生,說明我們在完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視察中鐵裝備時指出的「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還在路上。

在王杜娟看來,以華為為代表的一些企業,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發展,在搶佔世界高精尖技術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IPD(集成產品開發)思想和管理體系在華為的應用。

眾所周知,IPD是對全球優秀創新與研發管理實踐的總結提煉,由IBM提出,華為將其發揚光大。目前,國內有不少企業用IPD思想管理企業,確保企業的創新與研發是投資行為、基於市場和客戶需求進行創新、實現平臺化和模塊化開發、實現各職能部門的並行開發以消除「部門牆」,以及在企業發展與資源保證方面實現動態平衡等。

IPD是靈活與不斷發展的,適用於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最終,通過IPD體系的推進,為企業創新研發工作搭建一條「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中國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的效益和效率。

為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王杜娟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IPD集成產品開發思想和管理體系的推廣,將其逐步納入高等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基礎教材。在有條件的高校開設基於IPD思想的企業研發創新管理專業,培養一批相關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在中央組織的大中型企業管理進修班和相關管理論壇上進行IPD的推廣。與此同時,樹立IPD體系推廣的典型企業,並在體系導入上給予補貼和獎勵。

【建議】提高鐵路隧道施工造價,強制推行機械化施工模式

去年,王杜娟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議。

「對於建議的回覆,我比較滿意。這是因為,國家在職教方面投錢、投人,變化很大。」王杜娟說,此次會議期間,她準備向大會提交關於適度提高鐵路隧道施工造價的建議。

近些年,我國鐵路建設速度加快,尤其是高鐵的發展,受到全球矚目。 據悉,2019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安排8000億元。截至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業總裡程達到15.4萬公裡,其中高鐵營業裡程超過3萬公裡,隨著國內基礎建設的增加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未來高鐵在國內外也將會大幅增長。

「鐵路建設的安全、質量不容忽視。尤其是隧道建設,目前大部分採用人工形式,機械化水平不高,作業方式相對原始,操作水平及工藝水平依賴於人的素質,管理難度較大。 」王杜娟說,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發展史證明,施工手段一直處在主導地位,總體上看,除盾構機、TBM外,中國隧道建設的裝備還比較落後,而且進步緩慢。

在軟弱破碎地段開挖隧道,工序複雜,舉步維艱,主要原因是缺少與工法配套的機械設備。所以,應加大力度儘快改變目前隧道施工機械化程度低的落後面貌。

在機械化程度沒有明顯提高的前提下,隧道工法不可能有大的進步。目前鐵路施工企業普遍有較大虧損,在當前這樣「隧道巨虧無盡頭」的困局下,談何隧道施工機械化?

「在隧道施工機械化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在這方面要予以扶持。」王杜娟建議,要明確以國家投資為主的項目,強制推行機械化施工模式,在投資概算中增加機械化預算費用,提高基建質量。

【研發】投入超過主營業務收入5%以上的企業,應按百分比抵稅

今年5月1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鐵裝備6周年。

(今年5月10日,「『三個轉變』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品牌戰略發展論壇(中鐵裝備分會場)」在中鐵裝備舉行)

而在6年前的那次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並推動實現 「三個轉變」。同時鼓勵中鐵裝備「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佔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

「我的理解是,要以企業為主體加大研發投入,國家在重大領域引導,高校在基礎研究發力。」王杜娟說,企業處於市場前端,能夠敏銳捕捉到市場需求和動態。近幾年,以華為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研發投入普遍超過主營業務的10%,企業科技創新成果帶動了國家相關領域的進步。

「但目前大量企業研發投入不高,2019年我們全社會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是2.18%,通過這些年國家對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的不斷引導,企業研發投入的比例已超過65%,但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還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針對這種情況,王杜娟建議,要繼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的門檻是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3%以上,由於有免稅優惠,此政策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作用很大。我認為,應適當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至3.5%,這樣,可以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王杜娟建議,研發投入超過主營業務收入5%的企業,5%投入之上的研發經費可按百分比抵稅,研發投入超過5%的火炬高新企業,在申報國家級項目時加分或有優先權。

王杜娟透露,去年,她曾就此問題向大會提交了建議,但落實起來肯定會有一個過程。「因此,今年我決定繼續向大會提交這方面的建議。」

【目標】爭取地下工程裝備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河南

過去的2019年,王杜娟所在的中鐵裝備,發生了很多大事,最讓她興奮的,莫過於出口巴黎的盾構機下線。

(去年12月4日,出口法國巴黎的兩臺盾構機下線)

去年12月4日,註定是載入中國盾構歷史的一天。這天上午,由中鐵裝備研製的兩臺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在鄭州下線,「兄弟倆」遠渡重洋,為大巴黎地鐵建設提供設備保障和技術支持。據悉,這是中國盾構機首次進入法國市場,更標誌著中鐵裝備順利進入全球頂級高端市場,打破了外國盾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

企業的進步,往往帶來個人的不斷進步和成長。一年多來,王杜娟收穫了人生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她,該獎項也是她最為看重的一個獎項。另外,她的身份也從中鐵裝備的「總工程師」變身為「副總經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們將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2020年是開局之年,王杜娟和她所在的中鐵裝備也設定了一個「小目標」 :爭取拿下「地下工程裝備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今年5月10日,河南省地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在中鐵裝備揭開「紅蓋頭」)

「科技部要在全國建設20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建成了3個,涉及高鐵、新能源汽車、生物醫學,不過都不在河南。因此,我們要爭取地下工程裝備領域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河南,紮根鄭州。」王杜娟說,如果夢想變成現實,對於中鐵裝備來說,有可能會成為國際一流的地下工程裝備綜合服務商,而對於河南來說,工程裝備領域將真正進入了引領時代,推動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向總書記匯報丨王杜娟:心懷夢想 在奮鬥中追夢前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點回想起上午與總書記再次見面時的場景,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難以平復內心的激動。「能夠再次見到總書記,心裡既興奮又幸福。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到中鐵盾構視察過,總書記還記得我這個當年最年輕的技術員,真的非常感動。」
  •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杜娟:向「世界領先」目標奮進
    「當時,我向總書記匯報了行業的發展情況。總書記一邊聽一邊點頭,還問了我三個問題——世界第一品牌是什麼,我們還有哪些差距?目前關鍵部件有沒有『卡脖子』?中鐵裝備有沒有與科研院校合作?可以看出,總書記對製造業非常關心並寄予厚望。」
  • 【向總書記匯報】王杜鵑代表:打造高端裝備製造中國名片
    【向總書記匯報】王杜鵑代表:打造高端裝備製造中國名片 快看 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09日 09:41 A-A+
  • 全國人大代表王杜娟:從「民族的」到「國際的」,中鐵裝備這樣做|...
    關鍵年份既面臨新發展機遇,又充滿複雜挑戰,今年代表和委員們的兩會發聲備受關注。作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兩會戰隊的組成部分,大河財立方正式「雲」啟全國兩會報導,重點推出「全國兩會財經雲訪談」,通過視頻、語音採訪等形式,關注代表委員們的兩會發聲和高質量發展實踐,傳遞經濟領域代表委員好聲音,講好河南財經故事。
  • 劉立|以「非對稱」趕超戰略突破「卡脖子」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發揮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趕上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非對稱』性趕超措施」,「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在各個戰略技術領域,一旦被實施封鎖,我們將隨時面臨被「卡脖子」的困境。可以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需要鍛造「殺手鐧」技術與突破「卡脖子」技術,需要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以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斷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 全國人大代表王杜娟:「我是帶著沉甸甸的成果來的」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人大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王杜娟代表向總書記匯報了中鐵裝備近年來落實「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的情況。  2014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時,作出了推動「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總書記勉勵我們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王杜娟代表回憶說。
  • 總書記的牽掛丨萬華化學集團: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
    關鍵技術「打通關」,研發團隊穩增容,萬華化學集團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制高點萬華煙臺工業園乙烯項目建設現場。「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萬華視察時,這裡還沒啟用。現在我們不僅搬遷入住了,還正在高標準設計建設磁山二期工程,未來這裡將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工新材料研發基地,帶動煙臺建設中國一流的環磁山研發走廊。」廖增太說,按照總書記「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的指示要求,這兩年萬華在自主創新上又取得不少重大突破。
  • 專家解讀習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
    「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了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在我國未來發展中的突出地位。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評價體系「破四唯...
    新華社發  「從0到1」的突破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這一年,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在許多領域寫下了那個「1」,烙下了中國的印記。
  • 山東攻堅2020大報印跡①|向總書記匯報山東之變,大眾日報這樣見證
    面對各種考驗,一年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定位,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九大改革攻堅,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謀劃融入新發展格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突破了許多長期制約發展的瓶頸,辦成了許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全省各領域各方面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變化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這一年,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在許多領域寫下了那個「1」,烙下了中國的印記。
  • 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
    「總書記的話激勵我們徹底摘窮帽」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市長 費東斌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今年還是第一次面對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工作。總書記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受總書記的感染,我也消除了緊張感,把想說的話都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 3個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開門問策,釋放什麼信號?
    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7位科學家代表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作了發言。他們分別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涉及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還有在華工作的外國科學家。謀定方能後動。三次座談會,都在同一個大背景下——「十四五」時期。
  • 2015 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
    在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上,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向我走來,緊緊地握住我的雙手,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證書頒發給我,向我表示祝賀。此時,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我內心暖流湧動。 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大科學工程,是我國發展的新戰略。科技大獎展示了國家科技發展新成就。我深知,這個榮譽是國家對我們取得成就的肯定。
  • 向總書記匯報丨尹浩銘:感恩好時代 努力為全面依法治國貢獻律師力量
    受訪者供圖紅網時刻9月19日訊(記者 郭薇燦)「9月17日上午,在習近平總書記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上,我作為湖南司法行政系統基層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會,並很榮幸成為十位發言代表之一。」9月18日,湖南中楚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尹浩銘接受記者採訪時仍難掩激動。
  • 「卡脖子」技術問題的成因與規避
    技術作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由於外部力量的技術封鎖,導致國內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發生了明顯阻滯,「卡脖子」技術更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卡脖子「技術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是國外關鍵核心技術斷供造成的直接結果,根據《科技日報》的報導,國內工業領域至少有35項「卡脖子」技術[1]。
  •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作出重要指示,在科學家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上就教育發表重要講話。我們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主持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的教育文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並聆聽相關領域代表暢談他們的體會和感悟,敬請關注。
  • 34位親歷者講述——2014 總書記和我們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我和程開甲院士頒發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我們倍感振奮。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從美國回到祖國懷抱,與許多海外歸國學者一樣,共同追尋科學報國的理想。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和我的合作者們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先後在4個不同的研究領域從事科學研究,並取得了原創性的成果。
  • 王杜娟代表:多措並舉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但是一季度經濟出現了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我們付出了『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王杜娟代表認為,2020年註定是極具挑戰的一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在統籌抓緊抓實抓嚴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扛起責任,多措並舉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充分感受到今年政府在保市場主體上的力度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