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電影《金剛川》國內各大城市影院火熱上映。截止11月10日,票房已經突破9億。
很多觀眾電影評價褒貶不一,評價的集中點主要是在於電影的拍攝方式和敘事方式。
對電影贊可的觀眾對電影三個平行時空,四種視角的拍攝敘事方式嘖嘖稱讚,忍不住二刷三刷。頗有點克里斯多福諾蘭大師玩轉時空拍攝《敦刻爾克》的意味。
對電影不滿的觀眾對這樣的拍攝敘事方式難以接受,不理解電影中同樣的鏡頭出現三四次這樣的情況,看得雲裡霧裡,除了看懂志願軍不怕犧牲,排除萬難修橋過橋而外,其他的一概不知所云。
更有甚者,對電影各個角色所講的各種方言也不理解。其實,大可不必去計較,因為這樣更接地氣,更能體現實際情況。1950年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後,積極從全國各大野戰軍、全國各地抽取王牌軍、鐵軍急匆匆奔赴朝鮮。
在《金剛川》所講的金城戰役時,已經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第五次大型戰役,也是最後一次關鍵的戰役。全國各地精壯青年紛紛報名參軍奔赴朝鮮戰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軍被編制到同一個作戰部隊中也十分正常。
電影《金剛川》是在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誕生的作品。拋開觀眾的各種評論及豆瓣評分,且不說電影電影質量如何,僅從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名導在三個月內拍攝完成這樣一部「東拼西湊」的電影且完成度頗高的角度來看,這就已經是充分提現了傳承志願軍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崇高精神。
更何況,有三位導演同時執導,最容易出現電影風格分裂,拍出風格不倫不類的電影。但是,三位導演站在高位,統一思想認識,統一指揮調度片場,統一執導風格,充分發揮中國人民10天建造雷神山醫院和火神山醫院的精神,在拍攝時間極為緊張的三個月內,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目前,國家電影總局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影視作品保持開放態度,國內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影視作品逐步增多。剛在CCTV8播放完畢的電視劇《戰火熔爐》也得到了超高評價,相對客觀真實地還原了這場戰爭。中央臺各大頻道也分別製作播出了《抗美援朝參加衛國》、《英雄兒女2020》、《為了和平》、《不朽的英雄讚歌》等專題紀錄片。
同時,由博納影業出資製作,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名導聯合執導的獻禮片電影《長津湖》已經正式進入製作階段。在《金剛川》之前,國內也部分拍攝盡抗美援朝的電影作品,但是都是含沙射影,不疼不癢,像《集結號》和《我的戰爭》。作為國內第一部正面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電影,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的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從這一點看,它已經成功了。
電影《金剛川》扮演了第一塊「敲門磚」的角色,雖有不足,情有可原,拋磚引玉,好戲在後,後續的影視作品也將站在更高更好的角度拍攝,也將更加精彩、更加成功。中國的戰爭影視作品或將駛入快車道,迎來大大的發展。
請關注「A段子品電影」,後續將為您繼續分享其他有關電影的文章,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