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社會上很多的熱播影視劇都離不開一些離奇的事件加持才會有很高的收視率,當然也有一些直抓現代人的心理矛盾的影視劇在熱播中,但是這些電視劇都是在架空生活的前提下達到的編劇自嗨,誤打誤撞的觸碰到了一些人的心理防線。
現實和藝術的表達的確是有著很大的出入,但在零幾年的時候那些影視作品才是真正的貼近社會當中的每個階層的內心深處的呼喊,這些作品大多數都是看一眼就過了,畢竟也不能真的改變些什麼。
當初的《蝸居》道出了各個階層人的心酸,到《裸婚時代》披露了80後最為窘迫的處境,的確,《奮鬥》讓人知道所有的一切會在一個人的努力下都會變好的,這就是生而為人的人間值得。
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得說穿越題材的影視作品了,它們抓住了觀眾對未來或者以前的好奇心,都想看看現代人穿越到以前和以後會怎麼樣。當然了,這樣的影視作品必須得有充足的資金和夠噱頭的主角才能真正的引來觀眾的狂歡,畢竟這個浮躁的時代是很少有人去看劇本的架構和角色的飽滿程度的。
優秀的穿越劇還是有很多的,像古天樂的《尋秦記》和徐崢的《穿越時空的愛戀》這都是相當不錯的穿越題材作品,再到近幾年叫好又叫座的《夏洛特煩惱》都是非常不錯的,有人會說《夏洛特煩惱》算什麼穿越電影,只是做了個夢而已,但是這樣的藝術穿插其實也還是借鑑了穿越這種故事承接手法的。
說到穿越,那就不得不提現在的人對歷史人物非常有爭議的一個點,那就是歷史上的王莽被質疑是從現代穿越回古代的,雖然乍的一聽是不可能的,但是看看王莽的妻子穿著打扮,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的確是穿越回古代的。
在古代女人的穿著是特別講究而嚴謹的,身上除脖子以下的地方幾乎不能露肉,不然會被人稱為不守婦道,但是王莽的妻子卻偏不,經常穿著裙擺很短的裙子出門迎客,而且還是那種超短類型的,在漢代,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看他妻子穿的是什麼,的確像是如此。
王莽那時候的身份如此的尊貴,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妻子這麼穿呢?原來王莽的妻子這樣穿著是王莽命令的,也就是說王莽那時的審美幾乎是和現在這個社會一樣的,前衛得不能再前衛了。
穿著如此悖逆時代的審美也就罷了,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女性的腳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看的,除非是自己的丈夫,其他人看了就會招來是非,王莽的妻子則老是穿著露腳的鞋子。難道這一切都是因為王莽有獨特的審美&34;?非得要給個解釋,好像只能用穿越來解釋才比較合理。
那麼從王莽妻子的穿著來說明他是穿越到漢代去的,好像是顯得有點牽強,隨便一個審美癖好就能解釋得通,那麼當時王莽發明出來類似於現在卡尺的東西怎麼解釋呢?
比如公元9年元旦,王莽篡位稱帝,登基成為一朝開國君主,改國號為&34;,年號&34;。王莽做了皇帝,打著復古改制的幌子,下令變法。第一,把全國土地改為&34;,不準買賣;第二,把奴婢稱為&34;,不準買賣;第三,評定物價,改革幣制;王莽改制期間出臺的一些政策違背了客觀規律。
如&34;,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並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這裡王莽著意於立即消除土地兼併,初意未始不善,但這一政策違背了當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規律,這就註定了它的失敗。結果,既沒有能力兌現無田者可按標準受田的承諾,又危及官僚大地主的特權利益。再如幣制改革恢復已被歷史淘汰的原始貨幣,直接違反貨幣發展規律,徒增貨幣流通的障礙。其次改革過急過速,容易採取一些過頭的政策措施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去社會基礎。
如王莽將奴婢改為&34;,並禁止奴婢買賣,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數量的擴大,解決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奴婢問題。但這項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對,因為禁止奴婢買賣,既觸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民斷絕了一條賣身為奴的生路。第三王莽還採取行政手段,對不恰當的改革措施強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滿。
如幣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輕換重,所鑄大泉,重不過12銖,只相當於五銖錢的2.4倍,卻要當五銖錢50枚用,所鑄重一銖的小泉,卻要與五銖錢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難以禁止盜鑄私錢。王莽只得實行諸如&34;、&34;等嚴刑酷法來強行禁止。但是,政策強制對於經濟規律是無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強制強化到何等程度,依舊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當然的改革措施終究得不到貫徹,不切實際的亂改還引起社會的混亂。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見四方農民相繼起義,王匡,廉丹等數戰不利,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乃議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澤、六筦之禁,即位以來詔令不便於民者皆收還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滅亡。
至於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現代人直觀的猜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