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給大家談一談如何識譜這個話題。相信有很多不識譜的人,對此話題都很感興趣,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總是有一個問題:我該如何才能夠快速的識譜呢?曾經有很多的人,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但好像始終未能起很大的作用。有的人說,可能是我不夠聰明,反應太慢了吧?不能夠像那些聰明人,一看就懂,一看就認識。實際上聰明人未必是因為聰明,智慧人未必是因為智慧。乃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方法。
上帝給人一雙智慧的眼睛,就是要看。但看卻是一門學問,在學問裡,我們稱它為觀察。只有會觀察,會看。你才會去分析,去思考。同樣是看,但看的結果卻不一樣;同樣是觀察,但觀察的結論卻不盡相同。有的人看得準,是因為他們觀察的詳細,自然結果也就八九不離十了;有的人看得不夠準,是因為他們觀察不到位,自然,所得的結果也就有很大的偏差。
看,也是需要記憶的。你不能看後,什麼都不記得了。沒有記憶的觀察是無用的,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很多人學不會的原因,他們的記憶都是片時的,都是暫時的。看了就忘,忘了再看,一直重複著這個過程。此等現象在學習上是一個障礙,是一個瓶頸。我們需要打破這個瓶頸,攻破這個障礙。才能夠有好的學習效果!
看,不只是單單的看。單單的看是傻看,是呆看。這就如我們看一朵花,不是看傻了,不是看呆了,而是要欣賞到它的美,它的美又在何處?有何特別?這就要用到我們的心思了,這就是分析。但很少人會走到這一步,只要能走到這一步的人,我們大概就會稱他為聰明人,細心的人了。
當我們拿到一張樂譜,或者是看到一行樂譜的時候,你首先看到的是什麼?那麼就在那頃刻之間,你想到的又是什麼?有人會憑著過去的經驗,開口就唱,結果唱錯了音,唱跑了調。但也會有人去觀看,看看最高音是什麼?最低音又是什麼?都有些什麼樣的音符?高音有多高?低音有多低?這些音要唱多長?我要如何唱才最合適?這就用到了想,只是簡單地想。而複雜地想,那就用到了分析:觀察它們的音高,樂曲組成的結構型式等。
光看,光想不做那是不行的,理論沒有實踐都是虛空的。不管你是多麼細心的人,不管多麼聰明智慧的人。你再會觀察,再會分析,若沒有實際的訓練都是沒有用的。因為音樂不是只拿來看,拿來分析的。而是要用實力來演奏的,只有演奏才能真正地讓人體會到音樂,感受到音樂,讓音樂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你需要拿起筆桿來寫,你需要抬起手來揮拍,你需要張開你的口來歌唱。你也需要在琴上來演奏這些樂曲。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只有這樣重複的訓練。你才能走進最後的彩排,你才能走上人生的舞臺。那日的鮮花,那日的掌聲才會向你迎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