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吳國古都丹陽葛城四百五十年 (一)​

2021-02-18 世界吳氏

吳國古都丹陽葛城四百五十年

   商朝末年,泰伯三讓周王,奔江南至荊蠻,梅裡築城建吳都,而後,周章授封、壽夢中興、季子傳承後三讓、闔閭強盛、夫差中原稱霸到失國,經歷25位國君,立國約650多年。然而,越王勾踐逼死夫差、擊敗吳國。越王幾乎將吳國子民趕盡殺絕,更慘的是要滅絕吳國的文化和歷史。從此以後,吳國沒有了文字歷史檔案,只有旁證資料和傳說。所以到當代,人們資本上只知道吳國開頭和結尾的歷史。其中,第六世至第十七世國王的歷史和故事基本沒有,至於這些國王所在的國都在什麼地方根本不知。吳國斷層450多年的古都歷史文化,這是一個千年之謎,也是歷史的欠缺,更是咱們吳氏後人的共同遺憾。2007年9月,在丹陽葛城考古現場傳來了佳音,發現了2500年至3000年的吳國城址,從此,揭開了吳國第二都城的神秘面紗。
   

   

考古前的葛城印象

葛城,在丹陽珥陵鎮祥裡行政村。

我的老家,也就在珥陵鎮祥裡行政村的吳家村。我從小生活、上小學和中學就在此行政村。後來讀高中及就業工作都在珥陵鎮上。很自然,對葛城、珥城、神墩遺址我都非常熟悉。

我兒時,對葛城的印象是:在我就讀的「紅廟小學」向南2裡路,有一個葛城村。那是六十年代的時候,為貪好奇,有一次我跟著大人去趕葛城東面的「尤堂廟」集場,經過葛城村,當時我的印象中,葛城村是在一座高墩上,也覺得有點神秘。村東面有一個葛城廟,廟再東面有一條南北向的河,河上有一張石拱橋叫葛城橋。

等長大以後,慢慢知道,葛城橋下面那南北向的河叫丁義河,一直向北流經王府莊橋、楊西橋、董家橋,翟家橋至陵口,就通達京杭大運河。

葛城;原來名叫葛城村。該村,自古坐落在一個大土墩上,四面高牆,南北各有一個大門,但四周有名為「鶴溪河」的護城河。1976年之前,葛城依舊居住著延續下來的後人。但四周城牆和護城河卻給外出農耕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後來,有人提議索性搬出城外,這樣居住在城內的人家,便陸續遷出。為了將空城合理利用,居民們先後推到城牆,在裡面耕種,這樣好端端的一個古城,很快變成了農田。

神墩;在我吳家村的正南面兩裡多路。我年輕時,凡在村南面種田勞動時,一眼就能看到神墩,它是一座高出地面五米多的大型土墩,都說有18畝地,它四面環河呈封閉型,一般情況下人們是上不去的。

珥城;二村(原珥陵鎮)人管它叫葛家港。我從小時候直到上高中,每到珥陵鎮上去上學或去辦事,必要從珥城遺址旁經過,原來它是一座半島型高墩,南、西、北三面環河,東連陸地。此高墩面積約30多畝地。

丹陽.有吳國先期文明

葛城以前,已有早期文明。丹陽地處寧鎮丘陵和太湖平原交替地帶。
   丹陽,山川秀麗,河網密布,物產豐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文字記載已達3000餘年之久。坐落在丹陽南門外的鳳凰山遺址,就是丹陽六千年前遠古文化的見證地。經過1989——2010年的三次考古發掘,發現疊壓的文化層共有八層,最低的第八層,就是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證明早在6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開發利用這片土地。春秋戰國時期,丹陽曾屬吳、越、楚、秦等國,其名始稱朱方、雲陽。行政建置始於楚威王滅越後,初置雲陽邑,與時之延陵邑(今常州)、金陵邑(今南京)齊名。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為風美縣,後又復名曲阿或雲陽縣。晉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西南延陵鄉置延陵縣,分東北部置武進縣。
   隋時,丹徒、蘭陵(原武進)縣分別併入延陵、曲阿縣,並以曲阿南金山鄉置金山府(後改置金山縣,即今金壇市)。唐代,於武德二年(619年)至五年,曾「以曲阿置雲州」,又改雲州為簡州,並分置武進、丹徒兩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曲阿為丹楊(陽)縣。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延陵縣為鎮,劃入丹陽(宋太平興國中撰成的《太平寰宇記》載:「唐代從木之丹楊,即今從阜之丹陽也」。又,《舊唐書》、《新唐書》、《元和郡縣誌》等皆雲唐天寶元年改為丹陽縣。按此記載,本書敘述宋代以後史事,一律稱丹陽。)自此,縣境地域基本穩定,丹陽其名延續至今。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改名為丹陽市。也許是丹陽人民熱愛家鄉之故,並因城南有座鳳凰山,城內有處地名為朝陽,故美其名曰「丹鳳朝陽」。

珥陵古鎮.歷史悠久

地名:一村,二村。護國,扶城。聯城,珥城,南城,東城巷,西城巷。武土墩,王土墩,老虎墩,茅善墩,太子廟。河道:葛城區內,南北向的丁義河與丹金河之間,有五條東西向的河相連,分別叫:前長溝、上長溝、下長溝、裡長溝、北長溝。一村,在中仙行政村的高頭村,也叫頭村。歷史比較悠久。在2005年考古發現有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周遺存。二村,即珥城行政村的珥東村,也是現在珥陵鎮的前身。公元502年,南齊蕭衍廢齊和帝,改國號為梁,是為梁武帝。武帝有一寵妃,乃珥村蔡氏。蔡妃美麗大方、知書達理,更與當朝皇后相處融洽。後來,梁武帝曾經贈送一付耳環於蔡妃,據說是價值連城。後來,皇宮裡的人又習慣稱她為「珥妃」。蔡妃一直常懷思鄉之情,怎奈處在深宮,身不由己。然而,卻紅顏薄命,年輕貌美的珥妃得疾病而死,武帝按照她的遺願,將蔡氏葬到她的家鄉二村。於是,二村遂稱珥陵,並發展成一個中心鎮。時至今日,已無人知道「珥陵」究竟在哪裡,只是傳說蔡皇妃的陵墓葬在珥陵的東南方。2005年,在中仙村萬畝良田改造、大規模土地平整時,推土機赫然推出了商周時期至漢朝以前的文物和遺址,也就是1800年至3500年前的歷史和文物,出土有三個歷史文化層。上面第一層,有一區西漢富人墓、東漢武將墓,分別出土了隨葬品、瓷器、陶器寶劍等許多文物。中間第二層,是戰國時期的古墓,出土有非常精美的玉璧。第三層,也是最底層,是商周時期的村落遺址,出土有石錛、石斧、鬲片、鬲足等文物。

葛城發現.源於丹陽市文化局長陳利慧

據歷史傳說,葛城是三國東吳孫權,封於重臣諸葛勤(諸葛亮兄弟)之城,從那以後「葛城」之名一直延續至今。沉睡地下二千五百年的吳城。2007年夏天,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震動了中華考古界:江蘇省丹陽市珥陵鎮「葛城」發現了距今2500至3000多年的吳國古城!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首次發現西周至春秋時期吳國早期的古城址,鎮江地區繼發現吳王墓葬和文物後多年來一直在苦苦尋找古城址,如今終於在丹陽有了重大發現。眾所周知,「吳越爭霸」時,吳國的都城是在今天的蘇州市,在丹陽市,何來比蘇州城早得多的吳國城址呢?從泰伯、仲雍在梅裡建國,吳國君王踏遍蘇錫地區,有史料和文物佐證。但季簡、叔達的足跡不太清晰,到第四代周章略有印跡。一九五四年六月,在鎮江丹徒大港鎮煙墩山,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銅器——宜候夨簋。共有銘文120餘字,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據歷史記載,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800年周朝,到了周武王、周康王時為想念先祖親人,派人到江南尋訪泰伯、仲雍的後代,結果找到了泰伯四世孫周章,看到周章已經是勾吳的君長,於是,周康王就正式冊封周章為周朝諸侯,即吳國的國君。據銘文記載,宜候夨簋是周王室封於周章為宜候之信物。據歷史記載,丹徒大港煙墩山區域,就是宜候周章的「宜城」,即當時吳國的國都。此地,就在現在的長江岸邊,由於時代久遠、加之長江水的不斷衝刷或地質的變化,「宜城」已不見了蹤影和遺蹟。一九七六年,丹陽司徒鎮發現了「鳳紋尊」等26件青銅器的窖藏。鳳紋尊的發現,改變了吳國沒有青銅器的傳統觀點,代表了江南青銅工藝的最高水準。關於葛城,老百姓只知道當地有個叫「黑城」的地名。根據當地的一座古橋上刻著的「葛城橋」判斷,葛城的地名由來已久。葛城地處珥陵東南六裡的偏僻處,交通不便,很少有人知曉。根據陳利慧局長介紹,十多年前,他在珥陵葛城東面的裡莊鎮任黨委書記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塊人跡罕至、雜樹叢生的神秘地帶。當時,他見這裡地形獨特,便意識到這裡具有開發旅遊資源的價值。為了熟悉地形,他從1997年起曾多次冒險進入四面環水、灌木叢生、地形地貌非常獨特的葛城遺址進行考察,正準備醞釀利用該遺址進行旅遊開發時,工作崗位進行了更換,但他對此一直念念不忘。2005年他擔任丹陽市文化局局長後,文物保護的職責感使他立即把葛城遺址的考古調查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從2005年底開始,丹陽市文化局先後數次邀請了江蘇省文物局、南京博物院、鎮江市文化局、鎮江市文管辦、鎮江市博物館等部門的領導和文物界的專家以及地市各級領導赴葛城遺址進行實地考察,並結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經過考古專家、學者對該遺址地形地貌和地面遺存、遺蹟分布現象的分析,初步判定該遺址為一座春秋時期的古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吳國古城.被護城河環繞

在考古現場,記者發現,雖然「葛城」已經幾乎在地面消失,但古城的輪廓依稀可見,護城河清晰可辮。只不過,曾經高達10多米、寬約24米的城牆,已經被楊樹林替代,至今仍然有約50米城牆佇立地面,只不過地面高度只有5—6米。據考古人員測量,古城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長190米,這裡只是內城,西周時這麼大的內城規格已經很高了。古城遺址佔地面積86畝,三道環濠面積約200餘畝,遺址核心面積有64畝,遺址高出地面3米,每道環濠圍繞遺址周圍而開挖,距遺址分別有8米、40米、60米距離,環濠深2—3米。古代的城有城有廓,即內城和外城,『築城以守君,造廓以衛民』,普通人不可能住在城裡。葛城的形制很獨特,水和城環環相套,從內城往外走,越過8米寬的壕溝,就是60米寬的外城,城外又是一道壕溝,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三層水環繞兩層城。這種水環城、城環水的結構和常州的春秋淹城一樣,但葛城的內城比淹城時代更早、規模更大。為了揭開「葛城』遺存的神秘面紗,丹陽市文化部門積極籌備經費,準備勘探試探工作。2007年6月,鎮江博物館獲準對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試掘,自7月上旬考古工作開始,在鎮江博物館研究員肖夢龍,武漢大學教授楊寶成的帶領下,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古勘探,「葛城遺址」神秘面紗已被初步揭開。考古人員首先對遺址進行一次比較全面的勘探和開挖二至三個探方,摸清其地下文化層堆積情況。經過試發掘,三個探方出土了以下文物:1,石器:石鉞、石犁、石箭鏃。2,青銅器:箭鏃、銅器殘件。3,工具:陶魚網墜。4,紅夾砂陶炊器錐型鬲足、鬲口沿及腹部等。5,泥質灰陶盤、豆、黑皮陶豆、內刻紋盆、圓底紅陶甕、罐等。6,幾何印紋硬陶壇、罐等。7,原始瓷豆、碗。紋飾包括:粗繩紋、細繩紋、藍紋、回紋、折線紋、方格紋、雲雷紋、菱形填線紋、編織紋等。在「葛城」中央,考古人員發現,有一座房屋的遺址,這座房屋很大,現場遺留的火燒土證明,這座房子的面積至少在25平方米以上,而當時一般住戶面積也只有10平方米左右,這座房子用途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通過對出土遺物的器型紋飾特徵考查,「葛城」遺址的時代,可以定為西周中期至春秋,下延續到戰國早期。

珥城.葛城的弟妹城

珥城遺址,在葛城遺址向北5裡,現在的珥陵鎮向南1裡路在考古發現葛城遺址後,在葛城遺址周邊,進一步考古勘探又發現了「珥城遺址」,它是葛城遺址的「弟妹城」,也是一座商業或者軍事重鎮。
   珥城遺址,是一座半島型高墩,南、西、北三面環河,東連陸地。此城的面積約50多畝地。據我熟悉的好友——珥陵鎮上的陸振球兄長說:珥陵鎮上的人自古以來管珥城遺址叫「葛家港」。諸葛勤被三國東吳孫權封於葛城,珥城作為弟妹城,諸葛勤也會帶家人身居珥城,同時在軍事方面又使用珥城。那珥城稱為葛家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經過葛城和珥城的考古後,丹陽市政府在2008年10月12日召開專家論證、新聞發布會,宣布對境內葛城遺址的考古成果,已通過江蘇省文物專家和國家高層專家兩次論證,一致認為:葛城、珥城遺址為極為重要的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吳國城址,其面積、規格遠遠大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淹城遺址。

神墩.祭祀坑內插有青銅劍

祥裡行政村,有一個神河村,它在葛城西北2裡,在我老家(吳家村)正南面2裡路,緊靠村西北有一個大型的圓形土墩,自古以來,人們管它叫「神墩」,四面由一條叫「神河」環繞呈隔絕狀態。平常人們步行是上不去的,古時候,可能是用吊橋放平,才能到神墩上去。我年青時經常在村南面種田,一抬頭就能看到神墩,但總覺得很神秘。2007年,隨著「葛城遺址」的考古發現後,考古發掘又傳來新喜訊,一座規模龐大的吳國早期祭祀「神墩」曾與「葛城」同步輝煌,至今仍然保留著較為完整的風貌。專家稱:「神墩是罕見的一大發現,為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素材,意義非凡。」在葛城北偏西2公裡的地方,有一個叫神墩的方形大土臺,長80米,寬70米,高約4米,周圍被30多米寬的水面環繞。發掘前,神墩上是一片菜地,這裡因地理位置偏僻得以保存至今。「神墩遺址」是墓葬區還是祭臺?考古隊本以為這是一座土墩墓,但發掘後才發現,這裡是一座公共祭臺,從西周早期使用至戰國早期,比葛城的歷史還要長。這是第一次發現吳國的祭祀場所,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敏認為:「神河頭是葛城遺址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本和葛城遺址相吻合。可以肯定神墩和葛城是同步發生、消亡的。」李則斌說:「與葛城遺址的三期城牆基本對應,是葛城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麼大的土臺完全用於祭祀是首次確定,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判定葛城的性質和葛城地址的地位是很有價值的,一般的城沒有規格開祭祀的,葛城的規格會很高。」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原本高出地面幾米的大土墩,如今已經成了圓形的平地。考古人員在發掘考古時發現,神墩的中心有一個約400平方米的大祭祀坑,深達3米,圍繞著它還有數十個小祭祀坑。每個祭祀坑都被反覆使用過,坑內出土的有鬲、罐、豆等盛器和炊器,這說明當時可能用食物作祭品,而這些陶器在使用後基本被打碎,這也反映了一種祭俗。另外,當時有火祭的風俗,證據是祭坑內有非常多的火燒痕跡,大量的草木灰把土壤染成了黑色。南博考古所原所長周厚本認為,「這肯定是一處大型人工堆積的祭祀神臺,因為土墩頂部是平面,可以排除土墩墓和居住村的可能。」但令考古人員不解的是,就在大灰坑的中央,一把青銅劍孤獨地斜插在土裡。這個劍看起來還是比較鋒利的,只是劍身沒有銘文。「這是一把柳葉劍,劍首為圓形,劍柄扁,中有扉菱,從劍刃仍然鋒利看,是一把兵器劍。」「出土時,劍插在一個直徑半米,深約30釐米的小祭坑內。」李則斌告訴記者,劍並不是常人能用的,由於劍稜上有缺口,說明它在當時是被用過的,但這把劍的主人究竟是一個如何顯赫之人?它插在公共祭臺沒被人拔走,留到2000多年後,祭拜的又是什麼人?插劍於坑內有什麼心願?與這把青銅劍有關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故事?李則斌笑笑,「那也是我們要追問的,只是現在還沒有答案。」為何劍插在土裡沒拿走,留到2000多年後,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究竟是什麼人持劍至此?他祭拜的又是什麼人?且尋遍整個神墩,沒有發現其他的兵器。這把青銅劍到底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沒有答案卻讓人浮想聯翩。」李則斌說。


吳家村大墳.吳國的陵墓

2007——2008年的考古發現,找到了吳國古城「葛城遺址。葛城、珥城、神墩,就在我家鄉所在的那個祥裡行政村。當時,我非常興奮,因為我一直愛好歷史文化,好像是一個天大的喜事。與人們歡度雀躍、奔走相告。我的老家吳家村,在葛城向西北4裡路,在村的東南邊,有一大片高出地面3——5米的墓群,就像三個小山丘,呈三點角型緊聯在一起,村上人一直叫它為「大墳」,面積有30多畝地。聽老人們說,從古以來至解放前,高墩上一直是樹木雜草叢生。解放後五六十年代後,其中,一區墳地,開墾種上了桃樹瓜果等作物。一區墳地,生產隊砌了養豬養牛的「社房」。一區墳地,平整後做了打穀場,並砌上了倉庫和蠶室。在平整土地、開挖扣牛塘和豬糞池時,發現有好多處不知多少年前的木質棺材。八十年代分田到戶以後,農戶為了砌樓房,又不斷的到打穀場這一片區上面去取土,從中發現了很多砌築在地下的古代磚牆和陶罐等文物。就說這大面積砌築在地下的古磚牆,保存了約2500年後,看上去比較有規則。八十年代有村上人將挖出來的古磚,拿回去砌養豬羊的小屋。這些數千年前大塊的古城磚,如今保存度都比較完好,現在那片打穀場地下還埋藏著,村上有兩家養豬羊的小屋牆上還可以看到。對於這一區墓群,我一直覺得是一個迷,究竟是誰家的墳、那個朝代的墳?是國王后妃、還是王公貴族?2007——2008年考古探測,發現葛城遺址後,考古人員認為神墩遺址就是吳王墓?考古結果卻沒有發現吳王墓,而是「祭祀臺」。我現在看來,吳家村墓群很有可能是西周——春秋,伴隨葛城古都同時期之「吳王墓」。經我考察發現,從葛城遺址到神墩遺址,再到珥城遺址同時有一條河相互連貫,而這條河上,又有專門一條支河通達墓群。綜合勘察分析,研究推理,很有可能就是西周至春秋吳國時期、其450多年、約十六世國王的陵墓,一條通往墓群的叫「夢安裡」 的河流,就是吳王壽夢過逝後,其靈柩上船運往墓地的河道,而「夢安裡」的河道名,就是指吳王壽夢來陵墓安息的含義,距夢安裡最近的有古磚牆的那片陵地,應該就是陵墓前的紀念堂或者殯儀館。很惋惜,2007——2008年葛城遺址考古時,我當時還在珥陵鄉政府上班,因工作比較忙,也由於自己對確認吳國陵墓的歷史認知缺乏自信,勇氣不夠,而沒有去匯報和請求考古人員,順便對這區墓群進行考古發掘,但這已成為我的遺憾,但同時又是我一直堅持不懈的訴求。現在,我還是真誠呼籲:丹陽和鎮江的文化文物部門,重新關注珥陵葛城吳家村墓群,著手進行考察,爭取組織考古發掘,如果考古證實是吳國450多年之陵墓的話,那葛城吳國古都就更加完整了。2008——2013年間,我在丹陽老家工作之餘,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針對葛城、珥城、神墩、吳家村墓群等文物遺址,走遍了本鄉鎮,以及周邊有關鄉村,實地考察、深入了解歷史信息,從而進行綜合研究。確認,在丹陽地區,沒有其它任何一處,這麼大且集中的墓群,同時它與葛城的距離和方位都比較合理。然後,我寫出了文稿,與大家廣泛交流,曾幾次向鄉鎮和縣市文化部門反映。很榮幸,我得到了名人殷顯春的青睞於幫助,他是丹陽文化研究會的秘書長、又是丹陽日報的主任記者,得到我的信息資料後,很快,他親自來珥陵於我一起,到葛城遺址群周邊進行實地考察。在2012年6月22日的丹陽日報,刊出了題為《迷一樣的吳國第一城》,對葛城古都400多年的歷史地位、吳家村陵墓的可能性、丹陽吳文化的新內涵,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報導。當時在丹陽文化界比較震撼,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推進了吳文化的探索與研究。

相關焦點

  • 2016年「電商百佳縣」排行榜揭曉!丹陽排名很不錯!​
    來源:丹陽日報原標題:2016年「電商百佳縣」排行榜揭曉!丹陽排名很不錯!
  • 我眼中的真女神-葛城美裡(一)
    其實美裡才是Z君心裡的真女神,在大家給我發的消息中,看到了很多童鞋對EVA中的人物分析有興趣,所以這次就大膽先從Z君最喜歡的葛城美裡開始,正好有網友深度分析了葛城美裡的性格背景等等你可能感興趣的事情,所以特此分享給大家~~由於原帖較長,Z君打算分幾次轉載,也有可能會結束,要看大家的閱讀數啦,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私信我提出你的建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問題。
  • 劉煥解讀八大古都6——是如詩如畫,這是一座多麼美麗的天使之城
    歡迎大家關注劉煥解讀八大古都,該系列首發於公眾號,原本是「劉煥讀城記」系列,今天修改後變成解讀八大古都系列。1、北京劉煥解讀八大古都1——為何新中國要定都北京?為何北京能成帝都2、南京劉煥解讀八大古都2——六朝古都南京是如何浴火重生的?
  • 丹陽首條金融街盛大揭幕
    4月23日下午,「誠信攜手·融合共贏——丹陽經濟開發區政銀企對接會暨金融街(000402,股吧)(匯金天地)揭幕儀式」隆重舉行。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市長黃萬榮,及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金融機構代表出席活動。 活動由丹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敏主持。 在觀看開發區宣傳片、匯金天地金融街宣傳片之後,丹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束克之致歡迎詞。
  • 為葛城美裡的錢包和肝臟擔心!在EVA中葛城美裡一年能喝掉多少啤酒?
    在EVA中,葛城美裡作為一位年前的指揮官,有著非常顯著的兩面性,在指揮戰鬥的時候沉著冷靜,在家裡則是一個酒鬼,家裡的冰箱裡屯了大量的啤酒
  • 葛城美裡-直到世界末日我才會與「你」分開
    姓名:葛城美裡日文寫法:葛城ミサト其它翻譯:葛城美裡、葛城見裡、美裡羅馬發音:Katsuragi Misato角色定位:EVA女主角之一年齡:29生日:1986年12月8日身高:163cm血型:A因為不忍真嗣一人獨自生活而申請他的監護權,並一起生活,性格豪邁爽朗,粗枝大葉,生活習慣也是奇差無比。
  • 這絕對是所有EVA手辦中,最色氣的一款葛城美裡!
    ^^^戳上方藍字「就是玩具」,關注最有範兒的玩具號^^^在EVA中,作為重要性不亞於明日香和麗的御姐型女性角色葛城美裡最近Union-Creative推出了一款EVA新劇場版的葛城美裡手辦,是不是精品我不敢說,但在我心中絕對是最色氣的美裡手辦,沒有之一!UC的這款美裡之前在WF展會上就頗受關注,大家的興趣點自然在大姐姐性感火辣的身材上哈~無論前後視角都福利滿滿,不愧是御姐屬性呢
  • 丹陽配鏡攻略2018
    「全國眼鏡丹陽造」,丹陽號稱「全國的眼鏡之鄉」。目前全世界將近一半的鏡片都來自這個常住人口不到百萬的城市,在當地有5萬多人從事著和眼鏡有關的行業,這裡也是亞洲最大的眼鏡集散市場,在中國,每4個戴眼鏡的人裡,就有3副是來自丹陽。丹陽佔據著全國眼鏡市場上80%的市場份額,同時還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眼鏡批發集散地。如何選擇一副好的眼鏡?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眼鏡?
  • 2020年丹陽最新通訊錄!超全
    生活在丹陽 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 一旦出現問題 該找誰?怎麼找?電話在哪? 別著急 只要你擁有這本丹陽最全通訊錄 遇到問題就不會手足無措啦! 這條微信非常重要,一定要收藏好哦!
  • 金光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丹陽侯
    丹陽侯,道域星宗掌教但上周丹陽侯猝不及防的退場實在是讓學人忍不住這雙手來碼一篇文來紀念他。這個角色真的通過不同段落的描寫實在是已經具有足夠的深度去剖析,回顧他的一生。陰謀,陽謀在人物塑造上,起初「丹陽侯」這個名字也是有點意思,一個道域星宗的修行人,門派掌教為何要加個「侯」字?又不是擁有爵位。
  • 少年三國志吳國新手攻略 吳國鐵三角陣容推薦
    其中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搭配方案,在吳國自然少不了鐵三角,分別是周瑜、魯肅和大喬。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少年三國志吳國新手攻略以及吳國鐵三角陣容推薦,感興趣的玩家可以看看哦。少年三國志吳國新手攻略:優勢2其中陣容中沒有競技場武將太史慈。周都督可是吳國陣容的核心,在遊戲的前中後期一般都是圍繞著大都督來進行培養的。
  • 古意·丹陽侯
    丹陽侯,金光布袋戲血戰天道篇的角色之一。從開篇我最討厭的人物一路逆襲,直到後來已成了我最喜歡、牽掛的。故事發生在道域,一個遠離中原的世外桃源。道域有四宗——刀宗、劍宗、陰陽學宗、紫薇星宗。丹陽侯隸屬於紫薇星宗,是星宗三垣之一,上有掌門師兄顥天玄宿,下有師妹天雨如晴。他是老二,太微垣,掌星宗刑罰戒律,行事嚴苛,不苟言笑,雷厲風行,手段狠辣不忌。
  • 丹陽這些地方入選江蘇首批名單,旅遊建設潛力大!
    三年培育 一朝上榜丹陽5個村正式入選江蘇首批傳統村落名單傳統村落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近日記者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經過三年的精心培育,首批107個江蘇省傳統村落名單正式出爐,其中丹陽5個村落入選。
  • EVA:葛城美裡明明拿著女主劇本,卻當不成女主,原因如下
    《新世紀福音戰士》即便已經完結14年,這部神作依然為觀眾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神秘感,期待著大家探索這部作品更多的內涵。《新世紀福音戰士》無可厚非是一部神作,但是關於這部作品的女主一直引起粉絲的爭議。其中大概是明日香和碇真嗣的CP粉,也有人磕綾波零和碇真嗣的CP。但在忘川看來,真正拿著女主劇本的其實是葛城美裡。
  • 《新世紀福音戰士》角色記——葛城美裡
    其實想了想,比起真嗣,還是先寫了葛城美裡,也許是因為共鳴很多,也許僅僅是因為,在把自己代入主角真嗣的上帝視角裡,美裡其實是為數不多的真正發自內心關心真嗣的人。EVA的出場角色裡,沒有人有正常的童年,這是因為在第二次衝擊發生後,很多人的命運就被決定好了,他們註定不會擁有普通的生活,註定要悲壯而醜陋地死去。
  • 丹陽的2020,就這四個字!
    丹陽的2020,就這四個字!2020年,雖然因為疫情擱置了一些進度但丹陽的民生工程建設從來沒有停下奔跑的腳步點擊圖片展開▼這一年丹陽在丹陽人的建設下愈發美麗:我們可以賞水景七峰湖
  • 世上曾有周瑜,是吳國之所以為吳國
    張昭一開始,並沒有把東吳當成一個獨立政權。曹操在官渡打贏了,要孫權送兒子當人質。張昭們是認可的,以為不妨臣服於曹操。可以說,張昭代表著中原士大夫勢力,不排斥漢朝的招安。此時就顯出周瑜來了。他和他舉薦的哥們魯肅,建議孫權絕婚,這意思:割據,獨立,自己當家做主。吳國所以為吳國,是從此開始。
  • 娛樂 | EVA重要人物-葛城美裡的經歷(文末有驚喜)~
    作為一個年近30的成熟女性,她有著孤獨封閉的慘痛的童年回憶,也有著不可告人的浪蕩的青年時代。葛城美裡,從小被父親拋棄(「NERV誕生」那一話),和母親一起生活,經常看到母親偷偷啜泣的她,天真地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導致了父親的離去,並不了解是父親為了研究捨棄了她們母女。
  • ​高臺文化旅遊民間故事徵集獲獎作品賞析--北涼古都駱駝城
    始建於東晉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後涼建康郡太守段業另立年號建立的北涼國國都。據《重修肅州新志》記載,駱駝城不但是北涼初建時的國都,而且是漢代樂涫縣、唐代建康郡的故址。是古時西通西域、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要地。伴隨著歷史變遷,幾經戰亂傾覆,唐大曆元年被吐蕃攻陷,歷時千年的古城從此荒廢,水源枯竭而荒廢。
  • 丹陽鋪就鄉賢「回歸回鄉回報」路
    丹陽曆代人文薈萃,鄉賢眾多。古有北宋末年為民請命,力主抗金的太學生陳少陽、近代有為國家命運奔走呼號的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和呂氏三傑(呂鳳子、呂叔湘、呂澂),當代有在南聯盟大使館為國捐軀的英雄記者許杏虎,更有呂敏、錢清泉等四位兩院院士和南京大學前校長匡亞明、著名主持人楊瀾等一眾文化名人,可謂才人輩出,眾星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