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5月底,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臺灣各界人士代表團再次來到大陸。
在與汪洋見面時,鬱慕明說,兩岸從來就同屬一個中國,希望兩岸攜手合作豐富實踐,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一個中國」一直是他堅持的,不過在40多年前,很難想像他與大陸會有這樣的互動。
1970年,美日兩國私自達成協議,準備在1972年把美軍二戰時佔領的琉球群島交給日本,其中就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美日無視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激怒了所有中國人,保釣運動由此而來。當時的鬱慕明,正在美國加州留學——那是保釣運動開展最熱烈的地方。
保釣運動
鬱慕明當然也參與了保釣運動。
但那時,冷戰還沒有結束,中美也還沒有建交。臺灣當局給留學美國的學生灌輸的有所謂「反共防共」、「恐怖肅清」和「社會噤聲」,卻並沒有「保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臺灣當局眼中,為了釣魚島和美國老大叫板並不值得,更遠遠沒有防範「共諜」滲透來得重要。
當時的西方世界正值危機,質疑資本主義和尋求變革的左翼思潮上升,臺灣留學生中出現了「左派」。
而鬱慕明參加的保釣組織也起了一個明面上和釣魚島似乎沒什麼關係的名字:所謂「反共愛國聯盟」——他們的任務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保釣」,一方面打壓「左派」。這個名字自然很能安撫臺灣當局的不安,而鬱慕明當時也曾非常認真地表示,看不慣那些「親共」的「左派」學生,經常在學校裡跟左派學生激烈地辯論,甚至於發生肢體衝突。
鬱慕明向來有一腔熱血,但這一腔熱血並不能幫他打破那個時代的局限。在那時鬱慕明的心中,「愛國」、「保釣」和「反共」可以共存於一個邏輯框架之下相安無事,而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也都因為一個同樣的原因:
「因為我是中國人。」
這是一個無懈可擊的事實,卻因為時間、環境的細節問題,讓鬱慕明要繞上一圈,才能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
時間是不等人的。蔣家王朝「反攻大陸」之聲言猶在耳,美國與中國大陸卻已經準備建交了。中國桌球代表隊到舊金山實現「桌球外交」的回訪,鬱慕明糾集一大批學生趕到機場,「問候」桌球隊員。
不過,鬱慕明這種反對「敵人」的行為,並沒有抵消他在保釣運動中針對臺當局的「罪行」。最後,活躍的保釣分子鬱慕明,因為言論「出格」,被臺灣當局要求提前結束學業,返回臺北。
現在看來,鬱慕明與臺灣當局的格格不入,其實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鬱慕明回到臺灣後發現,島內變了。「左派」學生只是觀點上存在分歧,而臺灣出現了黨外運動,試圖推翻國民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鬱慕明成為《疾風》主要筆桿子,反擊「黨外」人士,當時針鋒相對的「黨外」刊物是《美麗島》雜誌。後來,鬱慕明放棄教職競選臺北市議員,走上從政之路。
1990年,「立法院」。
當上民意代表的陳水扁不可一世。那時他面對的,是在島內頗有威名的郝伯村。
陳水扁打定主意要製造一場下不了臺的質詢:從早上質詢開始,一直問到中午11點,吃罷午飯,繼續猛批。場面一度非常尷尬,陳水扁罵得興起,不肯離開,而郝伯村被不斷質問,卻沒有機會回應,最終出來幾個看不下去的和事佬,多方勸解,陳水扁才勉強同意離開。
但陳水扁的「人來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練就,下臺就更不可能老老實實地走下去。一揮手,把講臺掀翻,回味了一下,感覺良好,於是又掀翻了郝伯村的備詢臺。
被陳水扁掀翻的桌子
現場一下子混亂了,郝伯村行伍出身,在島內也曾是狠角色,什麼時候受過這個氣?
不過郝伯村還沒光火,就聽身後有人一聲大喝:「你以為大家都怕你啊?!」沒看清是誰,一道人影閃過,一把椅子就砸到了陳水扁的面前。剛才還手舞足蹈的阿扁,氣焰當時矮下去了半截。
旁邊民進黨的盧修一見勢不對,想要幫阿扁,也抄起一把椅子,還沒舉起來,只見來人把眼一瞪:「你敢丟?」盧修一隻覺心裡一緊、手上一松,就默默退到一旁,而陳水扁更是趁著盧修一獨自難堪的瞬間,悄悄下樓,逃離會場。
事情發生得太快,這時,大家才仔細看清這個挺身而出的漢子。
鬱慕明。
當時的鬱慕明一砸成名,在政壇也留下「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傳說。
鬱慕明面對的從來都不只有民進黨。
1981年鬱慕明剛步入政壇時,國民黨高層出現黑金腐敗等現象,他和黨內的少壯派一起,組成「新國民黨連線」,在立法機構問政,以期待黨內改革。不過當時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權力極度膨脹,上任初期「事必言蔣經國」的他,日漸背離蔣經國路線。李登輝利用矛盾,施展手段,逐一清除黨內原本「正統」的蔣家勢力,扶持自己的親信,同時又排擠「新國民黨連線」這樣的少壯派系。
後來,李登輝想改變臺灣的選舉制度,鬱慕明堅決反對,遭到李登輝的猛烈打壓,他憤然於1993年8月與國民黨分道揚鑣,與其他六人一起成立新黨。「新黨」這兩個字是從孫中山的筆跡中找到兩個字結合而成的,也在向外宣示,「新黨」不「新」,要守住「根」。
何為根?鬱慕明所說的「根」,在於對中國人身份的堅定認同,在於對中華民族的堅定認同。
這也是2017年鬱慕明在新黨舉行24周年黨慶大會上所說的話。他說新黨一路走來,堅持自己是堂堂正正中國人的立場,堅持正確的民族認同,持續推動中國民族的復興,所以新黨是「中國人的政黨」。但是現在的臺灣社會,李登輝雖然早已下臺,但影響卻持續存在。當下藍綠都在「賣臺」,島內民眾缺少對和平統一的認知。
鬱慕明眼中的蔣經國時代,「反共」但不「反中」,而民進黨上臺後,推出一系列「去中國化」舉動,他痛心地說,現在有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說「我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但明明應該是「我是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被國民黨奉為圭臬,但在鬱慕明看來,論及民族、論及民生,臺灣都遠遠落後於大陸,即便國民黨再上臺,又有何顏面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於是,在兩年前的那場大會上,鬱慕明開口便說:「新黨要說,我認輸了。」
鬱慕明開始頻繁穿梭兩岸,推動兩岸交流。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大陸「破冰」,同年鬱慕明也登陸,他將自己的行程定位「民族之旅」。鬱慕明曾經先後獲得三位中共中央總書記接見,而有這種際遇的臺灣政治人物,實屬少數。
曾經身為所謂「反共愛國聯盟」一員的鬱慕明,對自己思想上的變化毫不避諱,他用新黨的社交網絡公開回應稱,當年「反共」是因為認為國民黨會為了孫中山所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而持續努力。但事實不是這樣,大陸摸索出自己的制度,搞經濟建設,取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反觀臺灣民進黨當局卻推行「去中國化」,分裂祖國,搞得民不聊生。
在2018年的海峽論壇上,鬱慕明說,「有人說自己是『臺獨』工作者,我說我們是追求祖國、中國統一的工作者」。
今年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紀念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探索「兩制」的臺灣方案,那句「兩岸的事由家裡人商量著辦」更是觸動到鬱慕明。
其時鬱慕明接受直新聞專訪,他告訴記者,自己專門統計出,並不算長的講話全文習近平提到「統一」一詞就有40次之多。
「總書記在意志上非常堅定,有信心,非常充滿信心。他是希望大家共擔民族大義,希望大家順應歷史潮流,所以他強調兩句話,『祖國必須統一』,這就是意志力;『祖國必然統一』 這就是信心。」鬱慕明如是說。
鬱慕明也並不諱言指出,臺灣各黨派目前看起來還沒有如何更好地實現深入交往的相關主張,那種「一切都丟給後代去處理」的態度是絕對不行的,所以要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是最佳解決方案。
新黨也是第一個站出來對「一國兩制」作出呼應的臺灣政黨。
這一次,將近80歲高齡的鬱慕明再次來到大陸。他對汪洋說,要強化同屬一個中國、追求和平統一的認同與責任,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如需轉載, 請在後臺回復「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搜索微博「直新聞」
為了方便大家查找歷史文章,咱們「直新聞」公眾號在菜單欄左下角「精彩內容」列表裡增加了「查找歷史文章」功能。點開「歷史文章」,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你想要的往期文章啦,快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