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曾進 好大夫
本文作者:曾進醫生
據說,91%的人都在摳鼻屎,
而剩下9%的人
打死都不承認自己摳過!
鼻屎,總自以為自己是人類好朋友,每天黏在鼻子裡和鼻毛大哥生活在一起,偶爾無聊了,也會偷偷的探個頭看看鼻外面的世界……悲慘的是,它們永遠逃不掉被消滅的命運,因為在挖鼻屎這個問題上,人空前地團結,誰敢說自己沒挖過呢?
每個人都「吃過」鼻屎,不用大驚小怪!
雖然鼻屎有時可以從鼻孔排出,有時被人們殘忍的挖出,但有時...鼻屎會跟隨著它的媽媽鼻涕一起流向喉嚨,從口腔吐出來,或者經過喉嚨進入食道、胃。
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知道鼻屎的粑粑麻麻是誰嗎?
鼻腔內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黏膜,稱為鼻黏膜。鼻黏膜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它們會派出許多粘液來保護、溼潤鼻子,也就是鼻屎的媽媽——鼻涕。
人們呼吸的時候,經常會闖進來很多不速之客,像灰塵、顆粒物、病菌等過敏原,他們和鼻涕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一個高興鼻屎就誕生了。為啥這幾天的鼻屎膚色偏黑(顏色較深),說明這兩天鼻屎的爹主要是灰塵。
挖鼻屎,真的讓鼻子很受傷!
1、鼻黏膜很容易受傷
鼻黏膜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它們大多細密且表淺,手指頻繁、用力的摳挖,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損或出血。一旦出血,還有可能是連續出,有時需要一到兩周才能恢復。
2、手不乾淨,會親自把細菌送進體內
人的指甲縫裡會攜帶大量的細菌,摳鼻屎時很容易把細菌塞進鼻前孔等部位,可能會造成鼻腔感染,誘發鼻前庭炎、鼻前庭癤腫等疾病。
3、挖的動作還會傷害鼻屎的大哥—鼻毛
鼻毛是灰塵進入人體的最後一道屏障,它可以阻攔空氣中的灰塵和病原體進入鼻腔,引發疾病。想保命的千萬不要亂拔鼻毛,不但會降低抵禦能力,還容易使毛囊發炎,如果鼻毛探出鼻腔,可用剪刀或電動剃鼻毛的刀清理,防止碰傷。
4、特別情況下會引起顱內感染
不要認為,只要沒摳破,就沒什麼大事。因為摳鼻孔本身就已經對鼻黏膜造成了輕微的損傷,從而降低了鼻腔的細菌抵禦能力。要知道面部三角區就在這裡,一旦發生較嚴重的鼻腔感染,化膿性感染經面前靜脈、眼上靜脈、眼下靜脈等進入顱內的海綿竇,可引起海綿竇炎症,最終導致「海綿竇血栓形成症候群」,屬於顱內感染,不及時治療,死亡率極高。
摳鼻屎的正確姿勢
有了鼻屎也不是說不能清理,只是一定要換個「溫柔點的方式」。
自食其力,擤(xǐng)鼻涕
推薦指數:★☆☆☆☆
很多鼻屎都可以通過擤鼻涕排出,尤其是感冒或發燒時,鼻腔內的鼻涕增多,會有不通氣的感覺,這時一般都會狂擤鼻涕,大大降低了鼻屎的「存活率」,完全不用挖。缺點是對於「執拗」的鼻屎,這招不太管用。
對付硬鼻屎,加個棉籤
推薦指數:★★★☆☆
如果你用手挖的鼻屎比較「難纏」,緊緊地黏在鼻黏膜上,不要驚慌,可以用棉籤蘸浸溫水來清洗鼻孔。或者微塗一些香油、橄欖油等油性物質進行溼潤後再衝洗。如果你身邊沒有這些東西,並且又迫切需要挖鼻屎,也可以把紙巾潤溼,然後...(你懂得)
學會自己洗鼻子!
推薦指數:★★★★★
第一步:先把手洗淨
第二步:一隻手掌捧著,把鼻腔伸過去,輕輕把水吸進鼻腔裡(別太用力,小心直接吸進口腔裡)
第三步:然後再把鼻腔裡的水擤出來,反覆幾次衝洗後,鼻屎已經清理完畢,你會感覺神清氣爽!
醫生建議大家用溫鹽水清洗,溫度控制在35℃-38℃。(最好不要用自來水衝洗鼻子,洗後反而更容易乾燥。因為清水與鼻腔黏膜分泌物的濃度不一樣,會破壞鼻黏膜),目前很多醫院都有配製好的鼻腔衝洗液出售,如果不想花錢,自己配製也可以。方法:將3克精鹽(最好用不含碘的食用鹽)加入300ml溫水中,或者將2克精鹽和1克小蘇打加入300ml 溫水中即可。
小提醒:
挖鼻屎確實是一件挺愜意的事情,但對健康並無好處,尤其是對兒童。除非鼻屎引起了不適,阻塞了空氣的流通,不然您就讓他們留在鼻子裡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摳鼻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