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什麼最重要!買買買最重要!
無論是買到快遞爆倉的雙十一,
還是令賣場如戰場的黑色星期五,
全宇宙人民一年之計在於 「買」 的心情都是一樣一樣嬸兒的!
而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年底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自然也是多到炸裂。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一個有著70多年歷史的港版「雙十一」的故事,先來看兩張圖:
(圖片來源:東網)
沒錯!這是上個星期六香港第51屆工展會開幕前夜,香港市民通宵排隊等待的場景。
擁有70多年歷史的「工展會」在香港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少香港人每年都逛這個大型戶外展覽會,作為年底置辦年貨的家庭保留節目。
年底工展會吸引不少香港市民
會場上展銷有林林總總的中外品牌。食品、廚具、電器等一應俱全,很多攤位更提供折扣優惠,最厲害的當數「一元搶購」,賣的還都是養生湯包、高麗紅參、膠原蛋白等高檔產品。
$1鮑參福袋
而且,會場還舉辦工展小姐選舉、攤位設計比賽及多項投票贏巨獎活動,其中工展小姐選舉已有近60年歷史,堪稱香港選美的始祖。
工展小姐選舉
(圖片來源:東網)
因為優惠太大力、市民太熱情,為了防止混亂情況,今年大會還新設置了「超級優惠排隊區」,為各種「一元優惠」設排隊專列。
市民可在9日晚10點起排隊,第二天10點半以先到先得形式派籌。這就引發了上面通宵排隊的情況。
工展會商品搶購潮
說到香港工展會,就不能不提它的歷史。工展會全名是「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1938年創辦,目的是推廣香港本地工業品牌丶產品展銷。
(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工展會)
(紅磡填海區的工展會)
一年一度的工展會,在過去那個娛樂節目匱乏的時代,曾是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平民嘉年華,入場人士不但有免費禮品,還可看到邵氏明星丶投票選出心目中的「工展小姐」。
鄧麗君在1970、1972年兩度榮獲「白花油慈善皇后」榮譽
在當時,工展會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節目都令市民樂而忘返。
70年代工展會
但數十年來,隨著娛樂活動的井噴和消費水平的上漲,工展會早已不是香港市民唯一的選擇。
有商家表示,近年參加工展會目的只為清貨,而事實上,大部分本地工業已轉向內地,工展會的角色也轉為積極為港貨打進內地市場。
價平質優的港貨對內地遊客極具吸引力,工展會也成為一些旅行團主打的旅遊線路。
工展會購物一日遊海報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恆在工展會接受採訪時還表示,明年工展會將拓展至北京,預計於6月27日至7月2日舉行。
香港廠商會會長李秀恆
但素,親,在內地我們有萬能的淘寶啊!
比不了香港工展會78載風風雨雨的資深背景,2003年在內地成立的淘寶按年頭算來只有13歲,然而憑藉自身的飛速發展,淘寶依靠網際網路這個平臺在電商事業上成長迅速。
「雙十一」網購狂歡節自幾年前開辦以來,每年的營業額都在成倍成倍的增長。
2016年雙十一成交額1207億
正所謂青出於藍勝於藍,長江後浪拍前浪。仔細想想,淘寶上匯集無數商家打折打到腿折的雙十一促銷,不就是將地點從線下搬到線上的年度工展會麼!
在這樣電商時代步步緊逼的大潮下,今年的工展會也坐不住了。順勢推出了網上服務,消費者可在Yahoo Store的 「網上工展會」 進行網上預購,再在工展會現場取貨,部分貨品低至1至3折。
工展會網頁
把網上工展會的價格和天貓同款產品的價格作個比較,以香港老字號位元堂為例:
以位元堂天貓旗艦店銷量前五的產品做比較,同款產品天貓價格(人民幣)普遍高於網上工展會價格(港幣)。
工展會不僅打折力度毫不手軟,而且由於貨品均由廠家直接生產,還不會買到假貨,這比雙十一還要厲害啊!
雖然此次網上工展會部分賣的質優價平,但香港本土電商企業的缺位和窘境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在香港,常見的電商網站多是「拿來主義」的產物:如亞馬遜、eBay等歐美電商。
HKTVmall主席王維基
早前致力於打造「香港人自己的網購平臺」的HKTVmall,被斥貨品雜價格貴,經營兩年來每年虧損約2億元,主席王維基稱,估計未來數年也難達到收支平衡。
那麼問題來了,零售業「繁花似錦」的香港,為何電商業卻「寂寞如雪」呢?
從英語老師到亞洲首富,馬雲爸爸的成功離不開他背後千千萬萬的剁手黨。這也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基本要素:用戶受眾基數大,市場前景廣闊。
但擁有735萬人口的香港市場,與內地6.88億的網民相比,用戶基數可以小到忽略不計,無形中增加了盈利難度,要知道,市場規模是電商盈利的一個基本點。
各地區電商市場規模比較,香港在最後那個快看不見的小點
「一去二三裡,711四五家,商場六七座,八九十sasa」 。無論是啥都賣的便利店,還是老打折的購物中心,香港零售業遍地開花的常景足以配得上購物天堂的美譽。
尤其是隔三差五的打折促銷季,實體店的東西有時候比網上還便宜。香港人很大程度上已經依賴於實體購物,可以說網購思維還沒有成型(至少不依賴網購),本土電商確實很難找到合適切入點。
香港土地是公認的稀缺資源。如果要發展電商,地租,倉儲必不可少,可這對於寸土寸金的香港來講,代價太高。
另外,有網購就得送貨吧,香港高昂的人力成本怎麼算呢?高額的物流成本也讓電商的發展陷入瓶頸。
每一個行業的落敗,都躲不開人才流失這一原因。以房地產丶金融為支柱產業的香港,社會主流價值觀並不推崇創業。
在許多香港人的慣性思維裡,為已經壟斷整個香港的大佬們好好打工,升職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香港的電商業一直不溫不火,但也還是有不少人在積極推進香港電商的發展。
今年8月,李秀恆在博客上發表言論指出,香港的網購事業發展還需政府部門的推動。他表示,政府應盡力把香港打造成國際物流中心,而大嶼山將是最佳地點。
大嶼山
隨著港珠澳大橋「合龍」及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開始啟動,未來的大嶼山,擁有海陸空對外交通便捷的優勢,加上優越地理位置,很適合成為商品集散地,能夠為香港的跨境網購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所以,現在香港跨境電商業風起雲湧,大嶼山避風港機會是否若隱若現?
還是工展會78載風頭無量,香港緊追內地電商事業龜兔賽跑?
歡迎懂的小夥伴留下你的評論!
圖片及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為Amandahahaha原創,港漂圈首發,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請發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