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為何離婚再娶?13年後馬蘭說:我們只是完成前世的約定

2021-02-07 小夢說史記

世間的婚姻有很多種,有無名分卻存事實的婚姻,如許廣平之於魯迅;有有名分卻無事實的婚姻,如朱安之於魯迅;有有名分有事實卻無愛情的婚姻,如江冬秀之於胡適;有無名分卻有愛情的婚姻,如陸小曼之於翁瑞午;還有一種令人稱羨的,就是既有愛情,又有事實的婚姻,這樣美滿的婚姻在世間不少,不過,也並非很多,很多人要得到這種人間美眷,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甚至很頂住一些誤解甚至責罵的,凡事不易,何況美好的婚姻?

但凡建立在盛名與鮮花下的愛情,往往也如鮮花一樣脆弱,風雨一來,隨之凋零,如同流水,道是有情卻無情;真正美好的愛情,是建立在欣賞、信賴、並肩奮鬥下的,這樣的愛情,歷久彌新。

世上所有美好的愛情,都是值得欣賞的,更是值得祝福的

以寫散文聞名天下的餘秋雨,曾經深情地寫過一首深情的詩《我在等你》,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或許人一生可以愛很多次,然而總有一個人,可以讓我們笑得最燦爛,哭得最透徹,想得最深切。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夕陽下了,我在山邊等你。葉子黃了,我在樹下等你。月兒彎了,我在十五等你。細雨來了,我在傘下等你。流水凍了,我在河畔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們老了,我在來生等你。」

讓餘秋雨如此深情等待的人,就是餘秋雨離婚再娶、順逆堅守、相伴一生的妻子馬蘭。1992年,餘秋雨與小其16歲的馬蘭結為了夫妻,二人婚後並無孩子,但如今近30年過去了,二人依然恩愛如初,如果說時間是愛情的「試金石」,我相信餘秋雨和馬蘭的愛情是真心的,婚姻是牢固的,而且都是美好的。

生活中的馬蘭

世上所有美好的愛情,都是值得欣賞的,更是值得祝福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馬蘭愛上了餘秋雨,而餘秋雨又是如何冒著「陳世美」、「負心漢」的罵名而與馬蘭堅定地走到一起的呢?

我想就是前面所說的三點:欣賞、信賴、並肩奮鬥。

天賦異稟的文學少年,青年學者

別看今天的餘秋雨這麼聲名遠播、風光無限,當初那個年代,他也與許多人一樣,是經歷過貧窮、飢餓、掙扎甚至屈辱的。但他有一個特別好的優點,就是好學;還有一個異乎尋常的特點,那就是聰敏。

講學中的餘秋雨

1946年,餘秋雨生於浙江省餘姚縣的一個小鎮(今屬浙江省慈谿市),他並非出身於書香門第,更非大家望族,但他有一位希望他能受到良好教育且為此非常努力的好父親。餘秋雨讀書發蒙早,9歲時小學就畢業了,之後,父親為了讓餘秋雨受到更好的教育,要求他報考上海的中學,餘秋雨成績本來就好,加上父親的鼓勵,而且天資聰慧、從小喜歡文學的他,果然考上了上海的中學。1963年,17歲的餘秋雨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文學系。1968年知識青年下鄉,餘被安排到軍墾農場勞動,4年後的1971年,因為上級安排要編新教材,餘秋雨被抽調回來,以上海戲劇學教師的身份分配到復旦大學魯迅教材編寫組,編寫語文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編教材的都是抽調的原高校教師,餘秋雨以一個剛剛畢業不久還未正式教過一天書、差不多還等同於大學生的身份參與其中,一方面是學院對他的信任,另一方面是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確實勝過很多人同齡人。

確實,儘管當時的文化氛圍極為稀薄,但在上海多年的學習,和從小對文字的敏感,加上在他叔叔的影響下讀了很多名著,使他有了很深厚的文學素養,在文學上表現出異乎常人的領悟力和表現力。

那些世上有所創造的人,大都會有著尋常人不一樣的機遇,大都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大都會在別人都認為不是道路的地方,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來,因此,所有的創造之初,都是自己的探索和別人的誤解,餘秋雨的經歷,也莫不如此。

有夢想有選擇的馬蘭

在所有的人都瘋狂地投入到某種狂熱運動之中的時候,餘秋雨曾經躲進上海戲劇學院和復旦大學的圖書館,埋頭讀書,古今中外的名著,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戲劇學典籍,無不涉獵。他還曾經因為躲避一個追查,遠離了上海,躲到浙江奉化一個無人光顧的小山上的一座小木屋中,這個屋中正好有許多古籍,那段時間,他埋頭於《四部叢刊》《四部備要》這些古籍中,心無旁騖地讀起了書來。

餘秋雨有著參與世事的一面,也有遠離世界的一面,就是那些遠離世事和世界的時間裡,他煅靠出了自己豐富的學養、敏銳的洞察和個性的思考。於是,他在圖書館裡開始編寫《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學》《觀眾心理學》等學術性極強的書籍,後來陸續出版,他因此而成為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最年輕的學者,1985年,餘秋雨在王元化等許多著名專家教授的極力推薦下,被評為上海戲劇學院最年輕的教授,1986年又被任命為院長,成為上海高校一顆明星。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

所有美好的事物,幾乎都是從偶然開始的。

就像徐志摩詩歌《偶然》中所說:「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映在你的波心」,馬蘭和餘秋雨愛情,也是這種雲與波的偶然相遇,最後撞擊成感情的驚濤駭浪的。

在餘秋雨與馬蘭的故事中,很多人都以為餘秋雨在盛名之時找上了馬蘭,是馬蘭貪圖餘秋雨的名氣和錢財而第三者插足似的,其實,這是一種很深的誤解。

一方面,馬蘭與餘秋雨相識、相交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彼時,馬蘭是全國著名戲劇演員、電視明星,餘秋雨當時最多在上海高校有點知名度,而馬蘭卻是全國著名的影星,還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出演過節目,幾乎家喻戶曉。

劇中的馬蘭

另一方面,餘秋雨當時不但名氣甚微,就是家境,不說貧困,至少不富有,無論因名因錢,都不是馬蘭看上他的原因。

馬蘭看上餘秋雨,真正的原因是餘秋雨的才華。

馬蘭是黃梅戲演員,餘秋雨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有一次,一位馬蘭敬重的老藝術家送給她一本餘秋雨的《藝術創造學》,並說:「藝術工作者一定要讀讀這本書。」讀了完後,馬蘭立刻被餘秋雨的睿智和深厚的學識折服了。以後,只要餘秋雨的著作出版,馬蘭就會買來先睹為快。後來,馬蘭有一回到上海演出,便主動打電話請餘秋雨去觀看,從此,二人開始了交往。

一起度過,相攜相扶下的《文化苦旅》

物質的拉攏,不可能產生美麗的愛情;金山銀山的堆積,更不可能產生真正的愛情。寶馬輕裘之下,只有金銀閃爍的光環,表面豔麗,實質暗淡,如同玻璃產生的幻像,一碰即碎。

中年餘秋雨

世上任何牢固而堅貞的愛情,都必須經歷一種共性的支撐,或一起共過憂患,或一起度過難關,或共同奮鬥過事業,或一起開創過奇蹟,這樣的愛情,既有故事,又有波折,既有奮鬥

的艱辛,又有獲得的幸福,愛情因此而美麗,而牢靠,而堅貞。

1992年,與前妻李紅離婚後,餘秋雨與馬蘭結為了夫妻,而在此之前,餘秋雨還作出了他一生中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決定。

當時,餘秋雨做出的重要決定,就是辭去公職,雲遊四海。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前途上,餘秋雨都是一片光明的時候,他為什麼要辭職呢?原因只有兩個字:夢想。

餘秋雨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探索華夏文明的源頭,挖掘中華文化的意蘊,揭示中國文脈的走向,丈量中國歷史的厚度。他的文化積累,他的文學敏感,一直鼓動著他要把這些弄透、看清,用文學的筆觸,將它們變成清晰而美麗的歷史文化圖景,給自己一個印證,給歷史留下一個脈絡,給中國文化作出另一種精彩的詮釋。

於是,餘秋雨在學院和上級多次真誠的挽留之下,固執地連寫二十多封辭職信,態度堅定地辭去了包括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在內的公職和一切榮譽職務,孤身一人深入戈壁荒漠,以「穿越百年血淚,尋找千年輝煌」為主題,系統考察中國文化的遺址,根據沿途所看所想,寫下了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散文,就是後來的「歷史文化大散文」。1992年,餘秋雨將這一系列發表在《收穫》雜誌上的「歷史文化大散文」,結集為《文化苦旅》出版,出版後迅速風靡全國,不但在整個華人讀者中產生巨大影響,許多著名作家如大陸的賈平凹、臺灣的白先勇、香港的金庸等讀後,皆給予盛讚,金庸大俠甚至將餘秋雨與魯迅先生並舉,可見《文化苦旅》一書的影響之大。

文壇大俠金庸先生

這種影響,估計餘秋雨當初預料不到到的,馬蘭估計更會預料不到。

餘秋雨當年辭職,曾與馬蘭有過商量,馬蘭欣然支持,因為她知道是夢想催動著餘秋雨的腳步,她不但支持,在餘秋雨當時經濟拮据、無考察經費難以成行時,她還拿出了自己身上僅有的四萬餘元錢傾囊相助,支持餘秋雨開展文化考察,當時,二人並未結婚,餘秋雨也不過還只是一位行囊空空的文化學者。

不久,46歲的餘秋雨同30歲的馬蘭結為了夫妻。

因此,我相信餘秋雨與馬蘭的愛情是真誠的,是堅貞的,更是美好的。

共度難關,相互扶持,這樣的愛情,才來得真實,才可能堅貞,才鑄就美好。

一起走過

隨後,在馬蘭的全力支持下,餘秋雨繼續用腳步丈量中國文化的深度和廣度,繼續進行考察,相繼寫出了《行者無疆》、《千年一嘆》、《中國文脈》等「歷史文化大散文」系列作品,出版後依然好評如潮,再度風靡整個華人閱讀界。

馬蘭被餘秋雨的智慧、博學、人格魅力深深打動了,二人的結合,是彼此欣賞、相互信賴、並肩奮鬥的結果,二人結婚13年後的2005年,馬蘭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談到她和餘秋雨的愛情時時幸福而坦誠地說:「我和餘秋雨在一起的感覺非常奇妙,和他就像在上輩子就結過婚一樣,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個約定。」

世上最美好的愛情,也莫過如此吧,欣賞、信賴、共同努力、彼此依靠、談到對方時臉上溢滿幸福……

餘秋雨今年74歲,馬蘭已然58,那白髮蒼顏會觸動你內心最溫柔部分

在歷史與美景中穿越,時有意外驚喜

餘秋雨的「歷史文化大散文」系列中的每一篇文章,既流暢,又精美,那些文字和句子,就像散落在字裡行間的珠玉,閃爍著詩情畫意,閃爍著思想的光芒,那些美文、神思、妙句,不勝枚舉,俯拾即是,流連其間,讓人如在歷史與美景中穿越,時有意外的驚喜,令人怦然心動。

我購於1992年至今仍擺在書桌上的《文化苦旅》

餘秋雨的散文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國沒有哪部散文著作,如餘秋雨的「歷史文化大散文」一樣捲起過如此大的旋風,當年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後,不僅風靡文壇,幾乎可以說風靡整個中文閱讀世界,無論學者文人,還是大中學生,更兼職員白領,幾乎人手一冊,連出五版後正版沒有跟上之時,連盜版都「暢銷」不止,據說那時上海掃黃,被拘的從業者口袋裡銷售的,必有盜版的《文化苦旅》。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1992年購買的《文化苦旅》一書,至今差不多30年了,我一直把這本《文化苦旅》擺在我的書桌上,始終作為和加強文學修養的範文來讀,閒來一翻,春風滿面。

作為《文化苦旅》的忠實讀者,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評價這本書,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閱讀的啟蒙書,啟蒙的是我們的文化精神,這本身就是一場文化的苦旅。

或許,有生之年我們不會去很多的地方,但讀《文化苦旅》,餘秋雨能用他的文字,帶我們領略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茶馬古道……這些壯麗景觀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這本書還是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是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以及新課標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讀一本書,那麼《文化苦旅》是我的首選。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你會在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景。

它不僅是我們的枕邊書,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精神良藥。

這本經典之作只要38元。

點擊下方橫幅購買↓

相關焦點

  • 八卦獵頭:馬蘭和餘秋雨,相差16歲的情感之路
    馬蘭在接受朱軍的一次採訪中說:「我非常了解我的丈夫,他是一個極其極其善良的人,這幾年應該是我們家庭生活當中最艱難的幾年,但是也是最充實的幾年。現在也是我們最快樂的,因為我們度過了心理那種周期,剛開始有點不適應。我看到他的同學包括他的朋友對他的肯定,我心裡非常踏實,我覺得我還沒選錯人。」
  • 馬蘭曾插足餘秋雨婚姻?嫁給餘後成了文化使者,卻離開了黃梅戲
    馬蘭可謂是黃梅戲界曾經的「一姐」,各類獎項多得數不過來,也成了團裡的臺柱子,特別是1984年,她以一首《女駙馬》亮相央視春晚,更是讓她名聲大噪。她無意中讀到了餘秋雨所著《藝術創作工程》,一下子就被餘秋雨的文採與睿智所折服。後來她去上海演出《遙指杏花村》,她冒昧地打電話邀請餘秋雨看戲。餘秋雨如約而至,她本以為他會是一個耄耋老者,沒有想到卻是一個年質儒雅中年男人。兩個人這是第一次見面。馬蘭仰慕餘秋雨的才華,餘秋雨欣賞馬蘭的傾城,兩個人初次見面就互生好感。
  • 相伴餘秋雨28年的馬蘭,滿滿是感觸,終於懂得餘秋雨原配的心酸
    最初的定情是這樣說的:「和餘秋雨在一起的感覺太美妙了,我和他就像是上輩子結了婚,這輩子要做的就是完成前世的那個約定。」可見,彼此愛慕、相愛,相處得溫馨。但如今,餘氏與女作家之間的緋聞又傳了出來,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馬蘭和他的結合中餘氏透出的見異思遷,在當時情情有獨鍾時並沒有感覺到什麼,現在卻讓她有點不安。
  • 棄13年糟糠妻,娶小16歲美女,餘秋雨是文學才子還是「渣男」?
    餘秋雨是當代文壇的知名人物,但是對他的評價一直都是褒貶不一的。有人說,餘秋雨是文學才子,也有人說他是感情"偽君子"。原因是:餘秋雨和小他16歲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的結婚前,和原配妻子李紅有一段維持了十三年的婚姻。
  • 「唐僧母親」馬蘭黃梅戲第一人,嫁大16歲2婚餘秋雨至今沒娃?
    楊潔接送了馬蘭不假,但也只是在拍戲的時候,專門派人接她來到現場,由於戲份不多,馬蘭只用了一天時間便拍完了唐母的所有戲份,因而事後楊潔又專門派人再送馬蘭到了機場。為了拍好《西遊記》,楊潔禮賢下士,力求將她認為最合適角色的演員都請來劇組,但當年劇組的資金著實有限,因而豪華的包機場面,實在是子虛烏有。
  • 演員馬蘭邂逅文藝界文豪餘秋雨,短短時間就決定嫁給他
    當紅女星馬蘭文壇大俠金庸先生就曾在餘秋雨寫成《文化苦旅》後評價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然而有趣的是,魯迅先生棄糟糠妻朱安娶小其18歲的許廣平,餘秋雨棄糟糠妻李紅娶小16歲的馬蘭,也是前後若是、出奇的類似,魯迅先生與朱安確實心隔千裡、無法舉案,在孝順與愛情之間,選擇了不離再娶,也屬萬般無奈。那麼,餘秋雨娶小16歲新歡,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馬蘭為何嫁餘秋雨?有人說因為餘秋雨的一本書,其實是佳人遇才子
    作家餘秋雨與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的愛情,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愛情,即便兩人差著16歲。而馬蘭之所以會在「花樣的年華」裡傾心餘秋雨,主要原因在於她對知識分子有著一種純天然式的崇拜。據說,馬蘭和餘秋雨的愛情,是緣於一本書。
  • 馬蘭:演"唐僧"母親全劇無臺詞,30歲插足餘秋雨婚姻,今如何
    &34;但是事實只是楊潔派人接送了馬蘭,不過這樣的待遇也不是誰都能享受的。還有一點就是在劇中,馬蘭的戲份居然沒有一段臺詞,全程都是音樂和背景聲搭配,可以說馬蘭是最輕鬆的一個演員,但是也是留下影響最深刻的演員。
  • 《西遊記》千裡搶馬蘭,為何全程無臺詞,命中注定金花嫁才子
    《西遊記》時間很早,馬蘭剛剛成為五朵金花後不久,《西遊記》劇組還在籌備期,楊潔作為央視戲曲轉播導演錄製《女駙馬》時就和她約定了,將來在《西遊記》中出演角色。年認識餘秋雨時他已經是有一個女兒的有婦之夫,而餘秋雨決定離婚時,他的前妻李紅正在深圳為家庭打拼。
  • 李紅:和餘秋雨生活14年被拋棄,終在坎坷中活出精彩人生
    環顧清貧的家,餘秋雨陡生一種「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慨嘆,最終容許了妻子的央求。有了李紅每個月如期寄回的工資,全家人的生活這才得到了保證,全身心投入創作的餘秋雨終於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散文集。餘秋雨為什麼在和馬蘭結婚之前寫下《文化苦旅》?他想表達什麼?餘秋雨由於和小他16歲的黃梅戲扮演藝術家馬蘭的婚戀,備受爭議。緣由是餘秋雨在娶馬蘭之前,和原配妻子李紅有一段維持了十三年的婚姻。
  • 馬蘭:演"唐僧"母親全劇無臺詞,30歲插足餘秋雨婚姻,今如何
    但是事實只是楊潔派人接送了馬蘭,不過這樣的待遇也不是誰都能享受的。還有一點就是在劇中,馬蘭的戲份居然沒有一段臺詞,全程都是音樂和背景聲搭配,可以說馬蘭是最輕鬆的一個演員,但是也是留下影響最深刻的演員。終於那一天她發現了丈夫的秘密,兩個人也敞開天窗說亮話,同年7月份,餘秋雨提出離婚,李紅默默籤字,唯一的要求就是帶走女兒。
  • 馬蘭為何嫁給餘秋雨?是真心相愛的,這個事實外人是無法否認的!
    馬蘭沒背景後臺,黃梅戲五朵金花,內鬥激烈,馬蘭選擇離開找一個靠山,離別黃梅戲這個生她養她,靠黃梅戲出名揚名的舞臺,決絕離開,義無反顧地走了,自私之極,去過她男歡女愛的兩人世界。馬蘭的丈夫是餘秋雨的學生!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時病逝,院長餘秋雨在處理這件事情時認識馬蘭!!
  • 餘秋雨妻子馬蘭,被爆「耍大牌」,演戲時專機接送,就演幾分鐘?
    餘秋雨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同時坐擁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等十幾個榮譽稱號,出版了許多文學著作,可以說是達到了文化教育界的巔峰。餘秋雨曾在一段時間引起轟動,並不是他的文學作品又獲得了大獎,而是他的家事,餘秋雨與結髮妻子李紅結束了13年的感情,迎娶了小16歲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
  • 相差16歲,黃梅戲女皇馬蘭,為啥下嫁餘秋雨?韓寒的嘲諷太過分!
    同是「老夫少妻」組合,科學家楊振寧,從2004年起被群噴「老牛愛吃嫩草」到現在,16年來飽嘗五花八門的人身攻擊,始終無法解套。對於文化人,我們似乎就寬容太多了,餘秋雨與嬌妻馬蘭喜結良緣,好些年內,群眾無不拍手叫好。
  • ​讓餘秋雨為她拋棄妻女,原配還表示不怪她,馬蘭到底有何魅力?
    在父母的影響下,馬蘭自幼長相出眾、多才多藝,長大後順利考入安徽藝術學院,畢業後成了一名黃梅戲演員。在學生時代的時候,馬蘭就愛看餘秋雨的書,被他的睿智和學識所深深吸引。後來成了知名演員後,有一次一位老師借給她一本叫做《藝術創作工程》的書,馬蘭再度被餘秋雨的才華所折服,心裡有了認識他的想法。恰巧不久後她要到上海演出黃梅戲《遙指杏花村》,就給當時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的餘秋雨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過來看自己的演出。
  • 馬蘭年輕時有多美?看完這些照片,你就知道餘秋雨為何這麼愛她了
    2007年,榮獲美國紐約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和美華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馬蘭是嚴鳳英之後,唯一代表黃梅戲最高藝術水平的人物。馬蘭的黃梅戲藝術是當今黃梅戲的最高水平,她所達到的高度至今無人超越。餘秋雨曾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院長,馬蘭則是有名的黃梅戲演員。
  • 餘秋雨:文學才子,感情「偽君子」;棄13年糟糠妻,娶小16歲新歡
    今天要說的餘秋雨就是文學大家,聲名赫赫,文壇奇才,可是與之相悖的是他的感情生活,卻是感情「偽君子」,那位風雨走來13年的糟糠之妻,在一切都趨於好轉的時候,卻被出軌背叛,他愛上了小了16歲的新歡,這樣的行為將年老色衰的髮妻置於何地呢?
  • 回顧「馬蘭出走安徽事件」:馬蘭離開黃梅戲舞臺為哪般?
    可是2000年以後,她卻逐漸消失於黃梅戲舞臺,正當大家感到疑惑的時候,2006年餘秋雨一句「她原來的工作環境有點問題」,便激起千層浪,引發馬蘭、餘秋雨夫婦與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口水戰不斷升級。我們通過下面的時間表來回顧一下當年「馬蘭出走事件」的大致情況:2006年08月16日,餘秋雨難言之隱
  • 56歲馬蘭與大16歲丈夫餘秋雨近照,真是讓人羨慕
    很多人認識黃梅戲演員馬蘭是從1984年的央視春節晚會開始的,那時她剪著短頭髮,穿著格子裙,整個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蘭花。此後她的舞臺形象更深入人心,從《龍女》、《紅樓夢》、《西廂記》,一直到後來的電視劇《嚴鳳英》等,觀眾記住了黃梅戲,也記住了馬蘭。
  • 陳凱歌和餘秋雨都為小三拋棄原配,自己明明是渣男,卻還理所當然
    知道這個事情後,倪萍頓時傻了眼。多年後,她在自傳中這樣說:「極度悲傷難過,腸子被灰洗過了,因為他曾經多次跟我說,嫁給我吧,跟我過吧。他說得那麼誠懇,執著,那麼真切,就是遲遲不提結婚的事。」有網友說,陳凱歌和陳紅才是真愛,這真是個笑話。小編覺得不過是逃不過陳紅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