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30多年前的戰爭電影-《從海底出擊》,很少見的潛艇題材,絕對算是小空間題材的巔峰之作,堪稱完美的戰爭潛艇電影,電影反應得很真實,感覺就是看紀錄片,影片大量使用追拍的鏡頭,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面,給人窒息緊張的感覺,令人身臨其境。最後一場潛艇裡的戲,泛著青光的場景如地獄一樣。寫實的戰爭片,讓觀眾承受如片中人一樣的煎熬。一種生與死的對抗,毫無疑問是最強的潛水艇電影。潛艇真是個邪惡又讓人絕望的發明。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從海底出擊》沒有刻意去解讀戰爭誰對誰錯,只是把冷峻的畫面對準一群普通的潛艇兵,電影最後從海底的絕處逢生是電影的高潮,他們逃脫了死亡的漩渦,可是最後卻倒在了戰爭的命運之下,令人唏噓不已。整部影片劇情寫實,敘事結構嚴謹,具有紀錄片的質感。整體的氣氛塑造得非常好,將緊張、壓抑、殘酷、令人窒息的潛艇內部環境真實般地呈現出來,潛艇兵的心理狀態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片中沒有過多探討戰爭中的對與錯,對戰爭的反思角度很客觀。
不管怎樣,就剪輯版而言,是很很到位的潛艇題材,有如教科書般。潛艇作戰在其天敵驅逐艦誕生前一直是取得制海權的極有效手段,風險也小,但隨著聲吶和驅逐艦的出現,潛艇的優勢越來越小,並且潛艇需要經常潛伏在海下很長時間等待機會,有時是以月為單位的。狹小密閉的空間,沉悶枯燥的水下生活,腐敗變質的食物和長期食用罐頭食品,還有戰爭的危險,這些無疑是對潛艇兵最大的考驗,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
潛艇構築的密室,極其考驗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表演張力,還有編劇能力和敘事手法,但這部片子很優秀地都做到了。潛艇空間在深海之中暗夜航行,與孤獨與自然與危險的搏鬥,殺出一條血路,但從大自然抗爭中逃生後卻葬身在戰鬥機轟炸之下,意味深遠,盪氣迴腸!可能是出於對戰爭的反思,影片在最後設置了德國人的宿命,突兀,但卻也讓懸念保持到了最後。
《從海底出擊》就像德國人自己寫出了《西線無戰事》,本片對戰時德國潛艇兵心理狀態的描寫也被後人一再模仿。比起短暫驚險的戰鬥,潛艇生活更多的是提心弔膽的等待與躲避。可以說一部拍得很透,很徹底的潛艇片:一刻都不放鬆,緊張到要昏厥,受盡無情而荒謬的煎熬。
影片將乏味枯燥的潛艇生活描繪得細緻入微,體驗感身臨其境,有深水炸彈設施失靈等死亡的恐懼,有擊沉艦船突圍海峽等勝利的快感,紮實敘事一表艦長大副機長記者多人物,血肉飽滿靈魂深刻,全片始終沒有視角變化,卻通過人物在出發派對補給艦和抵港寥寥幾次接觸外界的變化,上升全局揭明戰爭殘酷的本質,德意志民高度寫實主義手法,赤裸反省而不逃避戰爭罪責。
很多人都說這部影片時間長得有點潛艇海下沉悶生活的感覺,我想說,潛艇和反潛作戰的緊張驚險,恐懼,孤獨的內心表現的很真實到位。最終奇蹟般從深海上浮又成功返回基地,但最終抵不過命運的失敗。不過死在土地上的感覺似乎還是比沉睡在深海要安詳。其實,人生的奮鬥就像潛艇一樣,苦苦努力與平庸、煩悶的生活作鬥爭,保持清醒!在遇到打擊敵人機會時,抓住並給於狠狠的打擊。在敵人猛烈的進攻中,頑強的生存!
出航時的音樂、派對,到服役過9艘潛艇的輪機長的精神崩潰,到關鍵時刻團體船員的通力合作,到影片最後的歡迎儀式變成了盟軍空軍的屠殺、船長的倒下,不失為一種諷刺。潛艇的轟鳴聲和輪廓久久難以忘懷,原本艱難的返航之旅,最終,她還是在凱旋的樂聲中被擊沉了。在潛艇兵們的屍體旁,在艦長的注視下,U型潛艇帶著第三帝國的徵服世界的野心,緩緩地,緩緩地,沉了。
這部影片的過人之處,不僅僅是場面的寫實震撼,也不僅僅是狹窄潛艇裡的出色空間調度能力,而是兼顧眾多角色的超強塑造刻畫,還有編導那種冷靜理智的客觀創作立場!德國電影人的二戰反思態度令人起敬!難以想到在一個狹小的潛艇空間裡面發生的故事能夠拍成那麼長的一部電影。而更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潛艇船員生存環境是這麼的擁擠和骯髒,只能說特殊時期下,人類有著特別強大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