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剃了光頭,暴瘦25斤都沒能拯救影片《緝魂》。
《緝魂》,在這個賀歲檔,撲街的出乎意料,豆瓣7.1分的評價,這樣的票房成績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
按照常理,這樣的票房,不應該。
因為《緝魂》上映的時間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那時,《送你一朵小紅花》上映15天,《拆彈專家》上映22天,《溫暖的抱抱》上映15天。
《緝魂》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而從豆瓣評分來看:
《送你一朵小紅花》7.4分,《拆彈專家》7.8分,《溫暖的抱抱》5.6分。
《緝魂》7.1分的評價也算可圈可點。
可你再看票房成績:
《送你一朵小紅花》12億4千1百萬,《拆彈專家》11億2百萬,《溫暖的抱抱》7億7千2百萬。
《緝魂》8千4百萬,結果一目了然。
很多人便說道,張震終究還是撐不起票房。
我實在不相信一個從影30年,4次提名金馬影帝的演員,票房號召力如此的不堪。
於是,我特意查詢了一下張震近幾年主演的影視作品。
結果讓人有些吃驚。
除了一部《繡春刀·修羅戰場》票房達到2.6億,勉強及格外,其餘影片幾乎部部撲街。
難道張震真的不行?
熟悉張震的觀眾大都知道張震有一個外號,叫做戲痴。
這不僅是大家對他的褒獎也是對他的認可。
縱觀華語影壇,能夠將敬業發揮到極致的演員沒有幾個,張震便是其中一員。
拍《深海尋人》,他考到了PADI潛水執照;
拍《吳清源》,他的圍棋已能壓制專業三段;
《一代宗師》殺青,他拿了全國八極拳比賽冠軍。
如今,他又將這種極致帶到了電影《緝魂》當中。
為了呈現主角梁文超骨瘦如柴的病態,張震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暴瘦25斤。
甚至不惜犧牲「色相」以光頭形象示人。
那呈現出來的效果又怎樣呢?
用觀眾的話講一個字——贊。
張震將一個癌症病人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言談舉止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劇中有一幕可以說是演技炸裂:
躺在病床上的梁文超得知妻子阿爆為了拯救自己私下與犯罪嫌疑人達成交易。
他拖著疲憊的病體質問阿爆有沒有執法人員的原則。
他告訴阿爆他活得一點都不快樂,與其為了活下去做違背原則的事情,還不如儘早地死去。
說實話,起初看到這張照片我還以為張震只是單純地瘦了一點。
直到影片上映,已經瘦到脫相的他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
尤其是他向阿爆傾訴的時候,稀疏的頭髮,暴突的青筋,虛弱的病態,如果不是電影,我真的以為他是一個癌症病人。
顯然,張震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甚至是超常發揮。
憑藉他在影片中的表現,角逐今年的金馬影帝應該都不是問題。
既然無關他的演技,那《緝魂》為何沒能成為爆款?
我們試著再深入一點:
三哥總結了從2016年到2020年國內票房前10的影片類型,得出一個結論:
動作片佔比最高:18部,36%,其次喜劇片:12部,24%。
接下來就是:劇情片7部14%,動畫片5部10%,奇幻片3部6%,戰爭片2部4%,科幻、愛情、災難片各1部,各佔比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內觀眾最喜歡的影片類型是動作片和喜劇片。
而《緝魂》科幻+犯罪+懸疑+情感的影片定位幾乎沒有踩中任何一個熱門關鍵詞。
由於影片題材的局限性,結果導致了觀影群體的小眾化。
其實《緝魂》的故事拍攝得非常有深度,一環套著一環,反轉接著一個反轉。
操刀影片的是臺灣有名的恐怖大師陳偉豪,他自學生時代即以警匪、懸疑等黑色類型片獨樹一格,聞名業界。
而《緝魂》也秉承了陳偉豪一貫的黑色片風格,只不過初等國內市場有些水土不服。
再者,入冬以來,新冠疫情的反撲也使得本就題材小眾化的《緝魂》雪上加霜。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斷收緊,針對人流量大的娛樂休閒場所勢必會執行更為嚴格的疫情防控規定。
從目前的大盤趨勢來推算,《緝魂》最終的票房成績大概維持在1億左右。
但這並不意味著張震就撐不起票房,也不意味著國內觀眾對於這類影片不感興趣。
至少從現在來看,如此大尺度的懸疑電影能夠登陸國內影院,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相信不久的將來,像《緝魂》這種類型的影片也會在國內市場大放光彩。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顧
1. 《餘生請多指教》定檔,當學生黨看到播出時間後,異口同聲:等不起
2. 《掌中之物》改名《陽光之下》成啞炮,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3. 《唐人街探案3》秦風即將黑化?Q的身份讓人細思恐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