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你最期待的電影有哪些?有的人會說是昆汀與小李子神仙組合的《好萊塢往事》,也有人會說是DC的又一部傑作,準備參與多倫多主競賽單元的《小丑》。
但還有一部電影,相信熱愛電影的觀眾都不會忽視它,那就是今年斬獲坎城金棕櫚的《寄生蟲》。
2019年,正值韓國電影100周年,《寄生蟲》能在這個時候幫韓國奪得首個金棕櫚,算是給韓國電影送上了最好的禮物。
做到這件事的最大功臣,應該就是影片的導演兼編劇——奉俊昊。
奉俊昊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製片人 / 剪輯
因此,有人稱他是「韓國電影的臉面」,不僅僅是因為這一件事,還因為一直以來,奉俊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對韓國電影做出的貢獻。
《殺人回憶》,在2003年韓國電影佳作頻出的一年裡脫穎而出,不但取得了票房冠軍,也將韓國電影推向了世界,甚至提升了其他人對韓國電影水平的認識。
2006年的《漢江怪物》,又一部年度票房冠軍作品,披著怪獸災難片的外皮,卻蘊含了深刻的政治隱喻,去諷刺和批判關於「社會」、「美國」等尖銳的話題。
還有《雪國列車》、《母親》等等。
說他是如今最出色的韓國導演,一點都不過分。
那他出色在什麼地方呢?
奉俊昊出生於1969年9月14日,韓國大邱廣域市,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系。
社會系,即學習「社會學」,系統地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
可以想像,一位學習社會學出身的導演,他對於社會問題的觀察,對於不同人群的認識是具有相當深度的。
因此,我們總能在奉俊昊導演的作品中,窺探到種種社會問題與邊緣人物的生活狀態及其情感焦慮。
《寄生蟲》劇照
還有一句話這樣說:每個導演一生只拍了一部電影,他之後所有的作品只是對處女作的模仿和改良。
這句話只是一種說法,在奉俊昊身上,即對,也不對。
對,是我們能夠從導演的第一次作品中,發現他的個人創作手法與習慣,熟悉他關注問題的角度等等。
不對,是對於奉俊昊來說,他的作品類型多變,而且每一部都在力圖突破與創新。
奉俊昊並不是導演專業出身(之後進修過),但在上學期間參與了校外的電影社團,他以編劇和導演的身份拍攝了短片《白色人》。
雖然他的處女作是《白色人》,但我們一般傾向於把2000年他的首部長片《綁架門口狗》作為他的處女作。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失意的大學講師殺害狗的故事。
它還有另一個譯名——《更高級的動物》。
男主是一位「衰男」,他放下尊嚴巴結上司卻失敗,在家中還要忍受妻子的嘮叨。但他不尋求改變,而是在心煩意亂之下選擇拐走鄰居家的狗……是一部標準的黑色喜劇電影。
《綁架門口狗》劇照
從這部電影,我們就能一窺奉俊昊導演的特點,以小見大,用小人物的視角去揭露社會弊病與人性陰暗。
還有對於不得志人群的關注,反套路、荒誕的結局也非常鮮明。
另外,還能看出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對於「黑色幽默」的運用。
《綁架門口狗》劇照
導演奉俊昊自己也表示,他比較喜歡用喜劇的方式去表現一些東西,這算是他的本能。而這種本能,對於他的電影來說幫助非常大,即使是非常驚悚、深刻的題材,他也能融入一些恰當的喜劇元素來緩和影片的情緒和節奏。
除此之外,奉俊昊還是一個骨灰級漫畫迷,很多人覺得他曾兩度與好萊塢合作是想進軍好萊塢,其實真實原因是他先選定了拍攝的題材才決定了合作。
比如2013年的《雪國列車》,奉俊昊在採訪時表示,2006年偶然在一個漫畫店裡面看到《雪國列車》這部漫畫,就有了對這個電影的構想。
因為這個漫畫本身是科幻題材,再加上它的內容講到人類最後的倖存者,肯定不能只是韓國人,所以才會有了後面那些外國演員的加入,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雪國列車》中的「美隊」克裡斯·埃文斯和蒂爾達·斯溫頓
一位導演他學習的東西,自身的經歷與經驗都會對他的創作有幫助。
再加上奉俊昊本身的黑色幽默天賦,對故事切入角度的拿捏,還有常常表現非常有內容的真實事件等,都讓他的電影自帶一種吸引人的特質。
一個真正優秀的導演,駕馭不同類型的電影都能做到出色,李安如此,史匹柏如此,諾蘭如此,奉俊昊也是如此。
奉俊昊從2000年第一部作品開始,創作頻率非常穩定,基本是三年一部電影。
然而就是這一共沒多少部的作品中,題材卻非常多樣。
驚悚懸疑片(《殺人回憶》、《母親》)、動作科幻片(《雪國列車》)、怪獸災難片(《漢江怪物》)、少女冒險片(《玉子》)、社會劇情片(《寄生蟲》)……
而且與其他拍攝類型片的導演不同,「類型片」在奉俊昊的手裡,是如此的鮮明。
或者按照美國電影媒體 IndieWire 的說法,「奉俊昊本身就是一種電影類型」。
經由他手的類型片,商業性與藝術性達成了近乎完美的契合。
比如《殺人回憶》不但能拿到當年的韓國電影票房冠軍,同時也斬獲國內外眾多獎項。
第2屆大韓民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劇本/編劇獎,第16屆東京電影節亞洲最佳電影獎,第40屆大鐘獎最佳導演獎,第51屆聖巴塞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新人導演獎和FIPRESCI獎以及釜山電影評論聯合會最佳劇本獎。
還有這次的《寄生蟲》。
票房上,在韓國正式上映三天,觀影人次突破了200萬,連續六天奪得韓國票房冠軍,本土上映53天後突破1000萬觀影人次。
同時打破了韓國影史版權銷售地區數紀錄,電影版權已經銷售至192個國家和地區。
再來看評分。
豆瓣9.2,IMDB 8.6,絕對的高質量。
郭德綱形容相聲時說過,相聲最難的就是做到「雅俗共賞」。
我想,「雅俗共賞」這個標準對於大部分的藝術形式(特別是有機會面向大眾的藝術)都適用。
一部電影作品,拿到藝術氣息特別重的坎城上能獲頭獎,在影院裡放給老百姓看還能收穫一眾好評與超高票房,這對於某些普通的導演來說可能一輩子都不敢想。
然而奉俊昊卻做到了,他的作品,普通觀眾能夠看到「水面上」的精彩,而那些想要深入探查的人,也會注意到「水面下」模糊的、反著光的黑暗陰影。
這種普通導演追求一輩子的境界,他卻早已純熟。
我們都知道,寫劇本,創作故事都是有範式的,電影也有自己的範式,我們俗稱為套路。
但是套路用多了就沒人看了。
前面我們提到過,奉俊昊的電影一直在嘗試突破與創新,而且在處女作時就表現了對於電影結局的非常規處理,荒誕又有深意。
他之後的電影,也多是走「反套路、反團圓」的風格。
為奉俊昊在電影界建立極高地位的《殺人回憶》就是如此。
雖然和常見的懸疑片一樣,《殺人回憶》也會慢慢去拋出線索,然後再讓嫌疑人逐漸現身,而且會設置必要的反轉。
但不同的點在於,《殺人回憶》中不同的線索與不同的嫌疑人特點常常是錯落對應的,其中的主角也並不是附帶主角光環,萬能的存在,他們和觀眾一起,一直處在猜測、失望與再懷疑的循環中。
這種不常規的手法,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故事本身來源的真實事件就是如此撲朔迷離,但很重要的一點,也在於導演的掌控能力。
奉俊昊在片場執導
更不要說那個影史留名的凝視,是將電影手法、故事內核、暗示隱喻與觀眾心理,等等眾多東西融入了進去。
這種開放式的,反套路的表現方法,其他許多電影中都不會存在或者說做不到。
然後是2006年的《漢江怪物》。
這是一部怪獸片,卻沒有長槍短炮,軍隊火力與怪獸的對抗,而是羸弱的普通百姓一家獨自面對可怖的怪物。
我們以為就算是普通人也會展現英雄主義的時候,結果呢?
爺爺的最後一發子彈沒有了
看似英勇的爺爺只是在赴死。
另外與常見的好萊塢類型不同,這部電影也沒有追求視覺效果的特效大場面,最後解決怪物的僅僅是一支箭。
就是這樣一部披著怪物外皮的電影,它的諷刺和批判非常的顯眼,充滿了隱喻。
當然,他的其他電影中也有很多類似的細節,就不一一說明了。
很多人應該知道,在科學領域,一位物理學家常常也是數學家。
而在電影界,一位導演,也往往是一位編劇。
因為導演需要統籌整部電影,其中就包括對於電影情節的把控,甚至更加狹義的去講,一部好電影其實就是為了去講好一個故事,它和戲劇、文學等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表達的途徑換成影像罷了。
因此,一位導演駕馭故事的能力就尤為重要,編劇的能力也就必不可少了。
說明白這些,我們再來看一看奉俊昊的實力。
可以看出,在他參與的所有作品中,只要是自己導演的電影,幾乎也都會同時作為編劇,這才能夠保證自己的作品幾乎部部經典。
然而,一位導演擁有編劇的能力只是基礎,這個職業需要的東西還非常多。
奉俊昊雖然本身並不是導演專業,但他畢業後進入了韓國電影學院學習,之後執導過短片電影《鏡頭裡的記憶》和《支離破碎》,並且擔當過照明、攝影、場記等多個工種。
而且我們還知道,奉俊昊還做過演員、製片人等。
完成一部電影所需要的大部分工種導演都親身參與過,這就讓他擁有了恐怖的駕馭影片的能力。
《寄生蟲》可以說是今年最出色的電影,看過影片的觀眾,有一個是這樣評價的——
時間和空間的掌控力都很巧妙,奉俊昊是不是窺破宇宙的真諦了?
這誇張嗎?其實並不。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於電影的點——「節奏」。
如果說好的故事,好的技巧,好的美術、配樂等等能夠造就一部優秀的、經典的電影,那節奏的出色,就是提升電影的關鍵。
「節奏」就是對於整部電影的駕馭能力,什麼時候該情節加速,什麼時候放緩,什麼時候切換場景,鏡頭的調度,甚至演員的臺詞長短與語氣等等,都會影響到影片節奏。
最近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什麼出色,為什麼成千上萬不同的觀眾能做到一起笑中帶淚,流著淚又笑出聲,或者被熱血感染,就是因為導演對電影節奏把控非常好,能夠預想到觀眾的情緒,並完全帶著你走。
多職位加身的奉俊昊同樣擁有這種能力,這正是他成為如今最出色的韓國導演的憑證。
一位出色的導演,也就能為本國的電影事業帶來令人期待的未來。
▼殺人回憶:
▼擁有改變社會力量的韓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