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最值得觀看的野外生存紀實真人競技節目」、「我希望這個節目可以一直做下去」……
近日,火爆B站的《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宣告收官,這場由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聯合B站打造、有著「現代魯賓遜」之稱的埃德·斯塔福德(Ed Stafford,以下簡稱"德爺")與六位世界級生存專家在華夏大地展開的「決勝荒野」之旅,收穫了觀眾的超高評價和不舍。
截止寫稿時間,B站評分穩穩落在9.4分,豆瓣評分8.3、知乎評分8.4分;同時,節目還在播放量上實現了巨大突破:不僅在開播日空降B站紀錄片日榜和周榜雙榜冠軍,還成功登頂2020年B站紀錄片大會員播放量TOP1,也是今年站內首個且唯一一個播放量突破3000萬的紀錄片,播放量超3400萬、追劇人數超196萬,市場火爆度可見一斑。
在綜藝市場同質化嚴重、挑戰極限類節目遭遇瓶頸的情況下,《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成功走出了自己的路,而這背後,它帶給觀眾觀感和精神上的雙重刺激、帶給類型綜藝上的提振和思考,以及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是如何持續打造多檔優質作品、穩佔類型綜藝高地的,都頗為值得探究。
類型綜藝的「荒野」與「決勝」
《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的熱播,將挑戰極限類節目再次推至大眾關注下。去年主打都市夜景追跑競技秀的《追我吧》以高以翔身亡的慘痛宣告永久性停播,以生命為代價的警鐘敲響,綜藝節目的高強度、高難度和高風險也一度成為敏感詞,挑戰極限類綜藝路向何方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市場從來不掩飾對挑戰極限類節目的青睞。頭頂「食物鏈頂端男人」的名號,「貝爺」貝爾·格裡爾斯的《跟著貝爾去冒險》以「花式虐星」被輿論關注;安徽衛視《我們的法則》引進自韓國《金炳萬的叢林法則》,原版開播四年始終是SBS綜藝最高收視率保持者……而即使是以娛樂為主的真人秀《奔跑吧》《真正男子漢》也在不同程度「挑戰不可能」,正在熱播的《風味人間2》中攫取崖蜜、海膽的過程同樣是人類對美食的極致追求和不畏艱險。
只是相比偶像選秀、田園生活等的爆發,這一類型綜藝更像是點綴著微弱綠意的荒漠,市場上並無太多頭部內容支撐其走進大眾視線。雖然有標杆性人物金炳萬加持、明星入駐,《我們的法則》市場效果仍不及預期,成為「季拋性節目」,水土不服之下觀眾也不得不將目光再次投往國外市場。
如何將挑戰極限、荒野求生的話題搬至適用於中國最廣泛觀眾的語境下,同時又能夠兼具專業性、娛樂性和安全性,是這一類型綜藝決勝中國市場的關鍵。顯然,依託前作《決勝荒野》的超高評價和觀眾基礎、將賽場搬至中國境內的《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給出了頗具「普適性」的答案。
和國產挑戰極限類節目多以野外生存專家搭配明星的套路不同,《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將目光瞄準了世界級生存專家——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裡,與德爺展開最極限環境下的競賽,而過硬的生存技能也意味著他們可以應對較之明星群體更加驚險刺激獵奇的生存考驗,真正實現野外求生節目所特有的的酣暢淋漓。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第二集中和德爺進行比賽的生存專家吳鑫磊,曾是解放軍的王牌偵察兵,也是法國外籍兵團傘降突擊隊的第一個華人特種兵,他的出現不僅讓觀眾見識了中國軍人的風採,也真正打開了野外生存命題的「中國化」之路。
同時遊走在華夏大地上的鏡頭翻轉,也在這份強烈的感官和精神衝擊之外加入了一份「感性」:豐富多變的地形地貌、瑰麗多彩的原始森林、茫茫無際的海域群島,那種對華夏大地壯麗山河的既熟悉又陌生、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的朦朧觸感,以及被「誘發」的民族自豪感和一探究竟的衝動,都讓觀眾身在其中欲罷不能。
數據顯示,節目開播便拿下了「24小時會員收入B站紀錄片頻道TOP1」的好成績,同時播出期間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平臺上引發多重討論,B站彈幕互動數超過23.7萬、投幣量達到14萬、累計分享量超3萬次、正片評論高達2.3萬次……顯然,《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已然在中國挑戰極限類綜藝這塊荒野上成功開出了豔麗的花。
破與立,《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煉成記
偶像選秀三國殺、綜N代激情熱逐,更有「姐姐們」未播先火攻佔話題高地,而《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始終是被觀眾偏愛的那個。或許時光倒流,很少有人能夠想像,將鏡頭對準華夏大地的《決勝荒野》系列會再度推高中國挑戰極限類市場的天花板,不過所有被偏愛背後,都逃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在《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的破圈突圍裡,最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題材的稀缺性和內容的真實性。事實上,這也是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近20年來持續深耕並貫穿在生存類節目的核心:「觀眾們觀看Discovery的求生類節目是因為他們獨特而真實」,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大中華地區內容總監Abram Sitzer(畢凌晨, 以下簡稱「Abe」)指出。
只是想要做到這份「獨特與真實」,卻並不容易。「德爺歸來,不負等待」,關於德爺的傳說,始終是鍾愛野外求生題材的觀眾津津樂道的故事,860天成為第一個走完亞馬遜全程的人、五天挑戰三天挨餓人稱「挨餓德」,而這次走上華夏大地、和六位世界最頂級生存專家在他們最擅長的領域battle,德爺的荒野求生版圖再度拓展。
在這裡,德爺的腳步走過了陝西巴山、阿克塞沙漠、雲南三江併流處,也來到了若爾蓋溼地、四姑娘山和萬山群島。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自然環境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地形多樣,由此帶給求生者的考驗也是多重的,並最終為觀眾帶來各種驚險刺激的視覺效果,諸如山西巴山從河谷到喀斯特懸崖、從竹林到灰巖坑,阿克塞沙漠從荒蕪的沙漠走到陡峭的懸崖和冰川。
只是生存專家的入局保障了野外生存看點的最刺激化和節目內容稀缺性的同時,也意味著製作團隊面臨的挑戰不斷升級:如何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選出六個極具代表性的自然環境,並進行勘景和路線規劃?如何在各種極限環境中完成18個小時的超時長拍攝、在三四千米的高原上精準捕捉那些稍縱即逝不可逆轉的精彩瞬間?如何還原出最具真實感的華夏秘境和野外求生狀態?
一季6集、每集不到一個小時的節目體量,整個項目周期卻幾近一年,其中的艱辛不難想像——為節目拍攝以及行程提供線路設計和安全保障的野外生存探險專家團隊就曾在知乎上透露拍完整個節目「瘦了20多斤」,「有哪些野生動物、野生植物都必須了如指掌,我們必須確保呈現整個拍攝的最真實性同時保障安全」。
Ab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就這一點談到:「我們的總導演每天早上5點都要晨跑;攝製組有豐富的戶外拍攝經驗,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經驗豐富的潛水員和登山員,常年拍攝生存冒險類節目或野生動物類節目」。而為了最全面最真實捕捉到每個環境下複雜的視野和生存專家們的狀態,節目還全面啟動了航拍。
此外,他們面臨的一大考驗便是極端環境帶給人體的挑戰和傷害。據了解,在整個拍攝過程中,製作組都安排了專業的健康和安全專家以確保工作人員的絕對安全;同時,短時間、高強度下極端環境帶給德爺體能的消耗和身體的傷害也是不可估量的,也需要專業健康人員坐鎮現場,幫他在拍攝之間最大程度恢復體能。
也正是這份在創作上堅持稀缺性和專業性、製作上秉持匠心和孜孜以求,才讓《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能夠始終佔據口碑高地,並成功推高B站紀錄片的播放量天花板甚至掀起付費熱潮。市場從不會辜負真正的優質內容。
「決勝荒野」背後,Discovery 的「中國故事」和「生存宇宙」
每個社畜都有一個漫步荒野的夢。這並不難理解,挑戰極限類節目與生俱來的對視覺和精神的強烈衝擊,以一種近乎強勢的方式蕩滌著水泥森林裡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大眾,尤其是今年長達四五個之久的「閉門抗疫」更是將大眾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意願無限放大,彼時上線的《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也別有一番意義。
對於困於疫情的觀眾來講,獵奇刺激的《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兼具「漲姿勢」和「下飯」的雙重功能。更重要的是,以「雲探險」的方式跟隨著德爺的腳步徵戰熱帶雨林、茫茫海域等華夏秘境,無異於是一場靈魂和肉體的雙重洗禮,所有現實的煩惱、未竟的夢想都會得到消解,而被廣闊天地喚醒的「華夏魂」在這個眾志成城的時刻也別樣動人。
圍困於疫情的特殊背景將節目的現實意義不斷放大,人與自然的關係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以野外求生類為代表的挑戰極限類節目自然也成為文娛產業關注的重點:在一次次野外求生的極限挑戰背後,人與自然的關係完全回歸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下,即使專業生存技能的輸出亦是建立在這一語境下。
當然現實原因只是「助攻」,《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能夠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喜愛和共鳴本質上仍在於其對於市場的精準把脈和深入思考。這與背後製作方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在生存類節目上的沉澱和深耕密切相關,手握市場上最強大的生存類IP,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無疑是最懂市場的:德爺錄製的《單挑荒野》三季豆瓣評分達到或超過9.4分,而他挑戰的腳步永無止境,以60天荒島生存為主題的《荒島餘生》、與各國頂級野外生存專家展開競技的《決戰荒野》等都收穫了大量好評。貝爺錄製的《荒野求生》等多檔節目也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更重要的是,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在不斷拓展野外生存節目全球市場的同時也為不同的觀眾群量身定製了節目,以本土化拓展IP發展新語境。《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本質是上英國模式在中國文化場經歷的本土化改造,濃烈的中國特色加上持續輸出專業生存技能的核心一以貫之,也讓其在保持系列IP完整性和延續性的同時,俘獲了大量中國受眾;為中國觀眾打造的《越野千裡》、《跟著貝爾去冒險》等節目也選擇以姚明傅園慧為代表的中國體育明星、柳巖韓庚為代表的演員明星的入局實現泛受眾進階。
據了解,作為全球紀實娛樂品牌,未來它探索的腳步還將繼續,帶領觀眾探索太空、超級監製和一流的生存節目,持續打造具有Discovery基因的「紀實宇宙」 。而作為普羅大眾的一員,我們也期待著它能帶來更多的驚喜,緩解那份遊走在水泥森林裡的行跡匆匆,震撼於那份「看似柔弱卻萬分堅韌的肉體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