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更具優勢的區位條件
江蘇,中國東都沿海省份,簡稱「蘇」,以中國1%的土地面積(總面積10.72萬平方公裡),有著中國6%的人口(常住人口約8070萬),實現了中國10%的國民經濟產出。
江蘇位於中國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遊,橫跨沿江、沿海、沿歐亞大陸橋三大經濟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活力最強的省份之一。江蘇省下轄13個城市,其中包括南京、無錫、常州、蘇州、鎮江5個蘇南城市,南通、揚州、泰州3個蘇中城市,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宿遷5個蘇北城市。
02
更完善的基礎設施
江蘇港口密集,港口通過能力、港口貨物吞吐量、萬噸級以上泊位數、億噸大港數均居全國第一。高速公路密度全國領先,京滬高鐵江蘇段(含南京樞紐)建成運營,滬寧杭一小時都市群正在形成。機場航線結構日趨完善,目前擁有南京、無錫、徐州、常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等12座民用機場。
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徐宿淮鹽鐵路、連淮鐵路建成通車,蘇北五市全部進入「高鐵時代」;南沿江城際鐵路。鹽通高鐵、連徐高鐵等加快建設,常泰、龍潭等過江通道和寧淮城際鐵路開工建設,滬通長江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順利合龍,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和南京祿口機場、蘇南碩放機場改擴建等工程進展順利。水利基礎設施和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
03
更蓬勃的經濟發展
江蘇正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將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提高江蘇經濟國際競爭力。江蘇整體發展水平已經接近世界中等發達經濟體的水平,具備了向更高目標攀升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2019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96.3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44270.5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51064.7億元,增長6.6%;全省人均生產總值123607元,比上年增長5.8%。
04
更開放的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2019年,進出口總額基本保持穩定,完成進出口總額43379.7億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出口27208.6億元,增長2.1%;進口16171.1億元,下降5.7%。利用外資保持增長。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410家,比上年增長1.9%;新批協議註冊外資62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實際使用外資26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新批及淨增資9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827個,中方協議投資額89.5億美元。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全年新增「一帶一路」沿線對外投資項目289個,比上年增長23.0%,中方協議投資額34.3億美元。
堅持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統領向東向西雙向開放,啟動實施「五大計劃」專項行動,對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增長9.4%,佔比提高2.3個百分點。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淮海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涵蓋南京、蘇州、連雲港三個片區的江蘇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設立,全省各級各類開發園區提檔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出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政策措施,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設,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中我省位居前列。
05
更聚集的產業上下遊
近年來,江蘇形成了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石油化工、船舶製造四大主導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體、物流網和雲計算、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和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紡織服裝、冶金、輕工、建材四大優勢傳統產業。發展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融資租賃等新型服務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
江蘇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2.8%和44.4%。大力發展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有6個入圍全國製造業集群培育對象、佔全國的1/4。著力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建成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標杆工廠。
06
更具潛力的市場
江蘇將持續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拓展消費新空間,培養新型消費模式。2019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2%。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和企業的中堅作用,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組織實施重點平臺建設工程和「企業上雲」計劃,創建一批示範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培育一批智能製造系統集成服務商,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變。推動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發展,按照提升空間布局水平、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降低排放強度的要求,加大對沿長江、環太湖、沿大運河等重點地區的產業布局調整,支持引導技術條件好,轉型意願強的企業率先調整、加快升級。
07
更全面的人力資源
2019年,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4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8.5萬人,在校生187.4萬人,畢業生48.9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7.4萬人,在校生21.5萬人。畢業生5.0萬人。全省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2人。
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充分發揮我省科教人才和實體經濟雙重優勢。認真落實「人才新政26條」等政策措施,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家支持計劃,以人才高地支撐創新高地。
08
更創新的科技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700億元,佔GDP比重達2.72%,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超時80%。2019年,江蘇共有55個項目獲國家科技獎,獲獎總數位列全國各省第一。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全年 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59.4萬件和31.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7.2萬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0.2件,比上年增加3.7件。全省企業共申請專利47.2萬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790家。
充分發揮江蘇產業基礎雄厚和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優勢,加強應用基礎研究,主攻關鍵核心技術,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科技資源向企業聚集,支持企業進一步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主體。鼓勵企業構建產業創新國際合作聯盟,主動介入國際研發分工,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支持企業引進急需的關鍵技術,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09
更宜居的環境
江蘇省擁有優美的宜居環境,有30多個國際級宜居城市,揚州、崑山兩市更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全省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分別達到20.6%和42%。江蘇社會和諧穩定,公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中山陵、夫子廟、蘇州園林、寒山寺、瘦西湖、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人文景觀蜚聲海內外。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江蘇擁有享譽海內外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主要包括南京雲錦、南京秦淮燈會、常州梳篦、蘇州蘇繡、蘇州崑曲、揚州揚劇、揚州評話、揚州玉雕、惠山泥人、宜興紫砂壺、徐州琴書、徐州柳琴戲等。
10
前景規劃
認真落實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為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打下堅實基礎。
努力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外貿進出口和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下面看看江蘇省泰州市的具體投資環境吧。
泰州
城市概況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是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泰州為蘇中門戶,自古就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泰州市地處沿海和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泰州港跨入全國億噸大港行列。泰州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在江蘇省領先,所轄四市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泰州是江蘇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蹟眾多。境內有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遺址,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遺址,西漢初開鑿的古運鹽河遺址。戰國時期的昭陽墓。
經濟發展
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33.3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2.50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2525.98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2314.88億元,增長7.6%。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4.6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出口95.32億美元,與上年持平,進口49.34億美元,下降5.1%。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26家,比上年減少3個;完成新批協議註冊外資33.27億美元,增長13.1%;全年新批及淨增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6個,比上年增加2個;實際到帳註冊外資14.86億美元,下降1.4%。
產業優勢
泰州機電產業已近三千億級規模,成為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中國醫藥城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醫藥高新區,被列入國家創新體系。2012年,泰州市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泰州著力構建以傳統優勢產業裝備製造業,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和若干個新型產品集群為主體的「1+3+N」產業體系。
泰州境內油氣地熱開發價值高潛力大。興化市境內陳堡地區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800萬噸,是江蘇最大的陸上整裝油田,達到年產30萬噸石油的能力。黃橋地區二氧化碳氣田面積52.2平方公裡,已探明二氧化碳地質儲量261.48億立方米,二氧化碳純度99%以上,儲量綜合評定為中深度,高產能的大型二氧化碳氣田,居全國之冠。
前景規劃
「十三五期間」,在紮實推進「1+3+N」產業發展基礎上,進一步聚焦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節能與新能源產業,力爭「十三五」期末三大產業形成5000億元規模。加快組建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應急與新能源等3個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助推重點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做大做強石油化工、食品、新材料、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形成規模優勢和特色競爭力。
中國(泰州)智能應急產業園簡介
2019年12月江蘇省姜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新建園區——中國(泰州)智能應急產業園。
園區開工以來鼓勵駐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在提升現代智能應急產業競爭力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探索,努力營造了親企、重企、安企的良好發展氛圍,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目前,產業園已與多方部門籤署協同戰略合作協議,產業園為入駐應急類企業提供包括稅收、廠房資源、專項資金、人才獎勵、總部集聚相關的專項政策支持。對於特別優秀的企業,給予100%的廠房租金補貼;具有優質發展前景的項目、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給予幾百萬到數千萬天使投資和設備補貼;對於入選泰州市「金鳳凰」計劃的頂尖人才,3年內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再給予頂尖人才本人最高200萬元「人才特別津貼」。為區域發展匯聚起更強大的人才優勢,為加快推動園區成為華東地區最大應急產業圈建設提供了強力的資源支撐。
(一)稅收獎勵:
1、參照企業繳納增值稅,按增值稅繳納總額的15%~20%進行扶持獎勵。
2、參照企業繳納所得稅,按所得稅繳納總額的8%~10%進行扶持獎勵。
特點:獎勵兌現快(1個月兌現一次,應急產業園設有10億專項資金預先墊支獎勵)。
(二)廠房優惠獎勵:
1、廠房租金優惠。對實體入駐園區的企業當年達到每平米納稅要求或每平米開票銷售要求,按階梯標準分別給予「三免兩減半」、「兩免兩減半」、「一免兩減半」的廠房租金優惠。企業進駐園區前期給予一定時間的廠房免租優惠。
2、廠房裝修補助。對新引進的企業廠房不需要潔淨車間裝修的給予裝修總造價的一定比例進行補貼,需要潔淨廠房的,潔淨部分按照潔淨級別。
3、企業搬遷補助。對新引進的企業原有設備進行評估(由第三方評估機構認定),評估價按照原有設備的6%-8%予以補助。
4、新購設備補助。對新引進的企業新購設備,按照設備投資額(由牽頭部門及第三方評估機構認定)的8%-20%予以補助。
誠摯歡迎全國各大應急類企業來園區參觀考察!
園區地址:中國(泰州)智能應急產業園
文章來源於揚州愛就投氾水工業園,如涉及圖文版權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