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就吃粽子、賽龍舟?還有你不知道的戴五毒香囊、鬥草等民俗

2021-01-13 思古怡情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其歷史悠久,習俗眾多,流傳至今範圍最廣的習俗就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其他還有掛艾草、沐蘭湯、戴五毒香囊、鬥草等很多風俗習慣,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吃粽子

屈原在湖南汨羅投江後,人們為了防止他的身體被魚蝦吃了,向江裡投糯米、豆類、肉等各種食材,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包粽子、吃粽子紀念屈原,粽子有三角形的,也有長方形的,形狀各異。

粽子
粽粑

賽龍舟

最初賽龍舟只是人們用木刻的木板在水上滑行,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如今已發展成一項競技活動,邵陽縣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汛期來臨,賽龍舟活動提前取消了,願端午安康、國泰民安!

閒置的龍舟
去年的盛況

掛艾草、沐蘭湯

端午節掛艾草於門窗上有驅除蚊蟲、蛇蟻的功效,還可以用艾草、枇杷葉、野山胡椒等熬水給小朋友洗澡,怯除毒氣,預防也可治皮膚過敏長痘。

艾草

佩五毒香囊、穿五毒肚兜

香囊是用棉織布和絲線繡製成各種精巧玲瓏的小布包,繡上「五毒」形象的蛇、蠍子、壁虎、千爪蟲、疥蛤蟆,裝上雄黃、蒼木、艾等中藥。

五毒香囊

孩子拴上「五毒」香囊,馱在背上,或做成「五毒」肚兜穿在身上,據說就會受到神靈的保護,保佑他們平安成長。

五毒肚兜

鬥草又稱鬥百草

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遊戲,屬於端午民俗,如今已經很少見了。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鬥草可分為武鬥和文鬥。

「武鬥」玩法大抵如下:比賽雙方先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用來鬥草的好材料。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這種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強弱來決定輸贏的鬥草,被稱為"武鬥"。王建《宮詞》,吟詠鬥草遊戲的情狀:「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

所謂"文鬥",就是對花草名,女孩們採來百草,以對仗的形式互報草名,誰採的草種多,對仗的水平高,堅持到最後,誰便贏。因此玩這種遊戲沒點植物知識和文學修養是不行的。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2020年特殊的一年,希望端陽陽氣旺盛能驅除惡疾,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相關焦點

  • 今天端午節,正在吃粽子的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大部分都是源於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因國家被佔領,憤憤不平,轉而投入汨羅江中,人們為了保護屈原,而往江中投入小蝦,大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養成了吃粽子的習慣。但因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他華麗的辭藻,使紀念屈原的說法影響和轉播最廣,佔大多數,在民俗中,大家都把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和屈原聯繫起來。端午節的由來還有幾種說法,有的人說是紀念伍子胥,有的人說是紀念草娥,紀念女媧等等。而且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所以也使得端午的習俗不完全相同。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這天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而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除此之外還會有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而在古時候還有拜神祭祖、放紙龍、放紙鳶、栓五色絲線、佩香囊等,到現代部分地區仍流傳著這些習俗。今天主要介紹為什麼端午節會有和雄黃酒的習俗呢?
  • 端午節的8大民俗活動,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端午這天,一般有下面八大民俗:一、賽龍舟端午節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紀念屈原。傳說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進汨羅江後,當地的老百姓聞訊後,大家就馬上划船過來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沒發現屈原的屍體。
  • 端午節,你配香囊了嗎?朵雲軒直播手把手教你做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青年畫家、香囊設計師金藝在「浴蘭時節·畫說端午:海上畫派與非遺香囊設計」的直播現場,和熱心傳統藝術的網友們分享端午節豐富的文化民俗內涵,邀請觀眾過一個蘭草芬芳的端午。圖說:朵雲軒直播教你做香囊 官方圖作為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旗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主辦方上海朵雲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致力美育的傳播推廣和藝術體驗的創新。以「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為系列主題,用鮮活有趣的藝術創想,帶動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 端午節的民俗,你知道哪些?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裡,還有跟花花草草相關的,今天花花就來給大家推薦幾種跟端午節習俗相關的花花草草,感興趣的花友們跟著花花一塊來看看吧!1、簪榴花在古代的時候,很多女性都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在頭上帶石榴花,石榴花開花的顏色比較鮮豔,古時候覺得石榴花是非常裝扮人的。
  • 端午快到了,別忘了掛艾葉、飲黃酒、佩香囊,多吃點粽子哦!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門框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那兒都端陽,端午節裡愛最忙! 滿街都開始飄滿了粽子的香味,你在漂泊的城市裡可曾想起了家鄉粽子的香味?,馬上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於是在不經意間,周邊關於屈原、端午節、龍舟、粽子的話題慢慢開始多了起來。
  • 抓魚、包粽子、做香囊……這才是端午節父親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立慧 段學虎 通訊員 李蓓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採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沿續著。
  •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時間:2020-06-25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 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縫香囊、射五毒 居民濃情過端午
    逛特色文化公益集市,制香囊、拼龍舟、舞民俗,體驗端午傳統習俗活動。6月21日,由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主辦的「情暖端午·傳承文明」和「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傳統文化活動在紫竹廣場啟動。活動現場,伴隨志願者帶來的精彩文藝表演,居民積極參加到現場「話文明·頌傳承」「舞民俗·迎端午」「棕香濃·傳文明」等多個互動區域體驗活動中。
  • 除了包粽子還有……
    01 包粽子 舊時,福建端午節的傳統民俗是家家戶戶包粽子。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漢族人家一般用竹葉裹成尖四角形狀,畲族人家一般用菅葉裹成四角枕頭形,叫「菅粽」,互相贈送。端午節午餐特別豐盛。午時,大人喝過雄黃酒,並拿它噴灑住宅的各個角落,點孩童之額;用菅蒲及艾葉飾作寶劍狀懸於門上,均取避瘟疫去邪魔之意。臨溪臨海諸村則有「賽龍舟」的習俗。
  • 五月五,過端午,除了吃粽子,端午還有哪些獨特習俗呢?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當粽香味再次傳來,我們又已經置身端午。農曆五月初五,端午到!只知道端午節放假,它的由來你知道嗎?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獨特習俗?喝雄黃酒有什麼寓意?沿江百姓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端午習俗: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掛菖蒲艾草、遊百病,配香囊,賽龍舟比武,飲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成蛋、粽子等。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吃粽子、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屈原名平,字原,他實際姓羋,不姓屈。是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是楚懷王的大臣。相傳屈原力主聯齊抗秦,倡導舉賢授能,力薦富國強兵,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被陷害革職流放到沅、湘流域。
  • 韓國人說「端午節是韓國的」?
    自此形成了端午節包粽子祭奠屈原的千年習俗。此外,還有夏至說,龍節說,驅邪避惡防病治病說,伍子胥說,介子推說,曹娥說,陳臨說。端午節的習俗眾多,包括:賽龍舟、吃粽子、配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驅五毒、編五彩縷、掛鍾馗畫像和艾草沐浴、飲雄黃酒等。
  • 端午節的由來與民間傳說、民風民俗雜談、粽子做法與種類初探
    屈原遭流放,期間屈原憂國憂民之心不改,寫下了《九歌》《離騷》《天問》等名篇。04端午節的習俗1、賽龍舟賽龍舟,不僅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傳統體育賽事,極具觀賞性,是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活動。
  • @黑河人,這個端午節你咋過?包粽子、掛香包、編五彩繩...
    @黑河人,這個端午節你咋過?包粽子、掛香包、編五彩繩...早市上,各種各樣的葫蘆、香囊、荷包、掛飾、五彩繩應有盡有!你是否也為家人或朋友挑選了好看的端午節小禮物呢?萌娃也來逛早市兒啦!五彩的葫蘆多大個兒的都有,買回去掛在屋子裡不但看著養眼還增添了節日氣氛~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端午與公共健康:艾草、香囊、賽龍舟
    以下就是他們提供的真知灼見:八院黨委書記周建元教授(左二)和專家們一起看望本院中醫周建元教授認為,中醫先賢們特別注重端午節的治未病意義,而且考慮到了原材料採取的便利度和低成本問題。所以端午節民間風俗有:吃粽子、插艾草和菖蒲、喝雄黃酒、賽龍舟。其中,艾草、菖蒲和雄黃酒,就是中醫實施的大眾化夏季疾病的主流預防方案。
  • 民俗專家帶大家過「 端午」:解說端午節起源,直播《端午賦》主題歌會
    今天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鬥百草這些傳統端午節俗在這一天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角。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節俗和其中典故,北京民俗博物館今天通過兩場線上直播做了一次過端午節的場景復原。資料圖 吳鏑 攝民俗博物館專家介紹,關於端午節起源的說法有很多,其中,紀念詩人屈原是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而祛病消災的說法則與端午所處的季節有關。五月正是瘧疾常發的季節,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制香囊、喝雄黃酒等都源自古人祛病避災的樸素願望。
  • 端午節的香包,今年你戴了嗎?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童年時的端午節,似乎總縈繞一股粽香和一串笑聲。那天我們迫不及待地綁上五彩繩,臉上也樂成了一朵太陽花,一碰到小夥伴兒就得意地舉起手腕,問一聲:你有嗎?
  • 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故潮州民間又稱其為「五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