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字體關注《上海情愫》
纖雲弄巧
文/喬永星 圖/網絡
七月初七,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相會於天河鵲橋,一個美麗、悽美,善良,堅貞的愛情故事,從遠古走來。不知幾千年,亙古不變,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傳說,真實反映人民對矢志不渝愛情,不畏權貴,不畏強權的反抗精神。
金秋將至,天高雲淡,丹桂飄香,七夕之夜。一彎新月,如佳人之眉,彎彎長長,含情流愛。星鬥滿天,珍珠鑲嵌。銀河橫亙於天際,阻牛織之一會。王母心腸鐵石,銀簪劃處,天河填恨。自此,牛朗與織女,各在彼岸。身雖河隔,心如鐵堅,海枯石爛,生生死死,此情不改。一守千年。矢志不渝。情不能感天,天庭苛法嚴酷,人神不可通而交,愛而合。鳥亦有情。每至七夕,鵲雲而集,以身搭橋,以使牛織一會於鵲橋,不惜以楚楚單薄之身,一任怨男曠女踩身而行。
天庭之事,傳於人間。牛郎本為凡間之人,朝朝暮暮,與牛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稼穡于田疇,執鐮割草於埂邊。久而牛性通人。忠誠於主,甘以其皮相贈,囑曰:可用於非常之時。老牛死後,村人仍以牛郎稱之。牛郎失牛如失手足,一遵老牛臨終之囑,日日相伴於牛皮,見而以淚洗面。
牛郎真情,感動上天仙女,天庭下望,人間景美,人厚而誠,憨而慈。久之,遂生思凡之心。一日,姐妹七人,緊隨王母其後,提籃採桃。間隙之間,又見牛郎形單影隻,勤勞有加,忙個不停。思凡之心頓生,由愛而勇氣增。獨自一人,私自下凡而來,直奔牛郎。
織女排行老七,故謂之七仙女。織女與牛郎兩面相覘,情竇大開,一訴愛慕之情,願終身相隨,結連理,成婚配,男耕女織,生兒育女,海枯而情不移,石爛而心不變。生生世世,永不離分。
天上一日,人間十年。
待到王母率眾女採桃歸來,已過半日,不見七女,掐指一算,如夢方醒,大錯鑄成,死妮子在凡間已過五載。盛怒之下,率家兵家將,直奔凡間而來。
果不其然,七女正在織布,見牛郎歸,正要下機洗手作羹湯。突見王母一行興師問罪而來。知事敗露。別無他法,跪地苦求,生生死死隨牛郎,已生一男一女,求母后網開一面,不看佛面看僧面,僧面佛面皆不看,只看一對小嬌生。
王母鐵石心腸,天威豈容冒犯。命手下挾持織女,駕雲而去。織女撕心裂肺,哭得如個淚人兒,呼天搶地,聲聲夫君牛郎,一表心跡。此情不移,此愛如磐。千叮嚀萬囑咐,照顧嬌兒一對。日後相見有期。天地相隔。
牛郎七竅生煙,痛不欲生,愛妻此去,禍多福少,不知相見於何年,相會於何日?此去經年,怕是天人永隔。急欲一死,魂隨妻去,生不能同床共枕,我耕你織。生之無望,牆上找來麻繩一根,打結懸梁,以死殉之。耳畔想起愛妻所言,要其撫養二嬌。若就此殞命,二兒必孤,無人撫養。一如大海之飄萍,生少死多。無父無母,即便罪大如天,嬌兒何罪?抬朦朧淚眼,見老牛之皮掛牆,老牛臨終之言似又響於耳畔,心忖之,今之奪妻之恨,事大如天。何不一試。
老牛原本非牛,實乃天庭一方大員,位不在天蓬元帥之下。可犯錯與天蓬如出一轍。一日酒醉,踉踉蹌蹌回府,路經天王府時,見一妙齡女子,年可十八,活色生香,體輕盈,腰柔軟,彩衣飄飄,玉腿欺霜賽雪,渾圓豐滿,吹彈得破,面含嬌羞而蛾眉現,口似櫻桃,輕啟而齒如排玉。獨自一人徘徊於曲徑小庭,如弱柳飄風而一路留香。老牛見此,抬朦朧醉眼,如此絕色佳人,生平未見,眼似銅鈴,色膽包天,走上前去,雙手緊抱不放,神魂顛倒,欲一親芳澤,繼而色膽包天,竟欲春風一度,以慰久旱無雨之心。
情急之下,即先寬衣解帶,無論允與不允,無論誰家之千金,好事若成,足慰平生,刀砍斧鉞,油鍋火海,何足悔乎?牡丹花下,一盡風流,但死何妨。
好事將成未成,遠處燈籠火把,人聲鼎沸。姑娘知道,久出未歸,家人來找,乘機掙扎出懷。眾目睽睽之下,老牛(後稱),亂了方寸,姑娘立於前,抿唇拈帶,面如血潑,衣衫似有不整,心內突突鹿跳。心想,今日之遇,雖然貞操未失,然則玉體橫陳,芳澤已屬他人,奇峰一對,亦遭魔手揉捏摩撫。事已至此,悔也無益。家人逼問之下,有所瞞而稟,為老牛開脫一二。
原來此女乃李天王之愛女,自小嬌慣,今朝賭氣出走。故而有此一幕。天王知道原委,氣極捶胸。一紙奏文,呈於玉帝。玉帝大怒,為整肅朝綱朝紀,罰其下界投生為牛,念其元老,亦曾有功於朝廷,人間為牛後,可保其仙籍。
老牛投身牛郎家後,相處於朝暮,牛郎不以牛而以朋待之。故而報恩之心油然而生。
牛郎牛皮披於身,忽覺身輕如燕。飄忽如風,腳下生風,早已懸於半空。心中竊喜,忙一肩擔兒女,奮起直追織女而去,只聽耳邊呼呼風響,一如騰雲駕霧。少時,見前面人影憧憧,果是王母一行,妻在其中。牛郎大喊織女,其聲撕心裂肺,天庭震動。王母一瞧,知是牛皮之神通,放慢腳步,稍作猶豫,讓七仙女與牛郎見上最後一面,自此別過。牛郎織女難捨難分,抱作一團。哭聲震天,雲亦為之鳴咽,月悲而藏於其後。其他仙眾,見此情狀,亦生惻隱之心。然則公務在身,催其前行。眾差上前,扳開牛郎織女,牛郎呼天搶地,王母心下一橫,拔髻上金簪,口中念念有詞,隨身一划。剎時一條大河突顯於前,波濤洶湧,浪花飛濺。牛郎織女河各一方。牛郎悲痛欲絕,欲哭無聲。返回家中。是日為七夕之日。
自此後,每年七夕,牛郎必如約而至。牛郎見妻心切,月上柳梢,星羅棋布,廣寒寂寂,嫦娥未起,只見白雲鋪天,喜鵲群集,不一會橋成。最動人的時刻,莫過於此,一對戀人,傾心相愛,生死相依的夫妻,舉足前行,來到橋中央,又恐喜鵲不堪負重,兩人淚眼相看,噴湧如泉。二人心地善良,唯恐眾鵲力薄而不負重,牛郎本是肉體凡身。故而時間如箭。揮淚灑別。
歲月更迭,春秋幾度,年年今日此時,牛郎必來,與妻一見,互訴衷腸。
兒女漸行漸大,各各成家。牛郎初心依舊,隻身一人,形單影隻,牛皮遮於身,常與織女相見於夢中,魂牽夢繞,享受至高無上的柔情與快樂。牛郎痴心不改。從不為女色所動。寂寞孤單,苦果自嘗。忠貞之心,執著之愛,名揚四海。
是時有文士詞人,秦氏名觀,字少遊。江蘇高郵人氏,少時勤攻苦讀,投師於蘇軾門下,人稱蘇門四君子。頗具詞名。婉約派之領軍人物。上承花間鼻主飛卿,繼而又學李後主。一日興起,聞牛郎織女事,因有喜鵲搭橋,固以鵲橋仙為詞牌,寫下名動當時的纖雲弄巧……。一時傳誦,名揚四海。
牛郎得知此事,不喜反怒。以為此等文人墨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生苦短,幾十春秋,默默苦短。形單影隻,枕席半床。日日含悲忍苦,夜夜淚溼枕巾。日做父,夜做娘。名為頌我,捧我,什麼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什麼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何等輕巧,何等高尚。文人惹事,滿嘴的仁義道德,書必為至情至愛。一肚子花心欲意,妻妾成全,吃碗看鍋,站在這山看那山,那個不是美色當前,意旌神搖。
即如大名鼎鼎的蘇軾蘇大人,文雖名動江河,桃李滿天。年及而立,其妻王弗殂逝,香消玉殞不日,又以妻妹續之。續弦潤之在日,便有侍妾朝雲、秀蘭,侍於枕席。少遊等人,雖士途不暢,亦常拈花惹草。出入風月之肆,美其名曰,文人聚,美色秀,宴席唱和,必有其妓,開櫻桃口,唱漫妙聲,勸侑以色。有人恬不知恥,謂為人間至情,激發靈感。我牛郎一介野夫,躬耕于田疇,伐樵於山坡,白日一身汗水,夜間一枕淚水。文人不該啊。
牛郎之言,傳諸東坡之耳,細思亦然。牛郎句句真言,入情入理。一氣之下,喚來弟子少遊一問。無言以對,少遊言稱,此詞付梓已久,潑水難收。恩師請恕,定當以此為誡。此事方平。
牛郎一氣之下,又於七夕將臨之際,拖七旬之身,踽踽獨行至銀河邊,欲一了殘生,以再會織女於天上。言畢,毅然決然躍入河中。
吉人自有天相,原來銀河滔天巨浪,實乃王母作法,其實滴水皆無。牛郎投河不死。遂拄拐披皮,漫無目的,遊蕩於白雲星際之間。邊走邊呼喊織女之名。
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眾星閃爍,風輕雲淡。抬頭仰望,偶見一老者拄拐而行,頭戴笠而腳踩雲。時明時暗,若隱若現。腳步踉蹌,腰躬而傴僂。
天明放亮,牛郎不見。唯有纖雲獨自弄巧。
二O一九年七夕
作者喬永星:網名喬老爺,一九四九年生,童年在上海度過。後隨親下放。種過地,在單位工作,直至退休。較喜歡寫些散文,短篇小說之類,大多以農村題材,偶習書法。
本公眾號推出留言服務,歡迎雁過留聲。
方法:
(1)點擊二維碼
(2)識別圖中二維碼
(3)點擊左上角「發表新留言」
(4)填寫姓名和留言內容
(5)點擊左下角「發表留言」
朋友您好!喜歡本文請點亮文末的「在看」,
支持我們請轉發到朋友圈與更多朋友分享!
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投稿郵箱:17301767563@163.com
編者微信號:yiyezhiqiu39202 (謝絕廣告)
個人作品專輯:
一葉知秋
阿東
徐迎才
閻式松
陳富發
景中笑
易小珠 周振威
憬悟
任宗耀
杭順寶
楊國興
李美珠
宋秀秀
徐瑛
孫繼中
張定偉
喬永星
劉榮根
朱紅影
遊本鳳
劉翔
史欽耀
奚志強
張長霖
葉銘
王成鳳
南嶽
李培勇
李華銘
蔓蔓媽
周易
孫慶樂
白米
阿華
曹晞
夢晨
秋靜
雪野清寒
渺渺
張振華
祁衛無
陳秀萍
吉培坤
張冠煜
丁玉瑞
紀實文學~烈日下的修車老人/李華銘
高溫下的釣魚人/李華銘
我有一個夢想/李華銘
學 書(一)喬永星
學 書(二)喬永星
學 書(三)喬永星
學 書(四)喬永星
學 書(五)喬永星
學 書(六)喬永星
學 書(七)喬永星
學 書(八)喬永星
學 書(九)喬永星
學 書(十)喬永星
與往事相遇/景中笑
風(續篇1)劉榮根
光環下的無奈夜半悄悄話(一)劉榮根
光環下的無奈夜半悄悄話(二)劉榮根
等 你/劉榮根
我的螞蚱兄弟/影子探戈
對《魏書》《隋書》《北史》中奚姓族源糾錯/奚志強
司馬遷《史記》中為何缺失奚涓傳記/奚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