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對很多人來說,是生活中最不可替代的情感。就像電視連續劇《以家人的名義》的片名一樣,「家庭」一詞成為作品的焦點,親情成為觀眾最期待的部分。在當今的愛情劇時代,《以家人的名義》之所以能在早期呈現出極高的收視率,也是因為它開闢了一條從最感人的「親情」入手的新路子。然而,這也成了本源的系列評價漸趨高下。觀眾對「純親情」的期待,似乎變了味。
家庭故事成為「狗血」愛情劇,陷入常規?隨著這部電視劇的播出,《以家人的名義》來到了李尖尖、凌瀟和子秋長大後的歲月。青年男女步入成人世界,之前一些懵懂的感情逐漸明朗,凌瀟和子秋甚至不得不告訴尖尖。一時間,觀眾對這樣一個情節的發展非常不滿。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為什麼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妹關係陷入「三角戀」的刻板印象?
尤其是凌霄對李尖尖的感情,觀眾說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兩個爸爸,兩個兄弟,一個妹妹,原本和美美的家人在一起,但他們加入了感情的防線,讓這種單純的家庭關係不再那麼單純。這也是該劇播出至今,觀眾質疑的最大看點。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觀眾的品味越來越挑剔,尤其希望在這裡面看到更多的創新作品。愛情劇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看一部純粹的家庭劇成了觀眾的心願。當時《小歡喜》的大爆炸,在很大程度上也讓觀眾看到了其中的新鮮事物。劇中,幾個家庭之間的家庭關係成為劇中的亮點。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感受到了同樣的感受,一起體驗了幾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其實,編劇的初衷是歌頌逆境中的救贖之愛。那麼,「以家庭名義」真的陷入刻板印象嗎?不是的。事實上,觀眾對編劇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庭愛情突然轉變為愛情。其實,不難看出這齣戲的核心。作者的用意是用這樣一部作品來書寫患難相救的愛情。
這種愛情與童年的浪漫情懷無關,也與小清新的家庭風格無關,更多的是主人公在絕望的人生境遇中相互扶持、相互扶持的感情。三個主人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同時,它是幸運的,因為在看似絕望的地方,有一束光。
顯然,對於凌瀟來說,李尖尖是他的生命之光。喪偶的父親、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小時候死在她面前的母親、童年沒有玩伴,也構成了凌瀟堅強、脆弱、溫暖、陰鬱的性格形象。原本,凌瀟是一個行走在原始家庭帶來的黑暗生活中的人,但李尖尖卻成了一束光芒,照耀著他的生活。
這是作者想要慶祝的救贖之愛。李尖尖的出現無疑是對凌瀟的一種救贖。雖然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了解仍然不多,普通人很難理解正常外表下那顆死氣沉沉的心。事實上,這樣的人內心渴望救贖,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抓住那些給他們帶來救贖的人。他們會變得偏執、執著,甚至會把一切都賭上。
如果指責狗血,還是有偏見的。這齣戲實際上觸及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死角,關注最困難、最容易被忽視的實際問題。事實上,這些就是這個電視劇的優點。
為什麼沒有得到好評?事實上,作為一部供公眾觀看的電視劇,很多觀眾並不忍心去挖掘更深層次的創意。畢竟,生活已經夠辛苦的了,追逐戲劇只是一種娛樂方式。所以很多東西只能看到表面。此外,一部好作品的成功往往是多方面的。作品意圖的深邃並不意味著作品是完美無缺的。如何讓普通觀眾感受到這種深刻的意義,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你認為「以家人的名義」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