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魂》是一部輕科幻懸疑電影。
故事背景設定在11年後,也就是2032年,講述一個關於「永生術」的故事。
關於電影內容,實在無法透露太多,畢竟它是一部懸疑電影,看的就是層層解密的快感。
所以拋開劇情,本文將圍繞「永生術」做重點展開,探討科技與倫理道德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永生術」對於人類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
因為不論貧富,人世間最大的公平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你說不對,還有時間,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非常公平。
如果你真那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時間]才是貧富分化最大的不公。
貧富差距不在於住多大的宅子,吃怎樣的山珍海味,一切物質可以帶來的享受,它不一定能使人幸福,不幸福的有錢人也很多。
所以摒除掉喜怒哀樂這些主觀因素,富人和窮人真正的差距在於,富人可以買窮人的時間,比如老闆請一個秘書幫他處理日常瑣事,按一天8小時算的話,那麼在老闆一天24個小時裡,他可以換來32個小時的價值,以此類推。
窮人出售時間,富人收割時間,窮人在打工,富人在做事業。
所以第一點,在相對時間裡,時間是極不公平的,窮人的時間淨值低,質量低。
但好在殊途同歸,只要時間線夠長,窮人富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結局,那就是死亡,死亡就是清零。
所以第二點,在絕對時間裡,時間又是公平的。
那好,回到電影的設定中,人類一旦掌握了「永生術」,那麼時間的絕對性也會被打破,人與人最後的公平也將被拉鋸。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也就是講《哈佛公正課》的那個鼎鼎大名老師,他在《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一書中寫到:
「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裡,技術進步的受益者主要是強勢群體,因為弱勢群體無法支付技術費用,因此,技術進步的一個附帶後果就是擴大了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的差距」
其實,擴大差距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差距擴大之後,強勢者對弱勢者的全面傾軋。
如果說從第一個工業革命,到信息技術革命,技術革命帶來的傾軋,還僅僅只是勞動力剝削,時間剝削,以及金錢剝削的話,那麼一旦涉及到生命科學領域,那將會是生命的剝削。
正如在電影《緝魂》中,王世聰借李燕的身體還魂,就是一種生命的剝削。
不要覺得這是異想天開,《緝魂》之所以稱為科幻電影,而不是玄幻電影,就是基於RNA遺傳生命科學之上的,是遲早需要面對的倫理議題,就好像對抗新冠的mRNA疫苗,不也已經研究出來並投入使用了嘛。
對生命科學技術的警惕,其實是對人的警惕,在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書中,他說人是自私的,這是編碼在基因裡的秘密。
人尚且自私,當人變成神,那後果自然不可想像。
電影《緝魂》中的王世聰,他不就是神嘛,他今時用李燕的身體做容器,下一步計劃用自己生的子女做容器,普通人已經淪為了「神」的工具,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生命技術的發展,一旦讓優生優育成為現實,將會導致人種劃分,帶來歧視。
還記得2018年那條震驚世界的新聞嗎?
南方科技大學一名副教授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對一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讓她們出生後就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病毒。
想想看,既然能夠天生抗HIV病毒,何不乾脆百毒不侵呢,何不再強化一下體魄,強化一下力量,甚至強化一下智商呢。
且不論一個生命有沒權利對另一個生命進行改造,就這樣經過人類修正強化的人類,還算是人類嗎?
不,那是超人。
你希望你的子女是超人嗎,你肯定希望。
但是對不起,這種特權只能是富人的遊戲。
再進一步想想,如果富人使壞進行壟斷呢?
再再進一步想想,有一天富二代超人厭倦、看不起普通人類了呢?
如果說二戰時希特勒對猶太人趕盡殺絕,用的藉口是消滅「低等民族」,那麼有一天超人消滅人類時,可是實實在在,有憑有據的在消滅「低級人類」啊。
而這一切蝴蝶效應的開頭,很可能就是從修改一個小基因開始的。
行文至此,也許你已經發現了。
基於「永生術」的話頭,展開聊到生命科學,我所有一切高論調的內容,都已經嚴重脫離電影《緝魂》本身了。
但不管怎樣,權當是一些延伸思考吧,或者是提醒大家對生命科學技術保持一定的警惕吧。
因為一旦「化人為神」成為現實,我們唯一能祈禱的,就是希望神能夠像萬博士那樣,能夠不被自己研發的「永生術」所異化。
因愛而活的炙熱熾烈,為愛而死的凜然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