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電影上映速度開掛,之前默默無聞的《閃光少女》在貓眼電影上以9.2的高評分領跑。25日晚閃光少女官微放出一段電影中民樂班的學生與西洋樂班的學生鬥琴的片段引起熱議。評論裡紛紛表示「太燃了!」,「早點放出來就好了!」「難得看到電影裡面有演員真彈的」。儘管之前的電影海報與片名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爛片氣質,但是不得不說,在被國產爛片輪番轟炸的2017年,《閃光少女》的出現給了看客們一劑強心劑——這毋庸置疑是一部佳片,並且絕對是近年來最值得看的國產青春電影。
細節更見用心,滿腔孤勇打造好電影。
編劇鮑鯨鯨在知乎上回答了問題《<閃光少女>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在其中提到,電影在籌拍之初,她跟投資方提到這個題材可能會賠,江老闆回答:「但它很新。」
「我們沒有流量擔當,沒有飛機大炮,我們只有我們。」
影片籌備之初,鮑鯨鯨把自己「中二風濃厚」的二次元世界PPT展示給團隊成員看,大家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梁翹柏老師說:「這個世界很酷,我們會努力跨進來。」就這樣開始了「迎著日月星辰,揚帆出海」的徵途。
細節更見功夫。鮑鯨鯨提到為了做好影片中動畫的部分,「不讓二次元的朋友失望」,江老闆在除夕一個人背著跑去了日本一家家動畫公司談,最後找到EVA的動畫團隊製作。甚至只在電影裡出現的一個小片段——502宿舍裡的一群周邊,一部分是編劇自己跑去日本自費一個個扛回來的,一部分是列了單子讓美術老師準備的。為了請來日本天后中島美嘉來助陣,梁翹柏老師幾次拜訪,最後把最好的概念曲送到觀眾眼前和耳中。
電影中涉及到大量的音樂,而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涉及到版權的問題,「都有去談過」。《春節序曲》的版權方一開始不讓片方用,說「怕我們抹黑民樂」,於是音樂總監梁翹柏老師按照配置編好曲子,錄好了Demo發給版權方,天天磨,最後順利拿到了該歌曲的版權。
兩個主演在此之前都沒有學過樂曲,但是「他們提前三個月就開始訓練。彭彭打斷了三根鼓槌,每天在酒店練習,被客人投訴後,就拿被子蒙在鼓上接著練。徐璐從看不清楚揚琴弦,一直練到可以完整的彈完《權御天下》。因為要訓練手速,只要是閒著的時候,她雙手永遠在抖。」
也許這是這樣連一點細節都不放過的用心,一顆「去堅持,去試錯,去做新的」的匠心,成就了今天備受讚譽的《閃光少女》。
票房低迷,被埋沒的優秀劇情
拋開電影中二氣息濃厚的名字和海報等物料不談,單從電影本身來看,《閃光少女》確實是一部「反類型」的優秀青春電影。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出國,沒有故作成熟和矯揉造作的青春疼痛,就是描繪青春最原本的樣子——懵懂、陽光、莽撞和熱血。學校以西洋樂出名,民樂在當下不受重視,民樂學生和西洋樂學生互相鄙視。彈鋼琴的帥學長嫌棄學揚琴的女主角,女主為了證明自己組建民樂樂隊卻找不到地方排練,校長宣布新學期民樂不再招生…ACG愛好者身邊的朋友訓斥嘲笑奇裝異服…即使你是B站上赫赫有名的古風up主,也免不了被父母訓斥「你穿的這是什麼」的命運。
所以最後這些小眾愛好者逆襲了,2.5次元團的公演燃炸整個音樂廳,鬥樂贏了西洋樂,於是那道鐵門被拆掉,民樂班又重新招生了。很雞湯熱血的水到渠成,但是讓觀眾們看到再小眾的熱愛,也能閃閃發光。這部電影歸根結底追求的其實並不是關於大多數人對小眾的民樂或者二次元的認同感, 而是告訴觀眾們:喜好沒有階級,夢想也不需要鄙視鏈。它的「燃」並不在於追尋音樂夢想的成功,而在於少數派、非主流的存在和愛好,也得到認可和尊重。
花開並蒂,「自來水」和官宣雙管齊下
值得一提的是微博上「自來水」們自發對這部電影的狂熱支持和有力應援。
在微博上搜一搜「閃光少女」這四個字眼,除了能看見鋪天蓋地的影評人、網友的好評之外,還能看見許多的網友自發買票請大家看電影,自發組織團票做專場,自己手繪主演…種種這些舉動都是希望大家能真正的走進電影院親自感受和支持一下這樣的一部電影。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在微博上,前年同樣有一部高口碑佳片《大聖歸來》因為排片低迷引起大量自來水應援。今年大聖自來水的微博也同樣在微博上不停地為《閃光少女》做宣傳——「一起閃閃發光吧」
與此同時,《閃光少女》宣發團隊在微博上組織了「閃光少女尬琴大賽」,引起許許多多的更令人動容的是,許多曾經學習過音樂後來又放棄的網友因為這部電影又重新拿起了樂器,
無論是排片低迷引起「自來水」紛紛應援,還是電影中傳遞的精神使許多放棄音樂夢想和愛好的小夥伴重拾音符,都能感受到一個字「燃」。能帶給人這樣力量的電影,才能當得起「這個夏天最『燃』的青春片」這樣的稱呼。
用音樂推進電影,小音符有大力量
《閃光少女》是一部不以談戀愛為主線的青春電影,主打民樂與西洋樂的衝突與融合。這樣的一部電影,音樂是貫穿全劇的主線。女主出生自帶音樂基因,背景在音樂學院,全片表現的理想和堅持統統基於音樂。所以它的音樂如何呈現也成了觀眾關注的焦點之一。
《閃光少女》請來了梁翹柏作為電影的音樂總監。縱觀中國電影,音樂總監通常是個模糊次要的角色,而音樂的表現對《閃光少女》關鍵情節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奠定了音樂總監在整部電影裡的中堅地位。梁翹柏也對此作出了詳細解釋:「《閃光少女》的音樂部分很重要,有很多歌在裡面,這些東西超越了一個幫助電影劇情進展的部分,音樂變成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風格,我的作用比電影配樂更重,所以就變成了音樂總監」。全片的高潮部分——「鬥琴」就是全部用音樂來呈現。整個電影的音樂的製作費,是一般電影裡不敢想像的比例。
陳奕迅飾演的上級領導來校參觀,民樂和西洋樂系的同學搬著板凳拿著樂器站在鐵柵欄的兩邊,中間夾著慌張的校長和一臉看好戲的領導,合奏了一曲《野蜂飛舞》。《野蜂飛舞》由於速度快、音符的表現力強,在不同的音樂領域都有人挑戰金氏世界紀錄,而民樂和西洋樂的合奏想要又快又齊其實很難,想必這場別開生面的合奏可以稱得上是粱翹柏先生音樂人生涯中的一次挑戰了,因為這樣高難度的呈現,給了觀眾很直觀的感受——「燃」。
劇情中,這樣短時間的的合作演奏出這樣高難度的歌曲,讓人對於民樂和西洋樂的結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給了觀眾更直觀的「燃」的感受——民樂也可以很流行。最後嗩吶吹起《百鳥朝鳳》,在音律上,西洋樂陣營裡沒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上,於是民樂就這樣順理成章的贏得了勝利。影片結尾的音樂會,民樂樂隊在西洋樂隊的幫助下來了一場盛大的公演,這時候的音樂又在兩個勢不兩立的陣營間平息了戰爭。將電影中的人們思緒帶離中西和次元,徹底地回歸音樂本身。
喧賓奪主?「概念音樂計劃」為電影添磚加瓦
「閃光少女概念音樂計劃」則是電影出彩的另一個部分,跳脫一般電影主題曲與配樂的套路,電影與音樂花開並蒂,完全盛放。梁翹柏先生不光在配樂的時候極度認真,在電影之外還請來了中島美嘉、楊宗緯、周筆暢、徐佳瑩、逃跑計劃、祈Inory等不同風格的歌壇大咖助陣,為整部電影貢獻自己的「閃光力」。原本這樣的陣容,可能會喧賓奪主的改變大家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重心,但《閃光少女》由一個「概念曲」貫穿始終,並沒有主次之分。歸根結底只是讓音樂更「音樂」,讓大家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對電影本身劇情的感受更加深刻,整部電影最終的重心還是在衝突與融合,小眾的熱愛與包容上。
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渺小,但「再奇葩也有夥伴,再弱小也會閃光。」點點滴滴星光匯聚在一起,也能形成星辰大海。無論是從片中主演們為了推廣民樂、捍衛自己喜歡二次元的權利而奮鬥,還是電影上映後「自來水」們為了排片和票房自發努力奮鬥,都讓觀眾們看到青春片該有的樣子、青春該有的樣子。
青春是肆意綻放,是勇敢明亮,是即使知道能力有限還要去做一場可能不會實現的夢。正如編劇鮑鯨鯨在知乎上說的——「去伸手摘星吧!哪怕無功而返,也不至於深陷汙泥。這是只屬於青春的特權。」
(責編:吳亞雄、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