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歌迷,對流行風不敏感、也不感冒,但有一天在廈門逛商城的時候,耳邊偶爾飄過一段歌,讓我有似曾相識的感受: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喔…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
後來才知道,這是歌手趙雷的《成都》,且已經火了有段時間了。歌曲《成都》採用民謠風調,用一種慢搖的方式,娓娓敘說著成都的生活和愛情。無論是曲風,還是歌詞內容,都充斥著成都的味道,讓人一聽就會勾起曾經的成都記憶。這首歌描寫的明明是成都的生活,為什麼會火到全國的大江南北?在成都生活過3年的我對此很是不解。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都市——成都,「天府之國」實至名歸。2003年,由於某種原因,我離開北京來到成都繼續學業。離開北京時那種「失落感」(在北京待過的人都懂得),且前往的是西部,路途中心情非常糟糕。下了火車走進成都的那剎那,我就醉了(這裡是真心醉了),撲鼻的是一種沁人心脾的「香味」(多年後,我才明白那可能是榕樹的香味)。

隨後的讀書生活,讓我慢慢喜歡上這座城市,那種喜歡是發自內心的。不僅僅是成都出了名的美食和美女,也不僅僅是她的繁華,而是她安逸的慢生活。那種安逸,剛開始的時候我無法理解,甚至把它誤解為「不思進取「,慢慢的,慢慢的,我也被融入了」安逸「。
在成都,一年中難得見到太陽,對不喜歡「陽光燦爛」的我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特別是在冬天,如果哪天出了太陽,可謂是全城的重大節日。所有人都會出動去曬太陽,學校的、公園裡的草地上全是人,蔚為壯觀。靜靜的躺著,三三兩兩,嘻嘻哈哈,看著書,聽著音樂,打著牌,各種各樣的都有,甚是安逸。公園裡也從來不缺麻將聲、聊天聲、歌聲、各種樂器聲,且各玩各的,互不幹擾,一片祥和歡樂。

成都人特別會耍(就是會玩的意思),他們耍的不在乎收入的高低。我就曾遇到過一個成都的朋友,每月500元工資(2003年也算低水平)的他向來不發愁,卻絲毫不影響他的生活質量。一周至少2-3次的玉林串串聚會,周末吆上好友去望江樓公園搓兩把,碰到節日還要陪著女友爬爬青城山之類的。呵呵,我也疑問過,500塊該怎麼應付一個月。

成都的美食相當多,多到你永遠無法吃遍所有美食。一提到四川的美食,大家就會想到火鍋,哈哈,偏見了。即使是火鍋,成都都有很多種,例如豆花火鍋、串串火鍋、冷鍋魚等,花樣繁多,且價格很便宜。成都的美食不僅多,且區域分布極其廣泛,較為集中的有玉林路、科華路、九眼橋等。特別是九眼橋的河邊,各種風格和情調的小酒吧非常多,下了班、華燈初上,三五好友喝著酒、聊著天、聽著《成都》,慢慢搖。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走過小酒館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