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人相處時,為什麼要保持距離感?

2021-01-10 小凡姑娘

01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可能有人會存在疑問,為什麼距離會產生美呢?兩個人又沒有在一起,這樣不會導致感情越來越淡嗎?

哲學家叔本華給出了一個解釋,叫做刺蝟哲學。有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為的就是想要通過彼此的體溫取暖,讓人意外的是它們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了,而不得不分開。

它們又想相互取暖的時候,再次重複了第一次的痛苦,到了後面,它們找到了一個適當的距離,這樣既能取暖又能不被相互刺痛。

記得這樣一件事,在上班的時候,有兩位同事她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在一起,踏入了社會後,也來到了同一家公司實習。

自然吃喝玩樂都在了一起,各自也知道彼此的小秘密。可是好景不長,她們倆的感情漸漸淡了起來,有時候會當著其他同事的面,去指責數落對方。

時間一長了,兩個人看對方都不順眼。於是,其中有一位便提出了辭職,要去大一點的城市。

或許是距離的原因,她們沒有像以前那樣生疏了,雖然各自身在他鄉,兩人卻心懷掛念,時常慰問對方,感情也越來越好了。

誠然,距離感是人際關係的自然屬性,即便你們的關係很親密,也只能說明你們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愛好,目標。但是並不能說明你們之間是完美的,可以互補的。

就像她們兩個人的經歷,她們大學就開始成為了好朋友,但是為什麼出了社會一起上班後,就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差距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因為任何事物都存在獨自的個性,而事物的共性會存在個性之中。共性的友誼是連接彼此感情的潤滑劑,個性和距離感則是保持友誼穩定的基礎。

於是,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人與人之間,距離太近是一種傷害了。

02

當我們踏入社會後,總會認識很多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的人會走進你的生命裡,有的人終將會成為你生命裡的過客。

有人曾說,人這一生都在交朋友,但保持好的友情卻是很難的。

為什麼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內心觸動,甚至是共鳴呢?

就拿我個人的經歷來說,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我認識到了一些玩得來的同事,後來漸漸的,當我們離開了工作的地方後,我們基本上都沒有了聯繫。

在別人看來,我們的關係很友好,絕對不可能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偏偏造化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又認識了新的人,不知道從何時起,就變得不想再打擾曾經的人了。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有的人走進了你的生命裡,就註定會離開。而有的人一旦住進了你的生命裡,你的內心依然會有屬於他的位置。

世界有一個規則,就是不停地在運轉,就像我們一樣,一生都在交朋友,這是生命的本質,就需要我們去明悟。

當然了,你還需要知道交友的界限感。界限感是維繫雙方感情的潤滑劑,坦白說,無論是在愛情,親情,友情當中,都是存在界限感的。

一般來說,缺乏界限感的感情,往往走得不長遠。它跟距離感的不同點就在於,這種人是比較自私的,看待問題的時候不顧別人,只顧及自己的,用一句很現實的話說,就是情商低。

而距離感則是需要彼此間,能夠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可以讓雙方更愉快的生活在一起。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感情愈久彌堅。

同樣的,與人交往時,保持一定的界限感,給予對方多一點理解,照顧,你將會收穫更好的人緣。

03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需要用心去經營的,這樣才能走得遠,走得進對方的生命中。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擅長某一樣東西的時候,別人就會找你。在前幾年的時候,有一個同事讓我幫她寫一篇文案,她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只耽誤你幾分鐘的時間。」

當時我就驚訝了,一千字,幾分鐘的時間。我當時就委婉地拒絕了她,幾分鐘寫一千字,我確實是沒有那個能力。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界限感太差的親戚,看到你是從事教師職業,就讓你免費幫自己的孩子家教,最後連一句好話也不說,還四處跟別人宣揚你教得不夠好。

以前看過一位作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經歷,他們部門來了新同事,剛好他們到家的距離差不多,於是這位作者好心好意每天送新同事下班。

時間久了後,這位作者剛好要去機場接自己的一位朋友,還沒有來得及跟新同事說這個事。

結果到了第二天後,新同事就到處跟他穿小鞋,不靠譜。

經歷了這件事後,他再也沒有搭理過新同事了。

遇到這樣的人,挺讓自己寒心的。當你對一個人很好的時候,他卻做出了傷害你的事,換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是很難過的。

同樣的,他們在人群中的口碑自然也會越來越差。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真心待我,我就真心待你,不然則反之。

所以在跟他人來往的時候,願你我都能知道界限感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跟朋友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會讓你們的感情越來越堅固。

願你我共勉!

End

作者:小餘姑娘,只寫有溫度的文字,用平淡的語言為你說一個故事。點擊「關注」,讓我走進你的心裡。

相關焦點

  • 與心愛之人最舒適的相處方式:保持適當的距離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男朋友終於忍受不了這種愛的方式,果斷的和麗麗提出了分手,麗麗才恍然大悟,原來沒有距離感的感情是不會長久的,為什麼很多人都懷念初次見面的感覺?這是因為剛開始兩人相處,彼此不夠了解對方,感情中保留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等到慢慢地兩人沒有一點距離時,這些美好的感覺就會消失,感情也必定走向終點。
  • 異性朋友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是「保持距離」
    對比之後你會明白,異性之間想要長久相處下去,友情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非要打破友情的界限,用愛情的模式相處,彼此遲早都會回歸到陌生人的行列。心心相惜的人,不一定要成為戀人,用朋友的身份相處,一樣可以互相關懷。異性朋友之間,保證感情不越界、不變質,彼此才最有可能長久到老。
  • 和喜愛的人也要保持距離感
    和相熟的人開玩笑,更要注意三思而後行,保持距離感,所說的笑話也要保持在對方能接受的程度上,有些玩笑開不得,有些玩笑可以盡情說。不管對方有多愛自黑,有多少次說起自己丑爆了,你都不要真的以為他是那麼認為,並拿他的自黑去黑他。
  • 王嶽倫事件引發眾怒,李湘沉默,該如何保持相處距離?
    對此他的妻子李湘並未向大眾表述態度,這讓我想到男女之間的距離感十分重要,不論異性朋友之間的關係有多好都應該有一定的距離。說來這些都是距離感在作祟,真正顧家愛妻子的男人會保持住與異性的距離感,會主動與異性拉開距離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好的關係,永遠是保持這三種「距離」
    因此,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您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說話時,您應該保持沉默或保持沉默。這是一種使人們感到放鬆和放鬆的親和力。 因此,無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麼好,他們都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便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必須保持這三個距離。
  • 最好的相處方式: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
    有不少人因距離遠,相見不容易,而分手。有不少人因距離近,一不小心發生摩擦,從而吵架不斷。距離遠,只能通過互發信息,或是視頻來溝通,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不夠真實的感覺,好像和虛擬世界談情,沒有溫暖的懷抱,聽不到心跳的節奏,總有種疏離感。距離近,因為太過熟悉,矛盾隨之越來越多,甚至連私隱,激情也一起消失,只有平淡如水,好想遠離尋找樂趣。
  • 有「距離感」的相處,反而會讓男人愛你入骨
    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女人越是明智,結局往往就越讓人失望。因此,女人千萬不要太聽話,那樣的話,愛會更持久。愛有時,不是兩個人靠得越近,纏繞得越深,就能越愛,真正的「親密」,不是指肉體上的親密,而是指心靈上的親密,這樣愛才能更持久。因此,在愛情中,要想長久地相守,就需要適當地保持一點距離感,讓彼此的心離得更近,讓一段愛情維持得更久。
  • 有一種女生表面上什麼都很好,但讓人有一種距離感,難相處
    至於為什麼會讓你覺得有距離感,是因為這一類的姑娘性格比較內斂,很多東西不喜形於色。對待別人都是用最善意的方式,寧可委屈自己也不願意傷害別人。這樣的姑娘有什麼事都自己一個人扛,不願意別人看到她的脆弱,更不喜歡麻煩別人,於是就少了很多和別人接觸的機會。
  • 和男人相處的過程中,女人要區分開分寸感和距離感
    很多的女人,在和男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會下意識地忽略掉她們之間的距離感,因為她們在和對方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會天生的認為,只要自己一心一意的為這個男人付出,對方也會全心全意的把精力投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她們就會愈發的堅定自己,要為對方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想法,於是她們漸漸的就會失去了距離感,成為了和對方距離很近的人。
  • 墨菲定律的刺蝟法則:與人相處,距離的遠近是一個最大的學問
    這種可怕的平淡簡直讓人窒息,因此常想去找個「情人」。也許不成天在一起還要好些?我的分析師:本來就不應成天在一起。成天在一起,就很容易讓婚姻走向平淡的深淵。婚姻在最初一二年內大多都充滿愛情,此後便進入漫長的平淡期、厭倦期,甚至厭惡期、對立期。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婚姻是要考慮雙方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的。
  • 周揚青爆羅志祥劈腿|成年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是要有界限感
    我們很多時候跟人的相處,就是缺少很多界限感,才會讓很多人有了抨擊我們的理由,特別是跟已婚男性或者是已婚女性相處,一定要記得一定要保持距離。 01前幾天周揚青曝羅志祥劈腿多位女孩。這個事情其實給了我們很大的警醒。
  • 心理學:與人相處,內心陰暗的人,有這三個特徵,要小心提防
    文|西窗人一輩子,關係最近的,除了家人,就是朋友了。見過潦倒之時被朋友傾囊相助的,也見過得意之時被朋友利用欺騙的,朋友對一個人生活的影響,其實遠比想像中要大。交朋友,交的是一個人的品性和內心,不講究貧富,只在乎真心。最怕的,是遇到那種表面看上去真誠,內心卻極其陰暗的小人。
  • 「人際交往距離」是心理學中指導夫妻、親子、婆媳關係最好的概念
    正文:心理學第一門專業課程——《普通心理學》中提到了 「人際交往距離」的概念:人際交往距離是指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讓個體舒適的空間和心理距離。親密距離:45cm,親密的人之間舒適空間距離,在這個距離上可以有適當的軀體接觸;私人距離:45-122cm,和同事、同學以及普通朋友之間友好的談話,會保持在這個距離上;社交距離:122-366cm,在陌生人以及商業談話中,這是個相對舒適的距離;公共距離:366cm以上,面對聽眾講話的時候,會採用這個距離。
  • 不管戀人還是朋友,要保持距離
    不管戀人還是朋友,要保持距離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強調適可而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距離,而且應該是一種天然的距離。如果這種距離被破壞了,人一定 會受到傷害。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差異性,交往的次數越頻繁,這種差異性就愈加明顯。
  • 科學控心術:與人相處時,能用得上的12條心理學博弈技巧
    為什麼要講這個概念呢?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想要提高情商,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大部分情況下你都會用錯方法。 很多人因為自己性格的緣故,不擅長與他人打交道。但現代社會,只有極少數工作完全不需要跟別人打交道,即使你不需要在工作中和太多的人打交道,回到家,和親人的溝通依然會是一個大問題。
  • 為什麼有些人表面上對人很有禮貌,可是偏偏給人距離感呢
    我從來都是只跟我喜歡的人講話,不喜歡的也不想接觸。包括自己談戀愛也這樣,一旦有人熱情的追求,反而更容易生討厭。主要還是知音難覓吧,不是一個頻道上的人即使我出於禮貌對你應付微笑了,內心仍然是抗拒的,你話一多我甚至有時連起碼的禮貌都不想維持。我可能就是這樣,和剛認識的人總是不能很好的相處,感覺不合群。
  • 怎樣和TA保持安全距離?你需要知道這些
    ▼寒冷的冬天兩隻刺蝟依偎在一起抱團取暖為避免距離太近而將對方刺傷它們需要調整姿勢相互之間拉開適當的距離美學上有句名言叫距離產生美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如果想保持和諧相處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陌生人之間保持合適的空間距離
  • 為什麼有些人性格很好卻還是覺得有距離感?
    1.這種人往往屬於高敏感人群因而對細節的理解力更強,他們的精神世界太豐富了,因為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精力都被自己內耗了,再也沒有額外的精力再去維持社交。他們也會感到片刻的孤獨,渴望去融入朋友,但真正的在社交時,卻往往發現在人群中的自己是那麼不合群。
  • 心理學「刺蝟效應」:親子關係也需心理距離,家長要把握好「度」
    像小麗媽媽的例子數不勝數,其實父母為孩子好,想對孩子負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管教太過嚴格,甚至已經侵犯到孩子的隱私時,就已經超過孩子和父母間的距離界限。孩子便會因此惱火,生父母的氣也是正常的。親子關係也需要保持心理距離,父母需要有個"度",不然給孩子帶去的傷害是巨大的,這在心理學叫做"刺蝟效應"。
  • 娛樂圈熱搜:已婚人士,和異性相處時,需要保持邊界感嗎?
    已婚人士在和異性相處時,需要保持邊界感嗎? 我認為是需要的,我們都說,習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頻繁接觸一定會產生依賴感,所以保持距離是必須,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這就是不懂拒絕的後果,既然已經結婚,在工作中,幫助同事可以,但是要保持距離,更不要在深夜單獨見面。生活中,如果有需要,可以跟妻子一起去幫助,這樣也是對妻子的尊重。